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富士川遊

《中國醫藥論文集》~ 卒中症漢方之預防與處置 (1)

回本書目錄

卒中症漢方之預防與處置 (1)

1. 一、緒言

肺結核與腦溢血。為現代襲人之兩大惡魔。肺結核。已數述過。茲請言對於腦溢血。高壓血動脈硬化等。漢法用如何手段與方法。

元來腦溢血。中風之人。生來本持有其素質。此點與肺結核同。其無此素質者。雖無論如何不養生。亦不罹此病。而凡有此素質之人。試以血壓計附其首而行注射。即可證之。菸酒與血壓有關。凡厲行禁酒禁菸者。容易脫此危險狀態。而中風卒中之危險。亦能免絕。

古來無論東洋西洋。人人費非常之苦心與努力。以設法使已硬化之動脈。漸復為軟化。行下其血壓。而僅發現下列之神藥。且恐此後永遠以此為主方。作治療中風入手之機會。可羞亦復可悲矣。

白話文:

肺結核與腦溢血:現代襲人之兩大惡魔

肺結核我們已多次提及,在此僅談論腦溢血。對於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問題,中醫療法應如何應對呢?

首先要明白,腦溢血、中風的人,天生就具有這方面的體質,這點與肺結核相同。若天生沒有這種體質,即使再不注重養生,也不會罹患此病。反之,天生有此體質的人,只要用血壓計測量頭部血壓,就能確認。菸酒與血壓密切相關,嚴格戒酒戒菸的人更容易脫離危險狀態,中風猝死的風險也能大幅降低。

古今中外,人們都竭盡全力想辦法使硬化的動脈恢復柔軟,降低血壓。然而,至今只發現了一些神藥,而且恐怕未來治療中風的主要方法仍將圍繞這些藥物。這既令人羞愧,也令人悲哀。

2. 二、食口腹之慾者之食毒

醫學上之所見。食口腹之慾。為中風發生之最大原因。欲杜其弊。除防食毒酒毒。徹底的勵行養生而外。別無他道。因此種疾病。大抵富裕階級或美食家居者多。貧乏之人。甚少見也。但從醫學立場觀之。(不論東洋西洋)其原因不止食毒酒毒。更有瘀血水毒風毒。有時參加梅毒。

以下對於是等諸毒。加以簡單之說明。所謂食毒。非急性中毒之謂。乃食物在腹中。因分解醱酵等。致自家慢性中毒。是以蔬食者菜食者。罹此中毒者極稀。而以美食家過量攝取蛋白質動物性而罹其患者居多。此則泰西醫學者之所共認也。

白話文:

醫學上之所見:食口腹之慾,為中風發生之最大原因

在醫學上所見,人們貪圖口腹之慾,是造成中風的最大原因。想要杜絕這個弊端,除了要防止食用毒物和酒毒之外,更要徹底地勵行養生之道,別無他途。因此,這種疾病多見於富裕階級或愛好美食之人,而貧乏之人則少見。

但從醫學的角度來看,不論是東洋醫學還是西洋醫學,中風的原因不只食毒酒毒,還有瘀血、水毒、風毒,有時甚至會合併梅毒。

以下對這些毒素做簡單說明:

所謂食毒,並非指急性中毒,而是食物在腹中因分解發酵等過程,導致人體慢性中毒。因此,以蔬食或菜食為主的人,罹患此種中毒者極為稀少,而以美食家過量攝取蛋白質和動物性食物而罹患此症者居多。這一點是西方醫學界所公認的。

3. 三、酒毒與水毒

酒毒即慢性酒精中毒。其惡影響不必另行說明。水毒者。泌屎器發生疾患。因障礙尿量之排出。滯留其液狀老廢物於體而生者也。在腎臟萎縮等顯著排水障礙時。即起水。腫或尿毒症。漢法因不檢查小便。不能顯然明其症狀。故亦不甚重視。實則從眼疾頭痛眩量不眠動悸神經痛胃痛等原因。亦可預想而知。

梅毒,風毒,瘀血毒

梅毒在泰西醫學家。認為動脈硬化之原因。一般罹梅毒者。對於卒中體質。不問其為先天后天。多少蒙其影響。又從實際言。卒中體質者。比較的易罹梅毒。

風毒為漢法獨特之名稱。風之疾病。分類甚多。舉其要者。如中風、破傷風、風眼、麻脾氣、厲風、(癩)白癜風。此外如感冒、丹毒、中耳炎、神經病等。亦風也。西洋醫學之概念。對於漢法風之定義。極難了解。

白話文:

