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三十八 (16)
卷第三十八 (16)
1. 石發兩腳卒冷兩脅腋卒熱並口噤方三首
論曰:經言脈有陰蹺陽蹺,有陰搏陽搏,此在三陰位也,脈足太陰,脾脈也。脾為中州,含藏陽氣,壓本脈者矣,若人之和平,則脾能行陽氣,暖其三陰。三陰暖則足能舒適,若脾虛不能含藏,則地氣漸泄,陽上騰則三陰堅塞,足便冷也。或有踵緩急不仁者,則加之以腎肝之氣不足,使少陰厥陰之闕也。
所以足無載運之功,而不能蹺捷其力,是陰搏其陽,此由臟虛所生,陽氣傷狂,而陰不能獨理,有因發熱口噤,及腋下熱不可近者。即三陽傷盛之所致也,況服石增熱,餐㑊失度,在陰為疹,可外溫其足,內置陽氣於三陰則愈也。在陽為䱐,可微冷於外。又以寒藥散其內熱,其疴豈能逃乎。
療兩腳卒冷方。
以醋漿溫置盆中以浸腳,即瘥。
又療口噤,氣上欲絕方。
蔓菁子(二升),茯苓(三兩),蓼藍子,人參,薺苨,甘草(炙),黃芩,白朮(各一兩)
上八味切,以水二斗煮蔓菁子,取八升,去滓內余藥煮,分服,若口噤以物嚾之,即瘥。
又療兩腋熱不得相近方。
滑石(一斤),寒水石(三斤),芒硝(一斤)
上三味搗散,取絹一尺,分作袋盛散藥,結口,更互於腋下夾之勿住,取涼冷止。
白話文:
論述:
醫書上說,人體有陰蹺脈和陽蹺脈,也有陰搏脈和陽搏脈,這些都屬於足三陰經脈的部位。其中,足太陰脈是脾經的脈。脾臟是身體的中心,負責儲藏陽氣,並壓制脾脈本身。如果人體平和健康,脾臟就能運行陽氣,溫暖足三陰經。足三陰經溫暖了,雙腳就能感到舒適。如果脾虛無法儲藏陽氣,地氣就會逐漸外泄,陽氣向上升騰,導致足三陰經阻塞,雙腳就會發冷。有些人腳跟還會出現鬆弛、僵硬、麻木等情況,這可能是因為腎臟和肝臟的氣不足,導致少陰和厥陰經虛損。
所以,雙腳就沒有承載和運送的能力,無法靈活行動,這是陰氣壓制陽氣的表現。這種情況是因為臟腑虛弱所導致,陽氣損傷、狂亂,而陰氣無法單獨處理。有的情況會因此發熱、口噤,以及腋下發熱無法靠近,這些都是因為三陽經損傷過盛所導致的。況且,如果服用熱性的藥石來增加熱度,或者飲食不節制,在陰經方面就會出現疹子,可以從外部溫暖雙腳,並從內部將陽氣引入足三陰經,這樣就能痊癒。在陽經方面就會出現熱毒,可以從外部稍微冷卻。再用寒涼的藥物來散除體內的熱,疾病又怎麼會不痊癒呢?
治療雙腳突然發冷的藥方:
用溫熱的米醋水倒入盆中,將雙腳浸泡在裡面,就能痊癒。
治療口噤、氣息向上衝,快要斷絕的藥方:
蔓菁子(二升)、茯苓(三兩)、蓼藍子、人參、薺苨、甘草(炙)、黃芩、白朮(各一兩)。
將以上八味藥切碎,用水二斗煎煮蔓菁子,取八升藥汁,去除藥渣,再放入剩餘的藥材一起煎煮,分次服用。如果口噤難以餵藥,可以用器具輔助灌入,就能痊癒。
治療雙腋發熱,無法靠近的藥方:
滑石(一斤)、寒水石(三斤)、芒硝(一斤)。
將以上三味藥搗碎成粉末,取一尺長的絹布,分成袋子裝入藥粉,綁緊袋口,交替夾在腋下,不要間斷,以達到涼冷的效果就能停止。
2. 石發若熱解折下石方四首
論曰:五形之人,其性各別,則土形之人,骨聳氣清,水形之人,體薄氣長,木形之人,筋骨粗,聲圓而長,火形之人,性急氣尖而散,其有固疾者,則先服草藥,病愈後始服石,必速應也,凡土火二形人,性躁氣高,而肥盛多火氣,若更服石。益之於炎,物盛必衰,自焚之名也,若覺禍發,速宜下之,只如固疾之人服石者,病氣久強,石熱尚薄,不能破其病。
但增其熱,亦能損人,若熱不濟者,亦可速下,自余形人服之者,如有發動,但以石投之,自然而瘥,不可見小熱即求大冷,為山九仞,終虧一簣,醫者,意也。詳而行之。(臣億等按論中五形少金別無本校今闕)
蜂房飲,解石余方。
露蜂房(三兩)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不定,三五日更服,如熱悶服後方。(千金翼療石發熱困苦宜下石方露蜂房一升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一服五六合日三服石從小便下如細沙盡停無所忌)
