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二十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一 (1)

1. 卷第二十一

2. 天竺經論眼序一首

(隴上道人撰俗姓謝住齊州於西國胡僧處授)

蓋聞乾坤之道,唯人為貴,在身所重,唯眼為寶,以其所繫,妙絕通神,語其六根,眼最稱上是以療眼之方,無輕易爾。

白話文:

聽說天地運行的法則中,人是最尊貴的。在人身上,最重要的是眼睛,因為眼睛的作用非常奧妙,能通達神靈。若說到人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眼睛是最重要的。因此,治療眼睛的方法,絕對不可以輕忽隨便。

3. 敘眼生起一首

謝道人曰:夫眼者,六神之主也,身者,四大所成也。地水火風,陰陽氣候,以成人身八尺之體,骨肉肌膚,塊然而處,是地大也。血淚膏涕津潤之處,是水大也,生氣溫暖,是火大也,舉動行來,屈伸俯仰,喘息視瞑,是風大也。四種假合以成人身,父母精血,實斯增長而精成者也,其眼根尋無他物,直是水耳,輕膜裹水,圓滿精微,皎潔明淨,狀如寶珠,稱曰眼珠,實無別珠也。黑白分明,肝管無滯,外托三光,內因神識。

故有所見,凡人不解,謂眼有珠,喻若魚之被煮,此事不然,夫魚畜水陸之有目者,悉皆是水,無有別珠,直以湯火煎煮。水凝結,變自成珠,但看生魚未被煮炙,豈有珠義,直置死魚,水已凝厚,論其活者,水亦輕薄。

白話文:

謝道人說:眼睛是六種精神的主宰,身體是由地、水、火、風四大元素構成的。地、水、火、風這四種元素,加上陰陽氣候,共同形成了我們八尺高的身體,骨骼、肌肉、皮膚,像塊狀一樣存在,這是地大;血液、眼淚、油脂、唾液等滋潤身體的地方,這是水大;身體的溫暖,這是火大;舉手投足、彎腰伸展、呼吸眨眼,這是風大。這四種元素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人身,而父母的精血則促進了身體的生長和精氣的形成。眼睛的根源其實沒有其他東西,就是水而已,一層薄膜包裹著水,圓潤而精緻,潔白明亮,形狀像寶珠,所以稱它為眼珠,但實際上並沒有另外的珠子。黑白分明,肝臟功能順暢無阻,眼睛對外依賴陽光,對內則依賴神識。

因此,我們能夠看見東西,但一般人不了解,以為眼睛裡面有珠子,就像煮熟的魚一樣。但事實並非如此。凡是生活在水陸環境,有眼睛的魚類,眼睛都只是水而已,沒有另外的珠子,只是因為被湯火煎煮,水凝結後才變成像珠子的樣子。看看活魚未被煮熟時,哪有珠子的樣子?只有死魚,裡面的水凝固變厚,看起來才像珠子。活魚體內的水其實是很稀薄的。

4. 出眼疾候一首

謝道人曰:夫人眼白睛重數有三,設小小犯觸無過傷損,但黑睛水膜止有一重,不可輕觸,致敗俄頃,深可慎之。凡人不究,謬據多重,或七或五,此皆是其妄說,一家成言耳,然眼之精微,水映輕薄,無所堪耐,易致諸疾。故學療之者,事須安審,不可粗疏,恐致毀傷,患眼之家,自須謹慎,諸所禁忌。

悉不應犯,若覺有疾,即宜早療,當及其初,根腳未立,則易驅遣,若其久後,根盤四布,既成痼疾,雖復行療,極難成效,且身稟四大,性各不同,是以治者,證候非一,冷熱風損,疾生不同,傷勞虛實,其方各異。

宜應察其元起,尋究本根,按法依源以行療救,不得謬濫措方,以乾薑療熱毒之眼,以冷水療風寒之目,非直冷熱無效,蓋亦致患俄頃,常見愚人,不識病源,直尋古方,輕欲立療,或經有疾遇藥得愈,便以此法遞相傳授,都不知病有冷熱之殊,虛實之異,或有道姑⿰去貝嫗,為人求食,輕得有損,寧慮幽冥,良為病家,不別真偽,聞語便從,遂使應愈之病,增為痼疾,驪珠之眸,永成盲瞽,一何可哀。

故目有條貫以示後人,皆苦眼無所因起,忽然膜膜,不痛不癢,漸漸不明,久歷年歲,遂致失明,令觀容狀,眼形不異,唯正當眼中央小珠子里,乃有其障,作青白色,雖不辨物,猶知明暗三光,知晝知夜,如此之者,名作腦流青盲眼,未患時,忽覺眼前時見飛蠅黑子,逐眼上下來去。

此宜用金篦決,一針之後,豁若開云而見白日,針訖,宜服大黃丸,不宜大泄,此疾皆由虛熱兼風所作也。

白話文:

謝道人說:人的眼白部分,結構上有多層,就算稍微碰撞到也不會有太大的損傷。但是黑眼珠表面的水膜,只有一層,絕對不能輕易觸碰,否則很快就會損壞,要非常謹慎小心。一般人不懂這個道理,錯誤地認為眼睛有多層結構,有的說七層,有的說五層,這些都是他們的胡亂說法,只是一家之言罷了。眼睛的構造非常精細,水膜像鏡子般輕薄,無法承受任何損傷,很容易引起各種疾病。所以學習治療眼疾的人,一定要仔細謹慎,不能粗心大意,以免造成傷害。有眼疾的人家,自己更要小心,所有禁忌都不能違反。如果覺得眼睛不舒服,就要及早治療,在疾病剛開始,根基還不穩固的時候,比較容易治好。如果拖延太久,病根蔓延開來,變成頑固的疾病,即使再治療,也很難見效。

