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論文集》~ 本草學一斑 (4)
本草學一斑 (4)
1. 枳實
(釋品)枳乃木名。實乃其子。故曰枳實。張思聰曰:實乃結實之通稱。無分大小是也。宋開寶本草,以小者為實,大者為殼,始為二品。按《說文》,殼,苦角切。《廣韻》,皮甲也。《增韻》,或作谷。枳實皮固非谷狀,用字恐失當。岩大洲曰:穀殼,榷古字通用。枳殼者,枳之一名,而非並稱子實之謂也。
故唐詞有云:「處處春風枳殼花」句。又草花之書直稱枳殼花,則枳殼之為全名,不俟辨而自明矣。凡擇舶來者,以色黑皮厚而有穰十二三分為真。其皮至厚,穰少者,朱欒也;其皮綠色,有細毛者,枸橘也,日本俗稱加良太知者是也,皆不堪用。又市肆有稱漢枳殼者,皮厚穰少,
即本草所謂臭橘也。又有呼圓枳實者,出於干薩州,幾逼真。其他有以柚、青橘之類,偽充之者,不可不擇。
(釋性)味苦寒。除寒熱結,止痢,除胸痰癖,逐停水,破結實,消脹滿,主心下急,痞痛,逆氣,喘咳。
議曰:枳實味苦寒,能利氣滯結實,正有沖牆倒壁之力。能消心下痞塞之痰水,泄胸中痹滯之氣,推胸中隔宿之食,削腹中遞年之積。夫枳實為湯,凡心下堅大如盤者,枳實芍藥散之;腹痛煩滿者,桂枝枳實生薑湯散之;懸痛者,枳實薤白桂枝湯散之;胸滿者,梔子厚朴湯散之;
胸痞,則小承氣湯散之;腹大滿,則大承氣湯散之;腹滿痛及心下痛,胸滿者,厚朴三物湯散之;痛而閉者,厚朴七物湯散之;腹滿者,梔子大黃湯散之;熱痛者,大柴胡湯散之;心下滿痛及痞硬者,四逆湯散之;脾約而大便難者,孰非氣滯乎?蓋邪氣內陷為實者,本於元氣,
留滯則滯,滯則邪氣並滓濁以成盤結。故雖投蕩實滌邪之品,非疏氣以通其滯,則不能達其力。仲師所以配枳實配諸湯,取十全之效也。寇宗奭曰:張仲景治傷寒,倉卒之病,承氣湯中用枳實,皆取其疏通決泄,破結實之義是也。若夫排膿散用枳實十六枚,則取之於長肉也。
《本經》云:止痢長肌肉,此殆屬枳實之妙用矣。
白話文:
【枳實】
(釋品)枳是樹木的名稱,實則指它的果實,因此稱為「枳實」。張思聰指出,「實」是泛指所有果實,無論大小。宋朝的《開寶本草》將小的稱為「實」,大的稱為「殼」,開始將它們分為兩種。根據《說文解字》,「殼」的讀音為「苦角」,在《廣韻》中解釋為「皮甲」,《增韻》中也有時寫作「穀」。然而,「枳實」的皮質並非穀物樣貌,使用「殼」字可能不太恰當。巖大洲認為,「穀」和「殼」在古代是通用的。所謂「枳殼」,實際上就是「枳」的一種別名,而不是同時指稱果實和殼。
唐代詩歌中有「處處春風枳殼花」的句子,還有草花之書直接提到「枳殼花」,由此可見,「枳穀」應是指整棵樹的全名,無需多加辯論,就已經很清楚了。選擇進口的枳實時,應選色黑、皮厚且穰(果肉)佔十二到十三分的為佳。如果皮極厚,穰很少的是「朱欒」;皮綠色,有細毛的是「枸橘」,在日本俗稱為「加良太知」,這些都不適合使用。市面上有所謂的「漢枳殼」,皮厚穰少,即是《本草》所說的「臭橘」。另外,有種稱為「圓枳實」的,產自幹薩州,幾乎可以以假亂真。還有些以柚子、青橘等偽造的,必須謹慎挑選。
(釋性)枳實味道苦寒,能除去寒熱結塊,止住下痢,消除胸中痰癖,排除停滯的水分,打破結實,消除脹滿。主治心下急痛,痞滿疼痛,逆氣,喘咳。
