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益爲則

《藥徵》~ 卷下 (5)

回本書目錄

卷下 (5)

1. 大棗

主治攣引強急也。旁治咳嗽、奔豚、煩躁、身疼、脅痛、腹中痛。

考證

十棗湯證曰:引脅下痛。又曰:咳煩、胸中痛。

葶藶大棗湯證曰:咳逆上氣、喘鳴迫塞。又曰:不得息。

以上二方,以大棗為君藥,一則十枚,一則十二枚。

苓桂甘棗湯證曰:欲作奔豚。

越婢湯,證不具也。(說在《類聚方》)

生薑甘草湯,證不具也。(說在互考中)

以上三方,大棗皆十五枚。

甘麥大棗湯證曰:臟躁、喜悲傷。

以上一方,大棗十枚。

小柴胡湯證曰:頸項強。又云:脅痛。

小建中湯證曰:急痛。

大青龍湯證曰:身疼痛、汗不出而煩躁。

黃連湯證曰:腹中痛。

葛根湯證曰:項背強。

黃芩湯,證不具也。(說在《類聚方》)

桂枝加黃耆湯證曰:身疼重、煩躁。

吳茱萸湯證曰:煩躁。

以上八方,大棗皆十二枚。

上歷試此諸方。皆其所舉諸證,而有攣引強急之狀者,用大棗則治矣,不則無效也。且也十棗湯,大棗為君藥,而有引痛證,斯可以為徵已。

互考

甘麥大棗湯條,有喜悲傷證,此毒之逼迫也,故用大棗以治攣引強急,用甘草、小麥以緩迫急也。

苓桂甘棗湯條,有奔豚證,此其毒動而上衝,有攣引強急之狀者,故用大棗也;生薑甘草湯證曰:咳唾涎沫不止。為則按:若之人患,胸中有攣引強急之狀,故用大棗居多也。

為則按:仲景氏用大棗、甘草、芍藥,其證候大同而小異,要在自得焉耳。

辨誤

大棗養脾胃之說,非古也,不取焉。古人云:攻病以毒藥,養精以穀肉果菜。夫攻之與養,所主不同,一物而二義。如曾晰之於羊棗,好而食之是養也。如十棗湯,用大棗,惡而不避,是攻也。無他嗜好之品,而充食用,則為養也。而充藥物,則為攻也。十棗湯,大棗為君,而治攣引強急,豈以為養哉?

品考

大棗,漢種者為良。其品核小而肉厚也,不去核而銼用之。

白話文:

【大棗】

主要治療肌肉緊繃、抽搐的情況。同時對咳嗽、心悸、焦躁不安、身體疼痛、肋骨疼痛、腹部疼痛也有輔助療效。

根據研究,

在十棗湯的使用說明中提到,能緩解肋側疼痛。另外也指出,對於咳嗽和胸部疼痛有效。

在葶藶大棗湯的使用說明中指出,能緩解劇烈咳嗽、呼吸困難、喘鳴和胸悶。另外也提到,能讓人得以呼吸順暢。

在上述兩方中,大棗作為主要成分,一方用量為十顆,另一方則為十二顆。

苓桂甘棗湯的使用說明中提到,能防止心悸症狀。

越婢湯的說明未詳述。(詳細解釋請參閱《類聚方》)

生薑甘草湯的說明也未詳述。(詳細解釋請參考其他資料)

在上述三方中,大棗的用量均為十五顆。

甘麥大棗湯的使用說明中提到,能改善精神焦躁和情緒低落。

在這一方法中,大棗的用量為十顆。

小柴胡湯的使用說明中提到,能緩解頸部僵硬。另提及,能緩解肋骨疼痛。

小建中湯的使用說明中提到,能緩解急性的疼痛。

大青龍湯的使用說明中提到,能緩解全身疼痛和汗不出的煩躁感。

黃連湯的使用說明中提到,能緩解腹部疼痛。

葛根湯的使用說明中提到,能緩解頸背僵硬。

黃芩湯的說明未詳述。(詳細解釋請參閱《類聚方》)

