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三十一 (18)
卷第三十一 (18)
1. 古今諸家膏方四首
近效蓮子草膏,療一切風,耳聾眼暗,生髮變白,堅齒延年,本是婆羅門方。
蓮子草汁(三升),生巨勝油(一升),生乳(一升不食糟者),甘草(一大兩末)
上四味和於鍋中煎之,緩火熬令魚眼沸,數攪之勿住手,看上沫盡,清澄濾,不津垍器中貯之,云本方有青蓮蕊六分,龍腦花三分,鬱金香二分,並末,先煎諸藥三分減一,次下汁及油等,膏成,每欲點,即仰臥垂頭床下,一孔中各點如小豆,許久乃起,有唾唾卻,勿咽之,起訖,即啜少熱湯飲,點經一年,白髮盡黑,禿處並出,韓庶子處得,每用驗。
白話文:
近效蓮子草膏
這個藥膏可以治療各種風邪引起的疾病,像是耳聾、眼睛昏暗,還能讓頭髮由白轉黑、重新生長,使牙齒堅固、延年益壽,據說是從婆羅門傳來的秘方。
材料包括:蓮子草汁(三升)、生的麻油(一升)、生牛奶(一升,要沒有渣滓的)、甘草末(一大兩)。
做法:將以上四種材料放入鍋中一起煎煮,用小火慢慢熬煮到像魚眼睛冒泡的樣子,要不停地攪拌,注意不要讓它燒焦。等到上面的泡沫都消失,液體變得清澈後,就過濾出來,裝在不會滲漏的容器中保存。
據說原本的配方還有加入青蓮花蕊六分、龍腦花三分、鬱金香二分,都磨成粉末。煎煮藥汁時,先將藥材煎到剩原本的三分之二,然後才加入汁液和油等材料,熬成藥膏。
每次要點藥膏時,就仰躺在床上,頭垂在床邊,在每個鼻孔中各點入像小豆子大小的藥膏。過一段時間再起身,如果有唾液就吐掉,不要吞下去。起身後,喝一點熱湯。每天這樣點藥,持續一年,白頭髮都會變黑,禿頭的地方也會重新長出頭髮。這是韓庶子那裡得來的配方,每次使用都很靈驗。
2. 古今諸家煎方六首
廣濟阿魏藥煎方。
阿魏(四分),豆蔻仁(七顆細研),生薑(十二分),人參(八分),甘草(八分炙),鱉甲(十二分炙),藕汁(二升),訶黎勒(七枚去核),牛膝(半斤),白蜜(一升),地黃汁(二升)
上十一味下地黃等汁煎,次下藥末,微火煎,攪勿住,攪候如餳,於不津器盛,每取一匙酒和服之。
又鹿角膠煎,療五勞七傷,四肢沉重,百事不任,怯怯無力,昏昏欲睡,身無潤澤,腰疼頑痹,腳弱不便,不能久立,胸脅脹滿,腹中雷鳴,春夏手足煩熱,秋冬腰膝冷疼,心悸健忘,腎氣不理,五臟風虛,並悉療之方。
鹿角膠(二斤搗碎作四分於鐺中熬令色黃),紫蘇子(二升以酒一升研濾取汁),生地黃(一斤取汁),生薑(一斤汁),黃牛酥(一升),白蜜(三斤)
上六味,先煎地黃汁蘇子汁生薑汁等二十餘沸,次下酥蜜,又煎三五沸,次以蜜並膠末下之,攪令相得,膠消盡,煎即成矣,以器盛之,空腹以酒調二合服之,日再,此藥補五臟,益心力,實骨髓,生肌肉,理風補虛,耳聰目明,腰腳甚效驗,一兩劑強健,披覽十倍常時。(忌羊血蕪荑)
又主冷氣,益氣力,溫中下氣,蒜煎方。
剝了蒜(二升),牛乳(五升),牛膝(一大斤末)
上三味,以蒜納牛乳中煎之,候蒜消盡,攪勿住手,下牛膝末,煎成,於器中貯之,食前以酒和兩匙服。(忌羊血)
又地黃煎,主婦人丈夫血氣勞,骨熱,日漸瘦悴方。
生地黃汁(二升),甘草(三兩炙末),豉心(一升),蔥白(切一升),牛酥(半斤),藕汁(二升),白蜜(一升)
上七味,以小便六升煮蔥豉等,取二升,絞去滓,次下地黃藕汁,更煎取三五沸,下酥蜜,攪勿住手,候似稀餳,以器貯之,每服一匙,漸至三匙,成煎桑枝熬煎湯調和服之尤妙,桃仁湯亦良。
小品單地黃煎,主補虛除熱,散乳石癰疽瘡癤等熱方。
生地黃隨多少取汁,於銅缽中重湯上煮,勿蓋釜,令氣得泄,煎去半,更以新布濾絞,去粗滓穢,又煎令如餳成矣,此用地黃鬚肥大味濃者,作煎甘美,東南地黃堅細味薄,作煎咸不美。