討論:枳實苦寒,能疏通氣滯和結實,具有強大的破壞力,能消除心下的痞塞痰水,排出胸中的阻滯氣息,推動胸中隔夜的食物,削除腹中多年的積累。製成湯劑,對於心下堅硬如盤的情況,可用「枳實芍藥散」;腹部疼痛煩悶的,用「桂枝枳實生薑湯」;懸痛的,用「枳實薤白桂枝湯」;胸滿的,用「梔子厚朴湯」;胸痞的,用「小承氣湯」;腹部極度飽滿的,用「大承氣湯」;腹部疼痛和心下痛,胸滿的,用「厚朴三物湯」;疼痛且便祕的,用「厚朴七物湯」;腹部飽滿的,用「梔子大黃湯」;熱痛的,用「大柴胡湯」;心下滿痛及痞硬的,用「四逆湯」。對於脾氣受約束導致的大便困難,哪個不是因為氣滯呢?當邪氣深入體內形成實證,根本原因在於元氣。邪氣滯留則會產生阻滯,阻滯後邪氣與髒污混合形成結塊。因此,即使使用了清熱解毒的藥物,如果不疏導氣血以消除阻滯,就無法達到療效。張仲景在治療傷寒等急病時,在「承氣湯」中加入枳實,正是為了疏通氣血,破除結實,從而取得更好的療效。寇宗奭也說,張仲景治療傷寒,使用「承氣湯」時加入枳實,就是為了疏通氣血,破除結實。在「排膿散」中使用十六枚枳實,則是利用其促進肉芽生長的作用。
《神農本草經》中記載,枳實能止住下痢,促進肌肉生長。這大概就是枳實的獨特妙用吧。
2. 柴胡
(釋品)和名波萬阿加奈。日本所在有之。秋生新苗。葉似瞿麥。青紫色。至春漸長如竹葉。秋歧數枝。發小黃花。結細子。至冬莖葉枯。市肆以西州產者呼鎌倉柴胡。以關東產者呼三嶋柴胡。並宜擇用。根實如鼠尾。味苦芳烈無油臭。間有舶來者。形味如鎌倉柴胡而肥大。
(釋性)味苦平。主心腹去寒熱邪氣。除煩。止驚消痰止嗽。治婦人產前後諸熱。及熱入血室。經水不調。宣揚血氣。下氣消食。
議曰。柴胡味苦平。驅表裡之熱。逐胸脅之邪。故能除煩止驚。消痰止嗽。治眩暈。目昏。耳聾鳴。宜矣。仲師用為少陽之主藥。蘇頌曰。張仲景治傷寒。有大小柴胡。及柴胡加龍骨牡蠣。柴胡加芒硝等湯。故後人治寒熱。此為最要藥。大邪氣在表裡之間。則為少陽所主之界。
故其證主心腹。其熱為往來。方此之時。非發汗吐下之所宜。惟柴胡能驅逐以達於外也。後人第知柴胡和解外。而不知柴胡最能和里。今夷考仲師方。如小柴胡湯、柴胡桂枝湯、柴胡桂薑湯、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湯。則耑於少陽者也。故其奏功蒸蒸。或微煩發熱。汗出而解矣。
如大柴胡湯、柴胡加芒硝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則並制陽明者也。故曰下之則愈。曰先宜小柴胡湯以解外。後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可見里亦柴胡之所關係也。柴胡不徒驅逐表裡之邪氣。亦能走於血分。而退血熱。是以小柴胡湯。又治熱入血室。及產後血厥、蓐風諸症。後世勞藥血藥。
亦往往用之。故張潔古以為婦人產後血熱必用之藥。蓋產後血熱。亦有虛實。若固執以投之。不能無害。要之本經主心腹之語。實為柴胡之標準。又如四逆散治少陰裡熱。柴胡飲子退五臟虛熱。雖有陰狀虛候。系邪本壅正氣。其主柴胡者。乃苦以發之也。按仲師治瘧母。用鱉甲煎丸。
治勞瘧用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湯。皆用柴胡。而注家未有明晰之伸說。獨龐元英談藪張如閤久病瘧。熱時如火。年餘骨立。醫用茸附諸藥。熱益甚。乞召醫官孫琳診之。琳投小柴胡湯一帖。熱減十之九。三服脫然。琳曰。此名勞瘧。熱從髓出。加以剛劑。氣血愈虧。安得不瘦。
蓋熱有在皮膚。在臟腑。在骨髓。非柴胡不可。若得銀柴胡。只須一服。南方之柴胡。其力較遜。故三服乃效也。孫琳可謂善得仲師之旨矣。
白話文:
【柴胡】