而且,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不同,有陰陽寒熱的差異,因此治療方法也會不同。有的是因為寒冷、熱氣、風邪所造成的損害,病因各不相同;有的是因為勞累、虛弱或體質強盛,治療的方法也各異。應該要仔細觀察病因,尋找病根,按照病源來治療。千萬不能隨意亂用藥方,例如用乾薑來治療熱毒引起的眼疾,用冷水來治療風寒引起的眼病,這樣不但沒效,還會加重病情。常見一些愚昧的人,不了解病因,直接照搬古方,輕率地開始治療。或者曾經有人用某種藥治好眼睛,就將這個方法四處傳播,根本不知道疾病有寒熱虛實之分。甚至有些道姑或尼姑,為了謀生,輕易幫人治病,卻不考慮可能會造成的後果。有些病人家,不分辨真偽,聽信了這些人的話,結果使原本可以治好的疾病,變成頑固的疾病,讓原本清澈的眼睛,永遠失明,實在太可悲了。

所以,我將眼睛的疾病歸納整理,寫成書來告誡後人。如果眼睛無緣無故地感覺像蒙了一層膜,不痛也不癢,卻逐漸看不清楚,經過多年時間,最終失明。觀察這種情況,眼睛外觀看起來沒有異常,只有在眼球中央的小珠子裡,出現障礙物,呈現青白色。雖然無法看清楚物體,但還能感覺到光亮,知道白天黑夜。這種情況,稱為「腦流青盲眼」。在還沒發病之前,可能會突然覺得眼前有黑影、像飛蚊一樣的黑點,隨著眼球上下移動。這種情況適合用金針來挑開,一針之後,就能像撥開雲霧般看見太陽。針挑完之後,應該服用大黃丸,但不能過度腹瀉。這種疾病都是因為虛熱兼有風邪造成的。

5. 眼疾品類不同候一首

謝道人曰:苦有人若患眼漸膜膜,狀與前青盲相似,而眼中一無所有,此名黑盲,宜針刺服藥,如瞳子大者,名曰烏風,如瞳子翳綠色者,名為綠翳青盲,皆是虛風所作,當覺急須即療,湯丸散煎針灸,禁慎以驅疾勢。若眼自暗多時,不復可療,此疾之源,皆從內肝管鈌,眼孔不通所致也,亦宜須初欲覺時,即須速療之。若已成病,更不復可療,亦無勞措意也。

若因時病後得眼生白障者,此名為翳也,為熱毒所作,宜應速服湯丸,依法鐮之,敷食翳散。若因病後生肉者,此為膚障也。(後卷並無食翳散通按後方敷翳皆令翳除食即除字意)

此是風熱所作,宜服湯丸,鉤割除之,若眼赤癢淚出者,為熱虛風,服散煎除之。若見黑煙赤光,瞳子黑大者,為烏風,勞水動,故宜服車前空青丸,以消息之。若眼忽爾赤痛者,此是天行眼痛,風熱所作,應宜早急療之。不者,當生於翳,後難療。若人眼痛,當黑珠生白翳,並黑子等大如米,如此之者,名為痛損眼,此不易可療,勿輕犯觸,但眼因破損,有物撞作翳障瘢痕者,悉不可療,亦無勞措意。(通按勞水動三字疑有闕文)

白話文:

謝道人說:如果有人眼睛漸漸模糊,情況跟之前的青盲症狀相似,但眼睛裡卻什麼都沒有,這叫做黑盲。應該用針刺配合藥物治療。如果瞳孔變大,叫做烏風;如果瞳孔有綠色的翳狀物,叫做綠翳青盲,這些都是虛風引起的。當感覺到有這些症狀時,必須馬上治療,可以採用湯藥、丸劑、散劑、煎藥、針灸等方法,並注意禁忌,以驅除病勢。如果眼睛已經昏暗很久,就無法治癒了。這種疾病的根源,都是因為體內肝臟功能失調,導致眼睛孔竅不通。所以,在剛開始感覺到異樣時,就應該立刻治療。如果已經病入膏肓,就無法治癒了,也不用再費心處理。

如果是因為生病後,眼睛長出白色障礙物,這叫做翳,是熱毒引起的,應該趕快服用湯藥、丸劑,按照方法用鐮刀之類的工具割除,並外敷食翳散。(後面的章節沒有食翳散的配方,總結後面的藥方,敷在眼睛上能讓翳消退,食用就能讓翳消除。)

如果是因為生病後,眼睛長出肉狀物,這叫做膚障,是風熱引起的。應該服用湯藥、丸劑,用鉤割的方法去除。如果眼睛紅腫、癢、流淚,這是熱虛風引起的,可以服用散劑、煎劑來治療。如果看到眼前有黑煙、紅光,而且瞳孔變大變黑,這是烏風,是因為過度勞累或水液代謝失調引起的,應該服用車前空青丸來調理。如果眼睛突然紅腫疼痛,這是流行性眼痛,是風熱引起的,應該及早治療,否則會長出翳,之後就難以治癒。如果有人眼睛疼痛,黑眼珠上長出白色的翳,而且黑眼珠上出現米粒大小的白點,這叫做痛損眼,這種情況難以治癒。不要輕易觸碰,如果眼睛因為受損,被東西撞擊而形成翳或疤痕,這些都無法治癒,也不用再費心處理。(文中「勞水動」三個字可能是誤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