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論文集》~ 卒中症漢方之預防與處置 (2)
卒中症漢方之預防與處置 (2)
1. 六、掃除諸毒之漢法處方
用於如上目的之處方。曰防風通聖散。此方以前為散藥。後用為煎藥。倘有兼症。則須加減用之。較為複雜。但諸毒中之瘀血一項。此方無效。又當另行處方驅除之。
當歸,川芎,芍藥,防風,荊芥,薄荷葉,連翹,麻黃,山梔子,白朮,生薑各三分五釐,滑石一錢三分,石膏,黃芩,桔硬各七分,甘草六分,大黃,芒硝各三分。以如此分量為始。逐漸增加。(以上為一劑之量)
上用水三合至一合五。煎為汁。分三次空腹時服之。
上之處方。詳細分解之。一、防風、麻黃。為開表之劑。使風熱藉汗而排泄出於皮膚。二、薄荷葉、荊芥。為清涼之劑。除風熱之上竄頭部者。三、大黃、芒硝。使入腸胃之風熱。從肛門而出。四、滑石、山梔子。為利尿之劑。使毒從小便排除。五、桔梗、黃芩、石膏。使除入於胸部之風熱。
使不成肺病胃病。六、黃芩、連翹。入諸經絡。清遊移之熱。七、當歸、川芎、芍藥。因風邪之病。關係於肝木時。以之和肝補血。八、甘草、白朮。補胃。
以上為漢法之術語。在平常人殊難於分解。則亦可以一言解之。曰防風通聖散者。從皮膚、肛門、腎臟、三部。驅逐三焦之實熱。如食毒。酒毒。水毒。風毒者也。又用此劑為緩和驅黴藥。亦屢屢能奏效云。
白話文:
以下是對於清除各種毒素的傳統漢方藥物的介紹,名為「防風通聖散」。此藥原先是散藥的形式,後來轉變為煎煮的藥物。如果患者同時有其他併發症,則需根據情況增減藥材,這會比較複雜。然而,對於瘀血這種毒素,此藥並無效果,需要另開處方來處理。
藥方中的成分包括當歸、川芎、芍藥、防風、荊芥、薄荷葉、連翹、麻黃、山梔子、白朮、生薑各3.5分,滑石13分,石膏、黃芩、桔梗各7分,甘草6分,大黃、芒硝各3分。這是基本的藥量,可逐漸增加。(以上是一次的藥量)
取三合的水煎煮至剩下一合半,製成藥汁,應在空腹時分三次服用。
詳細解析這個處方:第一,防風與麻黃能幫助打開毛孔,讓風熱透過汗水排出皮膚。第二,薄荷葉與荊芥能清涼頭部的風熱。第三,大黃與芒硝能幫助腸胃的風熱從肛門排出。第四,滑石與山梔子有利尿作用,能幫助毒素從小便排出。第五,桔梗、黃芩、石膏能去除胸部的風熱,防止其形成肺病或胃病。第六,黃芩與連翹能進入身體的經絡,清除遊走的熱毒。第七,當歸、川芎、芍藥在風邪影響肝臟時,可以調和肝臟,補充血液。第八,甘草與白朮能補充胃氣。
以上是漢方的專有名詞,對於一般民眾來說可能不易理解。簡單來說,「防風通聖散」能從皮膚、肛門和腎臟三個部位,驅除身體三焦的實熱,像是食物中毒、酒精中毒、水中毒和風邪等。此外,使用此藥作為緩和的排毒藥物,也能常見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