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富士川遊

《中國醫藥論文集》~ 歷代本草所載關於人參原植物之考察 (1)

回本書目錄

歷代本草所載關於人參原植物之考察 (1)

1. 歷代本草所載關於人參原植物之考察

西曆一千八百五十六年。Tatarinov從Panax,Ginseng之根部報告漢藥之人參。Smith(1871),Bretschn,eider(1890),Stuart(1911),等附和是說。按漢藥人參之擬為植物藥名。始於一千七百十八年佛之Latitau氏所著之Ginsen重中。

中國之藥用人參擬為Ginseng,chine,siam之羅典名。次則佛之Vaillant(1718)英之Trew(1715),Blakwell(1773)等對此植物。設定為Alaliastrum,Ninjin等之屬名。一千八百三十年。荷蘭之Siebold氏在日本栽培朝鮮人參。

白話文:

在西歷1856年,Tatarinov從人參的根部報告了漢藥中的人參。在1871年,Smith、1890年的Bretschneider、1911年的Stuart等人也表示贊同。根據漢藥,人參的名稱被擬定為植物藥名。這一名稱最早出現在1718年佛教徒Latitau所著的《Ginsen重中》中。

中國的藥用人參被擬定為Ginseng,這是拉丁文的名稱。接著,佛教徒Vaillant(1718年)、英國的Trew(1715年)、Blakwell(1773年)等人也對這種植物進行了研究,並將其歸類為Alaliastrum和Ninjin等屬名。到了1830年,荷蘭的Siebold在日本開始栽培朝鮮人參。

設定Pales,quinquefolia,coreensis之學名。中國之生藥研究者漢藥之人參當Panx,Ginseng此等植物學之研究報告文與中國、朝鮮、日本所稱之藥用人參。研究結果。大多學者採用中國古文獻中人參之原基解釋。但中國古代文獻及其學者所述關於人參之原基。

有從Panax屬以外之植物而考察之者。故其說不一。余對於此問題。研究中國、朝鮮之文獻與生藥之研究。所得如下。

(1)神農桐君雷公等之人參

吳普本草載神農、桐君、雷公等關於人參之藥性。其意見各不一致。神農謂人參之藥性甘而小寒。桐君與雷公謂人參之藥性苦。岐伯與黃帝謂甘而無毒。扁鵲謂有毒。中國古代諸家對於人參之藥性如此無一定。以意猜之。或者當時各家所得之人參。並不屬於一種。其原基不同之故。

白話文:

設定了Pales、quinquefolia、coreensis等學名。中國的生藥研究者將漢藥中的人參歸類為Panax及Ginseng,並對此類植物進行了研究報告,這也包括中國、朝鮮和日本所稱的藥用人參。根據研究結果,大多數學者參考中國古文獻中對人參的原始定義。然而,中國古代文獻及其學者對於人參的原始定義存在多樣性。

一些學者從Panax屬以外的植物進行考察,因此對此的看法不一。對於這個問題,我研究了中國和朝鮮的文獻以及生藥的研究,得出了以下結論。

(1)神農、桐君、雷公等人對人參的看法

吳普的《本草》記載了神農、桐君、雷公等人關於人參的藥性觀點,各自意見不一。神農認為人參的藥性甘而稍寒,桐君和雷公則認為人參的藥性為苦。岐伯和黃帝認為人參甘且無毒,而扁鵲則認為人參有毒。中國古代的學者對於人參的藥性意見各異,並沒有確定的結論。可能是因為當時各家所用的人參並不來自同一種,原始基礎不同所致。

(2)吳普稱邯鄲產莖有毛之人參

吳普本草中。有「邯鄲地方所生人參。葉生於三月。小銳枝黑。莖有毛。三九月採根」之說。按吳普為後漢末三國時代人。其時邯鄲縣。即今之河北省邯鄲縣。在河北省之南部。與河南省接近。其時Panex,Gingeng,分布於中國之中部。吳普所得之人參。謂莖上有毛。其原基即屬Panax。

(3)上黨及遼東產之人參

名醫別錄中有人參產於上黨及遼東之記載。此書編者陶弘景為南北朝時代人。生於南宋文帝元嘉二十九年。(西四五二)今南京地方。仕於齊高帝與式帝。永明十一年。彼於四十一歲時。辭官入江蘇省之句容山。研究仙藥。沒於大同二年。年八十五歲。此書恐繫辭官後編述者。