近效地黃煎,療肺氣咳嗽,補心肺,令髭發不白方。
生地黃汁(二升),麥門冬汁(五升),生薑汁(五合),紫菀(三兩),貝母,款冬花,甘草(炙各三兩)
上七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大升,去滓,卻入鍋中,下地黃汁麥門冬薑汁等三十沸,下蜜一升,煎如餳成矣,盛不津器中冷,含如棗許,增加量之。(一方有人參三兩)
白話文:
廣濟阿魏藥煎
阿魏(四分),豆蔻仁(七顆磨成細粉),生薑(十二分),人參(八分),炙甘草(八分),炙鱉甲(十二分),藕汁(兩升),訶黎勒(七枚去除果核),牛膝(半斤),白蜜(一升),地黃汁(兩升)。
以上十一味藥材,先將地黃等汁液放入鍋中煎煮,再加入藥粉,用小火慢慢煎煮,過程中要不停攪拌,直到煎煮成濃稠如麥芽糖的狀態,然後盛入不透水的容器中。每次取一湯匙,用酒調和後服用。
鹿角膠煎
可治療五勞七傷,四肢沉重無力,做什麼事都提不起勁,感到虛弱乏力、昏昏欲睡、身體乾燥沒有光澤、腰痛麻痹、腿腳軟弱無力、不能久站、胸脅脹滿、腹中腸鳴、春夏手腳煩躁發熱、秋冬腰膝發冷疼痛、心悸健忘、腎氣虛弱、五臟虛損等症狀。
鹿角膠(二斤搗碎成四份,放入鍋中熬煮至呈現黃色),紫蘇子(兩升,用一升酒研磨過濾取汁),生地黃(一斤取汁),生薑(一斤取汁),黃牛酥(一升),白蜜(三斤)。
以上六味藥材,先將地黃汁、紫蘇子汁、生薑汁等煎煮二十多個滾沸,再加入酥油和蜂蜜,繼續煎煮三至五個滾沸,最後加入蜂蜜和鹿角膠末,攪拌均勻,待鹿角膠完全溶解,煎煮完成。盛入容器中,空腹時用酒調和二合(約為36毫升)服用,每日兩次。此藥能補養五臟、增強心力、充實骨髓、生長肌肉、調理風邪、補益虛損、使人耳聰目明、對腰腿腳特別有效,服用一兩劑就能讓人強健,體力比平常增強十倍。(忌食羊血和蕪荑)
蒜煎
主要治療寒氣,能增強氣力,溫補中焦,使氣向下運行。
剝皮大蒜(兩升),牛乳(五升),牛膝(一大斤磨成粉)。
以上三味藥材,將大蒜放入牛乳中煎煮,待大蒜煮至完全溶解,不停攪拌,加入牛膝末,煎煮完成,盛入容器中。飯前用酒調和兩湯匙服用。(忌食羊血)
地黃煎
主要治療婦女和男子因血氣虧損引起的勞損、骨熱、日漸消瘦等症狀。
生地黃汁(兩升),炙甘草(三兩磨成粉),豆豉心(一升),蔥白(切成一升),牛酥(半斤),藕汁(兩升),白蜜(一升)。
以上七味藥材,先用小便六升煮蔥白和豆豉等,煮取二升,過濾去除殘渣,再加入地黃汁和藕汁,繼續煎煮三至五個滾沸,再加入酥油和蜂蜜,不停攪拌,待煎煮成稀稠如麥芽糖的狀態,盛入容器中。每次服用一湯匙,逐漸增加至三湯匙,用煎好的桑枝湯調和服用效果更好,用桃仁湯調和服用也不錯。
小品單地黃煎
主要用於補虛退熱,消散乳石癰疽、瘡癤等熱性腫塊。
取適量生地黃,榨取汁液,放入銅缽中隔水加熱蒸煮,不要蓋上鍋蓋,讓蒸汽散發出去,煎煮至剩下一半時,用新的布過濾,去除粗糙雜質,再繼續煎煮至濃稠如麥芽糖狀。此藥宜選用根鬚肥大、味道濃郁的地黃,煎煮出的效果甘甜美味。東南地區產的纖細、味道淡薄的地黃,煎煮出的效果會較鹹,味道也不好。
近效地黃煎
可治療肺氣咳嗽,補養心肺,使鬍鬚頭髮不易變白。
生地黃汁(兩升),麥門冬汁(五升),生薑汁(五合),紫菀(三兩),貝母、款冬花、炙甘草(各三兩)。
以上七味藥材切碎,用水七升煎煮,取三大升汁液,去除殘渣,再放入鍋中,加入地黃汁、麥門冬汁、薑汁等,煎煮三十個滾沸,再加入蜂蜜一升,煎煮至濃稠如麥芽糖狀,盛入不透水的容器中放涼,每次含服如棗子般大小的量,可逐漸增加用量。(有一種配方加入人參三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