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二十六 (9)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六 (9)

1. 疝氣及㿗方六首

廣濟療疝氣核腫疼方。

黃耆,桃仁(去尖皮熬),山茱萸,五加皮,檳榔仁(各八分),牛膝(六分),茯苓(六分),蓯蓉(八分),五味子(十八分),人參,續斷(各六分),桂心(八分),遠志(去心),石南(各五分),海藻(洗八分),玄參(十分),枳實(炙),龍骨(八分),蒺藜子(二十分熬)

上十九味搗篩,蜜丸如桐子大,酒服三十丸,日二,漸加至四十丸。

又療腎虛疝氣,腰膝冷疼,陰囊腫癢,狐陰丸方。

狐陰(一枚炙),木香,蒺藜子,膃肭臍,昆布(各六分),牛膝,菟絲子(各八分酒漬)桃仁(去尖皮熬),石斛(各十分),檳榔仁(十枚)

上十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大,空腹以酒下二十丸至三十丸,日再服。忌熱面,蕎麥,豬魚,黏食等物。(並出第六卷中)

集驗療㿗方。

取楊柳如腳大趾長三尺二十枚,以水煮令極熟,以故布干掩腫處,取柳枝更互拄之,如此取瘥止。(文仲備急千金同通按拄音主刺也)

千金療㿗方。

牡丹(二兩),海藻(二兩洗),狐陰(一具炙),地膚子(二兩),茯苓(二兩),五味子(二兩),芍藥(二兩),橘皮(二兩),蜘蛛(五十個熬),防葵(二兩),細辛(二兩),蒺藜子(二兩),桂心(二兩),澤瀉(二兩),桃仁(五十枚去皮尖熬)

上十五味下篩,蜜和,服十丸如梧子大,稍加至二十丸。忌胡荽,生蔥,生菜,酢物。(出第二十五卷中)

備急療㿗方。

以桃仁搗敷之,亦療婦人陰腫,干即易。(集驗同出五卷中)

古今錄驗療㿗,蒺藜丸方。

蒺藜子,乾地黃(各一分),鹿茸(炙十分),白蘞(八分),磁石(十分研),礜石(煉十分),鐵精,桂心,續斷(各五分),巴戟天,芍藥,玄參,通草,升麻,牛膝,寄生(各八分),澤瀉(七分),射干(八分),蓯蓉(十分),海藻(八分如發者)

上二十味搗篩,以蜜和為丸如梧子大,飲下十丸,日二,漸增至二三十丸。(甄立言處出第四十一卷中)

白話文:

治療疝氣及㿗的六個藥方

廣濟方:治療疝氣腫脹疼痛

使用黃耆、去皮尖並熬煮過的桃仁、山茱萸、五加皮、檳榔仁(各八分)、牛膝(六分)、茯苓(六分)、蓯蓉(八分)、五味子(十八分)、人參、續斷(各六分)、桂心(八分)、去心的遠志、石南(各五分)、洗過的海藻(八分)、玄參(十分)、炙過的枳實、龍骨(八分)、熬煮過的蒺藜子(二十分)。

將以上十九種藥材搗碎過篩,用蜂蜜調和製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用酒送服三十丸,每日兩次,可逐漸增加至四十丸。

又一方:治療腎虛引起的疝氣,腰膝冷痛,陰囊腫癢,狐陰丸

使用炙過的狐陰(一枚)、木香、蒺藜子、膃肭臍、昆布(各六分)、用酒浸泡過的牛膝、菟絲子(各八分)、去皮尖並熬煮過的桃仁、石斛(各十分)、檳榔仁(十枚)。

將以上十種藥材搗碎過篩,用蜂蜜調和製成如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空腹用酒送服二十丸至三十丸,每日兩次。忌吃熱麵、蕎麥、豬肉、魚肉、黏性食物等。 (出自第六卷中)

集驗方:治療㿗

取楊柳枝如腳大拇指粗細,長三尺共二十根,用水煮到非常熟爛,用舊布包裹敷在腫脹處,再用柳枝輪流輕輕戳刺腫脹處,這樣持續治療直到痊癒。(文仲備急千金,解釋「拄」字同「主」,意思是刺)

千金方:治療㿗

使用牡丹(二兩)、洗過的海藻(二兩)、炙過的狐陰(一具)、地膚子(二兩)、茯苓(二兩)、五味子(二兩)、芍藥(二兩)、橘皮(二兩)、熬煮過的蜘蛛(五十個)、防葵(二兩)、細辛(二兩)、蒺藜子(二兩)、桂心(二兩)、澤瀉(二兩)、去皮尖並熬煮過的桃仁(五十枚)。

將以上十五種藥材磨成粉末過篩,用蜂蜜調和。每次服用十丸,藥丸如梧子大小,可逐漸增加至二十丸。忌吃胡荽、生蔥、生菜、醋等食物。(出自第二十五卷中)

備急方:治療㿗

將桃仁搗爛敷在腫脹處,也可以治療婦女的陰部腫脹,藥乾了就更換。(集驗方也有記載,出自第五卷中)

古今錄驗方:治療㿗,蒺藜丸

使用蒺藜子、乾地黃(各一分)、炙過的鹿茸(十分)、白蘞(八分)、研磨過的磁石(十分)、煉過的礜石(十分)、鐵精、桂心、續斷(各五分)、巴戟天、芍藥、玄參、通草、升麻、牛膝、寄生(各八分)、澤瀉(七分)、射干(八分)、蓯蓉(十分)、如髮絲般的海藻(八分)。

將以上二十種藥材搗碎過篩,用蜂蜜調和製成如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用酒送服十丸,每日兩次,可逐漸增加至二三十丸。(出自甄立言處,第四十一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