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論文集》~ 本草學一斑 (2)
本草學一斑 (2)
1. 白蜜
(釋品)蜜即蜂蜜。白是上等稱。以色白甘美者為良。日本處處有之。以州紀州出者為最。用時稍稍熳煉。掠去浮沫。至滴水成珠。不散乃止。謂之煉蜜。按蜜本經作石蜜。蓋以取岩石者為良。故有此稱。而寇氏喋喋致疑辨。概屬無用。仲景唯稱白蜜。陶氏別錄稱石蜜。生武都山谷、河源山谷、及諸山石間。
色白如膏者良。備要云。西京有梨花蜜。色白如脂。自是別品。不可混也。
(釋性)味甘平。止痛解毒。除眾病。和百藥。止咳。治利。能清腸。
議曰。蜜之為物。鍾草木之精英。合露氣釀成之。故其味甘美。其質柔潤。和痛、潤燥、解急。今徵之於仲師所用。如大烏頭煎。烏頭湯。烏頭桂枝湯。則和痛解急者也。如蜜煎。則潤燥通便者也。如大陷胸丸。甘遂半夏湯。則善和峻藥。寬猛得宜。以適病者也。蓋蜜與甘草。
白話文:
蜂蜜,白色的是上等的,顏色白且甜美的最好。日本各地都有,以紀州產的品質最優。使用時稍微加熱煉製,去除浮沫,直到滴水成珠,不散開為止,稱為煉蜜。
蜂蜜在《本經》中稱為石蜜,因為採集自岩石上的蜂蜜品質最佳,所以有此稱呼。寇氏喋喋不休地質疑和辯解,完全沒有必要。張仲景只稱白蜜,陶弘景在《別錄》中稱石蜜,產於武都山谷、河源山谷以及各山石之間。
顏色像膏狀的白色最好。據說西京有梨花蜜,顏色像脂一樣白,是另外一種品質,不可混淆。
蜂蜜味甘性平,止痛解毒,治百病,能和百藥,止咳,治痢,清腸。
蜂蜜是植物精華與露氣結合而成的,因此味甘美,質柔潤,能和緩疼痛、潤燥、解急。從張仲景的藥方中可以看出,如烏頭煎、烏頭湯、烏頭桂枝湯等,都是用蜂蜜來和緩疼痛、解急的。如蜜煎,是用蜂蜜來潤燥通便的。如大陷胸丸、甘遂半夏湯等,都是用蜂蜜來調和峻猛藥物,使藥力緩和,適合病症。總之,蜂蜜與甘草一樣,具有調和藥力的功效。
其功相似。而安胃之力則長。是以大半夏湯用白蜜入水揚之。使甘味散於水中。水得甘味而和緩。蜜得水而滲淡。便使胃反平。而嘔吐立止。誠千古妙策也。若夫甘草粉蜜湯之與蛔蟲。則毒藥緩和中氣。以歸其所喜者也。其他如理中丸、八味丸、栝蔞瞿麥丸、半夏麻黃丸、赤丸、桂枝茯苓丸、麻子仁丸、礬石丸、皂莢丸、當歸母苦參丸、烏頭赤脂丸。皆和以蜜者。
白話文:
這些藥物的功效相似,但安撫胃部的效果較為持久。因此,大半夏湯中使用白蜜溶於水中,讓甜味分散在水裡。水吸收到甜味後變得溫和,而蜜也因為水而變得淡化,這樣就能讓胃的狀態恢復平和,嘔吐自然會停止。這確實是古往今來的妙方。至於甘草粉蜜湯和蛔蟲的關係,則是用藥物溫和地調理中氣,讓其回到所喜的狀態。其他的藥方如理中丸、八味丸、栝樓瞿麥丸、半夏麻黃丸、赤丸、桂枝茯苓丸、麻子仁丸、礬石丸、皁莢丸、當歸母苦參丸、烏頭赤脂丸等,皆是添加蜜來進行調和。
取其能固氣不走也。茶餘客話云。鼎俎家蒸出面貍。共烹黃雀。必先以蜜塗之。雖沸渫而其膏不走。即此義耳。李東垣云。煉蜜為丸者。取遲化而氣循經路也。可謂確鑿矣。要之蜜性為和潤。故能和諸藥。又能固氣以奏功。豈非臭腐生神奇者哉。
白話文:
這是因為蜂蜜能固氣不散失。茶餘飯後人們閒聊時說,廚師蒸出來的麵貍,和煮黃雀時,都要先用蜂蜜塗抹,即使在沸水裡煮,蜂蜜也不易流失,這就是這個道理。李東垣說,用蜂蜜煉成藥丸,就是利用它緩慢溶化,讓藥氣循經絡而行,這可以說是精確無誤的。總之,蜂蜜性溫和潤澤,所以能調和各種藥材,又能固氣以發揮藥效,這不就是臭腐之物也能產生神奇功效嗎?
