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富士川遊

《中國醫藥論文集》~ 皇漢醫學沿革之展望 (6)

回本書目錄

皇漢醫學沿革之展望 (6)

1. 十六、學派

伊藤仁齊倡復古學。繼之而唱醫道之復古者,為並川天民。其後靈元天皇之延寶天和年間,名護屋玄醫出,覺妄倡東垣丹溪之醫術,補血發氣之說之弊,從明喻嘉言之傷寒尚論篇、醫門法律等,自立一門,並主張張仲景之方法,以誘導後進。此人為京都人,號丹水,然非難之者甚多。

出北山道長後藤艮山,破運氣臟腑徑路之說,專家張仲景之醫則。其門人有香川太仲、山脅東洋等,能紹述其說,名振一世。別派有並川天民、松原閒齋等,覺當時醫風之弊害,以傷寒金匱為法則,一變其治療法。以上三流之勢力,合為一流,而成古方脈,與後世派之名稱對峙。

後藤艮山常為百病生於一氣之留滯之說,著病因考,以諭弟子,又指摘當時醫家之剃髮著僧衣之非,乃蓄髮改服裝,以矯時弊,終身仕官云。

艮山之門下,香太仲識見拔群,探研古經之底蘊,著藥撰及行余醫言,常獎勵溫泉治方及溫灸術,世稱其術非他人所及,又著灸點圖解,教示灸之秘訣。

艮山門下之英秀,與香川太仲並稱者,為山脅東洋。解剖人體體驗察臟腑經絡之實情,一新其研究,且認剖解為醫人必要之事。但解剖人體,干從來之國禁,故不能即達其志。至寶曆初,由官之懇請,得國家之允許,乃得行剖解,於是宿志乃遂。因據其所見,載錄而著一書,是為日本人體剖解之始。

後天明三年,伊勢人橘南溪又行之。亨和二年,中建巖村二氏乞刑屍於官而剖解之。其後漸次行於各地。

因交通之不發達,行旅不便者,不能得溫泉浴之惠,於是艮山門下山村高重,創始人工溫泉法。山村者伊勢松阪人也。其法用潮水五斗,硫黃六百錢,糠一料,先以糠入袋中,以潮水煎之,至糠呈赤色為度,去其滓,入以硫黃為浴,而漸次入以潮水。冬季十日,夏季四五日,加入上水,傾流之,新流又加硫黃與糠本量之半。得潮水不便之地,以鹽五升和水代用之。

白話文:

[十六、學派]

在伊藤仁齊提倡的復古學之後,並川天民繼承其精神,倡導醫道的復古。到了靈元天皇的延寶天和年間,名護屋玄醫出現,他覺悟到東垣丹溪的醫術,以及補血發氣說的弊端。他從明喻嘉言的《傷寒尚論篇》和《醫門法律》等著作中,創立了自己的醫學理論,並堅持張仲景的治療方法,以此引導後輩。他來自京都,號稱丹水,但他的理論遭到眾多批評。

後藤艮山,來自北山道長,他打破了運氣臟腑徑路的說法,專注於張仲景的醫學原則。他的門徒如香川太仲、山脅東洋等人,都能傳承並發揚他的理論,名聲一時無兩。另一派別,如並川天民、松原閒齋等人,察覺到當時醫風的弊病,以《傷寒論》和《金匱要略》為準則,改變了治療方法。這三股力量匯聚成一股,形成了古方脈學派,與後世派相抗衡。

後藤艮山常說所有的疾病都源於氣的阻滯,他寫了《病因考》一書,向弟子們傳授這個理論。他又批評當時醫家剃髮穿僧衣的行為,自己蓄髮改裝,以糾正時弊,一生都在做官。

香川太仲,作為後藤艮山的門徒,見識超羣,深入研究古籍,寫了《藥撰》和《行餘醫言》。他大力推廣溫泉療法和溫灸術,世人稱讚他的技藝無人能及,又寫了《灸點圖解》,教授灸法的祕訣。

在後藤艮山的門徒中,與香川太仲齊名的是山脅東洋。他通過解剖人體,親身體驗和觀察臟腑經絡的真實情況,革新了他的研究。他認為解剖是醫生的必備技能,但是解剖人體觸犯了國家的禁令,所以他無法立即實現自己的願望。直到寶曆初年,他得到官方的許可,才得以進行解剖。根據他的觀察,他寫了一本書,這成為日本首次進行人體解剖的記錄。

後在天明三年,伊勢人橘南溪也進行了類似的研究。亨和二年,中建巖村二人向官方申請進行屍體解剖,並獲得了許可。此後,這種做法逐漸在各地普及。

由於當時交通不便,旅行困難,很多人無法享受到溫泉浴的好處。於是,後藤艮山的門徒山村高重創立了人工溫泉法。山村是伊勢松阪人,他的方法是使用五斗的海水,六百錢的硫磺,和一料的米糠。首先,把米糠放入袋子中,用海水煮沸,直到米糠變成紅色。然後,去掉渣滓,加入硫磺作為浴湯,再逐步加入海水。冬天每隔十天,夏天每隔四五天,換一次水,每次加入新水時,都要加入一半的硫磺和米糠。如果沒有海水,可以用五升鹽和水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