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富士川遊

《中國醫藥論文集》~ 皇漢藥之科學研究 (2)

回本書目錄

皇漢藥之科學研究 (2)

1. 麻黃

藥性,味苦溫。發表出汗。去邪氣。止咳逆上氣。階寒熱。療傷寒(病名)解肌。

作用,能發於外。祛寒逐水。(寒水指病因)發汗遍出於皮毛。故於風寒(病因)外來無汗者。與桂枝(味辛溫。專走肌表之藥。)協力使病邪發於汗。(此所稱麻黃之處方。對於麻黃之說明。以麻黃為君藥。桂枝為臣藥。麻黃湯中不能不加其他之杏仁甘草。)麻黃又能疏通壅滯之氣。

故熱壅不解。體液輸於皮毛。汗出者。有肅清之作用。與石膏之力合之。疏瀉其鬱邪。則汗自止。(此在越婢湯中說明麻黃之作用。)蓋麻黃配以桂枝。用於表證。(症候群)無汗之時機者也。配以石膏。用於大熱無汗之時機者也。隨其配處而異其作用。此點宜加註意者也。

又麻黃與石膏並用。若其中加以桂枝。則成激行之勢。驅逐病邪之力更優。(此在大青龍湯中藥物並用之說明。)麻黃有輕清象之發揚性。故病能從肌表退散。若水飲在於心下。(症候)則與乾薑細辛為伍。散里而發於表。一舉而兩方之病可解。若水飲沉遲於氣分。心下如盤者。

並用附子、細辛、桂枝、生薑之力散之。

以上為昔人關於麻黃之表現方法。與藥治作用之概念。且示藥物並用時同一藥物而起作用變化之概念。(括弧中為作者之附註)

從上舉一例。可以知古昔漢治醫指示對於藥物之作用。如此記載。一方劑中對於一藥物有如何緊密之關係。然此種記載之形式。實非現代的。後人不無有曲解誤會之處。現今正欲開始行科學的研究。故不可不改為正確之記載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