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三十九 (2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九 (21)

1. 孔穴主對法

養老

(手太陽郄在踝骨上一空在後一寸陷者中灸三壯主肩痛欲折臑如拔手不能自上下)

支止

(手太陽絡在腕後五寸別走少陰者灸三壯主驚恐振寒寒熱頸項腫實則肘攣頭眩痛狂易虛則生肱小者痂疥風瘧)

小海

(在肘內大骨外去肘端半寸陷者中屈肘乃得之灸三壯甄權云屈手向頭而取之不宜灸主寒熱齒蕡痛風眩頭痛狂易癰肘瘧背膂振寒項痛引肘腋腰痛引少腹中四肢不舉)

天窗

(一名窗聾在曲頰下扶突後動應手陷者中手太陽脈氣所發灸三壯主耳聾無聞頰痛腫喉痛喑不能言肩痛引項汗出及偏耳鳴)

秉風

(在俠天髎外肩上小髃後手太陽陽明手足少陽之會舉臂取之灸五壯主肩痛不能舉)

天宗

(在秉風后太骨下陷者中手太陽脈氣所發灸三壯主胸脅支滿搶心咳逆肩重肘臂痛不可舉)

臑俞

(俠肩髎後大骨下甲上廉陷者中手足太陽陽維蹺脈之會舉臂取之灸三壯主寒熱肩腫引胛中臂酸寒熱頸歷適肩痛不可舉臂)

睛明

(一名淚孔在目內眥手足太陽陽明之會灸三壯主目不明惡風目淚出憎寒頭痛目眩瞢內眥赤痛目䀮䀮無所見眥癢痛疼白膚翳甄權云不宜灸甄權千金楊操同)

心包人,心脈也,兩傍一十六穴。(通按,本經原九穴此少天池一穴入膽只八穴故左右共十八穴也)

甲乙經

心出於中衝,中衝者木也。

(在手中指之端去爪甲如韭葉陷者中手心主脈之所出也為井冬三月宜灸之)

流於勞宮,勞宮者火也。

(一名五里在掌中央動脈手心主脈之所留也為榮春三月宜灸之)

注於太陵,太陵者土也。

(在掌後兩筋間陷者中手心主脈之所注也為輸夏三月宜灸之)

行於間使,間使者金也。

(在掌後三寸兩筋間陷者中手心主脈之所行也為經)

入於曲澤,曲澤者水也。

(在肘內廉下陷者中屈肘得之手心主脈之所入也為合秋三月宜炙之出第三卷中甄權千金楊操同)

中衝

(在手中指之端去爪甲如韭葉陷者中灸一壯主熱病煩心心悶而汗不出掌中熱心痛身熱如火侵淫煩滿舌本痛)

勞宮

(一名五里在掌中動脈灸三壯主熱病發熱滿而欲嘔噦三日以往不得汗怵惕胸脅痛不可及側咳滿溺赤大便血衄不止嘔吐血氣逆噫不止嗌中痛食不下善渴口中爛掌中熱風熱善怒中心善悲屢嘔歔欷善笑不休煩心咳寒熱善噦少腹積聚小兒口中腥臭胸脅支滿黃癉目黃)太陵

(在掌後兩筋間陷者中灸三壯主心痛善悲厥逆懸心如飢之狀心澹澹而驚恐熱病煩心而汗不出肘攣腋腫善笑不休心中痛目赤黃小便如血欲嘔胸中熱狂言不樂太息喉痹嗌乾喘逆身熱如火頭痛如破短氣胸痛而手攣不伸及腋偏枯不仁手瘛偏小筋急嘔血癢欲嘔耳鳴)

內關

(手心主絡在掌後去腕二寸灸三壯主面赤皮熱熱病汗不出中風熱目赤黃肘攣腋腫實則心暴痛虛則煩心惕惕不能動失智心澹澹善驚恐心悲)

白話文:

孔穴主對法

養老:位於腳踝骨上方、後方一寸的凹陷處,灸三壯,主治肩膀疼痛,感覺像要斷掉一樣,手臂抬不起來,無法自行活動。

支正:位於腕關節後方五寸,少陰經旁,灸三壯,主治驚恐、寒顫、寒熱交替、頸項腫脹(嚴重時肘部拘攣,頭暈目眩,疼痛,狂躁不安),體虛則易生長肱骨小疙瘩、疥瘡、風濕瘧疾。

