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徵》~ 卷中 (3)
卷中 (3)
1. 當歸,芎藭
仲景之方中,用當歸、芎藭者,其所主治,不可的知也。今不敢鑿從成方而用焉,是闕如之義也。
辨誤
本草以當歸、芎藭治血,為產後要藥。為則按:仲景氏治血方中,無此二藥者多。而治他證之方中,亦有此二藥。如奔豚湯、當歸羊肉湯、酸棗仁湯類是也。由是觀之,不可概為治血之藥也。
品考
當歸,江州伊歕山所產。其味辛、同漢土所產。而和州所產味甘,此以糞土培養之者也,不可用矣。孫思邈曰:無當歸,以芎藭代之。今試嘗和州當歸,其味大不似芎藭也。伊歕當歸則似焉,故用之也。
芎藭,出本邦豐後州者上品也。
白話文:
在張仲景的藥方中,使用當歸和芎藭的情況,其主要治療目的並不明確。現在我不敢僅僅遵循古方就使用它們,這是我保持保留態度的理由。
對於誤解的辨析
《本草綱目》認為當歸和芎藭能治療血液相關疾病,被視為產後的重要藥物。然而,根據我的研究:在張仲景的治療血液疾病的藥方中,大多數並未使用這兩種藥材。而且,在治療其他病症的藥方中,卻會用到當歸和芎藭,例如奔豚湯、當歸羊肉湯、酸棗仁湯等。由此看來,我們不能一概而論地認為它們只是用於治療血液疾病的藥材。
對藥材品質的考察
當歸主要產自江州的伊歕山,其味道辛辣,與漢地所產的相同。但和州所產的當歸味道甘甜,這是因為他們使用了肥料培養,這種當歸不宜使用。孫思邈曾說:如果沒有當歸,可以用芎藭替代。但我嘗試過和州的當歸,其味道與芎藭大相徑庭。而伊歕山的當歸則味道相似,因此我選擇使用它。
芎藭,產自我國豐後州的品質最佳。
2. 芍藥
主治結實而拘攣也。旁治腹痛頭痛、身體不仁、疼痛腹滿、咳逆下利腫膿。
考證
桂枝加芍藥湯證曰:腹滿時痛。
小建中湯證曰:腹中急痛。
桂枝加大黃湯證曰:大實痛。
以上三方,芍藥皆六兩。
枳實芍藥散證曰:腹痛煩滿。
排膿散,證闕。(說在類聚方)
以上二方,芍藥一方等分,一方六分。
芍藥甘草湯證曰:腳攣急。
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新加湯證曰:身疼痛。
芎歸膠艾湯證曰:腹中痛。
以上三方,芍藥皆四兩。
芍藥甘草附子湯,證不具也。(說在互考中)
以上一方,芍藥三兩,而亦四兩之例。
小青龍湯證曰:咳逆。
大柴胡湯證曰:心下滿痛。又曰:嘔吐而下利。
附子湯證曰:身體痛。
真武湯證曰:腹痛。又云:沉重疼痛、自下利。又云:咳。
桂枝湯證曰:頭痛。又曰:身疼痛。
烏頭湯證曰:歷節不可屈伸疼痛。又曰:拘急。
黃耆桂枝五物湯證曰;身體不仁。
以上七方,芍藥皆三兩。
黃芩湯證曰:自下利。
柴胡桂枝湯證曰:肢節煩疼。
以上二方,用芍藥,或二兩,或一兩半。而亦三兩之例。
上歷觀此諸方,曰腹痛、曰頭痛、曰腹滿、曰咳逆、曰下利、曰排膿、曰四肢疼痛、曰攣急、曰身體不仁,壹是皆結實而所致也。其所謂痛者,拘急也。若夫桂枝加芍藥湯、小建中湯、桂枝加大黃湯,皆以芍藥為主藥,而其證如此。由是觀之,主治結實而拘攣也明矣。
互考
小建中湯,《傷寒論》不備其證。是以世醫不獲方意,以為補劑,故其所施也,竟無效焉?為則按:此方出自芍藥甘草湯,故主治諸病腹拘急而痛者也,學者正焉。芍藥甘草附子湯,其條特舉惡寒之證,此附子之所主也,而脫芍藥、甘草之所主治也。其用甘草者,治毒急迫也。其用芍藥者,治拘攣也。然則拘攣急迫而惡寒者,此湯主之。
真武湯、附子湯,特有生薑、人參之異。而所主治,則頗異也。真武湯,苓芍為主。而附子湯,朮、附為主也。二方所主治,斯可以見也已。
辨誤
朱震亨曰:產後不可用芍藥,以其酸寒伐生髮之氣也。李時珍曰:白芍藥益脾,能於土中瀉木,產後肝血已虛,不可更瀉,故禁之。夫酸寒之藥,蓋不少矣。何獨避芍藥之為?世醫雷同其說,不思之甚矣。諸藥皆毒,毒而治毒,毒而不用毒,何治之有?《金匱要略》曰:產後腹痛,枳實芍藥散主之。《千金方》曰:產後虛羸、腹中刺痛、當歸建中湯主之。
此皆芍藥主藥,而用之於產後也。且也張仲景芍藥甘草湯、芍藥甘草附子湯、桂枝加芍藥湯,皆以芍藥為主,而於血證無毫關涉焉,特治結實而拘攣已。若乃酸寒伐生髮之氣,及瀉木之說,此鑿空之論,而非疾醫之用也。
品考
芍藥,其種有二:曰木芍藥也,曰草芍藥也。木芍藥是其真也,花容綽約,亦可愛也,余取之矣;服食家言,白花勝赤花,嘗試其功,赤白惟均也。服食家之說,不可從矣。草芍藥,世所謂宇多芍藥也,不可用矣。
白話文:
【芍藥】 主要治療因實邪導致的肌肉緊繃與抽搐。同時也能緩解腹痛、頭痛、肢體麻木、身體疼痛、腹部脹滿、咳嗽、下痢、以及腫脹膿包等症狀。
