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益爲則

《藥徵》~ 卷下 (5)

回本書目錄

卷下 (5)

1. 酸棗仁

主治胸膈煩躁、不能眠也。

考證

酸棗仁湯證曰:虛煩,不得眠。

(為則按:虛煩當作煩躁。)

以上一方,酸棗仁二升。

辨誤

時珍曰:熟用不得眠,生用好眠,誤矣!眠與不眠,非生熟之所為也。乃胸膈煩躁,或眠或不眠者,服酸棗仁,則皆復常矣。然則酸棗仁之所主,非主眠與不眠也。而歷代諸醫,以此立論誤也,以不知人道也。夫人道者,人之所能為也。非人之所能為者,非人道也。學聖人之道,然後始知之。

蓋眠者寤者,造化之主也,而非人之為也。而煩躁者,毒之為而人之造也,酸棗能治之。故胸膈煩躁、或寤而少寐、或寐而少寤,予不問酸棗之生熟,用而治之,則煩躁罷而寤寐復故。嗚呼悲哉!聖人之世遠人亡。歷代之學者,其解聖經,往往以天事混之於人事,故其論可聞,而行不可知也。

人而不人,醫而不醫,吾黨小子慎之!勿混造化與人事矣。

品,考

酸棗仁,和、漢共有焉。漢產為良也。

2. 茯苓

主治悸及肉瞤、筋惕也。旁治小便不利、頭眩煩躁。

考證

苓桂甘棗湯證曰:臍下悸。

茯苓戎鹽湯,證不具也。(說在互考中)

茯苓澤瀉湯,證不具也。(說在互考中)

以上三方,茯苓皆半斤。

防己茯苓湯證曰:四肢聶聶動。

茯苓四逆湯證曰:煩躁。

以上二方,茯苓皆六兩。

茯苓杏仁甘草湯,證不具也。(說在互考中)

以上一方,茯苓三兩,而亦六兩之例。

苓桂朮甘湯證曰:身為振振搖。又云:頭眩。

苓桂五味甘草湯證曰:小便難。

苓薑朮甘湯,證不具也。(說在互考中)

木防己石膏加茯苓芒硝湯,證不具也。(說同上)

小半夏加茯苓湯證曰:眩悸。

半夏厚朴湯,證不具也。(說在互考中)

以上六方,茯苓皆四兩,此外苓桂劑頗多,今不枚舉焉。

茯苓甘草湯證曰:心下悸。

以上一方,茯苓二兩,而亦四兩之例。

茯苓飲,證不具也。(說在互考中)

栝蔞瞿麻丸證曰:小便不利。

葵子茯苓散證曰:頭眩。

真武湯證曰:心下悸、頭眩、身瞤動。

附子湯,證不具也。(說在互考中)

桂枝去桂加茯術湯證曰:小便不利。

以上方六,茯苓皆三兩。

五苓散證曰:臍下有悸、吐涎沫而癲眩。

以上一方,茯苓十八銖。

豬苓湯證曰:小便不利、心煩。

桂枝茯苓丸證曰:胎動。(說在互考中)

以上二方,茯苓諸藥等分。

上歷觀此諸方。曰心下悸、曰臍下悸、曰四肢聶聶動、曰身瞤動、曰頭眩、曰煩躁,一是皆悸之類也。小便不利而悸者,用茯苓則治。其無悸證者而用之,則未見其效。然則悸者,茯苓所主治。而小便不利者,則其旁治也;頭眩煩躁亦然。

互考

茯苓戎鹽湯、茯苓澤瀉湯,各用茯苓半斤,以為主藥,而不舉茯苓之證。苓桂甘棗湯,亦用茯苓半斤,而有臍下悸之證。其他用茯苓為主藥者,各有悸眩瞤動之證。況於二方多用茯苓,而可無若證乎?其證脫也必矣。

茯苓杏仁甘草湯方,是苓桂朮甘湯去桂術加杏仁者也,然則其脫茯苓之證也明矣。

茯薑朮甘湯,有身為振振搖證,此非桂之主證,而苓之所能治也,然則苓薑朮甘湯條,脫此證也明矣。

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方,是防己茯苓湯,以黃耆、甘草代人參、芒硝者。而防己茯苓湯,有四肢聶聶動之證,是非黃耆、甘草之主證,而茯苓之所主治也。由是觀之,此湯脫四肢瞤動之證也明矣。

半夏厚朴湯,是小半夏加茯苓湯,更加厚朴、蘇葉者也。然則其脫眩悸之證也明矣。茯苓甘草湯方,是苓桂朮甘湯,去朮加姜者也。可以前例而推之。

茯苓飲,以苓為主,而不舉其證,以他例推之。心悸下而痞硬、小便不利、自吐宿水者,此湯所主治也。

附子湯方,是真武湯去姜加參者也;真武湯條,有心下悸、頭眩、身瞤動之證,然則此湯之條,脫若證也明矣。

桂枝茯苓丸證曰:胎動在臍上。為則按:蓋所謂奔豚也,而不可臆測焉。以旁例推之,上衝心下悸,經水有變,或胎動者,此丸所主也。

人參茯苓黃連,其功大同而小異,說在人參部中。

品考

茯苓,和、漢無異也。陶弘景曰:仙方止雲茯苓,而無茯神。為療既同,用之應無嫌。斯言得之,赤白補瀉之說,此臆之所斷也,不可從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