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富士川遊

《中國醫藥論文集》~ 千年前之漢藥考證 (2)

回本書目錄

千年前之漢藥考證 (2)

1. 千年前之漢藥考證

欲用此藥。須先請求於東大寺掌管此藥之僧。得其許可。而後可用。用此藥後。疾病悉除。千苦皆救。諸善成就。諸願斷卻。業深者經無限之壽命。而不死。死則生於盧遮那佛之花藏世界。而享幸福」以上為御書。其後有藤原仲磨等之副署。藥賬全面有天皇御璽之押印。一見即可知為孝謙天皇光明皇后所御施。

從右之御書文中可以見御庫中所納種種漢藥。意在弘救病人。量多如桂心(五百斤)芫花(三百斤)貴重如人參。均為潤澤病人切要之藥。而大黃甘草。亦達九百斤以上。亦可知其大量矣。此皆為漢方醫療必用之藥劑。故施入甚夥也。

麝香之價值。雖年有變遷。但從成尋和尚天台五臺山記觀之。則每麝香十三個。換日本米五百石。其後天平時代麝香之價愈高。每十三個換日本米二千石以上。成尋和尚於宋熙寧六年入唐。其所記載。雖在施藥之後。然於此可見當時之價價已不低矣。以如此巨價之藥品施之佛殿。

無非為民眾圖幸福耳。詎知聖武天皇建立大佛之後。後世佛徒。不知弘揚此旨。徒斤斤於祈求冥福。流於空虛幻想。不思及全般國民之幸福。思想之拙劣如此。嗚呼。余欲無言。

天平寶字三年三月十九日有孝謙天皇御書「宜」,字之手跡。此手跡為批准續領桂心用者。因其前施藥院曾請求天皇云「桂心一百斤。此藥為施藥院之用。既用盡後。求之市場不得。故請求撥付」云云。天皇依言。故有此「宜」字之批准也。桂心即今肉桂。去其外皮。取其中之肉。味較良。現寶庫中尚有幾分殘存也。

聖武天皇時代。流行中國之藥。其時藥局方與本草所記之藥無異。此時代適當唐之時。故曰唐本草藥。通常為數約六百五十種。然寶庫所納者僅六十種。不過居其十分之一。未免疑為不全。其實從其藥品之名觀之。即可冰解矣。蓋此等藥品。大抵非出自日本。而為中國當時甚珍貴之藥。

更有從西方輸入之極貴重品者。例如犀角、蓽茇、阿麻勒、奄麻羅、胡椒、檳榔子等。均產自熱帶。當時中國中央之部。以重價輸入。認為高貴之藥。今之胡椒。無一食堂無之。而在當時與蓽茇同屬助消化之妙藥。相傳唐太宗以畢撥治病。可知甚為重視云。戎鹽者。西戎之鹽也。

產自西域。表藥也。密陀僧、無食子、為波斯人所呼之藥名。從波斯遠輸到中國者也。衚衕律、紫礦、均為西域之藥。係一種樹脂。砂糖之於今日。幾乎每食必用。不甚重視。在當時亦為珍貴之藥。其時僅納一斤十二兩。具見當時人之認砂糖為珍藥矣。但砂糖中一經蟻附。即屬無效。

此外如厚朴、遠志、桂心、芫花、大黃、甘草。均非日本所有。所述六十種。殆全部產自中國西域。為當時民眾難於採求之品。而又為當時療法上貴重之藥。必要之藥。故以之施入大佛殿中也。

白話文:

千年前的漢藥考證

想要使用這些藥,必須先向東大寺掌管藥物的僧人請求,得到他們的許可後才能使用。使用這些藥後,所有的疾病都會痊癒,所有的痛苦都能解除,一切善事都能成就,所有的願望都能實現。業障深重的人,能經歷無數的壽命而不死,死後會往生到盧舍那佛的花藏世界,享受幸福。以上是天皇的御書內容,後面有藤原仲麻呂等人的副署,藥物清單上全面蓋有天皇的御璽印章。一看就知道這些藥是孝謙天皇和光明皇后所施捨。

從右邊的御書內容可以見到,皇家倉庫中所收藏的各種漢藥,目的是為了救助病人。數量很多,像桂心就有五百斤,芫花三百斤,貴重如人參。這些都是滋養病人的重要藥材。而大黃、甘草等也達到九百斤以上,可見其數量之多。這些都是漢方醫療必用的藥劑,所以施捨的量非常大。

麝香的價值雖然每年都會變動,但是從成尋和尚的《天台五臺山記》來看,當時十三個麝香可以換五百石日本米。後來到了天平時代,麝香的價格更高,十三個可以換到兩千石以上的日本米。成尋和尚在宋熙寧六年到唐朝,他的記載雖然是在施藥之後,但從中可見當時麝香的價格已經不低了。用如此高價的藥品施捨到佛殿,無非是為了民眾的幸福。誰知道聖武天皇建立大佛之後,後世的佛徒,不弘揚這個宗旨,只是一味地祈求冥福,流於空虛的幻想,不考慮全體國民的幸福。他們的思想如此淺薄,唉!我實在無話可說。

天平寶字三年三月十九日,有孝謙天皇的御筆「宜」字,這個字是批准繼續領取桂心的人使用的。因為之前的施藥院曾向天皇請求說:「桂心一百斤,這藥是施藥院要用的,用完後在市面上買不到,所以請求撥付。」天皇同意了,所以有這個「宜」字的批准。桂心就是現在的肉桂,去掉外皮,取中間的肉,味道比較好。現在寶庫中還殘存一些。

聖武天皇時代,流行中國的藥材,當時的藥局方和本草所記載的藥材都一樣。這個時代正值唐朝時期,所以叫做唐本草藥。通常約有六百五十種,但是寶庫所收藏的只有六十種,不到十分之一,不免讓人懷疑不夠完整。其實從這些藥材的名稱來看,就能明白原因了。這些藥材大部分都不是日本產的,而是中國當時非常珍貴的藥材。

更有從西方輸入的極珍貴的藥材,例如犀角、蓽茇、阿麻勒、奄麻羅、胡椒、檳榔子等,都產自熱帶地區。當時中國中央政府以高價輸入,認為是高貴的藥材。現在的胡椒,幾乎每個食堂都有,但是在當時和蓽茇一樣,是幫助消化的妙藥。相傳唐太宗用蓽茇治病,可見當時對它的重視。戎鹽是西戎的鹽,產自西域,是表藥。密陀僧、無食子是波斯人所稱呼的藥名,從波斯遠運到中國的。衚衕律、紫礦,都是西域的藥材,是一種樹脂。砂糖在今日,幾乎每餐都會用到,並不被重視。在當時也是珍貴的藥材,當時只收藏了一斤十二兩,可見當時的人認為砂糖是珍貴的藥材。但是砂糖一旦被螞蟻附著,就沒有藥效了。

此外,像是厚朴、遠志、桂心、芫花、大黃、甘草,都不是日本產的。所說的這六十種,幾乎全部產自中國或西域,是當時民眾難以取得的物品,而且在當時的療法上,都是非常珍貴且必要的藥材。所以才會將這些藥材施捨放入大佛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