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益爲則

《藥徵》~ 卷中 (1)

回本書目錄

卷中 (1)

1. 黃連

主治心中煩悸也。旁治心下痞、吐下、腹中痛。

考證

黃連阿膠湯證曰:心中煩、不得臥。

以上一方,黃連四兩。

黃連湯證曰:胸中有熱、腹中痛、欲嘔吐。

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證曰:吐下。

葛根黃連黃芩湯證曰:利遂不吐。

白頭翁湯證曰:下利慾飲水。

以上四方,黃連皆三兩。

大黃黃連瀉心湯證曰:心下痞、按之濡。

瀉心湯證曰:心氣不足。

附子瀉心湯證曰:心下痞。

以上三方,黃連皆一兩,而亦三兩之例。

白話文:

這方藥主要治心煩心悸,同時也能治心下痞、吐瀉、腹痛。

上歷觀此諸方,黃連治心中煩悸也明矣。故心中煩悸而痞者、吐者、利者、腹痛者,用此皆治也。此外用黃連一兩方多,其比余藥分量差少,但舉心胸之微疾,不足取而徵焉!故不枚舉也。

互考

白話文:

回顧歷代醫方,黃連用於治療心中煩燥不安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凡是因心中煩燥不安而出現腹脹、嘔吐、腹瀉、腹痛的情形,都可用黃連來治療。此外,使用黃連的藥方還有許多,但其含量相較於其他藥材較少,只適用於治療輕微的心胸疾患,不足以作為參考依據。因此,就不一一列舉了。

張仲景用黃連。其證與人參、茯苓,大同而小異。說在人參部。

白話文:

張仲景使用黃連這種藥物。它的證狀與人參、茯苓很相似,但又有細微差別。詳細說明請參照人參的條目。

黃連阿膠湯證曰:心中煩。此方黃連為君,而有心中煩之證,斯可以見其主治矣。瀉心湯證曰:心氣不足,而吐血衄血者,瀉心湯主之。既云不足,又云瀉心,此後世論說之所由起也;然《千金方》不足作不定,斯仲景之古也。而不定者,煩悸之謂也。凡病心中煩悸、心下痞、按之濡者,用此湯皆治也。由是觀之,所謂不定者,煩悸之謂也。

辨誤

白話文:

黃連阿膠湯

症狀:心中煩躁。

治療原則:本方以黃連為主藥,能夠治療心中煩躁的症狀。

瀉心湯

症狀:心氣不足,吐血、衄血。

治療原則:瀉心湯主治此症。

疑點解析:

  • “既雲不足,又云瀉心”:後世醫家爭議,認為瀉心湯治療的是心氣不足。
  • “斯仲景之古也”:這是張仲景時代的醫學觀點。
  • “不定者,煩悸之謂”:瀉心湯治療的不定,是指心煩、心悸。

所以,凡是出現心中煩悸、心下痞悶、按之濡軟的病症,都可以使用瀉心湯治療。綜上所述,不定是指心煩、心悸。

夫萬物生於天也,故天命之謂性。性唯一也,其能亦唯一也,謂之良能。然其有多能者,性之所枝而岐也,非性之本也,謂之蠃能。人之眩蠃能,而謂性多能者多矣。余嘗讀本草,舉其主治甚多。夫主治也者,性之能也。

白話文:

萬物都是由上天降生,所以上天的安排就是萬物的本性。本性只有一個,它的功能也就只有一個,稱為「良能」。然而,有些事物之所以有多種功能,是因為本性枝葉分歧而來的,這並不是本性的根本,稱之為「蠃能」。人們被「蠃能」矇蔽,把有多種功能誤認為是本性。我曾經讀過《本草》,裡面記載了許多藥材的主治功效。這些主治功效都是本性的功能。

一物一性,豈有此多能哉!今近取譬於人之多能乎?夫人之性也,有任焉者,有清焉者,有和焉者,有直焉者,雖聖人不可移易也;而有多能焉,有無能焉,多能非求於天性之外而成焉,無能非求於天性之中而無焉。人其性而用之,則多能也,是善於用其性者也,非由天性而多能也,故天性任焉者,用而多能,則盡其性之任而已。任之外,無有其能也。

白話文:

每種事物都有一種特性,怎麼可能有這麼多種不同的能力呢?現在用人的多才多能來比喻。一個人的天性有負責的、有清明的、有和善的、有正直的,即使是聖人也不能改變這些天性。但是一個人有許多能力,也有不會的能力。多才多藝不是從天性之外求來的,不能的能力也不是從天性之中求不到的。一個人發揮自己的天性,就可以展現許多能力,這樣的人善於利用自己的天性,並不是天性本身就具備多種能力。因此,天性負責的人,發揮自己的天性就能展現多種能力,這只是將他天性中的負責發揮到極致而已。除此之外,他不會有其他的能力。

清則清,和則和,直則直,從性之一而貫之,不可移易也。亦有學而修之,以成其多能者,若天性然,然非去性而然,亦與性成者也。此所以論於人之道,而非所以論於草根木皮也。

白話文:

清就是清,和就是和,直就是直,只要依從本性,就不會改變。也有人透過學習和修養,讓自己擁有許多能力,看似天生的,但其實並沒有違背本性,也是與本性相契合的。因此,這是在討論人類的發展,而不是在討論草木的生長。

夫善於用人性之能者若彼,而況於草根木皮乎?性之外,無有多能,而一草何多能之有?夫黃連之苦,治心煩也,是性之為能也,張仲景用焉,而治心下痞嘔吐,下利之證也,是性之所枝而岐也,故無心煩之狀者,試之無效。如心煩者,其應如響。仲景治心下痞,嘔吐下利,其方用黃連者甚多,斯亦可以徵也。

