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益爲則

《藥徵》~ 卷下 (3)

回本書目錄

卷下 (3)

1. 薤白

主治心胸痛而喘息咳唾也,旁治背痛、心中痞。

考證

栝蔞薤白白酒湯證曰:喘息、咳唾、胸背痛。

枳實薤白桂枝湯證曰:胸痹、心中痞。

以上二方,薤白皆半升。

栝蔞薤白半夏湯證曰:心痛徹背。

以上一方,薤白三兩。

上歷觀此三方,薤白所主治也,不辨而明矣。

品考

薤白,有赤白二種,白者為良。李時珍曰:薤葉狀似韭,韭葉中實而扁,有劍脊,薤葉中空,似細蔥葉而有稜,氣亦如蔥,二月開細花,紫白色,根如小蒜,一本數顆,相依而生;五月葉青則掘之,否則肉不滿也。

白話文:

【薤白】

主要治療心臟或胸部疼痛,伴有喘息及咳嗽有痰的症狀,也能輔助治療背部疼痛和心臟部位的悶痛感。

參考證據如下:

栝蔞薤白白酒湯的使用說明指出:用於治療喘息、咳嗽、胸部與背部的疼痛。

枳實薤白桂枝湯的使用說明表示:適用於胸痛、心臟部位的悶痛。

在上述兩個藥方中,薤白的用量皆為半升。

栝蔞薤白半夏湯的使用說明指出:能治療心痛且痛感延伸到背部。

在上述一個藥方中,薤白的用量為三兩。

綜觀上述三個藥方,可清楚看出薤白主要用於治療的症狀。

品質考究

薤白有紅色和白色兩種,其中白色為較佳的選擇。李時珍曾說:薤的葉子形狀類似韭菜,但韭菜的葉子中間是實心且扁平,有劍脊,而薤的葉子中間是空心,形狀類似細長的小蔥,但有稜角,其氣味也類似蔥。薤在二月開出細小的花朵,顏色為紫白色,根部像小蒜,一株通常會生出好幾顆,彼此緊密相連;五月時葉子還青綠時就要挖掘採收,否則根部的肉質不會飽滿。

2. 乾薑

主治結滯水毒也。旁治嘔吐嗽、下利厥冷、煩躁腹痛、胸痛腰痛。

考證

大建中湯證曰:心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飲食。

苓薑朮甘湯證曰:身體重、腰中冷。又云:腰以下冷痛。

半夏乾薑散證曰:乾嘔吐逆、吐涎沫。

以上三方,乾薑或四兩,或諸藥等分。

人參湯證曰:喜唾。又曰:心中痞。

通脈四逆湯證曰:下利清穀。又曰:手足厥逆。又云:乾嘔。

小青龍湯證曰:心下有水氣、乾嘔。又云:咳。

半夏瀉心湯證曰:嘔而腸鳴。

柴胡薑桂湯證曰:胸脅滿。又云:心煩。

黃連湯證曰:腹中痛欲嘔吐。

苓甘五味姜辛湯證曰:咳胸滿。

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證曰:吐下。

六物黃芩湯證曰:乾嘔下利。

以上九方,乾薑皆三兩。

梔子乾薑湯證曰:微煩。

甘草乾薑湯證曰:厥,咽中干、煩躁吐逆。

乾薑附子湯證曰:煩躁、不得眠。

以上三方,乾薑二兩、一兩,而四兩之例。

四逆湯證曰:下利清穀。又曰:手足厥冷。

以上一方,乾薑一兩半,而三兩之例。

桃花湯證曰:下利。

乾薑人參半夏丸證曰:嘔吐不止。

以上二方,乾薑一兩,而三兩之例。

上歷觀此諸方,其嘔吐者,咳者、痛者、下利者之等,壹是皆水毒之結滯者也。

互考

孫思邈曰:無生薑,則以乾薑代之。以余觀之,仲景氏用生薑、乾薑,其所主治,大同而小異;生薑主嘔吐,乾薑主水毒之結滯者也,不可混矣。

辨誤

本草以乾薑為大熱,於是世醫皆謂四逆湯方中,薑、附熱藥也,故能溫厥冷,非也。按厥冷者,毒之急迫也,故甘草以為君,而薑、附以為佐,其用薑、附者,以逐水毒也。何熱之有?京師二條路白山街,有嘉兵衛者,號近江鋪,其男年始十有三,一朝而下利,及至日午,無知其行數,於是神氣困冒,醫為獨參湯與之。及至日晡所,手足厥冷,醫大懼,用薑、附益多,而厥冷益甚,諸醫皆以為不治。