(釋品)柴胡,在日本稱為波萬阿加奈,當地隨處可見。秋天時會長出新芽,葉子形狀類似瞿麥,呈現青紫色彩。到了春天,葉子會漸漸長得像竹葉一樣。秋季時會從枝幹分出許多枝條,開出小黃花,結出細小的種子。到了冬天,莖葉就會枯萎。市面上,來自西州的柴胡被稱為鎌倉柴胡,而來自關東的則被稱為三嶋柴胡。兩者都適合選用。柴胡的根部像老鼠尾巴,味道苦澀且香氣濃烈,沒有油臭味。偶爾也有從海外運來的柴胡,形狀和味道與鎌倉柴胡相似,但是體型更碩大。
(釋性)柴胡的味道苦而平和,主要功效是去除心腹部的寒熱邪氣,消除煩躁,止驚,消除痰液,止咳,治療婦女產前產後的各種熱症,以及熱毒進入血脈的情況,調節月經失調,幫助血液循環,降低氣壓,促進消化。
討論來說,柴胡味苦性平,可以驅除體內外的熱氣,去除胸脅的邪氣,因此能消除煩躁,止驚,化痰止咳,治療頭暈,視力模糊,耳鳴等症狀。在中醫理論中,柴胡被視為治療少陽病的主要藥物。蘇頌指出,張仲景在治療感冒時,會使用大小柴胡湯,以及添加龍骨、牡蠣的柴胡湯,柴胡加芒硝湯等。因此,後人在治療寒熱疾病時,柴胡成為了最重要的藥材。當邪氣在體表和體內之間遊走,就進入了少陽的範疇。
因此,其主要症狀為心腹部不適,熱度時高時低。在這種情況下,發汗或嘔吐並不是合適的治療方式,只有柴胡能有效驅除邪氣,使其從體內排出。後人只知道柴胡能調和體表,卻不知道它也能調和體內。根據張仲景的方子,如小柴胡湯,柴胡桂枝湯,柴胡桂薑湯,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湯,這些都是專門針對少陽病的。因此,這些藥物的效果通常顯著,病人可能會感到輕微的煩躁和發熱,但最終會出汗並恢復健康。
然而,大柴胡湯,柴胡加芒硝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等,則是同時控制陽明病的。因此,它們的作用通常是讓病情得到改善。張仲景曾提到,首先應使用小柴胡湯來解除體表的邪氣,然後再使用柴胡加芒硝湯進行治療。由此可見,體內的疾病也與柴胡有著密切的關係。柴胡不僅能驅除體表和體內的邪氣,還能深入血液,降低血液的熱度。因此,小柴胡湯也能治療熱毒進入血脈的情況,以及產後因血瘀導致的厥逆,褥瘡等症狀。在後世的勞動病和血液病的治療中,柴胡也被廣泛應用。因此,張潔古認為,對於產後血熱的婦女,柴胡是必須使用的藥物。產後血熱可能由虛弱或實證引起,如果盲目使用,可能會造成傷害。但總的來說,本經中提到的"主心腹",實際上是柴胡的核心作用。此外,四逆散能治療少陰病的體內熱症,柴胡飲子能降低五臟的虛熱。即使患者表現出陰虛的症狀,只要邪氣阻塞了正常的氣血運行,柴胡就是主要的治療藥物,因為它的苦味能刺激氣血運行。
據張仲景的治療方法,他使用鱉甲煎丸治療瘧疾的根源,使用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湯治療勞動引起的瘧疾,這兩個方子都使用了柴胡,但注家並沒有對此做出清晰的解釋。只有龐元英在他的書中提到,張如閤長期患有瘧疾,發燒時體溫高達攝氏40度,一年後身體瘦弱如骨。醫生使用鹿茸和其他藥物進行治療,但病情反而加重。後來請來醫官孫琳進行診斷,他給張如閤服用了一帖小柴胡湯,結果他的體溫降低了90%。服用了三次後,病情完全消失。孫琳解釋說,這是一種勞動引起的瘧疾,熱量從骨髓中產生。如果使用強烈的藥物,氣血就會進一步損失,怎麼可能不瘦呢?
熱氣可能在皮膚,臟腑,骨髓等不同部位產生,只有柴胡纔能有效治療。如果能得到銀柴胡,只需要一次服用即可。南方的柴胡效果較差,所以需要三次服用才能見效。孫琳可以說是真正理解了張仲景的理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