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三十六 (5)
卷第三十六 (5)
1. 小兒遺尿失禁方五首
千金療小兒遺尿方。
瞿麥,龍膽,石葦(去毛),桂心,皂莢(炙去皮子各二分),雞腸草(四分),車前子(五分),人參(二兩)
上八味搗篩,蜜丸如小豆,每服五丸,加至六七丸
又方
灸臍下一寸半,隨年壯。
又方
灸大敦三壯。
又方
小豆葉搗汁服佳。
又療失禁,不覺尿出方。
以豆醬和灶突黑如大豆許,內尿孔中佳。
白話文:
小兒遺尿失禁方五首
第一個方子:
瞿麥、龍膽、石葦(去除毛)、桂心、皂莢(烤過,去除皮和籽,各取少許)、雞腸草(取稍多)、車前子(取更多)、人參(取很多)。
將以上八味藥材搗碎過篩,用蜂蜜做成如小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丸,可逐漸增加到六七丸。
第二個方子:
在肚臍下方一寸半的地方進行艾灸,依照年齡大小決定艾灸的次數。
第三個方子:
艾灸大敦穴,灸三次。
第四個方子:
將小豆葉搗碎取汁服用,效果很好。
第五個方子,治療失禁,無法控制小便:
用豆醬混合灶台煙灰,搓成如大豆大小的丸狀,塞入尿道口,效果很好。
2. 小兒大便有血方三首
救急療小兒大便訖,血出方。
鱉甲(一枚炙末五分)
上一味以水和,量多少大小服,日三,忌如常法。(千金云鱉頭一枚)
又方
以車釭一枚,燒令赤,內水中與服瘥。(千金同)
又方
燒甑帶灰,塗乳上與飲之瘥。(千金同)
白話文:
小兒大便出血急救方三則
第一方:
取鱉甲(一片,烤過後磨成粉末,約五分),用開水調和,根據小孩的年齡和體型調整用量,一天服用三次,飲食禁忌和一般服藥相同。(《千金方》說可以用鱉頭一個代替)
第二方:
取車輪鐵圈(一個),燒紅後放入水中,讓小孩喝下,病就會好。(《千金方》記載相同)
第三方:
取燒過陶甑(古代蒸飯的炊具)的灰,塗在乳頭上給小孩吸吮,病就會好。(《千金方》記載相同)
3. 小兒大便不通方四首
千金紫雙丸,主小兒身熱頭痛,食飲不消,腹脹滿,或小腹絞痛,大小便不利。或重下數起,小兒無異疾,唯飲食過度,不知自止,哺乳失節,或驚悸寒熱,唯此丸治之,不瘥復可再服。小兒欲下,是其蒸候,哺食減少,氣息不快,夜啼不眠,是腹內不調,悉宜用此丸,不用他藥,數用神驗,千金不傳方。
巴豆(去心皮熬),蕤核仁(各十八銖別搗),麥門冬(十銖去心),甘草(五銖炙),甘遂(二銖)真珠(二銖),牡蠣(熬),臘(各八銖)
上八味,以湯熟洗巴豆,研,以新布絞去油,別搗甘遂,甘草,牡蠣,麥門冬,細篩畢,搗巴豆蕤仁令極熟,乃內諸藥散,更搗三千杵,如藥燥,入少蜜足之。半歲兒可服如荏子一雙,一二歲兒服如半麻子。
作一雙,三歲兒服如麻子一枚,作一雙四歲兒服如麻子二丸,五六歲兒服如大麻子二丸,七八歲兒服如小豆二丸,九歲十歲兒微大於小豆二丸,常以雞鳴時服,至日出時不下者,飲熱粥汁數合,即下。丸皆雙出也,下甚者,飲冷粥止之。
必效療小兒大便不通方。
灸口兩吻各一壯。
又方
豬苓(一兩)
上一味,以水少許煮雞矢白一錢匕,與服立瘥。
又主小兒大小便不通妨悶方。
白蜜(一合)
上一味,煎為丸內下部中,即通,小便不通嚼生蔥以綿裹少許內小便道中即通。
白話文:
千金紫雙丸
主要治療小兒發熱頭痛,消化不良,肚子脹滿,或小腹絞痛,大便小便不順暢。或者反覆腹瀉,小兒沒有其他疾病,只是因為飲食過量,不知道節制,哺乳不當,或受到驚嚇引起寒熱,都可使用此藥丸治療,沒有效果可以再次服用。小兒想排便時,這是蒸候的現象,如果食慾減少、呼吸不順暢、夜間啼哭不眠,都是腹內不調的症狀,都應該使用此藥丸,不需要其他藥物,多次使用非常有效,這是千金不傳的秘方。
藥材:巴豆(去除內部的核和外皮,並經過熬煮),蕤核仁(各十八銖,分開搗碎),麥門冬(十銖,去除內心),甘草(五銖,炙烤過),甘遂(二銖),珍珠(二銖),牡蠣(熬煮過),蜂蠟(各八銖)。
製作方法:
將巴豆用熱水洗淨,研磨,用新的布絞去油脂,另外搗碎甘遂、甘草、牡蠣、麥門冬,細篩過後,再將巴豆、蕤仁搗爛到極其熟透,然後加入其他藥粉,再搗三千下,如果藥太乾,加入少量蜂蜜調和。半歲大的嬰兒可服用像一粒荏子大小的藥丸,一兩歲大的嬰兒可服用半顆麻子大小的藥丸。
