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論文集》~ 本草學一斑 (2)
本草學一斑 (2)
1. 白蜜
(釋品)蜜即蜂蜜。白是上等稱。以色白甘美者為良。日本處處有之。以州紀州出者為最。用時稍稍熳煉。掠去浮沫。至滴水成珠。不散乃止。謂之煉蜜。按蜜本經作石蜜。蓋以取岩石者為良。故有此稱。而寇氏喋喋致疑辨。概屬無用。仲景唯稱白蜜。陶氏別錄稱石蜜。生武都山谷、河源山谷、及諸山石間。
色白如膏者良。備要云。西京有梨花蜜。色白如脂。自是別品。不可混也。
(釋性)味甘平。止痛解毒。除眾病。和百藥。止咳。治利。能清腸。
議曰。蜜之為物。鍾草木之精英。合露氣釀成之。故其味甘美。其質柔潤。和痛、潤燥、解急。今徵之於仲師所用。如大烏頭煎。烏頭湯。烏頭桂枝湯。則和痛解急者也。如蜜煎。則潤燥通便者也。如大陷胸丸。甘遂半夏湯。則善和峻藥。寬猛得宜。以適病者也。蓋蜜與甘草。
其功相似。而安胃之力則長。是以大半夏湯用白蜜入水揚之。使甘味散於水中。水得甘味而和緩。蜜得水而滲淡。便使胃反平。而嘔吐立止。誠千古妙策也。若夫甘草粉蜜湯之與蛔蟲。則毒藥緩和中氣。以歸其所喜者也。其他如理中丸、八味丸、栝蔞瞿麥丸、半夏麻黃丸、赤丸、桂枝茯苓丸、麻子仁丸、礬石丸、皂莢丸、當歸母苦參丸、烏頭赤脂丸。皆和以蜜者。
取其能固氣不走也。茶餘客話云。鼎俎家蒸出面貍。共烹黃雀。必先以蜜塗之。雖沸渫而其膏不走。即此義耳。李東垣云。煉蜜為丸者。取遲化而氣循經路也。可謂確鑿矣。要之蜜性為和潤。故能和諸藥。又能固氣以奏功。豈非臭腐生神奇者哉。
白話文:
【白蜜】
蜂蜜就是蜜蜂採集花蜜釀製而成的,其中色澤潔白且味道甘美的蜂蜜品質最佳。在日本各地都有產出,而以紀州所產的蜂蜜最爲上乘。使用時,需將蜂蜜稍微加熱煉製,去除表面的泡沫,直至滴下的蜂蜜能在水面形成珠狀而不散開,這樣的蜂蜜稱爲煉蜜。
據記載,古籍《本經》中將蜂蜜稱爲石蜜,意指從岩石中取得的蜂蜜質量更佳,因此有此稱呼。但寇氏對此有所質疑並進行辯駁,實際上這些爭論並無實際意義。張仲景在醫書中僅稱其爲白蜜,陶弘景則在《別錄》中稱之爲石蜜,產地包括武都山谷、河源山谷以及各種山石間。其中,色澤潔白如膏的蜂蜜品質最好。另有記載,西京地區有一種梨花蜜,顏色潔白如脂,這應視爲另一種特別的品種,不可與普通蜂蜜混淆。
蜂蜜的性質:味道甘甜、性質溫和,能止痛解毒,治療多種疾病,調和百藥,止咳潤腸。蜂蜜是由草木的精華和露氣釀製而成,因此味道甘美,質地柔潤,能緩解疼痛、滋潤乾燥、解除急症。如在大烏頭煎、烏頭湯、烏頭桂枝湯等方劑中,蜂蜜可以緩解疼痛和緊急症狀;在蜜煎中,則能滋潤腸道,促進排便;在大陷胸丸、甘遂半夏湯等方劑中,蜂蜜能夠調和藥物的猛烈,使其適應患者病情。蜂蜜與甘草功效類似,尤其在安胃方面更爲顯著。