白話文:

吳普記載,邯鄲產的人參,葉子在三月生長,枝條細而尖銳,顏色黑,莖上有毛,在九月採收根部。上黨和遼東也產人參,這是陶弘景在《名醫別錄》中記載的。

其於上黨地理之說明。謂在冀州之西南。按地理志西漢之上黨郡。東漢之幷州上黨郡。晉之幷州上黨郡。北魏之幷州上黨郡。均屬於今山西省潞安地方。中尾博士稱現今之潞安地方。為人參之產地。陶弘景於上黨參之外。並說百濟參。高麗參。(即遼東參)而辨其形質之異同。

按弘景時代。朝鮮領有高句麗滿洲之一部與北鮮。百濟都京畿道之廣州。新羅都慶尚道之慶州。此高句麗。日本即呼為高麗。弘景之高麗即遼東者。恐指朝鮮之高句麗而解釋者也。此高句麗之領地為Panx,Ginseng之鄉土。弘景之言人參。當為Panex屬之植物。

白話文:

這段文字主要講述的是上黨的地理位置及其與人參的關係。上黨位於冀州的西南部,根據古地理記載,上黨郡在西漢和東漢時期屬於並州,後來在晉朝和北魏時期仍然屬於並州,這個地區現在是山西省潞安。中尾博士提到潞安是現在人參的產地。陶弘景在提到上黨參的同時,也談到百濟參和高麗參(也就是遼東參),並且區分了它們的形狀和品質差異。

在陶弘景的時代,朝鮮半島的一部分是高句麗,包括滿洲和北韓,百濟的都城是今天的京畿道廣州,新羅的都城是慶尚道的慶州。高句麗在日本被稱為高麗,而陶弘景提到的高麗很可能指的是遼東的高句麗,因此這裡可能是指朝鮮的高句麗。高句麗的地區就是人參的故鄉。陶弘景所說的人參應該是指人參屬的植物。

弘景所言形細堅白。氣味薄之百濟參。當為現今開城地方產之白參。形長色黃。如防風之上黨參。當為現今中國潞安參。形大虛軟之遼東參。當為滿洲參。

(4)高句麗人所歌之人參

陶弘景名醫別錄中說紫花之人參。引述高麗人所唱之人參讚歌。此高麗想指前述之高句麗。其時高句麗國與漢、三國、南北朝對立。起於今遼寧省東邊道輯安縣。領有半島之北部與滿洲之一部。為產野生人參之地。該國採藥者認人參為仙草。有歌記載於弘景名醫別錄中。即現今朝鮮人赴鮮北採野山人參者。

白話文:

陶弘景在《名醫別錄》中提到,形狀細小堅硬、顏色白皙,氣味淡薄的百濟參,應是現在開城地區所產的白參。形狀較長、顏色偏黃,像防風一樣的上黨參,應該是現在中國潞安產的參。形狀較大、質地鬆軟的遼東參,則是滿洲參。

高句麗人所唱的人參讚歌,記載於陶弘景的《名醫別錄》中,所指的高麗應是指前述的高句麗。當時的高句麗國與漢朝、三國、南北朝對立,國土範圍涵蓋了今遼寧省東邊的道輯安縣,以及半島北部和滿洲的一部分。由於高句麗是野生人參的產地,該國的採藥者將人參視為仙草,並流傳著讚美人參的歌謠,這與現在朝鮮人前往朝鮮北部採集野生山參的行為相似。

亦必於事前設祭臺。祈山神。然後三五成群。入山採尋。且互有連絡。以防猛獸。其文曰。「高麗人。贊人參。三椏五葉。背陽向陰。我來求之。⿰木殷樹相尋。」陶弘景又稱⿰木殷樹似桐。甚大。其實為Tilia,murrensis或Tilia,manshurica類之植物。

至今朝鮮北部住民猶稱之。弘景系江蘇人。相距甚遠。考察為難。宜乎有此誤解也。又三椏五葉。為Panax類地上部之形態。高麗人所歌之人參贊。其所指之人參。當系Panax,Ginseng,之類。

