薛立齋

《本草詳節》~ 卷之十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 (6)

1. 羚羊角

味鹹、苦,氣寒。生川蜀。形似羊,色青頗大,角密節旋繞勁銳,長一二寸,夜宿角掛樹上,須認彎蹙處有掛痕深入者才真。入肝經。凡使,不可單用,細銼搗篩,更研萬匝入藥,免刮人腸。

主傷寒時氣寒熱,中風筋攣,濕風注毒,伏在骨間,熱毒,血痢。酒調末服,催產難;燒灰服,治產後惡血,衝心煩悶。又治食噎驚悸,疝痛,蠱毒,夢魘,嵐障,明目,婦人子癇,痙疾,小兒驚癇,瘰癧,惡瘡。

按:羚羊則屬木,與諸羊屬火者不同,故其角入肝經,同氣相求也。肝主木,開竅於目,故障翳則能平之;肝主筋,故驚癇、中風搐搦,及筋脈孿急,歷節掣痛,則能舒之;心者,肝之神,故驚駭不寧,狂越僻謬,魔寐欲死,則能安之(注:原作「安能」,顯為誤植,改);血者,肝之藏,故瘀滯下注,疝痛,毒痢,則能散之;相火寄於肝膽,在氣為怒,故煩悶,氣逆,噎塞不通,及傷寒寒熱,傷寒伏熱,則能降之。羚性靈而精在角,故又辟邪惡而解諸毒,燒煙走蛇虺也。

白話文:

羚羊角,味道鹹、苦,性質寒涼。主要產於四川一帶。外形像羊角,顏色青色,而且比較大,角上有密集的環狀旋轉紋路,堅硬且銳利,長度約一到二寸。羚羊晚上睡覺時會把角掛在樹上,要分辨真假,必須看彎曲皺縮的地方是否有掛在樹上的痕跡,而且痕跡要深入才算真的。它主要歸入肝經。使用時,不可以單獨使用,要先細細的銼碎、搗碎過篩,再研磨多次,磨到非常細才可以用來入藥,避免刮傷人的腸胃。

主要治療傷寒引起的發冷發熱、中風導致的筋脈攣縮、濕氣侵入引起的筋骨疼痛、毒邪潛伏在骨頭深處引起的疾病、熱毒、血痢。用酒調和羚羊角末服用,可以催生難產;燒成灰服用,可以治療產後惡血、血衝心煩悶。還可以治療因食物噎住引起的驚悸、疝氣疼痛、蠱毒、夢魘、瘴氣、改善視力、婦女子癇、痙攣性疾病、小兒驚風、瘰癧(頸部淋巴結核)、惡性瘡瘍。

總之,羚羊屬於木性,與其他屬於火性的羊不同,所以它的角歸入肝經,這是同氣相求的道理。肝主木,開竅於眼睛,所以能夠平息眼疾引起的視力模糊;肝主筋,所以對於驚風、中風抽搐、筋脈攣急、關節疼痛等症狀,能夠舒緩筋脈;心是肝的神,所以對於驚恐不安、狂躁偏激、夢魘等情況,能夠安神定驚;血是肝所藏,所以對於瘀血停滯、疝氣疼痛、毒痢等症狀,能夠散瘀化滯;相火寄居於肝膽,在情緒上表現為怒氣,所以對於煩悶、氣逆、噎塞不通、傷寒引起的寒熱往來、傷寒潛伏的發熱等情況,能夠降逆平氣。羚羊性情靈敏,精華凝聚在角上,所以還能辟除邪惡、解各種毒素,燃燒羚羊角冒出的煙可以驅趕蛇類。

2. 象牙

(附:皮)

味甘,氣寒。生南番。具十二生肖肉,各有分段,惟鼻是其本肉。膽不附肝,春、前左足,夏、前右足,秋、後左足,冬、後右足。牙則殺取者上也,自死者次之,蛻于山中者下矣。凡使,刮屑末研細,和水用。

主諸鐵及雜物入肉,刮牙屑和水傅之立出;諸物刺咽中,磨水服之亦出;又治風癇,驚悸,鬼魅,亦宜生屑入藥。

附:皮,主下疳,燒灰和油敷之,又治瘡不合口。

白話文:

象牙:

味道甘甜,屬性寒涼。產於南方外國。象的肉具有十二生肖的特性,各部位有區分,但鼻子才是牠真正的肉。象膽不依附在肝臟上,而是分別在春天時位於左前腳,夏天位於右前腳,秋天位於左後腳,冬天位於右後腳。象牙以殺象取牙的品質為最好,自然死亡的次之,在山中自行脫落的品質最差。凡是使用象牙,要將它刮成碎屑磨成細末,和水調合使用。

主要能治療鐵器或雜物刺入肉中,將象牙碎屑和水調和塗敷,就能立刻取出;其他東西刺入咽喉,磨水服用也能取出;又可治療風癇、驚悸、鬼魅等症狀,也適合將生象牙屑入藥。

附帶說明:象皮,主要治療下疳,燒成灰和油調合塗抹,又可治療瘡口無法癒合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