桂枝加黃耆湯的使用說明中提到,能緩解身體疼痛和煩躁感。

吳茱萸湯的使用說明中提到,能緩解煩躁感。

在上述八方中,大棗的用量均為十二顆。

經過多次實驗這些處方,發現對於所列的症狀,只要有肌肉緊繃、抽搐的情況,使用大棗就會有療效,否則便無效。而且在十棗湯中,大棗作為主要成分,能緩解疼痛,這可以作為佐證。

相關研究,

在甘麥大棗湯的說明中提到,能改善情緒低落,這是因為毒性的影響,因此使用大棗來治療肌肉緊繃、抽搐,並使用甘草和小麥來緩解緊張。

在苓桂甘棗湯的說明中提到,能防止心悸,這是因為毒性向上衝擊,造成肌肉緊繃、抽搐的狀況,因此使用大棗。在生薑甘草湯的說明中提到,能緩解不停咳嗽和吐涎沫,對於有肌肉緊繃、抽搐的人,因此多使用大棗。

總結來說,張仲景使用大棗、甘草和芍葯,雖症狀相似但細微差異,關鍵在於自身理解。

糾正錯誤,

關於大棗能養胃脾的說法,並非古已有之,因此不予採信。古人認為,治病需用藥,滋補需食物、肉類、水果和蔬菜。治病和滋補的目標不同,同一物質有兩種不同的用途。例如,曾晰對於羊棗,喜歡就吃,這是滋補。而在十棗湯中,使用大棗,雖然不喜愛但仍使用,這是治病。如果沒有特別的喜好,只是當做食物來吃,那就是滋補。如果當做藥物來使用,那就是治病。在十棗湯中,大棗是主要成分,用於治療肌肉緊繃、抽搐,豈會是為了滋補?

品質研究,

大棗,漢朝種植的品質較好。其特點是核小而肉厚,使用時不必去核,整顆使用即可。

2. 橘皮

主治呃逆也。旁治胸痹停痰。

考證

橘皮竹茹湯證曰:噦逆。(噦者呃之謂也)

以上一方,橘皮二斤。

橘皮枳實生薑湯證曰:胸痹。(說在杏仁部中)

以上一方,橘皮一斤。

橘皮湯證曰:噦。

以上一方,橘皮四兩。

茯苓飲證曰:心胸中有停痰。

以上一方,橘皮二兩半。

上歷觀此諸方,主治呃逆也明。胸痹者,停痰者,其有呃逆之證,則橘皮所能治也。

品考

橘皮,近世間以柑子代橘皮,非也,可選用焉。真橘樹者,余觀之於和州春日祠前,於遠州見附驛也。

白話文:

【橘皮】

主要治療打嗝。同時也能輔助治療胸痛及痰滯不化。

根據歷史考據,

有一個處方是橘皮竹茹湯,用來治療打嗝。(噦,就是打嗝的意思)

這個處方裡,用了兩斤的橘皮。

另一個處方是橘皮枳實生薑湯,用來治療胸痛。(詳細解釋在杏仁的章節)

這個處方裡,用了壹斤的橘皮。

還有一個橘皮湯,也是用來治療打嗝。

這個處方裡,用了四兩的橘皮。

最後一個處方是茯苓飲,用來治療心臟和胸部有痰滯不化的症狀。

這個處方裡,用了二兩半的橘皮。

從以上的處方看來,橘皮的主要功能是治療打嗝。對於胸痛或痰滯不化且伴有打嗝的患者,橘皮都能發揮其療效。

品質考證部分,

現在有人會用柑子代替橘皮,這並不正確,選擇時應多加註意。真正的橘樹,我在和州春日祠前見過,在遠州的驛站旁也有看到。

3. 吳茱萸

主治嘔而胸滿也。

考證

吳茱萸湯證曰:嘔而胸滿。

以上一方,吳茱萸一斤。

品考

吳茱萸,無贗物。

白話文:

主要治療的是噁心嘔吐且胸部有飽脹感的情況。

經過查證,

在吳茱萸湯的適用症狀中提到:噁心嘔吐且胸部感到飽滿。

上述的處方中,吳茱萸的使用量為一斤。

品質考察

吳茱萸,並無偽造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