由是觀之,黃連主治心煩也,本草之謬也明矣。黃連之能多乎哉,不多也。

品考

白話文:

精於運用人體功能的醫師如此厲害,何況是運用草藥和樹皮呢?在人體功能之外,根本沒有其他能力,那麼一株草藥又能有多大能力呢?黃連的苦味能治療心煩,這是它的本性能力;張仲景運用它,卻能治療心下痞滿嘔吐、腹瀉的病症,這是它的本性能力延伸出來的功效。因此,沒有心煩症狀的人用黃連治療,就不會見效。如果是心煩的人,它的效果就會立竿見影。仲景治療心下痞滿、嘔吐、腹瀉的藥方中,使用了大量黃連,這也能佐證這一點。

黃連,處處出焉,出於本邦越中者,為上品,世所謂加賀黃連是也。貪利之賈,成以鬱金色之,不可不擇也,銼用。

白話文:

黃連在各處都可以找到,產自我們國家越中的黃連是上等品,世人稱之為加賀黃連。貪利的商人常常用鬱金粉末染色黃連冒充上品,一定要仔細挑選。使用時應該將其銼碎使用。

2. 黃芩

治心下痞也,旁治胸脅滿、嘔吐、下利也。

考證

黃芩湯證曰:自下利。

六物黃芩湯,證不具也。(說在互考中)

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證曰:吐下。

小柴胡湯證曰:胸脅苦滿。

大柴胡湯證曰:心下痞硬、嘔吐而下利。

柴胡薑桂湯證曰:胸脅滿、微結、心煩。

葛根黃連黃芩湯證曰:利遂不止。

半夏瀉心湯證曰:嘔而腸鳴、心下痞。

以上八方,黃芩皆三兩。

柴胡桂枝湯證曰:微嘔、心下支結。

瀉心湯證曰:心下痞。

附子瀉心湯證曰:心下痞。

以上三方,黃芩或一兩,或一兩半,而亦三兩之例。

白話文:

治療心下痞塞,同時也能治癒胸脅滿悶、嘔吐、腹瀉等症狀。

上歷觀此諸方,黃芩主治心下之病也。若嘔吐者,若下利者,有心下痞之證也,則得黃芩即治矣。其無此證者,終無效焉。無他,治心下痞也。

互考

白話文:

綜觀上述各種方劑中,黃芩主要治療心腹疾病。如果伴有嘔吐、腹瀉、心下痞悶等症狀,服用黃芩就能治療。如果不具備這些症狀,服用黃芩就無效。原因無他,黃芩只針對心下痞悶。

黃芩湯條曰: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主之。蓋六經也者,疾醫之所不言也。而其有六經之言,則後人所攙入焉,故不取焉。以他例推之,心下痞、腹強急而下利者,此湯主之。為則每對若證,即用此湯,其應如響,學者審諸。

白話文:

黃芩湯條辨:太陽病和少陽病同時發作,出現腹瀉證狀的,用此方治療。六經學說是後人添加的,因此不用。以其他條文類推,心下痞滿、腹部緊急疼痛,且有腹瀉的,也用此方治療。每次遇到符合證狀的,就用此方,其效果立竿見影,學者應仔細體會。

六物黃芩湯,其證不具也。此方半夏瀉心湯,而去黃連、甘草加桂枝者也。張仲景用人參、黃芩也,於心下痞而硬者也。然則心下痞硬幹嘔下利者,此湯主之。其無此證,則終無效也。學者審諸。

辨誤

白話文:

六物黃芩湯的證狀不完全符合,這帖方劑是去掉了黃連、甘草,加上了桂枝的「半夏瀉心湯」。張仲景使用人參、黃芩,是針對心下痞硬的情況。因此,心下痞硬、乾嘔、下利的患者,適合使用這帖方劑。如果沒有這些證狀,這帖方劑就不會有效。學習中醫的學者要仔細辨證。

世醫篤信本草。以芩、連為寒藥,其畏之也如虎狼焉,不思之甚矣。夫本草論藥之寒熱溫涼,終不一定。彼以為溫,則是以為熱;甲以為寒,則乙以為涼。果孰是而孰非乎?蓋醫者之於用藥也,譬猶武夫用兵,武夫而畏兵,不可以為武夫也。醫亦然,毒藥各有其能,各主一病,苟有其證者而不用之,則終不治也。

白話文:

傳統的中醫師非常重視本草綱目。他們把黃芩、連翹視為寒性藥物,避之猶如避猛虎,這是大錯特錯。本草綱目中所論述藥物的寒熱溫涼性,其實並非絕對。有人認為溫性的藥物,可能另一些人認為是熱性的藥物;有人認為寒性的藥物,可能另一些人認為是涼性的藥物。哪個說法是對的,哪個說法是錯的,難以定論。就像武將使用兵器一樣,如果害怕兵器,就不能稱之為武將。醫生也一樣,毒藥各有其用途,都能治療某些特定的疾病。如果病人符合某種病症,卻不使用相應的毒藥治療,那麼疾病就永遠不會痊癒。

所以不畏焉,此而畏之,則何以醫為也?張仲景用黃芩也,治心下痞而已,無有他能。故心下痞,而嘔吐下利,則用之即治矣。世醫不深察,妄以為嘔吐下利之主藥,可悲也夫!

品考

黃芩,處處出焉。出漢土者,此為上品也;出朝鮮者次之。出本邦者,下品也。銼用。

白話文:

所以不害怕嘔吐下痢,如果只害怕這個,那要用什麼來醫治呢?張仲景使用黃芩,也只是治療心下的痞滿,沒有其他功效。所以當出現心下痞滿,同時伴有嘔吐下痢時,使用黃芩就能治療。現在的醫生不仔細探究,隨便認為黃芩是嘔吐下痢的主治藥,真是可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