例如,在大半夏湯中,將白蜜加入水中攪拌,使甘味均勻分佈於水中,水因此變得溫和,蜂蜜也因此得以滲透,從而使胃部恢復正常,嘔吐症狀立即停止,這實爲千古妙策。至於甘草粉蜜湯對蛔蟲的療效,蜂蜜能夠緩和藥物的毒性,使其歸於平和,以達到治療效果。此外,如理中丸、八味丸、栝蔞瞿麥丸、半夏麻黃丸、赤丸、桂枝茯苓丸、麻子仁丸、礬石丸、皂莢丸、當歸母苦參丸、烏頭赤脂丸等方劑,均加入蜂蜜,以固氣防散。據《茶餘客話》記載,廚師在烹飪面狸或黃雀時,會先用蜂蜜塗抹食材,即使在沸水中煮,其油脂也不會流失,這正是蜂蜜能夠固氣的原因。李東垣指出,煉蜜製成的藥丸,消化過程緩慢,藥效能夠沿經絡逐漸釋放,這一說法確鑿無疑。總之,蜂蜜的性質溫和潤澤,能調和各種藥物,同時固氣以發揮藥效,這難道不是腐朽之中生出神奇嗎?
2. 甘遂
(釋品)和名奈多止宇。多委生諸州山中。孟者生紅芽。高七八寸。苗葉似大戟。晚春發細綠花。其根瘦小。色黑。破之則有白汁。然其功不著。漢產皮赤肉白。作連株狀。但須擇新近者。年久者。蛀孔縱橫者。因氣味既脫。故不堪用。
(釋性)味苦寒。主大腹疝瘕。腹滿。面目浮腫。留余飲宿食。症堅積聚。利水穀道。
議曰。甘遂味苦寒。能破結通水。故以遂名。遂有通水道之意。凡人身體無水而起者。用甘遂則其停滯之處。有疏通游水之作用。除病患。順血氣。千夫云。過度之體中。排除過剩之水。用大陷胸湯、十棗湯、甘遂半夏湯、大黃甘遂湯。因藥有猛烈性者。用甘和之品調合之。
則不刺激腦。故以大棗、甘草、蜜、阿膠配合為大陷胸湯。甚有速效。保命集云。凡治水腫。內服藥無充分之效果時。用甘遂末塗於臍之周圍。一面內用甘草水。則其腫自退。凡衰弱病人。不勝劇藥時。可以用此方法。
白話文:
【甘遂】
(釋品) 甘遂在古代稱為奈多止宇,普遍生長在各州的山區。春季時,會長出紅色的芽,植株高度約七到八寸,其葉子形狀與大戟類似。到了晚春,會開出細小的綠色花朵。其根部較為纖細,外表顏色為黑色,一旦切開,內部會流出白色的汁液。然而,這種植物的功效並不明顯。在漢朝時,甘遂的外皮是紅色,內部則是白色,形狀像連珠一樣,但選擇時應選取新鮮的,若是存放時間太久,或有蛀蟲蛀孔的,因為其藥效已經流失,所以不宜使用。
(釋性) 甘遂的味道苦澀且性寒,主要功效在於治療腹部腫大、疝氣、面部及眼睛浮腫,以及消化不良、宿食不消、腹部積塊等病症,有利尿及促進食物消化的作用。
討論如下:甘遂味道苦澀且性寒,能破除身體結塊,促進水分循環,因此得名“遂”,意指有助於打通水道。對於身體無水腫而起的病症,使用甘遂可以對體內停滯的部分產生疏通及排水的作用,從而去除病痛,使血氣順暢。千夫曾說,對於過度肥胖的體型,可利用甘遂來排除體內過多的水分。常用的大陷胸湯、十棗湯、甘遂半夏湯、大黃甘遂湯等方劑,因為藥性強烈,通常會配以甘和之品進行調和,避免藥物對腦部產生過大的刺激。因此,在這些方劑中,常會加入大棗、甘草、蜂蜜、阿膠等成分。這樣一來,藥效會更為迅速。《保命集》中記載,對於水腫的治療,如果單純服用藥物效果不佳,可以將甘遂磨成粉末塗抹在肚臍周圍,同時內服甘草水,這樣可以使水腫逐漸消退。對於體質虛弱,無法承受劇烈藥性的患者,可以採用這種方式治療。