(5)紫花之人參

名醫別錄中所說人參之形相。謂一莖直上。四五相對。生紫色花。其實Panax,Ginsong,之花部。從其全形觀之。決非紫色。紫色乃花蕊也。又宋之蘇頌與日之小野蘭山曾云朝鮮栽培之人參。其中稀有雄蕊帶紫色者。大體多為綠色云云。至於一莖直上云云。乃指植物地上部而言。

白話文:

在採集之前,必須先建立祭臺來祈求山神的保佑。然後三五成羣進入山中採集,並且互相保持聯繫,以防猛獸的侵襲。文中提到:「高麗人讚美人參,三椏五葉,背陽向陰。我來求之,木殷樹相尋。」陶弘景認為木殷樹像桐樹,但實際上它是Tilia murrensis或Tilia manshurica類的植物。

至今朝鮮北部的居民仍然這樣稱呼這種樹。弘景來自江蘇,與朝鮮相距甚遠,這可能導致了對該植物的誤解。而「三椏五葉」則指的是Panax類植物的地上部形態。高麗人所贊美的人參,所指的應該是Panax ginseng之類的。

另外,關於紫花的人參,《名醫別錄》中提到的人參的形態是:一根莖直立,四五朵花互相對開,呈紫色。實際上,Panax ginseng的花部從整體來看並不僅是紫色,紫色只是花蕊的顏色。宋代的蘇頌和日本的學者小野蘭山曾提到朝鮮栽培的人參中,有些稀有的雄蕊是紫色的,但大多數是綠色的。而「一莖直立」是指植物的地上部分。

余按弘景生於秣陵。(即今之南京)仕於齊高帝。齊都建康。與今之江蘇省江寧府附近。晚年遍歷諸國。隱居於句容縣之茅山。(江蘇江寧府)又隱居於浙江省溫州府之陶山。彼所實地調查之處。採仙藥之地域。不出江蘇浙江。是則其採藥之地域。遠離Panax,Ginseng天然分布之區。

彼所見之所謂Panax,人參。不過高句麗、百濟、上黨參之乾材。未能觀其生本。僅僅採得茅山所產植物之一種。即擬為仙草耳。

(6)紫團參與紫色人參

中國古代對於人參之說明。往往附一紫字。如禮斗威儀中有「下有人參。上有紫氣。」陶弘景有人參之花為紫色。唐蘇恭之新修本草中有「太行山脈之紫團山生紫團參。」宋蘇頌之圖經本草中有「人參之蕊絲為紫白色」明陳嘉謨之本草蒙筌中有「紫團之參紫色而稍扁。」東洋古代之紫色。

白話文:

陶弘景出生於南京,曾在南齊高帝手下做官,當時南齊都城建康位於今江蘇省南京附近。他晚年遊歷四方,隱居於江蘇句容縣的茅山,也曾在浙江溫州府的陶山隱居。他親自調查採集藥材的地區,主要集中在江蘇和浙江,並未深入朝鮮半島和東北地區。

因此,陶弘景所見的人參,其實都是從高句麗、百濟等地運來的乾貨,並未親眼見過人參生長的地方。他僅僅在茅山採集到一種植物,便認為是仙草,並將其與人參混為一談。

中國古代關於人參的描述,常常會加上「紫」字,例如禮儀典籍中提到「人參下方有紫氣」,陶弘景也認為人參花是紫色的。唐朝蘇恭在《新修本草》中記載太行山脈的紫團山出產紫團參。宋朝蘇頌的《圖經本草》也提到人參的花蕊是紫白色的。明朝陳嘉謨的《本草蒙筌》則描述紫團參呈紫色,略扁。古代東方人所指的紫色,可能與現代人理解的紫色有所不同。

近於紅。與現今之紫色無甚相異。然現今中國、日本、朝鮮所產之人參。即Panax,之根。完全不帶紫色。而朝鮮之沙參。即Codonosis之根。則帶紫色者實不少。由此觀之。陳嘉謨所云之紫團參。或即Codonosis,之類歟。中尾博士據林縣誌考證紫團山之位置。

