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四十 (8)
卷第四十 (8)
1. 蠆螫方二首
肘後論云,此⿱㓁奄字作蠆字,所謂蜂蠆,作於懷袖,賁育為之驚恐,言其小而有毒,起乎不意也,世人呼蝘蜓為蠆子,而未嘗中人,乃言不可螫人,雷鳴乃放,想亦當極有毒,書家呼蝘蜓為守宮,本草云守宮即是蜥蜴,如東方朔言則兩種物矣。今蜥蜴及蛇,醫毋並不螫人,蜥蜴有五色具者,亦云是龍,不可殺之,令人震死,今又有一小烏蟲子,尾有翹。世人呼為甲蟲,而尾似車緩兩尾,復言此蟲是蠆,未詳其正矣。
又療蠆螫人方。
搗常思草,絞取汁以洗瘡。(出第八卷中)
古今錄驗蠆螫人方。
取屋霤下土,水和敷之立愈。(出第四十五卷中)
白話文:
肘後論說,這裡的「⿱㓁奄」字應該是「蠆」字,也就是我們說的蜂蠆,如果它們出現在衣袖裡,像孟賁、夏育這樣勇猛的人也會感到驚恐,這是因為它們體型小卻有毒,而且出乎意料。世俗之人稱呼蜥蜴為「蠆子」,但它們從不咬人,所以就說蜥蜴不會螫人,只有在雷鳴的時候才會放毒,想必也是毒性極強。書家稱呼蜥蜴為「守宮」,本草綱目說守宮就是蜥蜴,如果按照東方朔的說法,那麼守宮和蜥蜴就是兩種不同的生物了。現在的蜥蜴和蛇,醫家都認為它們不會咬人。蜥蜴如果有五種顏色,據說就是龍,不可殺害,否則會讓人震驚而死。現在又有一種小黑蟲子,尾巴向上翹起,世人稱之為甲蟲,但它的尾巴又像是車軸兩端的彎鉤,有人又說這種蟲子才是蠆,實在無法確定哪種說法正確。
以下是治療蠆螫傷的兩個藥方:
藥方一:將常思草搗爛,擠出汁液來清洗傷口。(出自第八卷)
藥方二:取屋簷滴下來的泥土,用水調和後敷在傷口上,立刻就會痊癒。(出自第四十五卷)
2. 射工毒方一十九首
備急論射工毒,江南有此射工毒蟲,一名短狐,一名蜮,常在山間水中,人行反入水中,此蟲口中有橫骨,狀如角弩,即以氣射人影則病,其診法,初得時或如傷寒。或似中惡,或口不能語,或身體苦強,或惡寒壯熱,四肢拘急頭痛,旦可暮劇,困者三日則齒間血出,不療則死,其人中有四種,初覺即遍身視之,其一種正如黑子,而皮繞四邊突赤,以衣被犯之,如芒刺狀,其一種作瘡,瘡久則穿陷,其一種突起如石癰狀,其一種如火灼人,肉起作瘡,此種最急,能殺人,居此毒之地,天大雨時,或逐行潦,流入人家而射人,又當養鵝,鵝見即食之,船行將純白鵝亦闢之,白鴨亦善,帶好生金犀角麝香並佳,又若見身中有此四種瘡處,便急療之方。
急周繞遍去此瘡邊一寸,輒灸一處百壯,瘡上亦百壯,大良。(肘後同)
又療射工毒方
白雞屎白者二七枚。以水湯和塗瘡上。(必效文仲備急千金肘後同並出第九卷中)
肘後初見此瘡,便宜療之方。
便水磨犀角塗之燥復塗,亦取細屑和麝香塗之,一方云,服一方寸匕。
又方
以白梅皮裹豉母蟲吞至六七枚勿佳。(本方云取水上浮走豉母蟲一枚置口中便瘥)
又射工毒蟲止黑狀如大蜚,生齧發而形有雌雄。雄者口邊有兩橫角,角能屈伸。有一長角橫在口前,弩檐臨其角端,曲如上弩,以氣為矢,因水勢以射人,人中之便不能語。冬月並在土中蟄其上雪不凝,氣蒸休休,然人有識處掘而取帶之溪邊,行亦往往得此,若中毒,仍為屑與服夏月在水中則不可見,乃言此蟲含沙射人影便病,欲度水先以石投之,則口邊角弩發矣,若中此毒,體覺不快,視有瘡處便療之,療之亦不異於溪毒。
