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三十九 (1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九 (11)

1. 孔穴主對法

太衝

(在足大趾本節後二寸半或一寸半陷者中灸三壯主腰痛少腹滿小便不利如癃狀羸瘦意恐懼氣不足腹中悒悒狐疝環臍痛陰騫兩丸縮腹堅不得臥黃疸熱中善渴女子疝及少腹腫溏泄癃遺溺陰痛面蒼黑目下皆痛暴脹胸脅支滿足寒大便難面唇色白時時嘔血男子精不足女子漏血乳難嘔厥寒時有微熱脅下支滿喉痹痛嗌乾膝外廉痛淫濼脛酸腋下腫馬刀瘍瘻唇腫吻傷痛肝脹心痛色蒼蒼然如死狀終日不得太息者肝心痛也)

中封

(在足內踝前一寸仰足而取之陷者中伸足乃得之灸三壯主色蒼蒼然太息如死狀振寒小便白便難痿厥身體不仁手足偏小㿗疝陰暴腫疝癃臍少腹引腰中痛身黃時有微熱不嗜食膝內廉內踝前痛少氣身濕重女子少腹大乳難嗌乾嗜飲俠臍疝)

蠡溝

(足厥陰絡在內踝上五寸灸三壯主女子疝少腹腫赤白淫時多時少陰跳腰腹痛實則挺長寒熱攣暴痛遺溺偏大虛則暴癢氣逆睪腫卒疝小便不利如癃狀數噫恐悸氣不足腹中悒悒少腹痛咽中有熱如息肉狀背攣不可俯仰)

中郄

(一名中都足厥陰郄在內踝上七寸脛骨中灸五壯主癲疝崩中腹上下痛腸澼亦止精)

膝開

(在犢鼻下二寸陷者中足厥陰脈氣所發灸五壯主膝內廉痛引臏不可屈伸連腹引喉咽痛)

曲泉

(在膝內輔骨下大筋上小筋下陷者中屈膝乃得之灸三壯主女子疝按之如湯沃兩股中少腹腫陰挺痛歷背來下血陰中腫或癢漉青汁若葵血閉癲疝陰跳痛引臍中不得尿陰痿腹脅下支滿癃閉後時少泄四肢不舉實則身熱頭眩痛汗不出目䀮䀮筋攣膝不可屈伸發狂衄血喘呼少腹痛引喉咽病泄下血)

陰包

(在膝上四寸股內廉兩筋間足厥陰別走灸三壯主腰痛少腹痛)

五里

(在陰廉下二寸去氣衝三寸陰股中動脈灸二壯主少腹中滿熱閉不得溺)

陰廉

(在羊矢下去氣衝二寸動脈主婦人絕產若未曾產灸三壯甄權千金楊操同)

膽人膽者肝之腑也(兩傍一百四穴)

甲乙經

膽出於竅陰,竅陰者金也。

(在足小趾次趾之端去爪甲如韭葉足少陽脈之所出也為井冬三月宜灸之)

流於俠谿,俠谿者水也。

(在足小趾次趾岐骨間本節前陷者中足少陽脈之所留也為榮春三月宜灸之)

注於臨泣,臨泣者木也。

(在足小趾次趾間本節後間陷者中去俠谿一寸半足少陽脈之所注也為輸夏三月宜灸之)

過於丘墟。

(在足外廉踝下如前陷者中去臨泣三寸足少陽脈之所過也)

行於陽輔,陽輔者火也。

(在足外踝上四寸輔骨前絕骨端如前三分許去丘墟七寸足少陽脈之所行也為經)

入於陽陵泉,陽陵泉者土也。

(在膝下一寸外廉陷者中足少陽脈之所入也為合秋三月宜灸之出第三卷中甄權千金楊操同)

竅陰

(在足小趾次趾之端去爪甲如韭葉灸三壯主脅痛咳逆不得息手足清煩熱汗不出轉筋頭痛如錐刺之循循然不可以動動益煩心喉痹舌卷口乾臂內廉痛不可及頭痎聾鳴)

白話文:

孔穴主對法

太衝:位於足大趾本節後方一寸半到二寸半的凹陷處。灸三壯,主治腰痛、少腹脹滿、小便不利(如尿閉)、消瘦、恐懼、氣虛、腹部不適、狐疝、環繞肚臍的疼痛、陰部萎縮、睾丸縮小、腹部堅硬無法平躺、黃疸、內熱口渴、女性疝氣及少腹腫脹、腹瀉、尿閉、尿失禁、陰部疼痛、面色蒼白、眼眶下疼痛、腹部脹滿、胸脅部脹滿、畏寒、大便困難、口唇色白、時常嘔血、男性精子不足、女性月經過多、乳汁分泌困難、嘔吐、厥冷、時而微熱、脅下脹滿、喉嚨阻塞疼痛、咽喉乾燥、膝蓋外側疼痛、陰部濕疹、小腿酸痛、腋下腫脹、馬刀形皮膚潰瘍、瘻管、嘴唇腫脹、嘴唇受傷疼痛、肝臟腫脹、心痛、面色蒼白如死狀、終日不能深呼吸(肝心痛)。

