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富士川遊

《中國醫藥論文集》~ 肺病之漢醫療法 (2)

回本書目錄

肺病之漢醫療法 (2)

1. 肺病之漢醫療法

尤覺危險。故在此兩期中。宜嚴禁性欲。否則調治結果。往往事倍而功半云。

中國未婚之女子。不承認月經不來為肺病。遇有醫生用療肺之藥品者。父兄往往存懷疑之心。其月經與肺病。確有重大之關係。大抵罹肺病者。月水無不閉止。月水赤如紅花者。非肺病也。

亦有平人認吐血為肺病者。一遇吐血。往往恐怖不已。其實所吐之血。亦有種種類別。簡而言之。從肺所出之血曰衄血。入水則浮。從心臟所出之血曰吐血。入水半浮半沉。從肝臟所出之血曰咯血。入水全沉。最可怕者。既有肺病之血。又出心臟之血。更出肝臟之血。成為大咯血。

則死期不過數小時或數日耳。其次而從心臟而出之吐血。此三種血名為「總角」。用米湯煎木之實與白芨。心血在早朝。肝血在正午。肺血在晚間服之。半個月以後。大抵可以告愈。又心臟病之人禁鹹味。肝臟病之人避辛味。恐增加病勢也。肺病之人。多食苦味。往往傷氣。

亦宜慎之。

肺病之初期必發微熱。此熱起初肺尖。治當先去其肺尖之熱。苦計其體溫。大概在三十八度以上。常保持其常度而不增減。自覺咽喉部乾燥而發咳。繼而吐白而如泡之痰。此名咳痰。夜間寢後。汗出如雨。沾濕衣服。此名盜汗。大便秘結。以砂糖煮梨食之。最能見愈。

余在中國十二年。研究漢藥主治肺病之製法與秘傳。實地投藥於中國人及內地人。得其確實效驗。下舉方法。其效果確遠勝西藥云。

衄血用發燒灰。製成發灰散。吹於鼻中。然後犀角地萸湯服之。可止。蓋衄血關係於肺。肺從鼻取息者也。漢醫書有云。「毒熱上衝。肺氣載血而妄行即作衄血。衄中有發散之義。以毒從衄而解。但不可過多。過則脫血亡陰」云。

杏仁飲、人參消隔散、清肺湯、人參瀉肺湯、人參養肺湯等。為治療肺病最優秀之藥。此外如蘇葉、枳殼、桔梗、葛根、前胡、陳皮、甘草、半夏、杏仁、茯苓、柴胡、紫菀、地骨皮、桑皮、麥門冬、天門冬、川貝、旋覆花等。多為使用於肺病之基本藥草。加減配合之。自能收奇效。

「萬病從積聚而來。而皆始於虛。百病從虛而生。積者五臟之積處。聚者六腑之聚處。損虛之人曰勞。古時醫者主審其體性。投藥貴在得時。早則知其病勢未成。晚則又恐其勢過甚。若不審其氣節早晚。不知其冷熱消息者。不可以為醫」治法有虛象而頭痛有熱者用枸杞。患肺病而嘔吐者用人參。

虛而無大熱者用黃芩、天冬。紛紛多夢者用龍骨。肺病如覺冷者用當歸、川芎、乾薑。口乾者用麥門冬、知母。氣元退者用五味子、大棗。多驚愕者用龍齒、沙參、石英。多冷者用桂心、吳茱萸、附子。客熱者用地骨皮、白朮、黃耆。痰滯氣鬱者用生薑、半夏、枳殼。小腸不利者。

白話文:

尤其覺得病情危險的時候,在這兩個時期(指肺病發展的某兩個階段),應該嚴格禁止性行為,否則治療的效果往往會事倍功半。

中國未婚的女子,不認為月經不來是肺病。如果遇到醫生用治療肺病的藥物,父親兄長往往會抱持懷疑的態度。其實月經和肺病之間確實有重大的關係,大體上來說,罹患肺病的人,月經大多會停止。如果月經顏色鮮紅如紅花,那就不是肺病。

也有人把吐血當成肺病,一旦吐血就非常恐懼。其實吐血也有很多種類。簡單來說,從肺部出來的血叫做「衄血」,放入水中會浮在上面;從心臟出來的血叫做「吐血」,放入水中會半浮半沉;從肝臟出來的血叫做「咯血」,放入水中會全部沉下去。最可怕的是,既有肺部的血,又有心臟的血,還有肝臟的血,形成大量咯血。

這樣的話,病人大概只能活數小時或數天。其次是從心臟出來的吐血。這三種血合稱「總角」。可以用米湯煎煮木之實和白芨服用,心臟的血在早晨,肝臟的血在中午,肺部的血在晚上服用,半個月後,病情大概可以痊癒。另外,心臟病的人要避免吃鹹味食物,肝臟病的人要避免吃辛辣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肺病的人,多吃苦味的食物,常常會傷氣,也要小心。

肺病的初期一定會發低燒,這個發熱開始於肺尖。治療時應先去除肺尖的熱。測量體溫,大概在攝氏三十八度以上,並且經常保持這個溫度不增高也不降低。會感覺咽喉乾燥而咳嗽,接著吐出白色像泡沫的痰,這叫做咳痰。夜晚睡覺後,汗出如雨,把衣服都浸濕了,這叫做盜汗。大便秘結,可以用砂糖煮梨子吃,最能見效。

我在中國十二年,研究漢藥治療肺病的方法和秘方,實際對中國人和內地人使用藥物,得到確實有效的結果。下面列舉一些方法,效果確實遠勝西藥。

衄血可以用燒過的頭髮灰,製成發灰散,吹入鼻中,然後服用犀角地萸湯,就可以止血。因為衄血和肺有關,肺是從鼻子呼吸的。中醫書上說:「毒熱往上衝,肺氣帶著血亂走就會造成衄血。衄有發散的含義,可以讓毒素從衄血排出,但不能過多,過多就會失血亡陰。」

杏仁飲、人參消隔散、清肺湯、人參瀉肺湯、人參養肺湯等等,都是治療肺病最優秀的藥方。此外,像蘇葉、枳殼、桔梗、葛根、前胡、陳皮、甘草、半夏、杏仁、茯苓、柴胡、紫菀、地骨皮、桑皮、麥門冬、天門冬、川貝、旋覆花等等,大多是治療肺病的基本藥草。加以搭配運用,自然能夠收到奇效。

「所有的疾病都是由積聚而來,並且都開始於虛弱。百病都是從虛弱而產生的。積是指五臟積聚的地方,聚是指六腑聚集的地方。損傷虛弱的人叫做勞。古代的醫生主要審視病人的體質,用藥貴在得時。早用藥就知道病勢還沒形成,晚用藥又怕病勢過於嚴重。如果不審視氣節的早晚,不了解冷熱的變化,就不可以當醫生。」治療方法:有虛弱的症狀且頭痛發熱,用枸杞;患肺病而嘔吐,用人參;

虛弱而沒有大熱,用黃芩、天冬;常常做夢,用龍骨;肺病如果感覺冷,用當歸、川芎、乾薑;口乾,用麥門冬、知母;元氣衰退,用五味子、大棗;常常驚嚇,用龍齒、沙參、石英;感覺寒冷,用桂心、吳茱萸、附子;有外來的熱,用地骨皮、白朮、黃耆;痰濕氣滯,用生薑、半夏、枳殼;小腸功能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