小海:位於肘內側大骨外側,距肘端半寸的凹陷處,屈肘時才能找到,灸三壯,甄權說屈手向頭才能取穴,不宜灸。主治寒熱、牙齒疼痛、風眩、頭痛、狂躁、癰腫、肘部瘧疾、背部疼痛、寒顫、頸項疼痛牽涉到肘部及腋下、腰痛牽涉到少腹、四肢不能活動。

天窗:又名窗聾,位於下顎骨後方,扶突穴後方,動脈搏動處凹陷之處,為手太陽經脈氣所發之處,灸三壯,主治耳聾、面頰疼痛腫脹、喉嚨疼痛、聲音嘶啞、肩膀疼痛牽涉到頸項、汗出、偏頭痛、耳鳴。

秉風:位於肩胛骨外側,天髎穴外側,肩胛骨上方小肩峰後方,手太陽、陽明、手足少陽三經交會處,舉起手臂才能找到,灸五壯,主治肩膀疼痛,無法舉起手臂。

天宗:位於秉風穴後方,肩胛骨下緣凹陷處,為手太陽經脈氣所發之處,灸三壯,主治胸脅脹滿、心慌、咳嗽、呃逆、肩部沉重、肘臂疼痛,無法舉起手臂。

臑俞:位於肩髎穴後方,大骨下緣,肩胛骨上緣凹陷處,手足太陽、陽維、蹺脈交會處,舉起手臂才能找到,灸三壯,主治寒熱、肩部腫脹牽涉到肩胛骨,手臂酸痛,寒熱、頸部僵硬牽涉到肩膀,肩膀疼痛,無法舉起手臂。

睛明:又名淚孔,位於目內眥(眼角內側),手足太陽、陽明三經交會處,灸三壯,主治視力模糊、怕風、流淚、怕冷、頭痛、頭暈眼花、眼角內側發紅疼痛、眼睛模糊不清、眼角發癢疼痛、白斑翳膜。甄權說不宜灸,甄權《千金方》及楊操皆同此說。

心包絡經脈,亦為心脈,兩側各有十六個穴位。(通按:本經原有九個穴位,此處少天池一穴入膽經,故只有八個穴位,左右共十八穴。)

甲乙經:

心經起於中衝穴,中衝屬木。

中衝:位於中指尖端,距指甲約如韭葉寬度的凹陷處,為手心主脈起始之處,屬井穴,冬三月宜灸。主治熱病、煩躁不安、心悶、不出汗、掌心發熱、心痛、全身發熱像火燒一樣、煩悶、舌根疼痛。

心經流注於勞宮穴,勞宮屬火。

勞宮:又名五里,位於手掌中央動脈處,為手心主脈所流注之處,屬榮穴,春三月宜灸。主治熱病、發熱、噁心嘔吐、三天以上不出汗、心悸、胸脅疼痛、不能側臥、咳嗽、小便量多色黃、大便出血、鼻出血不止、嘔吐出血、氣逆呃逆不止、咽喉疼痛、食慾不振、口渴、口腔潰爛、掌心發熱、風熱、易怒、悲傷、反覆嘔吐呃逆、喜歡笑個不停、煩躁不安、咳嗽、寒熱交替、噁心嘔吐、少腹積聚、小兒口臭、胸脅脹滿、黃疸、眼睛黃染。

心經注於太陵穴,太陵屬土。

太陵:位於手掌後方兩筋之間凹陷處,為手心主脈所注之處,屬輸穴,夏三月宜灸。主治心痛、悲傷、厥逆、心慌、飢餓感、心神不安、驚恐、熱病、煩躁不安、不出汗、肘部拘攣、腋下腫脹、喜歡笑個不停、心中疼痛、眼睛發紅發黃、小便帶血、想嘔吐、胸中發熱、胡言亂語、不快樂、嘆氣、喉嚨阻塞、咽喉乾燥、呼吸困難、全身發熱像火燒一樣、頭痛如裂、呼吸短促、胸痛、手部拘攣不能伸展、腋下枯萎麻木、手部抽搐、小指痙攣、嘔血、發癢、想嘔吐、耳鳴。

心經行於間使穴,間使屬金。

心經入於曲澤穴,曲澤屬水。曲澤位於肘內側橫紋下凹陷處,屈肘時才能找到,為手心主脈所入之處,屬合穴,秋三月宜灸。(出自甄權《千金方》及楊操之書。)

內關:位於手掌後方,距腕關節二寸處,為手心主絡穴,灸三壯,主治面部發紅發熱、熱病不出汗、中風熱症、眼睛發紅發黃、肘部拘攣、腋下腫脹(嚴重時心臟劇烈疼痛,體虛時煩躁不安、心悸、不能活動、神志不清、心神不安、容易驚恐、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