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論文集》~ 預防中風之灸法 (2)
預防中風之灸法 (2)
1. 預防中風之灸法
則起反射作用。而來血管之收縮。在皮膚上施灸術時。亦同樣先起血管收小。而後漸漸擴張。血行漸次旺盛。又在血行極緩慢之血管上加灸。則緩慢之血行。活躍旺盛。此在動物之實驗足資證明者也。
兔耳之血管。顯然外露。故其血液之循環。亦顯然可見。若在兔耳之根元切灸之。則見耳之血管。其初次第縮小。血氣少而暫呈蒼白。逾時則血管膨脹而大。血液盛而現潮紅色矣。人體與此無異。最初在施灸之附近見貧血。其後即來充血。因灸後其部分同火傷者同一狀態。見赤爛血充也。
灸時因血管受強烈之刺戟。故起血液循環之變化作用。對於血壓與以影響。理所當然者也。
因灸感熱。一時該部分之血管收縮。血液之流行不暢。血壓增高。逾時血管擴張。血液暢流。血壓又漸漸下降。此則無論何人。均能知其理矣。
灸時。血壓之上下。從運動試驗所得之實驗。其甚者。壓血為一百密里密達。其變化有十密里密達。在血壓上時。心臟之搏動緩慢。脈減呼吸深而減少。
更從人體上調查。其灸點之血壓及影響。最著時不到三二密里密達以上。而有五密里密達以上之亢進。
從上云云。可以確定凡施於適當部位之灸術。則血液循環或血壓來相當之變化。而促血管之收縮。或擴張運動。中風預防法即所以防止動脈之硬化。果應用適當。確乎有效。可無疑也。但在西洋醫學萬能之世中。皮膚殘留燒痕。殊非病者之樂意。則合於科學灸法之發明。於今殊感必要云。
白話文:
艾灸會產生反射作用,導致血管收縮。當在皮膚上進行艾灸時,也會先使血管收縮,然後逐漸擴張,血液循環也會慢慢旺盛起來。如果對血流極慢的血管施灸,也會使緩慢的血流變得活躍旺盛。這點在動物實驗中已經得到證實。
兔子的耳朵血管明顯外露,因此血液循環也很容易觀察到。如果在兔耳根部進行艾灸,會看到耳朵的血管最初是逐漸縮小的,血流減少,暫時呈現蒼白色。過一段時間後,血管會膨脹變大,血液充盈,呈現潮紅色。人體的情況也是如此。最初在艾灸的部位附近會出現貧血,然後就會充血。因為艾灸後,該部位會呈現類似燒傷的狀態,出現紅腫充血的情況。
艾灸時,因為血管受到強烈的刺激,會引起血液循環的變化,進而影響血壓,這是理所當然的。
因為艾灸時的熱感,會使該部位的血管短暫收縮,導致血流不暢,血壓升高。過一段時間後,血管會擴張,血流順暢,血壓又會逐漸下降。這個道理,無論是誰都能理解。
艾灸時,血壓的上升和下降,可以從運動試驗中得到驗證。嚴重的情況下,血壓可能會達到一百毫米汞柱,而變化幅度可能會有十毫米汞柱。在血壓上升時,心臟的跳動會減慢,脈搏減弱,呼吸也會變得深而減少。
進一步在人體上調查,艾灸點的血壓及其影響,最明顯的變化通常不會超過三到二毫米汞柱,但也有可能出現五毫米汞柱以上的升高。
從以上種種現象可以確定,凡是施用於適當部位的艾灸,都會使血液循環或血壓產生顯著的變化,促進血管的收縮或擴張運動。中風的預防方法,就是要防止動脈硬化,如果艾灸應用得當,確實有效,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在西醫萬能的時代,皮膚上留下燒傷疤痕,並非病人所樂意接受的。因此,發明符合科學的艾灸方法,在今天尤其顯得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