余為診之,百體無溫、手足擗地、煩躁而叫號、如有腹痛之狀、當臍有動、手不可近。余乃謂曰:是毒也!藥可以治焉。知其死生,則我不知之也;雖然,今治亦死,不治亦死,等死,死治可乎?親戚許諾。乃與大承氣湯,(一帖之重十二錢)一服。不知,復與,厥冷則變為熱、三服而神色反正,下利減半。

服十日所,諸證盡退。由是觀之醫之於事知此藥,解此毒耳。毒之解也,厥冷者溫,大熱者涼。若以厥冷復常為熱藥,則大黃、芒硝,亦為熱藥乎?藥物之寒熱溫涼不可論,斯可以知已。

品考

乾薑,本邦之產有二品,曰乾生薑、曰三河干姜。所謂乾生薑者,余家用之。所謂三河干姜者,余家不用之。

白話文:

[乾薑] 主要治療的是因水分無法正常代謝所導致的積滯和毒素。也能輔助治療如嘔吐、咳嗽、下痢、四肢冰冷、心情煩躁、腹部疼痛、胸痛和腰痛等症狀。

根據古籍記載:

大建中湯的適用症狀為心胸部位極度寒冷、劇烈疼痛,甚至嘔吐到無法進食。

苓薑朮甘湯適用於身體沉重,腰部冰冷的情況,或者腰部以下冷痛的狀況。

半夏乾薑散則針對乾嘔、反胃、以及口吐泡沫的症狀。

上述三個處方,有的使用四兩乾薑,有的則是各藥材等量。

人參湯用於治療頻繁唾液分泌,或是心臟周圍的痞滿感。

通脈四逆湯則適用於下痢且糞便如穀物般清稀,手腳冰冷,乾嘔等症狀。

小青龍湯適用於心臟下方有水氣、乾嘔,或者咳嗽的情況。

半夏瀉心湯則是用於嘔吐且腸鳴的症狀。

柴胡薑桂湯適用於胸脅部飽滿,心情煩躁的情況。

黃連湯適用於腹部疼痛且想要嘔吐。

苓甘五味姜辛湯則適用於咳嗽和胸部飽滿的症狀。

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適用於嘔吐和下痢的情況。

六物黃芩湯則是用於乾嘔和下痢的症狀。

以上九個處方,皆使用了三兩的乾薑。

梔子乾薑湯適用於輕微煩躁的情況。

甘草乾薑湯適用於四肢冰冷、咽喉乾燥、心情煩躁、乾嘔的情況。

乾薑附子湯適用於煩躁且難以入眠的症狀。

以上三個處方,乾薑的使用量分別為二兩和一兩,但也有使用四兩的記錄。

四逆湯適用於下痢且糞便如穀物般清稀,以及手腳冰冷的情況。

此處方中,乾薑的使用量為一兩半,但也有使用三兩的記錄。

桃花湯適用於下痢的情況。

乾薑人參半夏丸適用於嘔吐不止的情況。

以上兩個處方,乾薑的使用量為一兩,但也有使用三兩的記錄。

總結以上的處方,無論是嘔吐、咳嗽、疼痛、下痢等症狀,都是因為水分無法正常代謝所導致的積滯和毒素。

再看孫思邈的說法:如果沒有新鮮薑,可以使用乾薑來代替。根據我的觀察,張仲景在使用新鮮薑和乾薑時,雖有大同小異,但主要差別在於新鮮薑主要用於治療嘔吐,而乾薑則是專門用於處理因水分無法正常代謝所導致的積滯和毒素,兩者不可混淆。

本草綱目認為乾薑屬性大熱,因此很多醫生都認為四逆湯中的薑和附子是熱性的藥物,所以能溫暖冰冷的手腳,但事實並非如此。厥冷是因為毒素的急迫,所以甘草被用作主要成分,薑和附子則作為輔助成分,使用薑和附子的目的,是要驅除體內的毒素,並非增加體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