中封:位於足內踝前方一寸處,仰起腳才能找到凹陷處,伸直腳才能準確找到穴位。灸三壯,主治面色蒼白如死狀、氣喘吁吁像快死了一樣、畏寒、小便量少、排便困難、痿厥(肌肉萎縮)、身體麻木不仁、手足偏小、疝氣、陰部突然腫脹、疝氣、尿閉、肚臍及少腹疼痛牽引到腰部、全身發黃、時而微熱、不愛吃東西、膝蓋內側及內踝前方疼痛、氣虛、身體沉重潮濕、女性少腹腫大、乳汁分泌困難、咽喉乾燥、口渴、靠近肚臍的疝氣。

蠡溝:位於足厥陰經絡在內踝上方五寸處。灸三壯,主治女性疝氣、少腹腫脹、白帶異常(量多量少)、陰部跳痛、腰腹疼痛(實證表現為疼痛劇烈、持續時間長,寒熱交替、疼痛劇烈;虛證表現為突然瘙癢、氣逆、睾丸腫脹、突然發生的疝氣)、小便不利(如尿閉)、頻繁呃逆、恐懼、心悸、氣虛、腹部不適、少腹疼痛、咽喉中有熱感(如息肉)、背部僵硬無法彎腰。

中郄:又名中都,位於足厥陰經郄穴,在內踝上方七寸脛骨中間。灸五壯,主治癲癇、疝氣、崩漏(月經過多)、腹部上下疼痛、腸鳴腹瀉、止精(遺精)。

膝關:位於犢鼻穴下方二寸的凹陷處,是足厥陰脈氣的起始點。灸五壯,主治膝蓋內側疼痛牽引到髕骨,不能屈伸,疼痛連及腹部、喉嚨和咽喉。

曲泉:位於膝蓋內側輔助骨下方大筋上方、小筋下方的凹陷處,屈膝才能找到穴位。灸三壯,主治女性疝氣(按壓時感覺像熱水澆灌)、兩股內側及少腹腫脹、陰道膨出疼痛、疼痛沿著背部向下蔓延、陰道腫脹或瘙癢並流出青綠色或像葵花血一樣的液體、閉經、癲癇、陰部跳痛牽引到肚臍、不能排尿、陰莖萎縮、腹脅下脹滿、尿閉、排尿困難、四肢無力(實證表現為身體發熱、頭暈、頭痛、不出汗、眼睛發紅、肌肉痙攣、膝蓋不能屈伸、發狂、鼻出血、呼吸困難、少腹疼痛牽引到喉嚨和咽喉、腹瀉;虛證表現為出血)。

陰包:位於膝蓋上方四寸,股內側兩筋之間,足厥陰經的別絡經過此處。灸三壯,主治腰痛、少腹痛。

五里:位於陰廉穴下方二寸,氣衝穴上方三寸,陰股中動脈處。灸二壯,主治少腹脹滿、內熱、尿閉。

陰廉:位於恥骨聯合上方,氣衝穴下方二寸,動脈處。主治婦女不孕(如果之前沒有生育過),灸三壯。(甄權、千金方、楊操皆如此記載)

膽經穴位(兩旁共一百四穴):

膽經起於竅陰穴,竅陰屬金。

竅陰:位於足小趾與次趾末端,距指甲處如韭葉寬,為足少陽膽經的起始穴(井穴),冬季三月宜灸。

膽經循行至俠谿穴,俠谿屬水。

俠谿:位於足小趾與次趾骨間,本節前方凹陷處,為足少陽膽經的榮穴,春季三月宜灸。

膽經循行至臨泣穴,臨泣屬木。

臨泣:位於足小趾與次趾間,本節後方凹陷處,距俠谿穴一寸半,為足少陽膽經的輸穴,夏季三月宜灸。

膽經循行至丘墟穴。

丘墟:位於足外踝下,前方凹陷處,距臨泣穴三寸。

膽經循行至陽輔穴,陽輔屬火。

陽輔:位於足外踝上方四寸,腓骨前緣,距丘墟穴七寸,為足少陽膽經的經穴。

膽經循行至陽陵泉穴,陽陵泉屬土。

陽陵泉:位於膝蓋下方一寸,外側凹陷處,為足少陽膽經的合穴,秋季三月宜灸。(甄權、千金方、楊操皆如此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