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論文集》~ 皇漢醫學沿革之展望 (5)
皇漢醫學沿革之展望 (5)
1. 十一、小學七科
(一)辨藥之陰陽氣味功能,凡三百種。
(二)辨古方之本旨及其製法,凡三百方。
(三)識治療之大法,凡五十門。
(四)參古醫案以意處方,凡五百餘條。
(五)辨脈。
(六)辨針灸經穴之所在,凡百餘個所。
(七)諸習醫書經方十餘部。
白話文:
(一)分辨藥物的陰陽屬性、氣味及功效。總共研究了三百種藥物。
(二)理解古方的原本意圖及製作方法。總共研究了三百個古方。
(三)認識治療的大原則和方法。總共涵蓋了五十種治療門類。
(四)參閱古代的醫案來靈活開出處方。總共學習了五百多個案例。
(五)學習辨識脈象。
(六)瞭解針灸經絡和穴位的位置。總共記住了百餘個穴位。
(七)研讀了十多部醫學古籍和經典方書。
2. 十二、大學七科
準據倉公之黃帝扁鵲脈書上下經。五色疹。奇恆揆度。藥論陰陽變化而設下之七科。
(一)審經絡經血之始終,而識病之所在。
(二)審營衛循行之度數,而識病之所在。
(三)識臟腑之形象統屬。
(四)審氣運之常變,而察病機。
(五)審四診法。
(六)決死生。
(七)審八風虛邪之乘,而成勞倦飲色欲諸傷,以定針灸藥治方。
當時有著名之醫名古林正溫者,通稱曰桂庵。又有堀田正意者,好正溫祖父祐村之醫,渡明學之。數年業大進,歸國之際,明主贈以蜀錦。正溫夙承家方,又從曲直瀨正慶之婿正純學丹溪之術,兼究張仲景劉守真李明之等醫說。正溫與堀田正意乃建嵯峨之學舍,集生徒。於是醫生雲集。
又更設大阪教場,生徒三千人,門戶之盛莫與倫比。日本攻究仲景之術,實以正溫為嚆矢云。
白話文:
[十二、大學七科]
根據倉公的《黃帝扁鵲脈書》上、下卷,以及五色疹、奇恆揆度、藥論陰陽變化,我們制定了以下七項大學科目:
(一)研究經絡和經血的流動過程,以確定疾病的位置。
(二)研究營衛循環的次數,以確定疾病的位置。
(三)認識臟腑的形態和其功能歸屬。
(四)研究氣運的常規和變化,以洞察疾病的機理。
(五)學習四診法則。
(六)判斷生死。
(七)研究八風和虛邪的影響,導致勞倦、飲食、情慾等各種損傷,並以此來制定針灸和藥物治療方案。
當時有名的一位醫學家叫做古林正溫,被普遍稱為桂庵。另有一位名叫堀田正意的人,喜愛正溫祖父祐村的醫學,於是前往明朝學習,數年後醫術大增,在他回國時,明朝皇帝還贈送他蜀錦。正溫自小繼承家傳的醫方,又向曲直瀨正慶的女婿正純學習丹溪的醫術,同時深入研究張仲景、劉守真、李明之等醫學家的理論。正溫與堀田正意在嵯峨建立學舍,吸引許多學生前來學習,醫生們紛紛聚集。
他們後來又在大阪設立了教學場所,吸引了三千名學生,其門戶之盛,無人能及。在日本深入研究張仲景醫學的先驅,實際上就是正溫。
3. 十三、名醫長田德本
先是武田家之臣,名長田德本者,於武田亡後,周遊四方,蒙承出羽人之醫術,又從月湖之徒玉鼎及田代春江修丹溪之術。然不拘泥師說,自得其所,能隨機應變,能學他人之所為,故名醫之譽鵲起。
德本施斷然之治術,得意外之效。惜乎門人承其業者,未能得其玄妙之真傳,故其術不傳於後世。其遺著有《梅花無盡藏醫辨》、《救急十九方》等。治法多從心理方面著手,對於患神經病者,不主治藥,必溯其原因,施轉氣療法。例如旱天農夫怨天不雨,必雲:「天將降雨矣!」望夫不歸之婦人,妒火燃燒者,則曰:「爾夫將歸矣!」此外如急議婚娶,或由於怨,或由於恐懼者,必觸其情機,以轉其氣,而投以藥。其技峻拔,非人所能學也。於寬永年間逝世,年一百八十歲云。
白話文:
在先前,有一位原本是武田家臣子,名叫長田德本的人。在武田家衰亡後,他開始在各地遊歷,學習了出羽地方的醫術,後來更拜在月湖的弟子玉鼎以及田代春江門下,深入研究丹溪的醫術。然而他並沒有死板地遵從師傅的教導,而是能夠靈活運用,自己摸索出一套方法。他能夠隨機應變,學習別人的優點,因此得到了名醫的美譽,聲名大噪。