考察古籍記載: 在「桂枝加芍藥湯」中,它被用來治療腹部脹滿伴隨陣痛。 在「小建中湯」中,針對腹部急痛。 在「桂枝加大黃湯」中,用於劇烈的腹痛。 這三個處方中,芍藥的使用量都是六兩。
在「枳實芍藥散」中,適用於腹痛和煩躁不安。 在「排膿散」中,用於排除膿包,但具體證狀描述遺失。(詳細說明可參考類聚方)
在這兩個處方中,芍藥的使用量或等同其他藥材,或佔六分之一。
「芍藥甘草湯」適用於腿部抽筋。 在「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新加湯」中,對全身疼痛有效。 在「芎歸膠艾湯」中,用於腹部疼痛。 在這三個處方中,芍藥的使用量皆為四兩。
「芍藥甘草附子湯」的證狀未詳述。(詳細說明可在互考中找到) 在這個處方中,芍藥使用量為三兩,也有使用四兩的情況。
在「小青龍湯」中,用於咳嗽。 在「大柴胡湯」中,用於心下滿痛,以及嘔吐與下痢。 在「附子湯」中,用於身體疼痛。 在「真武湯」中,用於腹部疼痛、沉重感、自發性下痢、咳嗽。 在「桂枝湯」中,用於頭痛和全身疼痛。 在「烏頭湯」中,用於關節僵硬、不能彎曲伸展的疼痛。 在「黃耆桂枝五物湯」中,用於肢體麻木。 以上七個處方中,芍藥的使用量皆為三兩。
在「黃芩湯」中,用於自發性下痢。 在「柴胡桂枝湯」中,用於肢節煩疼。 在這兩個處方中,芍藥的使用量或為二兩,或為一兩半,也有使用三兩的情況。
綜合上述各種處方,無論是腹痛、頭痛、腹部脹滿、咳嗽、下痢、排膿、四肢疼痛、肌肉緊繃與抽搐、肢體麻木,都是由實邪導致的。其中所說的疼痛,指的是肌肉緊繃與抽搐。桂枝加芍藥湯、小建中湯、桂枝加大黃湯,皆以芍藥作為主要藥材,且其療效如上所述。由此可見,芍藥的主要作用在於消除實邪導致的肌肉緊繃與抽搐。
關於相互參考: 小建中湯在《傷寒論》中的描述並不完整。因此,許多醫生未能理解其真正意義,誤以為它是補藥,所以使用效果不佳。實際上,這個處方源自芍藥甘草湯,主要用於治療腹部肌肉緊繃與抽搐的疼痛。學習者應正確理解。芍藥甘草附子湯的描述特別提及了惡寒的症狀,這是附子的主要作用,但並未提及芍藥和甘草的作用。甘草的使用是為了緩解毒素造成的緊迫感,而芍藥的使用是為了治療肌肉緊繃與抽搐。因此,對於有惡寒、肌肉緊繃與抽搐、以及毒素緊迫感的人來說,這個湯方是最適合的。
真武湯和附子湯中,雖然含有生薑和人參的不同,但它們的主要作用卻有所不同。真武湯以茯苓和芍藥為主要成分,而附子湯則以白朮和附子為主要成分。從這兩個處方的主要作用,我們可以看出它們的區別。
關於辨誤: 朱震亨曾說,產後不宜使用芍藥,因為它的酸寒屬性會削減生髮之氣。李時珍認為,白芍藥有益脾臟,能於土中瀉木,但產後肝血已虛,不能再進一步瀉,所以禁止使用。然而,酸寒屬性的藥材並不少見,為什麼偏偏要避開芍藥呢?許多醫生跟隨這種說法,但卻未深入思考。所有的藥物都有毒性,但毒性也可以用來治療毒性,如果不使用有毒的藥物,那麼如何治療疾病呢?《金匱要略》提到,產後腹痛可用枳實芍藥散治療。《千金方》指出,產後虛弱、腹部刺痛,應使用當歸建中湯。
這些處方都以芍藥作為主要成分,並且適用於產後。此外,張仲景的芍藥甘草湯、芍藥甘草附子湯、桂枝加芍藥湯,皆以芍藥為主要成分,並未涉及血液相關的症狀,僅專門治療實邪導致的肌肉緊繃與抽搐。因此,所謂的酸寒削減生髮之氣和瀉木的說法,是無根據的論點,而非實際臨牀使用的原則。
品質考察: 芍藥有兩種類型:木芍藥和草芍藥。木芍藥是真正的芍藥,花色美麗,我選擇使用它;據服食家的說法,白花比紅花好,但我試過後發現紅花和白花的效果相當。因此,服食家的說法不可信。草芍藥,也就是俗稱的宇多芍藥,不能使用。
3. 牡丹皮
仲景之方中,桂枝茯苓丸、八味丸、大黃牡丹皮湯,以上三方,雖有牡丹皮,而不以為主藥也。如此之類,皆從其全方之主治而用之,如徵姑闕焉,以俟之後君子也。
品考
牡丹皮,和、漢同。
白話文:
在張仲景的藥方裡,像是桂枝茯苓丸、八味丸、大黃牡丹皮湯這三種藥方,雖然都包含了牡丹皮這個成分,但牡丹皮並非這些藥方中的主要藥材。對於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根據整個藥方的主要療效來使用,就像徵姑闕一樣,我們期待後世的賢者能對此有更深入的研究與理解。
關於牡丹皮的品質評估,
牡丹皮,在中國和日本的品質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