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藥物學大綱》~ 鬱金
鬱金
1. 鬱金
(唐本草)
【釋名】產於鬱林郡中。色黃類金。故名。一曰治鬱遏不能升者。因名。「馬蒁」形似莪蒁。而醫馬病。故名。
【各方記述】苗似薑黃。花白質紅。秋末出莖心。而無實。其根黃赤。取四畔子根。去皮火乾。
【辨別道地】琉球國多出之。和邦亦有之。今藥鋪有稱頭鬱金。稱軸鬱金。非元有二種耳。以形之大小別之。稱軸者。形似薑。故為薑黃。形似蟬肚者。為鬱金。而售之。其形外黃內赤。體圓有橫紋。如蟬腹狀。圓尖而光明脆徹。苦中帶甘味者。乃真。宜擇用。
【修治】水洗。銼用。
【氣味】辛苦寒。無毒。
【功用】氣味俱厚純陰。入手少陰太陰足厥陰陽明經。凡病屬陰虛火炎。鮮血妄行。溢出上竅。而非氣分拂逆。肺肝逆氣。不可輕投也。
【主治】血積下氣。生肌止血。破惡血。血淋。尿血。金瘡單用。治女人宿血氣。心痛冷氣結聚。溫醋磨傅之。亦治馬脹。涼心。治陽毒入胃。下血頻痛。銖血氣心腹痛。產後敗血衝心欲死。失心顛狂蠱毒。
白話文:
鬱金
鬱金產於鬱林郡,顏色黃如金,因此得名。也有人說,因為它能治療鬱結不通、氣機不能上升的病症,所以才叫鬱金。「馬蒁」則因外形類似莪蒁,且能治療馬病而得名。
它的植株類似薑黃,花白色,內部紅色,秋天末期從莖心抽出花莖,但不結果實。根莖呈黃赤色,入藥時選用四個方向生長出來的側根,去除外皮後曬乾。
產地以琉球國最多,日本也有出產。現在藥鋪裡有稱作「頭鬱金」和「軸鬱金」的,其實並不是原本就有的兩種,只是根據形狀大小來區分。形狀像薑的,就是薑黃;形狀像蟬的肚子,才是鬱金,這樣來銷售。真品鬱金外觀呈黃色,內部紅色,形體圓潤,表面有橫紋,像蟬的腹部,頂端圓而尖,色澤明亮,質地脆而透明,味道苦中帶甘,這樣的才是正品,應該謹慎選擇。
使用前用水清洗,然後切碎使用。
鬱金味苦性寒,無毒。
鬱金氣味都很濃厚,屬純陰之物,進入手少陰、太陰、足厥陰、陽明經。凡是陰虛火旺、血液妄行、溢出上部竅穴的病症,但如果不是氣分逆亂、肺肝逆氣引起的,則不可輕易使用。
鬱金主治血瘀、氣滯下行,能生肌止血,破除瘀血,治療血尿、尿血,單獨使用就能治療外傷出血;還能治療婦女經期宿血、心痛、腹部冷氣積聚(可溫醋磨敷);也能治療馬脹氣、降火清心;治療陽毒入胃、下腹出血疼痛、血瘀引起的心腹疼痛;產後敗血衝擊心臟、瀕臨死亡;以及失心瘋、狂躁、蠱毒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