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富士川遊

《中國醫藥論文集》~ 湯本求真醫話 (2)

回本書目錄

湯本求真醫話 (2)

1. 湯本求真醫話

則發汗或瀉下。遂能使呼吸不困難。而覺非常輕快。於不發汗之中。在其間歇時間。倘連連服之。可達全治之域。其不能全治者。中途中止服藥之故也。其與表證毫無關係者甚稀。故以大柴胡湯、桃核承氣湯、大黃牡丹皮湯合方。可以全治。原來氣管枝喘息多實證。大抵與前方及本方可奏效云。

又此等之處方。並不限用於別種喘息。如癲癇。半身不遂。或腳氣、腹膜炎。痔疾、盲腸炎等。苟其證合者。能持續連服本方。無論如何。必可全治。此乃從證而治其病。即古方之妙處也。

小柴胡湯及大柴胡湯。應用時機。非常之多。亦如西醫之多用重曹苦味丁幾也。此證為顯著而定型的。用於極輕微之潛伏症。其變型的而可認清者。用此方甚少。認清病症之法。不外腹脈。舌診、問聽。(此聽為依聽診器所聽診患者之自問自答不聞雜語)視診。但許多之時機。為直覺的。往往甚難決定。非有深長之研者者。不得次第之解決焉。

以診定之脈、腹、舌、視診、聽問診之如何。而行平等且精密之診察。所得各診法之總合成績。於腦中整理之。然後方可斷定。此其大要之方法也。其中脈診。尤宜特重。既已證得表證。再注意於腹診。以擇其為半表半裡之證。抑為里證。若違反此原則。而遍行一方之診斷法。必招意外之失敗。此層更宜嚴加註意焉。

初診者最好避免夜間。而以日中行之為是。蓋夜間完全行診視。則將有意外之誤診。而對膚黑貧血之人。尤易看誤也。此為余之失敗談云。余弟今開業於朝鮮大邱。其前在甘蒲兼公醫時。其妻患盲腸炎。其勢既定。乃攜闔家上京。請求一調理方。其時弟與大柴胡湯去大黃桂枝茯苓丸合方。

乃起下痢。漸次衰弱。再診之。為桂枝茯苓丸症及當歸芍藥散證。用此方與大柴胡湯去大黃合方。下痢即止。元氣恢復。經此一度後。彼乃能於此點注意焉。

便秘與當歸芍藥散時。必加大黃。又如黃連解毒丸。可兼用緩下劑。若忘之。則起大腹痛與水腫。與患者以痛苦矣。此方加大黃。有惡影響。煎劑加大黃。以調節通便。甚有流弊。不若丸藥之自由自在也。余不論何時。兼用丸藥。蓋以黃連解毒丸與此方兼用。大有效也。後世方之清溫飲(此方以四物湯與皇漢醫學之第二黃連解毒湯合方)極近。

似此方之意。得用於同湯之適應症。其應用範圍亦甚廣大。

診察患者之際遇。其病症大似傷寒論金匱要略之所載。因而直接投用其方。往往招意外之失敗。此尤以初學者易陷此弊。蓋輕率拘其文義。殊有方證不相對之危險也。故必於組成其方之際。考藥物之能力。對照文義。同時深究適用之病症與否。然後使用乃可。

今舉其二三實例。以供參考。

白話文:

如果出現發汗或排泄的情況,就能使呼吸不再困難,並且感覺非常輕鬆。在沒有發汗的情況下,如果在間歇時間連續服用藥物,可以達到完全治癒的程度。那些無法完全治癒的,是因為中途停止服藥的緣故。而與表證毫無關係的情況很少見,所以使用大柴胡湯、桃核承氣湯、大黃牡丹皮湯合方,可以完全治癒。原本氣管枝喘息大多屬於實證,通常使用上述藥方或本方都能有效。

而且這些處方不僅限於治療其他種類的喘息,像是癲癇、半身不遂、腳氣、腹膜炎、痔瘡、盲腸炎等,只要符合證候,持續服用本方,無論如何都能完全治癒。這就是從證候來治療疾病,也就是古代藥方的精妙之處。

小柴胡湯和大柴胡湯的應用時機非常多,就像西醫廣泛使用碳酸氫鈉和苦味酊劑一樣。這個證候是明顯且典型的,但對於極輕微的潛伏症,或是那些變異但仍可辨識的症狀,使用這些藥方的機會就比較少。辨識病症的方法,不外乎腹部脈象、舌頭診斷、問診和聽診(這裡的聽診是指借助聽診器來聽患者的自問自答,而不是聽其他雜音)、以及觀察。但在許多時候,辨識是靠直覺,往往難以決定,如果沒有深入研究的人,是無法逐步解決的。

透過診斷來確定脈象、腹部、舌頭、觀察、聽診和問診的情況,進行平等且精密的檢查。將各種診斷方法所得到的總體結果,在腦中整理分析,然後才能做出判斷。這是大體上的方法。其中,脈診尤其重要。如果已經確定是表證,再要注意腹部診斷,來判斷是半表半裡證還是裡證。如果違反這個原則,而採用單方面的診斷方法,必然會招致意外的失敗,這點更應該嚴加注意。

初診的患者最好避免在晚上診斷,在白天進行比較好。因為晚上完全進行診察,會有意外的誤診,對於皮膚黝黑或貧血的人,更容易看錯。這是我過去失敗的經驗。我的弟弟現在在朝鮮大邱開業,他之前在甘蒲兼任公醫時,他的妻子得了盲腸炎,病情已經確定,於是帶著全家到京城,請求開一個調理的藥方。當時我弟弟用了大柴胡湯去大黃,搭配桂枝茯苓丸的合方。

結果導致腹瀉,身體逐漸虛弱。再次診斷時,發現是桂枝茯苓丸證和當歸芍藥散證,改用這兩個藥方與大柴胡湯去大黃的合方,腹瀉立即停止,元氣恢復。經歷過這件事後,他才在這方面注意到。

便秘時使用當歸芍藥散,一定要加大黃。另外像黃連解毒丸,可以同時服用緩瀉劑,如果忘記了,就會引起嚴重的腹痛和水腫,造成患者痛苦。這個藥方加大黃會有不良影響,煎劑加大黃來調節排便,有很多弊端,不如丸藥那樣自由方便。我無論何時都會同時使用丸藥,因為黃連解毒丸與這個藥方同時使用,效果很好。後世的清溫飲(這個方子是用四物湯與皇漢醫學的第二黃連解毒湯合方)與這個藥方的想法非常接近。

像這個藥方的用意,可以用在同類型適應症,它的應用範圍也很廣泛。

在診斷患者時,如果發現病情很像《傷寒論》或《金匱要略》所記載的,就直接使用這些藥方,往往會招致意外的失敗。這點對於初學者更容易犯這個錯誤。因為輕率地拘泥於字面上的意思,很有可能出現方證不符的危險。因此,在調配藥方時,必須考慮藥物的效力,對照原文,同時深入研究適用的病症,然後才能使用。

現在舉出兩三個實際的例子,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