2. 甘遂
(釋品)和名奈多止宇。多委生諸州山中。孟者生紅芽。高七八寸。苗葉似大戟。晚春發細綠花。其根瘦小。色黑。破之則有白汁。然其功不著。漢產皮赤肉白。作連株狀。但須擇新近者。年久者。蛀孔縱橫者。因氣味既脫。故不堪用。
(釋性)味苦寒。主大腹疝瘕。腹滿。面目浮腫。留余飲宿食。症堅積聚。利水穀道。
議曰。甘遂味苦寒。能破結通水。故以遂名。遂有通水道之意。凡人身體無水而起者。用甘遂則其停滯之處。有疏通游水之作用。除病患。順血氣。千夫云。過度之體中。排除過剩之水。用大陷胸湯、十棗湯、甘遂半夏湯、大黃甘遂湯。因藥有猛烈性者。用甘和之品調合之。
白話文:
釋品
和名奈多止宇。 這個藥物在日本稱為奈多止宇。
多委生諸州山中。 它生長在各個州的山中。
孟者生紅芽。 春天剛開始時會長出紅色的芽。
高七八寸。苗葉似大戟。 長到七八寸高,葉子像大戟。
晚春發細綠花。其根瘦小。色黑。破之則有白汁。然其功不著。 晚春開出細小的綠色花朵。它的根瘦小,顏色黑色,掰開後有白色汁液流出,但療效不顯著。
漢產皮赤肉白。作連株狀。 漢朝產的甘遂,外皮紅色,內肉白色,長成一株連在一起的樣子。
但須擇新近者。年久者。蛀孔縱橫者。因氣味既脫。故不堪用。 使用時要選擇新鮮的,如果時間久了,或者出現很多蟲蛀孔,因為藥效已經消失,就不能再用了。
釋性
味苦寒。主大腹疝瘕。腹滿。面目浮腫。留余飲宿食。症堅積聚。利水穀道。 甘遂味苦性寒,主治腹部腫大、疝氣、瘕積、腹脹、面部浮腫、體內積水、宿食停滯、症狀堅硬積聚等病症。同時還能利水消腫,通暢大小便。
議曰
甘遂味苦寒。能破結通水。故以遂名。遂有通水道之意。 甘遂味苦性寒,能破除結塊、利水消腫,所以叫做甘遂,因為“遂”有通暢水道的意思。
凡人身體無水而起者。用甘遂則其停滯之處。有疏通游水之作用。除病患。順血氣。 如果人體出現水腫,服用甘遂就能疏通積水,消除病患,使氣血運行順暢。
千夫云。過度之體中。排除過剩之水。用大陷胸湯、十棗湯、甘遂半夏湯、大黃甘遂湯。因藥有猛烈性者。用甘和之品調合之。 古人說,如果身體過度積水,需要用大陷胸湯、十棗湯、甘遂半夏湯、大黃甘遂湯等藥物來排除多餘的水分。因為這些藥物性烈,所以需要用甘溫的藥物調和服用。
則不刺激腦。故以大棗、甘草、蜜、阿膠配合為大陷胸湯。甚有速效。保命集云。凡治水腫。內服藥無充分之效果時。用甘遂末塗於臍之周圍。一面內用甘草水。則其腫自退。凡衰弱病人。不勝劇藥時。可以用此方法。
白話文:
這段文字意思是:
如果不刺激腦部,就可以用大棗、甘草、蜂蜜、阿膠搭配起來做成大陷胸湯,效果非常快,可以救命。
《保命集》中記載:凡是治療水腫,內服藥物效果不佳時,可以用甘遂末塗抹在肚臍周圍,同時內服甘草水,這樣腫脹就會消退。
對於虛弱的病人,如果不能承受劇烈藥物,也可以採用這種方法。
簡單來說,這段文字講述了兩種方法:
- 大陷胸湯: 用於治療不刺激腦部的疾病,效果快速,可以救命。
- 甘遂末塗臍 + 甘草水: 用於治療水腫,尤其是內服藥物效果不佳時,可以幫助消腫。
需要注意的是,這只是一些傳統醫學的經驗之談,實際使用時需要根據自身情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3. 赤石脂
(釋品)和名伊志之氣。即石上所湧之脂也。其狀絳滑如脂。舐之黏。以爪微研之。見光澤者真也。生於佐州、羽州、能州、攝州者皆良。西洋舶來者。其質枯白。微帶紅。無絳滑之狀。疑是山土也。不堪用。
(釋品)味甘平。主泄痢。腸癖膿血。腹痛。利小便。崩中漏下。
議曰。赤石脂。味甘平。能入於血分而止痛。為石中溫藥。仲景治下痢便膿血。用桃花湯。取赤石脂之重澀。乾薑之辛溫。相依牢固下焦虛脫之氣。粳米佐二味而潤胃腸。所以能奏全效也。赤石脂與禹餘糧。同義。但鎮固之力稍為優耳。蓋此品不徒牢固下焦。又能鎮墜上焦。除寒飲。故風引湯寒溫相依。赤白並用。以治熱癰癇。
白話文:
赤石脂又名伊志之氣,是岩石上湧出的油脂,呈絳紅色,光滑如脂,舔起來黏黏的,用指甲輕輕研磨,能看到光澤的就是真的。產於佐州、羽州、能州、攝州的品質最佳。西洋舶來的赤石脂質地乾白,帶點紅色,沒有光滑的油脂狀,疑似是山土,不可使用。
赤石脂味甘平,主治泄瀉、腸癖膿血、腹痛、利小便、崩漏。
赤石脂味甘平,能入血分止痛,是石中溫藥。仲景治療下痢便膿血,使用桃花湯,取赤石脂的收澀之性,與乾薑的辛溫相輔相成,固攝下焦虛脫之氣,粳米佐以二味潤胃腸,所以能奏效。赤石脂與禹餘糧功效相近,但赤石脂鎮固之力略勝一籌。赤石脂不僅能固攝下焦,還能鎮墜上焦,除寒飲。風引湯中,寒溫相依,赤白並用,用於治療熱癰癇。
烏頭赤色脂丸。溫澀相兼。以治心痛徹背。千金翼以赤石脂一味治痰飲。吐水無時節者。亦可見溫藥除飲之功也。
按石脂有五種性味。主療大抵相同。但赤白為通用耳。如桃花石亦其類也。桃花石在唐本草云。主治大腸中冷膿血痢。久服之。令人肥悅能食。時珍曰。此即赤石脂之不黏舌。堅而有花點者。非別物也。故其氣味功用。皆同石脂。昔張仲景治痢用赤石脂。名桃花湯。日本藥局方治冷痢有桃花丸。即此物耳。
白話文:
烏頭製成的赤色脂丸,兼具溫性和澀性,可用來治療心痛徹背的症狀。千金翼方則以赤石脂單味藥治療痰飲,治吐水無節制者,可見溫藥也有去除痰飲的功效。
石脂有五種,性味和主治大致相同,但赤色和白色兩種較為常用。桃花石也是其中一種,唐本草記載它能治大腸中冷膿血痢,久服可令人肥悅能食。李時珍認為,桃花石是不黏舌、堅硬且帶有花點的赤石脂,並非別物,因此其氣味和功效都與石脂相同。古時候張仲景用赤石脂治療痢疾,稱為桃花湯,日本藥局方也有治冷痢的桃花丸,用的就是桃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