又下石方。
葛根,紫草(各八兩),犀牛角(十二兩屑),露蜂房(十兩炙),芒硝,大黃(各二兩),薺苨,人參(各七兩),玄參,甘草(炙),銀屑,(細研各四兩),豬脂(十二兩臘月者)
上十二味,以無灰酒漬經十日,其豬脂用酒一升,煎取脂三兩,取銀屑和研,內藥中,每日空腹服之一匙,前合藥未得本法。原本如此,可求別定本,細而勘之。(千金翼方中更有升麻葳蕤各七兩黃芩八兩梔子十四枚計十六味以無灰酒八升漬經十日豬脂用酒一升煎煉取三兩與銀屑和研內藥中每日空腹服之量力多少忌熱面炙肉海藻蒜等)
又療散發不可堪忍,欲下之方。
肥豬肉(五斤),蔥白,薤白(各半斤)
上三味並搗研,合器中蒸之,令熟,早朝啖之,盡為度。
又療雖服乳石等,而常患冷,此由不先服瀉湯,而服石等。以其病藥各在一處,丹石不行則病,所以依舊患冷,宜依此法瀉之,冷自瘥,石勢行方。
人參,茯苓,乾地黃,當歸,桔梗,甘草(炙),芍藥(各二兩),大黃(四兩)
上八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服之。
白話文:
石發若熱解折下石方四首
總論:
根據人的五種體質,其體質特性各有不同。土型的人,骨骼突出,氣息清朗;水型的人,體型偏瘦,氣息綿長;木型的人,筋骨粗壯,聲音洪亮;火型的人,性情急躁,氣息尖銳而散。如果本身有舊疾的人,應該先服用草藥,等病情好轉後再服用礦物藥,這樣才能快速見效。
特別是土型和火型的人,他們性情急躁,體內陽氣旺盛,容易肥胖,如果再服用礦物藥,會導致體內火氣更旺,物極必反,如同自焚。如果發覺情況不妙,應立即設法將藥性瀉下。但如果是有舊疾的人服用礦物藥,由於病氣已經存在很久而且很強,礦物藥的熱性可能還不足以驅散病氣,反而會加重熱性,一樣會損害身體。如果熱性無法消除,也要趕緊把藥性瀉下。至於其他體質的人服用礦物藥,如果出現任何不適,只要停止服藥,身體自然就會好轉,不需要因為一點點發熱就急著用寒涼藥來壓制,就像堆積九仞高的山,往往因為少了一筐土而功虧一簣。醫生用藥,要注意其中的道理,仔細考慮後再執行。(臣億等人考證,此處五形少了金型,沒有找到其他版本,現在暫且闕如)
解礦物藥副作用之蜂房飲:
- 露蜂房(三兩) 將露蜂房用水三升煮成一升,去除藥渣後一次性服用。如果沒有改善,可以間隔三到五天再服一次。如果出現發熱悶脹的狀況,服用此方。
(《千金翼方》提到,礦物藥導致發熱不適,可以用此方瀉藥性:露蜂房一升切碎,加水二升煮成一升,分五六次服用,一天服三次。藥性會從小便排出,如同細沙一般,直到排盡就可以停止服用,沒有其他禁忌。)
又一下礦物藥之方:
- 葛根、紫草(各八兩),犀牛角(十二兩,磨成粉末),炙蜂房(十兩),芒硝、大黃(各二兩),薺苨、人參(各七兩),玄參、炙甘草、銀屑(磨成細粉,各四兩),豬油(十二兩,臘月時的豬油) 將以上十二味藥,用無灰酒浸泡十天。另外取一升酒,煎煮豬油,取三兩油脂,將銀屑混入磨勻,加入藥中。每天空腹服用一匙。以前沒有用這種方法合藥,可尋找其他版本,仔細研究。(《千金翼方》另載:增加升麻、葳蕤各七兩、黃芩八兩、梔子十四枚,總計十六味,用無灰酒八升浸泡十天。豬油用酒一升煎煮,取三兩油脂,將銀屑混入磨勻,加入藥中。每天空腹服用,用量視個人情況而定,忌食熱麵食、烤肉、海藻、大蒜等。)
又一治療礦物藥藥性散發難忍,需要瀉藥之方:
- 肥豬肉(五斤),蔥白、薤白(各半斤) 將以上三味藥一起搗爛,放入容器中蒸熟,早上空腹吃完。
又一治療服用礦物藥後,反而感覺身體寒冷之方:
這是因為沒有先用瀉藥將體內積滯排出,而是直接服用礦物藥,導致藥力和病氣各自分散在體內,礦物藥無法發揮作用,所以身體仍然感到寒冷。應該先用此方瀉下,寒冷自然會消失,礦物藥的藥力才能發揮作用。
- 人參、茯苓、乾地黃、當歸、桔梗、炙甘草、芍藥(各二兩),大黃(四兩) 將以上八味藥切碎,用水三升煮成一升二合,去除藥渣後分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