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藥物學大綱》~ 木通
木通
1. 木通
(士良)
【釋名】有細孔,兩頭皆通,本經所謂通草也。「附支」、「丁翁」、「萬年藤」名義未詳。「燕覆」子名。
【各方記述】藤生,蔓大如指,其莖幹大者,徑三寸,一枝五葉,頗類石葦,又似芍藥,二葉相對,夏秋開紫花,亦有白花者,結實如小木瓜,食之甘美。
【辨別道地】和漢俱有之,和產者,阿氣比也。今漢來者,蘿蔔藤也。《本草頌》曰:「或以木通為蘿蔔,非也。」然論其功用,則二物彼是相同,而足可通用而已。如無通草,則代用蘿蔔藤,亦可矣。
【修治】去粗皮,切片用。○治痛風煮酒用炒。
【氣味】甘、辛、淡,微寒,無毒。
【功用】味薄,降也,陰也,入足少陰、太陽,亦入手少陰、厥陰、太陽經。其性通利,凡精滑夢遺,及陽虛氣弱,無濕熱者,禁用。妊娠忌之。
【主治】除脾胃寒熱,通利九竅、血脈、關節,令人不忘,去惡蟲,療脾疽,常欲眠,心煩噦出音聲,治耳聾,散癰腫,諸結不消,及金瘡惡瘡、鼠瘻踐折、齆鼻息肉,墮胎,去二蟲,治五淋,利小便,開關格,治人多睡,主水腫浮大,利諸經脈、寒熱不通之氣,理風熱、小便數急疼,小腹虛滿,安心除煩,止渴結熱,明耳目,治鼻塞,通小腸,下水破積聚血塊,排膿治瘡癤止痛,催生下胞,女人血閉、經候不勻、天行時疾、頭痛目眩、羸劣乳結,及下乳,利大小便,令人心寬下氣,主諸痿瘡、喉痹咽痛,濃煎含咽,通經利竅,導小腸火。
白話文:
木通
木通,莖上有細孔,兩端皆中空,即本草經所說的通草。《本經》中提到的「附支」、「丁翁」、「萬年藤」、「燕覆」等名稱,其含義已難考證。
木通為藤本植物,蔓莖粗如手指,較粗者直徑可達三寸,一枝五葉,外形有點像石葦,也像芍藥,葉子兩兩相對生長。夏秋季節開紫花,也有開白花的。果實像小的木瓜,味道甘美。
中國和日本都有木通,中國產的品質較好。現在從日本輸入的,多是蘿蔔藤。但《本草頌》中記載,不能將木通誤認為蘿蔔藤,雖然兩者的功效相似,可以互相替代使用,但若沒有真正的通草,則可以用蘿蔔藤代替。
藥用時需除去粗皮,切片使用。治療痛風時,需用酒炒過再用。
木通味甘辛淡,性微寒,無毒。
木通性味平和,具有清熱利尿的功效,入足少陰、太陽經,也入手少陰、厥陰、太陽經。其功效是通利水道,但精滑夢遺、陽虛氣弱、無濕熱者禁用,孕婦也應忌用。
木通能治療脾胃寒熱,通利九竅、血脈關節,改善健忘,殺蟲,治療脾疽、嗜睡、心煩、聲音嘶啞、耳聾、癰腫、各種腫塊、金瘡、惡瘡、鼠瘻、骨折、鼻息肉、墮胎、蟲積、五種淋症、小便不利、關節不利、嗜睡、水腫、經絡不通、風熱、小便頻數灼痛、小腹脹滿、心煩、口渴、目赤腫痛、鼻塞、小腸不通、積聚血塊、瘡癤疼痛、難產、血瘀閉經、經期不順、流行性感冒、頭痛眩暈、體弱乳汁不通、催乳、大小便不利、舒緩情緒、治療各種皮膚病、喉痹咽痛(濃煎後含漱)、通經利竅、導瀉小腸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