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論文集》~ 歷代本草所載關於人參原植物之考察 (1)
歷代本草所載關於人參原植物之考察 (1)
1. 歷代本草所載關於人參原植物之考察
西曆一千八百五十六年。Tatarinov從Panax,Ginseng之根部報告漢藥之人參。Smith(1871),Bretschn,eider(1890),Stuart(1911),等附和是說。按漢藥人參之擬為植物藥名。始於一千七百十八年佛之Latitau氏所著之Ginsen重中。
中國之藥用人參擬為Ginseng,chine,siam之羅典名。次則佛之Vaillant(1718)英之Trew(1715),Blakwell(1773)等對此植物。設定為Alaliastrum,Ninjin等之屬名。一千八百三十年。荷蘭之Siebold氏在日本栽培朝鮮人參。
設定Pales,quinquefolia,coreensis之學名。中國之生藥研究者漢藥之人參當Panx,Ginseng此等植物學之研究報告文與中國、朝鮮、日本所稱之藥用人參。研究結果。大多學者採用中國古文獻中人參之原基解釋。但中國古代文獻及其學者所述關於人參之原基。
有從Panax屬以外之植物而考察之者。故其說不一。余對於此問題。研究中國、朝鮮之文獻與生藥之研究。所得如下。
(1)神農桐君雷公等之人參
吳普本草載神農、桐君、雷公等關於人參之藥性。其意見各不一致。神農謂人參之藥性甘而小寒。桐君與雷公謂人參之藥性苦。岐伯與黃帝謂甘而無毒。扁鵲謂有毒。中國古代諸家對於人參之藥性如此無一定。以意猜之。或者當時各家所得之人參。並不屬於一種。其原基不同之故。
(2)吳普稱邯鄲產莖有毛之人參
吳普本草中。有「邯鄲地方所生人參。葉生於三月。小銳枝黑。莖有毛。三九月採根」之說。按吳普為後漢末三國時代人。其時邯鄲縣。即今之河北省邯鄲縣。在河北省之南部。與河南省接近。其時Panex,Gingeng,分布於中國之中部。吳普所得之人參。謂莖上有毛。其原基即屬Panax。
(3)上黨及遼東產之人參
名醫別錄中有人參產於上黨及遼東之記載。此書編者陶弘景為南北朝時代人。生於南宋文帝元嘉二十九年。(西四五二)今南京地方。仕於齊高帝與式帝。永明十一年。彼於四十一歲時。辭官入江蘇省之句容山。研究仙藥。沒於大同二年。年八十五歲。此書恐繫辭官後編述者。
其於上黨地理之說明。謂在冀州之西南。按地理志西漢之上黨郡。東漢之幷州上黨郡。晉之幷州上黨郡。北魏之幷州上黨郡。均屬於今山西省潞安地方。中尾博士稱現今之潞安地方。為人參之產地。陶弘景於上黨參之外。並說百濟參。高麗參。(即遼東參)而辨其形質之異同。
白話文:
西元1856年,Tatarinov從人參(Panax ginseng)的根部發表了關於中藥人參的研究報告。Smith(1871)、Bretschn、eider(1890)、Stuart(1911)等人也贊同這個說法。將中藥人參確定為植物藥名,最早可以追溯到1718年佛的Latitau所著的《Ginsen》一書。
中國藥用人參的拉丁學名被定為Ginseng,chine,siam。接著,佛的Vaillant(1718)、英國的Trew(1715)、Blakwell(1773)等人將此植物的屬名設定為Alaliastrum和Ninjin等。1830年,荷蘭的Siebold在日本種植了朝鮮人參,並將其學名定為Pales,quinquefolia,coreensis。中國的生藥研究者將中藥人參歸類為Panax ginseng等植物,並進行研究報告,發現中國、朝鮮、日本所稱的藥用人參,大多學者採用中國古代文獻中關於人參原產地的解釋。然而,中國古代文獻及其學者對人參的原產地考察,有些是從Panax屬以外的植物進行的,因此說法並不一致。我針對這個問題,研究了中國、朝鮮的文獻和生藥研究,得出以下結果:
(1)神農、桐君、雷公等人對人參的看法
《吳普本草》記載了神農、桐君、雷公等人對人參藥性的不同看法。神農認為人參的藥性是甘而微寒,桐君和雷公認為是苦的。岐伯和黃帝認為是甘而無毒,扁鵲認為有毒。中國古代醫家對人參的藥性看法如此不一致,推測可能是當時各家取得的人參並非同一種,原產地不同所致。
(2)吳普所說邯鄲產的莖有毛人參
《吳普本草》中提到:「邯鄲地方所產的人參,葉子在三月生長,小枝細而黑,莖上有毛,在三、九月採根。」吳普是後漢末三國時代的人,當時的邯鄲縣就是現在的河北省邯鄲縣,位於河北省南部,靠近河南省。當時人參(Panax ginseng)分佈在中國中部,吳普所說的莖上有毛的人參,其原產地應該是屬於Panax屬。
(3)上黨和遼東產的人參
《名醫別錄》記載人參產於上黨和遼東。這本書的編者陶弘景是南北朝時代的人,生於南宋文帝元嘉二十九年(西元452年),也就是現在的南京地區。他曾任職於齊高帝和齊武帝時期。永明十一年(西元493年),他41歲時辭官,前往江蘇省的句容山研究仙藥,卒於大同二年(西元536年),享年85歲。這本書推測是在他辭官後編寫的。
他對上黨地理位置的說明是:位於冀州的西南方。根據地理志記載,西漢、東漢、晉朝和北魏的上黨郡都屬於現在山西省的潞安地區。中尾博士認為現在的潞安地區是人參的產地。陶弘景除了提到上黨參,還提到百濟參和高麗參(即遼東參),並辨別它們的形狀和品質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