長期飲酒會造成慢性酒精中毒,其危害性不言而喻。水毒是指排泄器官出現病變,導致尿液無法正常排出,體內積聚液體廢物而引起的疾病。當腎臟萎縮等嚴重影響排泄功能時,就會出現水腫或尿毒症。中醫傳統方法通常不檢查小便,因此難以明確診斷水毒的症狀,也不太重視此病。但實際上,從眼疾、頭痛、眩暈、失眠、心悸、神經痛、胃痛等症狀,也能推測水毒的存在。

梅毒、風毒、瘀血毒都是中醫學上的概念。梅毒在西方醫學中被認為是動脈硬化的原因之一。患有梅毒的人,無論是先天還是後天,都更容易發生中風。反過來,有中風體質的人,也更容易感染梅毒。

風毒是中醫獨特的名稱,風病的種類很多。其中重要的包括中風、破傷風、風眼、麻痺氣、厲風、白癜風等。此外,感冒、丹毒、中耳炎、神經病等也屬於風病。西方醫學很難理解中醫對風的概念。

瘀血毒者。即月經閉止。生產打撲鬱血傳染病、熱病、遺傳病。所起之血液停滯也。女子中風之屬於腦溢血者。以此為重大原因。

白話文:

"瘀血毒症,指的是月經停止來潮。包括生產時受傷導致的瘀血、傳染病、熱病和遺傳性疾病所引起的血液淤滯。女性因中風而導致的腦出血,這通常被認為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4. 四、卒中體質

以上言食毒、酒毒、梅毒、風毒、瘀血毒等。為漢醫學說中動脈硬化。腦溢血之主要原因。有是等諸毒(瘀血毒別論)者。必有其體質之特徵。舉其代表言之。凡少年期、青春期、而至壯年期、之四十歲前後。身體非常頑健。毫不知疾病之苦痛者。性質快活。如顏色白者。飲酒之人。

顏赤而他部極白者。骨骼不逞。筋肉發達者。脂肪太多者。食欲盛而健啖者。腹部膨滿。按之柔而不堅者。此人內部充滿前述諸毒。脈弦洪實。力強大。身體常起障礙。服藥排毒。則鼓腹諸症。次第漸減。又在腎臟病糖尿病之前後。罹痔疾喘息。又或頭重頭痛。眩暈逆上耳鳴。

診察而見其血壓高者。此等人大抵佔有社會之相當地位。為家庭之大柱石。思想特多。以引起此證狀者也。

白話文:

以上所說的食毒、酒毒、梅毒、風毒、瘀血毒等,在漢醫學說中,是動脈硬化、腦溢血的主要原因。凡是有這些毒素的人(特別是瘀血毒,另有論述),必定具備特定的體質特徵。以代表性的例子來說:

那些從少年時期、青春期,到壯年期,大約四十歲左右,身體非常強健,從未感受過疾病痛苦的人,個性活潑,例如膚色白皙的人,愛喝酒的人,臉色紅潤但其他部位卻很白的人,骨骼不健壯但肌肉發達的人,脂肪過多的人,食慾旺盛、愛吃的人,腹部膨脹,按壓起來柔軟不堅硬的人,這些人體內充滿了上述的各種毒素。他們脈搏弦急洪大、力氣強壯,身體經常出現各種障礙。服用藥物排毒後,腹脹等症狀會逐漸減輕。

另外,在患有腎臟病、糖尿病前後,容易罹患痔瘡、喘息,或出現頭重頭疼、眩暈、耳鳴等症狀。

5. 五、預防之可能

以上所舉。為男子卒中體質中之最普通者也。此等人果能犧牲其在社會上之種種活動。改變其榮養法。一生食蕎麥一味。所謂仙人食者。則可免除卒中之發作。而旨食飲酒。實為卒中之因。最宜戒除。果能篤守其戒。可以避此危險。

前不云乎。腦溢血無根治之神藥。今茲又云可以預防。何前後矛盾乃爾。其實決非矛盾也。蓋腦溢血與肺結核有異。中年以後患之者。實有宿根存乎其中。因腦溢血之原因。與諸毒之鬱滯深者有關係。服諸毒一掃之藥。則頭痛眩暈耳鳴。高壓血等諸現象可以完全蠲除。而生活不改。

則以上諸毒素難於徹底消滅。留戀不去。宿根不淨。有感即發。故在身體有違和之感時。苟能持續服藥。則腦溢血之發作。自能免也。

白話文:

以上所舉,是男子中風體質中最常見的類型。這種人如果能犧牲掉在社會上的各種活動,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終身只吃蕎麥,也就是所謂的「仙人食」,就能夠避免中風的發作。而過度飲食和喝酒,確實是中風的誘因,最應該戒除。如果能嚴格遵守這些戒律,就能夠躲避這種危險。

