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論文集》~ 烏頭與附子 (1)
烏頭與附子 (1)
1. 烏頭與附子
烏頭及附子。自古用為藥品。日本主用Aconitum,jaqonicum,thunh中國主用Aconitum,Fischeri,Reicbb之根。烏頭為其主根。附子則生於主根之側面。呼曰子根。日本現在卻採老根曰日白川附子。採子根而曰烏頭。但白川附子必切除主根之上下兩端。
浸於鹽水中數日。然後以淡水洗之。再撒布以石灰粉而乾燥之。從前福島縣白河栽培之。今日市場所售出。大抵為白海道所產。福井縣勝山。從前亦為出產附子之地。今完全不產矣。烏頭者。採其子根而乾燥之者也。亦以北海道採者為多。古書所載。烏頭。於附子之外。尚有烏喙、天雄、側子、漏籃子等之區別。
烏喙者。頭端兩歧者也。天雄者。較附子為長大者也。側子者。生於附子之側。瘦而小者也。漏籃子之形更小。言置於藍中。能從籃眼漏落者也。白附子產於元朝與朝鮮。其厚植如Aconitum,koreanum,R,Raym。古法區別為種種藥效。此無他故。恐系幼根與老根所含毒量多少之故耳。
故其調製之法。僅將此等物品浸於鹽水、童尿、或醋中。然後水洗之。乾燥之。名曰釀製。蓋如斯則鹼量大部分溶出。含量即可減少也。現在市場出賣之品。烏頭則生干。白川附子則浸於鹽水中。兩者之毒力顯然相異。此則不可不注意者也。若以古法之用量。以用現在之烏頭。
則大足招致過失。蓋烏頭天雄附子。必經釀製。而現在之烏頭。則未經釀製者也。未經釀製者。其毒之含量必多。有致命之危險。是以白井博士常用天雄散以處方。(天雄散有種種之處方。博士之所用處方。則不得知矣。)茲舉一例如下。
烏頭(二兩),桂枝(七錢),白朮(七錢),牡蠣(七錢)
每次二分五釐。一日一包。
上一次量中。含有烏頭約○·五格蘭姆。其阿克尼輕含量1%之烏頭。對於成人致死之量。為○·三格蘭姆。乃至○·四格蘭姆。若照此而論。則上處方。用生干之烏頭。已達致死量而有餘。烏頭之解毒劑。古人用黑豆與甘草之汁。至其解毒化學之說明。則甚為難。
烏頭及附子。自古已知為猛毒之藥。中國以其煎汁製為毒矢。名曰射罔。由來久矣。日本北海道之矮奴。亦用之以製毒箭。印度亦用Aconitum,ferox,wan,以為毒矢。附子能發狂言。蓋世俗早已知為猛毒之藥矣。
日本所產烏頭。其含有之成分。據理學博士。真島利行氏。及其協力者之研究。發見有下列之五種毒。
阿,克,尼輕,Aconitin,C34,H47,NO;
豆薩克尼輕,Desaconitin,C33,H45,NO;
希派克尼輕,Hyqaconitin,C33,H45,NO;
白話文:
【烏頭與附子】
烏頭和附子自古以來就被用作藥物。在日本,主要使用Aconitum jaqonicum thunh,在中國則主要使用Aconitum Fischeri Reicbb的根部。烏頭指的是主根,而附子則是生長在主根旁邊的,被稱為「子根」。然而,日本現今採集的老根被稱為「日白川附子」,而子根則被叫做烏頭。但是,白川附子必須切除主根的兩端。
這種根部會先在鹽水中浸泡幾日,然後用清水清洗,接著撒上石灰粉進行乾燥。過去,福島縣的白河地區是主要的栽種地,但如今市面上銷售的大都是北海道產的。福井縣的勝山以前也是附子的主要產地,但現在已經完全不再生產了。烏頭是採集子根後乾燥而成,北海道產的烏頭佔大多數。古籍記載,烏頭除了附子外,還有烏喙、天雄、側子、漏籃子等不同種類。
烏喙是指根部前端分叉的;天雄比附子長且大;側子是生長在附子旁邊,瘦小的;漏籃子的形狀更小,可以通過籃孔漏下去。白附子在元朝和朝鮮都有生產,其形狀類似Aconitum koreanum R.Raym。古法區分各種藥效,這或許是因為幼根和老根所含的毒素量不同所致。
因此,調製方法通常是將這些材料浸泡在鹽水、童尿或醋中,然後用水沖洗並乾燥,這個過程被稱為「釀製」,這樣可以讓大部分的鹼性物質溶解,降低含量。現在市面上銷售的產品,烏頭是生乾的,而白川附子則是在鹽水中浸泡過的,兩者的毒性明顯不同,這是需要注意的。如果按照古法的用量來使用現在的烏頭,可能會導致嚴重的誤差。因為烏頭、天雄和附子都必須經過釀製,而現在的烏頭則沒有經過釀製。未經釀製的,其毒素含量肯定更高,存在致命的風險。因此,白井博士常用天雄散開方。
烏頭(二兩)、桂枝(七錢)、白朮(七錢)、牡蠣(七錢),每次服用二分五釐,一天一包。在這個劑量中,含有約0.5克的烏頭。對於成人而言,含有1%阿克尼輕的烏頭致死量為0.3克到0.4克。如果以此來看,這個處方中使用的生烏頭已經超過致死量。烏頭的解毒劑,古人使用黑豆和甘草汁。至於其解毒的化學原理,解釋起來非常複雜。
烏頭和附子自古就被認為是劇毒藥物。在中國,它們的煎汁被用來製造毒箭,稱為「射罔」。日本北海道的原住民和印度人也分別用它們來製造毒箭。附子能讓人產生幻覺,世人早就知道它是劇毒藥物。
日本產的烏頭,其成分經理學博士真島利行和他的團隊研究發現,含有以下五種毒素:
阿克尼輕 Aconitin C34 H47 NO;
豆薩克尼輕 Desaconitin C33 H45 NO;
希派克尼輕 Hyqaconitin C33 H45 NO;
歐薩克尼輕 Tesaconitin C33 H45 NO;
梅薩克尼輕 Mesacoitin C33 H45 NO;
其中最主要的毒素是阿克尼輕,在烏頭中平均含量為0.5%到1.5%。
歐洲產的阿克尼脫根(Aconitum Noqellus d.的根)主要毒素也是阿克尼輕,根據文獻,總毒素含量為0.2%到2.2%。美國藥典對阿克尼脫和阿克尼脫輕基的莫兒莫脫實驗中,最小致死量被規定為每莫兒莫脫1克中輕基的最小致死量為0.00035cc到0.00045cc。阿克尼脫根的量是其十分之一。而阿克尼輕(結晶)的莫兒莫脫1g的最小致死量為0.000055mg到0.000065mg。人用藥量為0.15mg。阿克尼金的成人致死量,文獻中規定為3mg到4mg。所以,如果烏頭中的阿克尼輕含量假定為1%,那麼藥用量(一次)為0.015克,致死量為0.3克到0.4克。
根據《本草綱目》記載,烏頭和附子的藥效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