長田德本施展出果斷的治療手法,往往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可惜的是,他的弟子們雖然繼承了他的事業,卻無法真正掌握他那深奧精妙的醫術,因此他的醫術並未流傳至後世。他留下的著作有《梅花無盡藏醫辨》、《救急十九方》等書,他的治療方式大多從心理層面入手,對於患有神經疾病的人,他不會單純地開藥,而是會追根究底找出病因,進行轉氣療法。例如,對於因天乾物燥而抱怨不下雨的農夫,他會告訴他們天將要下雨了;對於丈夫久久未歸的妻子,他會安慰她們丈夫即將回家;對於因怨恨、恐懼而急於結婚的人,他會觸動他們的情緒,轉換他們的心態,再給予適當的藥物治療。他的醫術高超,不是一般人所能學到的。據說他在寬永年間去世,享壽一百八十歲。
4. 十四、德川時代之醫學變遷之一
後西天皇之明歷、萬治年間,出林市之進、饗庭東庵等,提倡崇奉金之劉完素五氣六運之說,又基日本古制之醫式,講說素問、靈樞、難經等。
東庵之門人味岡三伯,又奉師說,而盛唱之,其說乃廣行於世。
三伯之門人井原道閱、淺井周伯、小川朔庵、岡本一抱等,因之主張劉氏之學,起運氣五行之說,臟腑經絡配當之論。
岡本一抱為一儒者而能醫學之人,作諸書之俗解,專以開發淺學者,其著書有下列多種:
難經彥解;
和俗本草綱目;
醫學大成論;
和語臟腑經絡詳解;
阿是要譯。
白話文:
在德川時代,具體來說是在後西天皇統治的明歷萬治年間,一個名叫出林市之進饗庭東庵的人開始倡導劉完素的「五氣六運」理論,劉完素是金朝時期的一位醫學家。他不僅推崇劉完素的理論,還根據日本的古老醫學制度,進一步闡述《黃帝內經》、《靈樞》和《難經》等古代醫學典籍。
東庵的弟子,味岡三伯,繼承了老師的理念,並積極推廣這些醫學理論,使其在日本社會廣泛流傳。三伯的弟子們,如井原道閱、淺井周伯、小川朔庵以及岡本一抱等人,也同樣支持劉氏的學說,並發展出「運氣五行」理論。
其中,岡本一抱雖為一名儒學者,卻同時精通醫學,他寫作了許多通俗易懂的醫學著作,專門用來輔助初學者理解醫學知識。他的作品涵蓋了多個領域,包括:
- 《難經彥解》:對《難經》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解析。
- 《和俗本草綱目》:一部結合日本民間傳統與醫藥學的本草書籍。
- 《醫學大成論》:集結了當時醫學理論的大成之作。
- 《和語臟腑經絡詳解》:詳細解釋了人體臟腑及經絡的運作機制,使用了日本語的表達方式,讓讀者更容易理解。
這些著作對於普及醫學知識,特別是劉氏學派的理論,在日本社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 十五、醫療指南
儒者兼醫。始於京都之巨儒並川天民。天民為伊藤仁齊之門人。仁齊排難儒者兼醫;與天民所見有別,公然張醫業之門戶。天民之門下,儒醫輩出。其秀出者:有權原慶輔、清水敬長、渡邊新藏、藤田左太夫等。講儒之醫學,往往拘泥於文章之末,失其本旨。後進者如彷徨五里霧中。但其一面則有大益於醫道也。
白話文:
從事醫學的儒者,這種現象最早可追溯到京都有名的學者並川天民。他是伊藤仁齊的學生。然而,伊藤仁齊並不贊同儒者同時從事醫學,這點與並川天民的看法不同。並川天民公開地開設了醫學的學習門徑。在他的門下,出現了不少兼具儒學和醫學知識的人才,其中表現突出的包括權原慶輔、清水敬長、渡邊新藏和藤田左太夫等人。他們在研究醫學時,往往過分注重文辭的細節,而忽略了醫學的真正目的。對於後學來說,這樣的學習方式就像在五里的迷霧中徘徊,找不到方向。然而,這種做法對醫學的發展還是有著一定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