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二十九 (2)
卷第二十九 (2)
1. 從高墮下瘀血及折傷內損方一十八首
近效土質汗,療折傷內損有瘀血,每天陰則疼痛,兼療產婦產後諸疾神效方。(開寶本草云質汗主金瘡傷折瘀血內損補筋消惡血下血婦人產後諸血並酒消服之亦敷病處出西蕃如凝血蕃人煎甘草松淚檉乳地黃並熱血成之今以益母成煎故謂之土質汗也)
三月採益母草一重擔(一名夏枯草)
上一味,揀擇去諸雜草及干葉,以新水淨洗,於箔上攤曬,令水盡,則用手捩斷,可長五寸,勿用刀切,即置鑊中,量水兩石,令水高草三二寸,則縱火煎,候益母草糜爛,水三分減二,漉去草,取五六斗汁,瀉入盆中,澄之半日,以綿濾取清汁,盆中滓澱並盡棄之,其清汁於小釜中慢火煎,取一斗如稀餳,每取梨許大,暖酒和服之,日再服,和羹粥吃並得,如遠行不能,將稀煎去,即更煉令稠硬,停作小丸服之,七日內則疼痛漸瘳,二七日平復,或有產婦惡露不盡及血暈,一兩服即瘥,其藥兼療風益心力,無所忌。(鄭長史處吏部李郎中服之得力)
白話文:
近期見效的土質汗,能治療跌打損傷、內部瘀血,每天陰天就會疼痛,兼能治療產婦產後各種疾病,效果神奇。(《開寶本草》記載土質汗主要治療金瘡、跌打損傷、瘀血內傷、補筋、消除惡血、下血,婦人產後各種血症,可用酒調服,也可以敷在患處。西蕃的土質汗像凝固的血,蕃人將甘草、松脂、乳香、地黃與熱血一起製成。現在用益母草煎煮,所以稱作土質汗。)
三月採收一擔益母草(又名夏枯草)。
將以上益母草挑揀去除雜草和枯葉,用清水洗淨,鋪在竹席上攤開曬乾,待水分瀝乾後,用手將其折斷,每段約五寸長,不要用刀切,然後放入鍋中,加入約兩石水,使水位高出益母草三二寸,點火煎煮,待益母草煮爛,水量減少三分之二時,濾去藥渣,取出五六斗藥汁,倒入盆中,靜置半天,用棉布過濾取澄清藥汁,盆中的沉澱物全部丟棄。將澄清藥汁倒入小鍋中,用小火慢煎,煎至約一斗,呈現稀糖漿狀。每次取像梨子大小的量,用溫酒調和服用,每天服用兩次,也可以與羹粥一起食用。如果遠行不便,可將稀糖漿繼續煉煮至濃稠堅硬,製成小丸服用。服用後七天內疼痛會逐漸減輕,十四天左右可以恢復。如果有產婦惡露不盡或產後暈眩,服用一兩即可痊癒。此藥兼有祛風、增強心力的功效,沒有任何禁忌。(鄭長史給吏部李郎中服用後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