又方
取皂莢一挺長一尺二寸者,捶碎,以苦酒一升煎如餳,去滓敷毒上。(文仲備急同)
又方
取馬齒莧搗,飲汁一升,滓以敷瘡上,日四五遍良。(文仲備急同)
集驗療射工毒中人,寒熱發瘡,偏在一處,有異於常方。
取赤莧合莖葉搗,絞取汁,服一升,日再三服。(千金備急文仲必效刪繁肘後同姚云服七合日四五服)
又方
犀角,升麻,烏翣根(各二兩)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再服,相去一炊久,盡更作。(千金同)
又方
取生茱萸莖葉一虎口,斷去前後,取握中者熟搗,以水二升煎,取八合頓服之。(千金同)
又療射工中人瘡有三種,一種瘡正黑如壓子皮,周遍悉赤,或衣犯之如有刺痛,一種作瘡,瘡久則穿,或晡間寒熱,一種如火灼熛起,此者最急,數日殺人,此病令人寒熱方。
烏翣根(二兩),升麻(二兩)
上二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適寒溫頓服之,滓敷瘡上。(肘後千金文仲備急同古今錄驗云烏扇無根用葉出第一卷中)
白話文:
射工毒的治療方法共十九種
關於射工毒的緊急處理,江南一帶有種叫射工的毒蟲,又名短狐或蜮,牠們常在山間水中活動,人經過時牠們會潛入水中,這種蟲子的口中長有橫骨,形狀像角弩,牠們會用氣射向人的影子,使人因此生病。診斷方法是,剛發病時可能像傷寒,或者像中邪,也可能口不能言、身體僵硬、怕冷發熱、四肢抽搐、頭痛等症狀,病情會早上輕微、傍晚加重,嚴重者三日內會牙齦出血,若不治療就會死亡。患者身上可能出現四種不同的狀況:第一種,像黑痣,周圍皮膚發紅腫起,觸摸時有如芒刺般刺痛;第二種,會長出瘡,瘡久了會潰爛穿孔;第三種,會像石癰一樣腫起;第四種,像火燒一樣,肉會隆起化膿成瘡,這種最危急,會致人死亡。在這種毒蟲出沒的地方,大雨過後,毒蟲會隨著積水流入人家中並射傷人。可以養鵝,鵝會吃掉這些蟲子,或者船上養純白的鵝也能驅趕牠們,白鴨也有同樣的效果,隨身攜帶品質好的犀角、麝香也有效。如果發現身上有這四種瘡,就要趕緊治療。
急救方法
在瘡的邊緣一寸處,環繞一圈灸一百壯,瘡上也灸一百壯,效果很好。(與《肘後方》記載相同)
另一個治療射工毒的方法
取二七枚白雞屎,用水調和塗在瘡上。(此方法非常有效,與文仲、備急、千金、肘後等古籍記載相同,出自第九卷)
《肘後方》記載,剛出現這種瘡時,應及早治療。
用磨細的犀角粉塗抹患處,乾燥後再塗,或者用細粉和麝香混合塗抹,也有人說可以服用一小匙犀角粉。
另一個方法
用白梅皮包裹豉蟲吞服六七枚,效果不好。(原文說取水面上漂浮游動的豉蟲,放到口中就會好)