之前不是說過腦溢血沒有根治的特效藥嗎?現在又說可以預防,前後矛盾嗎?其實並不矛盾。因為腦溢血和肺結核不同,中年以後患病的人,往往有著潛在的病根。由於腦溢血的病因與毒素積聚深厚有關,服用能夠清除毒素的藥物,就能夠完全消除頭痛、眩暈、耳鳴、高血壓等症狀。然而如果生活方式不改變,這些毒素就難以徹底消滅,會殘留不去,病根無法清除,只要受到刺激就會發作。因此,在身體出現不適時,只要持續服藥,就能夠避免腦溢血的發作。

6. 六、掃除諸毒之漢法處方

用於如上目的之處方。曰防風通聖散。此方以前為散藥。後用為煎藥。倘有兼症。則須加減用之。較為複雜。但諸毒中之瘀血一項。此方無效。又當另行處方驅除之。

當歸,川芎,芍藥,防風,荊芥,薄荷葉,連翹,麻黃,山梔子,白朮,生薑各三分五釐,滑石一錢三分,石膏,黃芩,桔硬各七分,甘草六分,大黃,芒硝各三分。以如此分量為始。逐漸增加。(以上為一劑之量)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中醫的一個藥方,名稱為「防風通聖散」,主要用於治療一些特定的病症。這個藥方原本是以散藥形式使用,後來也有人用來煎煮成藥液。如果病人的病情有多種併發症,則可能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藥方的用量和成分,以達到更精確的治療效果。然而,這種藥方對於某些類型的毒素,尤其是瘀血,可能並不能發揮作用,因此在使用時需要另外尋求對應的藥方進行治療。

以下是這個藥方的各個中草藥成分及其現代中文名稱和份量:

  • 當歸(1011):三錢五釐
  • 川芎(997):三錢五釐
  • 芍藥:三錢五釐
  • 防風(1028):三錢五釐
  • 荊芥(1091):三錢五釐
  • 薄荷葉(1063):三錢五釐
  • 連翹(1099):七分
  • 麻黃(1):七分
  • 山梔子(1247):七分
  • 白朮(963):三錢五釐
  • 生薑(6):三錢五釐
  • 滑石(1075):一錢三分
  • 石膏(1177):七分
  • 黃芩(1082):七分
  • 枳實(未找到對應現代名稱):七分
  • 甘草(4):六分
  • 大黃(1002):三錢
  • 芒硝(1117):三錢

開始時,可以按照上述的份量來配製藥方,隨後根據療程進展和病情變化,逐步調整藥量。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具體的用藥方案應該由專業的中醫師根據患者具體情況來定義。

上用水三合至一合五。煎為汁。分三次空腹時服之。

上之處方。詳細分解之。一、防風、麻黃。為開表之劑。使風熱藉汗而排泄出於皮膚。二、薄荷葉、荊芥。為清涼之劑。除風熱之上竄頭部者。三、大黃、芒硝。使入腸胃之風熱。從肛門而出。四、滑石、山梔子。為利尿之劑。使毒從小便排除。五、桔梗、黃芩、石膏。使除入於胸部之風熱。

使不成肺病胃病。六、黃芩、連翹。入諸經絡。清遊移之熱。七、當歸、川芎、芍藥。因風邪之病。關係於肝木時。以之和肝補血。八、甘草、白朮。補胃。

白話文:

取水三份,煎煮至一份五分,熬成藥汁,分三次在空腹時服用。

藥方詳細解說如下:

  1. 防風、麻黃,屬於發散表邪的藥物,能使風熱藉由汗液排出體外。
  2. 薄荷葉、荊芥,屬於清涼解表藥,能消除風熱上衝頭部的症狀。
  3. 大黃、芒硝,能將風熱從腸胃引導至肛門排出。
  4. 滑石、山梔子,屬於利尿藥,能使毒素從尿液排出。
  5. 桔梗、黃芩、石膏,能消除入侵胸部的風熱。

以上藥物組合,能有效預防風熱發展成肺病或胃病。

  1. 黃芩、連翹,能進入各經絡,清除遊走於經絡中的熱邪。

  2. 當歸、川芎、芍藥,因為風邪之病與肝木相關,所以使用這三味藥來和肝補血。

  3. 甘草、白朮,能補益脾胃。

以上為漢法之術語。在平常人殊難於分解。則亦可以一言解之。曰防風通聖散者。從皮膚、肛門、腎臟、三部。驅逐三焦之實熱。如食毒。酒毒。水毒。風毒者也。又用此劑為緩和驅黴藥。亦屢屢能奏效云。

白話文:

以上所述為漢方醫學的術語,一般人很難理解。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說明:「防風通聖散」這方藥,從皮膚、肛門、腎臟三個部位,驅逐三焦(上焦、中焦、下焦)的實熱。例如,食用毒物、酒毒、水毒、風毒所導致的熱症。此外,用此方藥作為緩和驅黴藥,也有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