斷定其所謂紫團參一名別谷參。小野蘭山本草啟蒙中譯陳嘉謨之紫團參為傅傳之紅肉。不無見解。

(7)一椏五葉參

宋蘇頌圖經本草中述其目見之人參形態。謂「春生苗。近於深山背蔭⿰木殷漆之下者為多。初生小者三四寸許。一椏五葉。四五年後。生兩椏五葉。無花莖。至十年之後。生三椏。年深者生四椏。各有五葉。中心生一莖。俗名百尺杵。三月四月有花。細小如粟。蕊如絲。紫白色。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提到紅色的東西與現今的紫色並沒有太大差異。然而,現今中國、日本和朝鮮產的參根,仍然沒有帶紫色。相對來說,朝鮮的沙參根卻有不少帶紫色的。因此,可以推測陳嘉謨所說的紫團參或許就是類似Codonosis的根。中尾博士根據林縣志對紫團山的位置進行了考證,確定所謂的紫團參其實可以稱為別谷參。而在小野蘭的《山本草啟蒙》中,陳嘉謨的紫團參被解釋為傅傳的紅肉,這也並非毫無道理。

文中還提到“一椏五葉參”,根據宋代蘇頌的《圖經本草》,描述了人參的形態。春天出生的苗多見於深山陰暗的地方,初生的通常只有三四寸高,葉子通常有五片。經過四五年後會生出兩組五葉的葉子,沒有花莖。十年後可以長出三組或四組葉子,每組都有五片葉子,中心長出一根莖,俗稱“百尺杵”。在三四月時會開小花,像小米粒一樣,花蕊如絲,顏色紫白。

秋後結子。或七八枚。大如豆。生者色青。紅則自落。生於泰山者。葉莖青。根白。尤易辨別)云云。此記載中所述形態。與Panax,Ginseng,之形態符合者也。又唐慎微之大觀本草中所傳之人參圖與蘇頌之圖經本草中潞州人參之圖符合。而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所載之人參圖。

亦大觀本草中潞州人參之流也。而李時珍以此潞州人參為真人參。然宋大觀四年敕撰之太平和劑局方中。有李時珍之薺蘆類與人參偽品之辨。而採錄大觀本草潞州人參之圖焉。明陳嘉謨本草蒙筌中。採錄威勝軍人參之圖。形態全不似Panax。亦不似潞州人參。明王圻之草木圖匯中所載人參之圖。

白話文:

秋天之後結果,通常結七八顆,大小像豆子一樣。生的時候是青色的,紅了就自然掉落。生長在泰山的人參,葉子、莖是青色的,根是白色的,特別容易辨別。這些記載中所描述的形態,和人參的形態相符。另外,唐代慎微的《大觀本草》中的人參圖和蘇頌的《圖經本草》中潞州人參的圖相符。而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所記載的人參圖,也是《大觀本草》中潞州人參的類型。李時珍認為這種潞州人參是真正的「人參」。

然而,宋朝大觀四年由官方編撰的《太平和劑局方》中,有李時珍關於薺蘆類和人參偽品的辨別方法,其中也收錄了《大觀本草》中潞州人參的圖。明代陳嘉謨的《本草蒙筌》中,收錄了威勝軍人參的圖,形態完全不像人參,也不像潞州人參。明代王圻的《草木圖匯》中記載的人參圖,

亦大觀本草之潞州品與威勝軍品之流也。按據以上所述。可以推想宋時採用數種人參為藥料。流風所及。延至於明。李時珍以潞州參為正品。心州、兗州為偽品。從其說者漸多。日本貝原益軒、小野蘭山等依證類本草。認潞州人參即沙參。而據朝鮮醫書鄉藥集成方採用一椏五葉之品。

蓋朝鮮自古為Panax,類之人參。當然可認為正品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提到潞州和威勝軍的藥材,依據前述內容,可以推測宋朝時期使用了多種人參作為藥材。隨著時間的推移,到明朝時,李時珍將潞州參認定為正品,而心州和兗州的則被視為偽品。隨著這一說法得到越來越多的支持,日本的貝原益軒和小野蘭山等人依據藥典認為潞州人參就是沙參。根據朝鮮的醫書《鄉藥集成方》,他們使用的是一枝五葉的品種。

朝鮮自古以來的Panax類人參,當然也可以認為是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