3. 赤石脂
(釋品)和名伊志之氣。即石上所湧之脂也。其狀絳滑如脂。舐之黏。以爪微研之。見光澤者真也。生於佐州、羽州、能州、攝州者皆良。西洋舶來者。其質枯白。微帶紅。無絳滑之狀。疑是山土也。不堪用。
(釋品)味甘平。主泄痢。腸癖膿血。腹痛。利小便。崩中漏下。
議曰。赤石脂。味甘平。能入於血分而止痛。為石中溫藥。仲景治下痢便膿血。用桃花湯。取赤石脂之重澀。乾薑之辛溫。相依牢固下焦虛脫之氣。粳米佐二味而潤胃腸。所以能奏全效也。赤石脂與禹餘糧。同義。但鎮固之力稍為優耳。蓋此品不徒牢固下焦。又能鎮墜上焦。除寒飲。故風引湯寒溫相依。赤白並用。以治熱癰癇。
烏頭赤色脂丸。溫澀相兼。以治心痛徹背。千金翼以赤石脂一味治痰飲。吐水無時節者。亦可見溫藥除飲之功也。
按石脂有五種性味。主療大抵相同。但赤白為通用耳。如桃花石亦其類也。桃花石在唐本草云。主治大腸中冷膿血痢。久服之。令人肥悅能食。時珍曰。此即赤石脂之不黏舌。堅而有花點者。非別物也。故其氣味功用。皆同石脂。昔張仲景治痢用赤石脂。名桃花湯。日本藥局方治冷痢有桃花丸。即此物耳。
白話文:
【赤石脂】
這是一種從岩石表面滲出的物質,因其顏色鮮紅且質地滑潤,舔嘗時會感到黏稠,用指甲輕輕刮磨後可見到光澤,這種纔是真正的赤石脂。產自佐州、羽州、能州、攝州等地的品質較好。而從西洋舶來的,質地枯白略帶紅色,沒有那種鮮紅滑潤的特徵,懷疑可能是山土,不適合使用。
其味道甘甜性平,主要用於治療腹瀉、腸道疾病導致的膿血、腹痛,有利於小便,也能治療子宮出血或漏下等婦科疾病。
討論來說,赤石脂味道甘甜性平,能進入血液中緩解疼痛,是石類中的溫性藥材。張仲景治療下痢伴隨膓血,使用了桃花湯,取其濃厚收斂的效果,加上乾薑的辛辣溫熱,兩者相輔相成,鞏固下焦虛脫的情況,粳米則協助兩者潤澤腸胃,因此能達到全面療效。赤石脂與禹餘糧相似,只是在鎮定固本方面稍微強一些。因為它不僅鞏固下焦,還能鎮定上焦,去除寒氣和飲邪,因此在風引湯中,寒熱藥材相輔相成,紅白兼用,用以治療熱癲癇。
烏頭赤色脂丸結合溫熱與收斂,用於治療心痛徹背;《千金翼》記載單純使用赤石脂治療痰飲,隨時吐水的症狀,由此可見溫性藥材去除飲邪的功效。
根據記載,石脂有五種不同特性,但主要療效大致相同,其中紅色和白色比較常被使用。例如桃花石也是同類物質,唐代本草記載其主治大腸冷膿血痢,長期服用能使身體健康,食慾增強。李時珍認為,這就是赤石脂中不黏舌、堅硬且有花點的那一種,並非其他物質,因此其氣味與功效都與石脂相同。過去張仲景治療痢疾使用赤石脂,稱之為桃花湯,日本的藥局方中也有使用桃花丸治療冷痢,指的就是這個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