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三十九 (25)
卷第三十九 (25)
1. 孔穴主對法
陰交
(一名少關一名橫戶在臍下一寸任脈衝脈少陰之會,灸五壯,主水脹、水氣行皮中。甄權云:穴在陰莖下附底宛宛中,主驚不得眠、善斷水氣、上下五藏遊氣也。陰疝引睪,女子手腳拘攣,腹滿疝,月水不下,乳余疾,絕子,陰癢,賁豚上䐜,腹堅痛引陰中,不得小便兩丸騫,孕婦不可灸。)
氣海
(一名脖胦,一名下肓,在臍下一寸半任脈氣所發,灸五壯,主少腹疝、臥善驚。甄權云:主下熱、小便赤、氣痛狀如刀攪,孕婦不可灸。)
石門
(一名利機,一名精露,一名丹田,一名命門,在臍下二寸任脈氣所發,灸三壯,女子禁不可灸。主臍疝、繞臍痛、三焦脹、水腹大及水氣行皮中,心腹中卒痛而汗出,氣癃小便黃,氣滿,虛則遺溺,身寒熱吐逆,溺難,腹滿疝積,乳余疾,絕子,陰癢,賁豚上䐜,腹痛口強不能言,莖腫先引腰後引少腹,腰髖少腹堅痛下引陰中,不得小便兩丸騫。甄權云:主婦人因產惡露不止。)
關元
(一名次門,在臍下三寸任脈足三陰之會,灸七壯,主寒熱、石水痛引脅下脹、頭眩痛、身盡熱、氣癃尿黃。甄權云:主小便處痛狀如散火,轉胞不得尿,少腹滿引脅下脹、頭眩痛、身盡熱、賁豚寒熱入少腹,時欲嘔傷中溺血、小便數、腰背臍痛下引陰,腹中窘急欲湊後泄不止,癲暴疝痛,少腹大熱,身所傷血出多反中風寒,若有所墜墮四肢解㑊不收,名曰體解,女子絕子,衃血在內不下。)
中極
(一名氣原,一名玉泉,在臍下四寸任會足三陰之會,灸三壯,女子禁。中央腹熱痛,婦人子門不端,少腹苦寒,陰癢及痛,經閉不通,乳余疾,絕子,內不足,賁豚上搶心甚則不能息,忽忽少氣,屍厥心煩痛,飢不能食,善寒中,腹脹引脅而痛,少腹與脊相控暴痛,時窘之後,經閉不通,小便不利,丈夫失精,孕婦不可灸。)
曲骨
(在橫骨上中極下一寸,毛際陷者中動應手,任脈足厥陰之會,灸三壯,主膀胱小便難腳屈,轉胞不得尿,婦人赤白淫,陰中干痛惡合陰陽,水脹滿尿澀,癲疾不嘔沫。)
會陰
(一名屏翳,在大便前小便後兩陰間,任脈別絡俠督脈者,衝脈之會,灸三壯,主痹小便難,竅中熱,實則腹皮痛,虛則癢搔,痔與陰相通者死,陰中諸病前後相引痛,不得大小便,女子血不通,男子陰端寒上衝心中狼狼。)
廉泉
(一名本池,在頷下結喉上舌本下,陰維任脈之會,灸三壯,主舌下腫難以言,舌縱涎出,咳逆少氣喘息嘔沫,噤齗上氣胸滿。)
天突
(一名玉戶,在頸結喉下五寸中央宛宛中,陰維任脈之會,灸三壯,主咳上氣喘,暴喑不能言及舌下俠青縫脈,頸有大氣,喉痹咽中乾急不能息,喉中嗚翕翕,寒熱頸腫肩痛胸滿,腹皮熱衄,氣鯁心痛,癮疹頭痛,麵皮赤熱身肉盡不仁。)
璇璣
(在天突下一寸中央陷者中,任脈氣所發,仰頭取之,灸五壯,主胸滿痛,喉痹咽癰,水漿不下。)
華蓋
(在璇璣下一寸陷者中,任脈氣所發,仰頭取之,灸五壯,主胸脅支滿痛,引胸中咳逆,上氣喘不能言。)
紫宮
(在華蓋下一寸六分陷者中,任脈氣所發,仰而取之,灸五壯,主胸脅支滿痹痛,骨疼飲食不下,嘔逆上氣煩心。)
白話文:
孔穴主對法
陰交穴:(又名少關、橫戶)位於肚臍下一寸,是任脈、衝脈、少陰經交會之處。灸五壯,主治水腫、水氣滯留在皮膚中。甄權說:此穴位於陰莖根部下方柔軟處,主治驚恐失眠、善於治療水氣病症,以及五臟氣機逆亂。也主治陰疝牽引睪丸疼痛、女性手腳拘攣、腹脹疝氣、月經不通、乳房脹痛、不孕、陰部瘙癢、胃氣上逆、腹部堅硬疼痛牽引至陰部、尿閉、陰囊腫大。孕婦禁用。