製作時,一顆算作一雙,三歲大的孩子可服用像一顆麻子大小的藥丸,一顆算作一雙,四歲大的孩子可服用兩顆麻子大小的藥丸,五六歲大的孩子可服用兩顆大麻子大小的藥丸,七八歲大的孩子可服用兩顆小豆大小的藥丸,九歲十歲大的孩子可服用稍微大於兩顆小豆大小的藥丸。通常在雞鳴時服用,如果到日出還沒有排便,就喝幾合熱粥汁,就會排便。藥丸都是成雙使用的,如果腹瀉嚴重,喝冷粥就可以止瀉。
必效治療小兒大便不通的另一個方法
在嘴唇兩邊各灸一個壯。
又一個方法
藥材:豬苓(一兩)
將豬苓加少許水煮,加入一錢匕的雞屎白,給孩子服用,立即見效。
又一個治療小兒大小便不通、煩悶的方法
藥材:白蜜(一合)
將白蜜煎成藥丸,塞入肛門中,就能夠通便,小便不通時,嚼一些生蔥,用棉布包好,塞入尿道口,就能夠通暢。
4. 小兒赤白痢方七首
廣濟療小兒赤白痢腹痛方。
赤石脂,龍骨,地榆,黃連(各四分),厚朴(炙),人參(各三分),當歸,乾薑(各三分)
上八味搗散,以飲汁服半錢匕,日再服之,蜜丸以乳汁下三丸至七丸,亦佳,此方甚妙,以意量之。
又療小兒客冷白痢方。
人參(六分),厚朴(炙),甘草(炙各四分),茯苓,桔梗(各五分),櫸皮(八分炙)
上六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量其大小可一合為度。以瘥止,忌如常法。
救急療二百日小兒赤白痢,日夜五十行方
白朮,乾薑(各四分),茯苓,甘草(炙各四分),附子(二分炮)
上五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溫服之。
必效療小兒一歲以上,二歲以下赤白痢久不瘥,雞子餅方。
雞子(二枚取白),胡粉(兩錢),蠟(一兩)
上三味,熬蠟消,下雞子胡粉,候成餅,平明空腹與吃,可三頓,痢止。
劉氏療小兒赤白痢方。
油麻子(一撮許炒令香)
上一味搗末,以蜜作漿調與服,大人亦療之。
又療小兒赤白痢,咽脹不出方。
黃柏(半兩炙),當歸(六分)
上二味切,以水一升,煮取六合,分溫服之佳。
又方
莨菪子,羊肉(薄切布上)
上二味,以綿裹內下部中,不過再瘥。
白話文:
小兒赤白痢方七首
廣濟治療小兒赤白痢腹痛的藥方
赤石脂、龍骨、地榆、黃連(各取四分)、厚朴(炙過)、人參(各取三分)、當歸、乾薑(各取三分)。
將以上八味藥材搗成散末,用開水或溫水沖服半錢匕(古代量具,約為現代一小勺的量),每天服用兩次。也可以用蜂蜜將藥粉做成藥丸,用乳汁送服三到七丸,效果也很好。這個藥方非常有效,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用量。
又一治療小兒因受寒引起的白痢的藥方
人參(六分)、厚朴(炙過)、甘草(炙過,各取四分)、茯苓、桔梗(各取五分)、櫸樹皮(炙過,取八分)。
將以上六味藥材切碎,用水三升煮成一升的藥汁,根據小孩的年齡大小,每次服用約一合(古代量具,約為十分之一升)。腹瀉停止即可停藥,日常飲食要注意和往常一樣。
救急治療腹瀉嚴重的嬰幼兒(約二百日大)赤白痢,一天腹瀉五十次的藥方
白朮、乾薑(各取四分)、茯苓、甘草(炙過,各取四分)、炮附子(兩分)。
將以上五味藥材切碎,用水三升煮成一升的藥汁,分次溫服。
必定有效治療一歲以上,兩歲以下,久治不癒的赤白痢的雞蛋餅藥方
雞蛋(取兩個雞蛋的蛋白)、胡粉(兩錢)、蠟(一兩)。
先將蠟熬化,再放入雞蛋白和胡粉,等它做成餅狀。早上空腹吃,可以吃三次,腹瀉即可停止。
劉氏治療小兒赤白痢的藥方
油麻子(一小把,炒香)。
將以上藥材搗成末,用蜂蜜調成糊狀服用,大人服用也有效。
又一治療小兒赤白痢,咽喉腫脹導致大便排不出的藥方
黃柏(炙過,半兩)、當歸(六分)。
將以上兩味藥材切碎,用水一升煮成六合的藥汁,分次溫服,效果很好。
又一藥方
莨菪子、羊肉(切薄片,放在布上)。
將以上兩味藥材用棉布包裹,塞入肛門內,通常使用一到兩次即可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