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三十九 (29)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九 (29)

1. 孔穴主對法

心俞

(在第五椎下兩旁各一寸半灸三壯,主寒熱心痛,循循然與背相引而痛,胸中邑邑不得息,咳唾血多涎,煩中善噎,飲食不下,嘔逆汗不出,如瘧狀,目䀮䀮淚出,悲傷痎瘧,心脹。)

膈俞

(在第七椎下兩旁各一寸半灸三壯,主悽悽振寒,數欠伸,咳而嘔,膈寒食飲不下,寒熱皮肉骨痛,少氣不得臥,胸滿支兩脅,隔上兢兢脅痛,腹䐜胃管暴痛,上氣肩背寒痛,汗不出喉痹,腹中痛積聚,嘿嘿然嗜臥,怠惰不欲動身,常濕心痛,周痹身皆痛,痓大風汗出癲狂。)

肝俞

(在第九椎下兩旁各一寸半灸三壯,主咳而脅滿急,不得息不可反側,撅脅下與臍相引筋急而痛,反折目上視眩中,循循然眉頭痛,驚狂衄,少腹滿,目䀮䀮生白翳,咳引胸痛筋寒熱,唾血短氣鼻酸,痓筋痛急互相引,肝脹癲狂。)

膽俞

(在第十椎下兩旁各一寸半,足太陽脈氣所發,正坐取之,灸三壯,主胸滿嘔,無所出口苦,舌乾飲食不下。)

脾俞

(在第十一椎下兩旁各一寸半灸三壯,主腹中氣脹引脊痛,食飲多身羸瘦,名曰食晦,先取脾俞後取季脅,黃癉善欠,脅下滿欲嘔,身重不動,脾痛熱痓,大腸轉氣,按之如覆杯,熱引胃痛,脾氣寒四肢急煩,不嗜食痹脹。)

胃俞

(在第十二椎下兩旁各一寸半灸三壯,主胸中寒脹,食多身羸瘦,腹中滿而鳴,腹䐜風厥,胸脅支滿嘔吐,脊急痛筋攣,食不下。)

三焦俞

(在第十三椎下兩旁各一寸半,足太陽脈氣所發,灸三壯,主頭痛飲食不下,腹鳴臚脹欲嘔,時注泄。)

腎俞

(在第十四椎下兩旁各一寸半灸三壯,主腰痛不可俯仰反側,熱痓寒熱食多身羸瘦,兩脅引痛心下焦痛,心如懸下引臍,少腹急痛熱面黑,目䀮䀮喘咳少氣,溺滑赤骨寒熱便難,腎脹風頭痛如破,足寒如水頭重身熱,振慄腰中四肢淫濼,欲嘔腹鼓大寒中洞泄,食不化骨寒熱引背不得息。)

大腸俞

(在第十六椎下兩旁各一寸半灸三壯,主大腸轉氣按之如覆杯,食飲不下善噎,腸中鳴腹䐜而腫,暴泄腰痛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黃口乾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氣盛有餘則熱腫,虛則寒慄。)

小腸俞

(在第十八椎下兩旁各一寸半灸三壯,主少腹痛熱,控睪引腰脊,疝痛上衝心,腰脊強溺難黃赤,口乾大小便難淋痔。)

膀胱俞

(在第十九椎下兩旁各一寸半灸三壯,主熱痓互引汗不出,反折尻臀內痛似癉瘧狀,腰脊痛強引背,少腹俯仰難,不得仰息痿重,尻不舉溺赤,腰以下至足清不仁,不可以坐起。)

中膂內俞

(在第二十椎下兩旁各一寸半,俠脊起肉灸三壯,主腰痛不可以俯仰,寒熱痓反折互引,腹脹腋攣背中怏怏引脅痛,內引心從項始,數脊椎俠膂如痛,按之應手灸立已。)

白環俞

(在第二十一椎下兩旁各一寸半,足太陽脈氣所發,不可灸,主腰脊以下至足不仁,小便黃。)

上髎

(在第一空腰髁下一寸,俠脊陷者中,足太陽少陽之絡,灸三壯,主腰脊痛而清,善傴睪跳騫,寒熱熱病汗不出,痎瘧女子絕子,陰挺出不禁白瀝。)

次髎

(在第二空俠脊陷者中,灸三壯,主腰痛怏怏然,不可以俯仰,腰以下至足不仁,脊腰背寒,先取缺盆後取尾骶與八髎,女子赤白瀝心下積脹。)

白話文:

孔穴主對法

心俞:在第五椎骨下方兩側各一寸半處,灸三壯。主治:寒熱心痛,疼痛沿著背部蔓延,胸中鬱悶喘不過氣,咳血、唾液過多,煩悶易噎,飲食不進,嘔吐、出汗不暢,類似瘧疾症狀,眼睛腫痛流淚,悲傷導致的瘧疾,心臟脹痛。

膈俞:在第七椎骨下方兩側各一寸半處,灸三壯。主治:瑟瑟發冷,經常伸懶腰,咳嗽並嘔吐,膈肌寒冷導致飲食不進,寒熱交加,皮肉骨頭疼痛,氣短無法平躺,胸部滿悶,兩側脅肋疼痛,上腹部緊張疼痛,肩背部寒冷疼痛,出汗不暢,咽喉腫痛,腹部疼痛積聚,昏昏欲睡,懶惰不想動,經常性濕冷心痛,全身關節疼痛,抽搐、大風症(中風)、汗出、癲狂。

