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藥物學大綱》~ 竹茹

回本書目錄

竹茹

1. 竹茹

(本經上品)

【釋名】竹字象形。刮取竹皮為茹。

【各方記述】乃淡竹也。竹稟陰氣以生,種類甚多。惟味甘者為勝,必生長甫及一年者,嫩而有力。

【辨別道地】竹茹以淡竹為上,苦竹勿用。

【修治】刮去青皮,用第二層,乃青皮與白肉之間,刮取淡青者也。

【氣味】甘,微寒,無毒。

【功用】陰也,可升可降,入足陽明經。胃寒嘔吐,及感寒挾食作吐,忌用。

【主治】嘔吐,溫氣寒熱,吐血,崩中,止肺痿,唾血鼻衄,治五痔噎膈,傷寒勞復,小兒熱癇,婦人胎動。

白話文:

竹茹是從竹子刮取的竹皮纖維。最好的竹茹來自淡竹,一年生的嫩竹效果最佳,口感甘甜。苦竹的竹茹則不能使用。製作竹茹時,需刮去最外層的青皮,取用青皮與白色竹肉之間淡青色的部分。竹茹味甘微寒,無毒,性陰,具有升降的特性,主要作用於胃經。適用於胃寒嘔吐、受寒飲食不消導致的嘔吐等症狀,但若因溫熱病引起嘔吐則不宜使用。其功效包括治療嘔吐、溫病寒熱、吐血、崩漏、肺痿、唾血、鼻出血、痔瘡、噎膈、傷寒後體虛、小兒熱性驚厥、婦女胎動不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