射工毒蟲的樣子像黑色的大飛蟲,會咬人的頭髮,雌雄兩種。雄蟲口邊有兩根橫角,可以彎曲伸展。還有一根長角橫在口前,像弩的弓臂,末端彎曲如上弦的弩,牠們用氣當作箭,藉助水勢射人,被射中的人會無法說話。冬天,牠們會在土中冬眠,上面的雪不會凝結,會有熱氣蒸騰。人們如果知道牠們在哪,可以掘出來帶在身上,在溪邊行走也常常能發現牠們。如果中了毒,可以將牠們磨成粉末服用。夏天牠們在水中就看不到了,所以說牠們含沙射人的影子,使人生病。要過水時,可以先丟石頭試探,牠們的角弩就會發射。如果中了毒,身體感到不舒服,檢查到有瘡的地方,就按照治療溪毒的方法治療。
另一個方法
取皂莢一根,長一尺二寸,捶碎後,用一升苦酒煎煮成濃稠狀,去除殘渣,塗在毒瘡上。(與文仲、備急的記載相同)
另一個方法
取馬齒莧搗爛,取汁服用一升,用剩餘的渣敷在瘡上,每天四五次,效果很好。(與文仲、備急的記載相同)
集驗記載,治療射工毒,病人會發冷發熱、長瘡,而且偏在身體一處,與一般的療法不同。
取赤莧,包括莖葉一起搗爛,擠出汁液,服用一升,每天兩三次。(與千金、備急、文仲、必效、刪繁、肘後等古籍記載相同,姚氏說服用七合,每天四五次)
另一個方法
犀角、升麻、烏翣根(各二兩)
將以上三味藥材用水四升煎煮,取一升半,去除殘渣,分兩次服用,間隔一頓飯的時間,喝完後再煮一次。(與《千金方》記載相同)
另一個方法
取生茱萸的莖葉,用一手能握住的量,切除頭尾,取中間部分搗爛,用水兩升煎煮,取八合一次喝完。(與《千金方》記載相同)
另一個方法治療射工毒引起的瘡,有三種情況:第一種,瘡的顏色正黑,像壓破的李子皮,周圍都是紅色,碰觸時有刺痛感;第二種,長出瘡,久了會潰爛,有時傍晚會發冷發熱;第三種,像火燒一樣,皮膚會隆起,這種最危險,幾天內就會致人死亡。這種病會使人發冷發熱。
烏翣根(二兩),升麻(二兩)
將以上二味藥材切碎,用水三升煎煮,取一升,溫熱服用,藥渣敷在瘡上。(與肘後、千金、文仲、備急等古籍記載相同,《古今錄驗》說烏扇沒有根,可以用葉子,出自第一卷中)
《千金方》治療射工毒,初期沒有長瘡,只是感覺冷得發抖,等到長出瘡,樣子像蠼螋的尿液,也像瘭疽。
取芥菜籽搗爛,用醋調成糊狀厚敷在瘡上,半天疼痛就會停止。(與《古今錄驗》記載相同)
另一個方法
取狼牙葉,冬天取根或枝,搗爛後敷在患處,再喝四五合藥汁。
還有一種說法,山中的草木上有石蛵,會咬人,鑽入肌肉中,造成皮膚紅腫隆起。
用艾灸燒斷牠們的侵入路徑,就能痊癒。
凡是進入山路或草叢,在臘月時要用豬油塗抹腳趾之間、腳踝以上,以及鞋子接觸的地方,石蛵就不敢靠近人了。
江南有一種毒氣引起的惡性腫塊,很像射工毒,會突然腫起來長瘡,可以用五香散來治療。
甲香,犀角(磨成粉),鱉甲(烤黃),薰陸香,升麻,烏翣根,吳茱萸,沉香,丁香(各三分),黃連,羚羊角(磨成粉),牡蠣(熬),甘草(烤過),黃芩(各四分),黃柏(六分)
將以上十五味藥材磨成粉末,用水服用一小匙,每天三次,也可以用雞蛋清調和塗在患處,乾燥後換藥,也可以用水調和少許洗患處,忌吃莧菜、豬肉、海藻。(出自第二十六卷中)
救急治療射工毒的方法。
用切好的蒜片貼在瘡上,灸七壯,效果很好。
《古今錄驗》記載,治療射工毒引起的瘡。
取大蜈蚣一條,烤過後磨成粉末,用苦酒調和塗在瘡上,疼痛就會停止。(與《千金方》記載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