肝俞:在第九椎骨下方兩側各一寸半處,灸三壯。主治:咳嗽並脅肋脹滿急迫,喘不過氣無法翻身,疼痛從脅肋下方蔓延到肚臍,肌肉緊繃疼痛,頭暈目眩,向上看,眉頭疼痛,驚恐發狂,鼻出血,小腹脹滿,眼睛腫痛,生白翳,咳嗽引起胸痛,肌肉寒冷發熱,咳血、氣短、鼻塞,抽搐、肌肉疼痛牽引,肝臟脹痛、癲狂。

膽俞:在第十椎骨下方兩側各一寸半處(足太陽脈氣所發,正坐取穴),灸三壯。主治:胸部滿悶嘔吐,無法排解,口苦,舌乾,飲食不進。

脾俞:在第十一椎骨下方兩側各一寸半處,灸三壯。主治:腹部脹滿牽引脊柱疼痛,飲食過多但身體消瘦(稱為食晦),先取脾俞後取季脅,黃疸經常打呵欠,脅肋下脹滿欲嘔,身體沉重不動,脾臟疼痛發熱抽搐,大腸氣脹,按壓時像覆蓋著杯子,熱感引起胃痛,脾氣虛寒,四肢急躁煩悶,不喜歡吃東西,身體腫脹。

胃俞:在第十二椎骨下方兩側各一寸半處,灸三壯。主治:胸部寒冷脹滿,飲食過多但身體消瘦,腹部脹滿鳴響,腹部冷風厥逆,胸脅部脹滿嘔吐,脊柱緊繃疼痛,肌肉攣縮,飲食不進。

三焦俞:在第十三椎骨下方兩側各一寸半處(足太陽脈氣所發),灸三壯。主治:頭痛,飲食不進,腹部鳴響脹滿欲嘔,時而腹瀉。

腎俞:在第十四椎骨下方兩側各一寸半處,灸三壯。主治:腰痛無法彎腰、抬頭、翻身,發熱抽搐,寒熱交加,飲食過多但身體消瘦,兩側脅肋牽引疼痛,心臟下焦疼痛,感覺心臟懸掛向下牽引到肚臍,小腹急痛,臉色發黑,眼睛腫痛,喘咳氣短,小便頻數顏色赤紅,骨頭寒冷發熱,排便困難,腎臟脹痛,風頭痛如頭要裂開,腳冷如水,頭重身熱,顫抖,腰部四肢麻痺,欲嘔,腹部膨脹,大寒,腹瀉,飲食不消化,骨頭寒冷發熱,牽引背部疼痛,喘不過氣。

大腸俞:在第十六椎骨下方兩側各一寸半處,灸三壯。主治:大腸氣脹,按壓時像覆蓋著杯子,飲食不進,容易噎住,腸鳴,腹部脹滿腫脹,腹瀉腰痛,津液不足引起的疾病,眼睛黃,口乾,鼻出血,咽喉腫痛,肩前臂疼痛,大拇指和食指疼痛,無法活動,氣盛則發熱腫脹,氣虛則寒冷發抖。

小腸俞:在第十八椎骨下方兩側各一寸半處,灸三壯。主治:小腹疼痛發熱,牽引睪丸及腰脊,疝氣疼痛向上衝到心臟,腰脊疼痛,排尿困難,尿液黃赤,口乾,大小便困難,尿頻,痔瘡。

膀胱俞:在第十九椎骨下方兩側各一寸半處,灸三壯。主治:發熱抽搐互相牽引,出汗不暢,身體後仰,臀部內側疼痛,類似瘧疾症狀,腰脊疼痛牽引背部,小腹無法彎腰抬頭,無法仰臥,身體沉重,臀部無力,排尿困難,尿液赤紅,腰部以下至腳部感覺麻木,無法坐立。

中膂內俞:在第二十椎骨下方兩側各一寸半處(靠近脊椎的肌肉上),灸三壯。主治:腰痛無法彎腰抬頭,寒熱抽搐互相牽引,腹部脹滿,腋下肌肉攣縮,背部沉悶牽引脅肋疼痛,內部牽引心臟,從頸項開始,數個脊椎骨及兩側肌肉疼痛,按壓時有反應,灸後立即見效。

白環俞:在第二十一椎骨下方兩側各一寸半處(足太陽脈氣所發),不可灸。主治:腰脊以下至腳部麻木,小便黃。

上髎:在第一個腰椎棘突下方一寸處,靠近脊椎凹陷處(足太陽、少陽經絡交會處),灸三壯。主治:腰脊疼痛且清冷,睪丸跳動,寒熱病症,汗出不暢,瘧疾,婦女不孕,陰道脫垂,白帶異常。

次髎:在第二個腰椎棘突下方凹陷處,灸三壯。主治:腰痛沉悶,無法彎腰抬頭,腰部以下至腳部麻木,脊腰背部寒冷,先取缺盆穴後取尾骶與八髎穴,婦女白帶異常,心下積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