氣海穴:(又名脖胦、下肓)位於肚臍下一寸半,是任脈氣之發源處。灸五壯,主治少腹疝氣、臥床時容易驚恐。甄權說:主治下焦虛熱、小便赤澀、氣痛如刀割般。孕婦禁用。
石門穴:(又名利機、精露、丹田、命門)位於肚臍下二寸,是任脈氣之發源處。灸三壯,女性禁用。主治臍周疝氣、繞臍疼痛、三焦脹滿、腹水、水氣滯留在皮膚中、心腹突然劇痛伴有汗出、氣滯小便發黃、氣滿、虛證則尿失禁、寒熱交替嘔吐、排尿困難、腹脹疝氣積聚、乳房脹痛、不孕、陰部瘙癢、胃氣上逆、腹痛、口不能言、陰莖腫痛先牽引腰部後牽引少腹、腰髖少腹堅硬疼痛向下牽引至陰部、尿閉、陰囊腫大。甄權說:主治婦女產後惡露不止。
關元穴:(又名次門)位於肚臍下三寸,是任脈、足三陰經交會之處。灸七壯,主治寒熱、小便疼痛牽引至脅肋脹滿、頭暈頭痛、全身發熱、氣滯尿黃。甄權說:主治小便疼痛如火灼般、胎位不正導致尿閉、少腹脹滿牽引至脅肋脹滿、頭暈頭痛、全身發熱、胃氣寒熱下注少腹、時欲嘔吐、傷中、尿血、小便頻數、腰背臍部疼痛向下牽引至陰部、腹部窘迫欲大便卻止不住、癲癇、疝氣疼痛、少腹發熱、身體受傷出血多反致中風寒邪、身體四肢鬆弛無力,名為體解、女性不孕、瘀血在體內不出。
中極穴:(又名氣原、玉泉)位於肚臍下四寸,是任脈、足三陰經交會之處。灸三壯,女性禁用。主治腹部中央熱痛、婦女子宮位置不正、少腹寒痛、陰部瘙癢疼痛、月經閉止不通、乳房脹痛、不孕、體內虛弱、胃氣上逆、呼吸困難、氣短、身體厥冷心煩意亂、飢餓卻吃不下、怕冷、腹部脹滿牽引至脅肋疼痛、少腹與脊柱連接處劇烈疼痛、時常腹部窘迫、月經閉止不通、排尿不利、男性遺精。孕婦禁用。
曲骨穴:位於恥骨聯合上緣中點,中極穴下一寸,毛髮邊緣凹陷處,是任脈、足厥陰經交會之處。灸三壯,主治膀胱疾病、排尿困難、腿屈曲、胎位不正導致尿閉、婦女白帶過多或赤白帶下、陰部乾燥疼痛、性交困難、水腫、尿頻尿急、癲癇不伴有嘔吐。
會陰穴:(又名屏翳)位於肛門前方、尿道後方兩陰之間,是任脈別絡、督脈、衝脈交會之處。灸三壯,主治痹症、排尿困難、會陰部灼熱、實證則腹部皮膚疼痛、虛證則瘙癢、痔瘡與陰部相通者危及生命、陰部各種疾病前後牽引疼痛、大小便不通、女性經血不通、男性陰部寒冷向上衝擊心臟。
廉泉穴:(又名本池)位於下巴下方,喉結上方,舌根之下,是陰維脈、任脈交會之處。灸三壯,主治舌下腫脹導致言語困難、舌頭伸出流涎、咳嗽氣逆、氣喘、嘔吐。
天突穴:(又名玉戶)位於頸部,喉結下方五寸,正中線凹陷處,是陰維脈、任脈交會之處。灸三壯,主治咳嗽、氣喘、突然失聲、舌下青筋脈絡腫脹、頸部有氣喘現象、喉嚨阻塞、咽喉乾燥緊迫、呼吸困難、喉嚨有聲音、寒熱、頸腫、肩痛、胸悶、腹部皮膚發熱、鼻出血、氣鬱心痛、蕁麻疹、頭痛、面部發紅發熱、肢體麻木不仁。
璇璣穴:位於天突穴下一寸,正中凹陷處,仰頭取穴,是任脈氣之發源處。灸五壯,主治胸悶疼痛、喉嚨阻塞、咽喉腫痛、吞嚥困難。
華蓋穴:位於璇璣穴下一寸,凹陷處,仰頭取穴,是任脈氣之發源處。灸五壯,主治胸脅脹滿疼痛,牽引至胸部咳嗽氣逆,氣喘,不能言語。
紫宮穴:位於華蓋穴下一寸六分,凹陷處,仰頭取穴,是任脈氣之發源處。灸五壯,主治胸脅脹滿痹痛、骨頭疼痛、飲食減少、嘔吐、氣逆、煩躁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