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論文集》~ 預防中風之灸法 (1)
預防中風之灸法 (1)
1. 預防中風之灸法
中風預防之灸,日本自古行灸治法。至今民間尚持相當信用。垂千餘年而不衰。雖醫學發達如今日。民眾仍信其有相當之效果。
灸之由來,日本之灸治法。從中國輸來。於欽命天皇時代設典醫寮。設針科灸科之專門科。其後於正親町天皇永祿年間(距今三百六十五年以前)。有吉田意休出。水尾天皇元和年間(距今三百五十年前。)有于山和彥市檢授出。東山帝元祿年間(距今二百三十九年前)。有岡本抱一出。
抱一為有名之近松門左衛門之弟。其後於享和年間。距今百九十五年前。有後藤艮山。寶曆年間。(距今百七十四年前)有賀川收庵等出。極力鼓吹灸術。以後上下階級。對於以灸治病。皆極信任。灸用之艾。相傳其始從葡萄牙輸入。天正四年。(紀元二二三六年。距今三百五十三年前)。
織田信長築城於安土之際。招葡萄牙人派得林。與以江州伊吹山五十町步之地。種植藥草。艾亦為其中傳入之一種。傳說如此。其實考之實際。確從中國傳來。傳來之後。因日本製法之發達。成為今日切艾。而切艾之制。始於元祿初年之神田區治町之箱屋莊兵衛。當時箱根曬切艾。
享名甚盛。按中國早有灸治之法。載於素問與其他古醫書中。渡入日本後。在平安時代。已有蓬勃之勢。至德川時代。遂達於極隆盛之域。慶長二年。公議勵行灸治之文誥。中有。春秋必灸。則病患自無。而作業精勤。婦女孩稚同。一此可以相見灸之重視於當時矣。
中風預防灸之故事,預防中風之灸治。自古以來。多歡迎之。曾記有一逸事。在元龜天皇之戰國時代。豐臣秀吉大破敵人。虜得敵將。一一親自審訊。其中有一敵將。白髮年老。向秀吉使者云。
「某有中風病。乞稍假時日。以待灸治。」
「使者似不審。何謂灸治。」
武士曰。「近日正欲行施灸治。請足下寬延時刻。待灸治完畢。而後就死。可乎。」老武士言時。振其白髮。不勝待命之情畢現。續有言曰。「某非卑怯。實以正思灸治而未履行。萬一就戮之時。而起中風。人不將視某為懼死而昏厥。以損一代之令命乎。不將引為武士之恥辱乎。故就戮則可。中風預防之灸。則不可不行也。」
此老武士在就死以前。猶侃侃而談。求假一刻之功夫。施行灸治。千古傳為佳話。亦可以見當時對於中風預防灸治之流布與信仰矣。
源平盛衰記中宇治川合戰條中筒並淨明云。武士身受矢傷六十三處。重傷者五處。乃施行灸治。燒其創口。以止出血。
近年來民間雖一棄其野蠻未開之治療法。但對於灸治之法。則與西洋渡來之西洋醫學。同一心醉。咸認為灸治法之真實力。不亞於顯微鏡。或某燈某燈云。
灸之血壓及其影響,近年來一般陶醉西洋醫者。已漸漸覺悟。頗欲從和漢醫學上改造己國之醫術。對於灸治之法。研究討檢者。不乏其人。但對灸治之一般法。與夫效果及生理的作用之書。則甚缺如。茲為略述其對於血管及血壓上所發生影響如次。血管之運動神經上加熱與痛之刺戟。
白話文:
關於預防中風的灸法,日本自古以來就有用灸來治療的方法,至今民間仍然相當信任,流傳了一千多年都沒有衰退。即使現在醫學如此發達,民眾仍然相信灸有一定的效果。
灸的起源,是日本的灸治法從中國傳入。在欽明天皇時代,設立了典醫寮,設置了針灸專門科。之後在正親町天皇永祿年間(距今約三百六十五年前),出現了吉田意休;在水尾天皇元和年間(距今約三百五十年前),出現了于山和彥市檢授;在東山天皇元祿年間(距今約二百三十九年前),出現了岡本抱一。
抱一是著名劇作家近松門左衛門的弟弟。之後在享和年間(距今約一百九十五年前),出現了後藤艮山;在寶曆年間(距今約一百七十四年前),出現了賀川收庵等人,他們極力提倡灸術。從此以後,無論上層或下層階級,對於用灸治病都非常信任。灸用的艾草,相傳最初是從葡萄牙輸入的。在天正四年(西元2236年,距今約三百五十三年前),織田信長在安土築城時,招來葡萄牙人派得林,給予他江州伊吹山五十町步的土地種植藥草,艾草也是其中之一。傳說是這樣,但實際上考證,艾草確實是從中國傳來的。傳入日本後,由於日本的製作技術發達,才有了今日的切艾。而切艾的製作,始於元祿初年神田區治町的箱屋莊兵衛。當時箱根曬的切艾非常有名。
中國很早就有了灸治的方法,記載在《素問》和其他古醫書中。傳入日本後,在平安時代就已蓬勃發展,到了德川時代更是達到極盛。慶長二年,政府發布公文提倡灸治,其中說到:春秋兩季一定要灸,這樣疾病自然不會發生,而且工作也能更精進。無論男女老幼都適用,由此可見當時對灸的重視。
關於預防中風灸的故事,自古以來,預防中風的灸治就受到大家的歡迎。曾經有這樣一件事,在元龜天皇的戰國時代,豐臣秀吉大破敵軍,俘虜了敵將,一個個親自審問。其中有一位白髮蒼蒼的老敵將,向秀吉的使者說:
「我有中風的毛病,希望能寬限幾天,讓我做完灸治。」
「使者不太明白,什麼是灸治?」
武士回答:「我近日正想進行灸治,請您寬限我一些時間,等我灸治完畢再去死,可以嗎?」老武士說話時,甩動著白髮,顯得迫不及待。他接著說:「我不是膽怯,實在是因為我正想做灸治還沒來得及。萬一我被殺時突然中風,人們會認為我是因為害怕死亡而昏厥,損害我一世英名,這豈不是武士的恥辱?所以我被殺可以,但預防中風的灸絕對不能不做。」
這位老武士在臨死前,仍然侃侃而談,要求寬限一些時間進行灸治。這千古流傳的佳話,也足以證明當時預防中風的灸治有多麼普及和受到人們的信仰。
《源平盛衰記》中記載宇治川合戰時,筒並淨明這位武士身中六十三處箭傷,其中五處重傷。於是施行灸治,燒灼傷口來止血。
近年來,民間雖然拋棄了一些原始粗糙的治療方法,但對於灸治,則與從西方傳來的西醫一樣,都非常推崇。人們普遍認為灸治的效果,不亞於顯微鏡或其他儀器。
關於灸對血壓的影響,近年來,一般醉心於西醫的醫生們,也漸漸覺醒,很想從傳統的漢醫學中改造自己國家的醫術。研究探討灸治的人不少,但關於灸治的一般方法,以及效果和生理作用的書籍,卻非常缺乏。以下簡略敘述灸治對於血管和血壓的影響:在血管的運動神經上,加熱和疼痛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