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徵》~ 卷下 (3)
卷下 (3)
1. 大棗
主治攣引強急也。旁治咳嗽、奔豚、煩躁、身疼、脅痛、腹中痛。
考證
十棗湯證曰:引脅下痛。又曰:咳煩、胸中痛。
葶藶大棗湯證曰:咳逆上氣、喘鳴迫塞。又曰:不得息。
以上二方,以大棗為君藥,一則十枚,一則十二枚。
苓桂甘棗湯證曰:欲作奔豚。
越婢湯,證不具也。(說在《類聚方》)
生薑甘草湯,證不具也。(說在互考中)
以上三方,大棗皆十五枚。
甘麥大棗湯證曰:臟躁、喜悲傷。
以上一方,大棗十枚。
小柴胡湯證曰:頸項強。又云:脅痛。
奔豚證曰:急痛。
大青龍湯證曰:身疼痛、汗不出而煩躁。
黃連湯證曰:腹中痛。
葛根湯證曰:項背強。
黃芩湯,證不具也。(說在《類聚方》)
桂枝加黃耆湯證曰:身疼重、煩躁。
吳茱萸湯證曰:煩躁。
以上八方,大棗皆十二枚。
白話文:
主治筋肉抽搐緊張。另外也治療咳嗽、奔豚病、心情煩躁、身體疼痛、脅部疼痛、腹部疼痛。
考察
十棗湯症狀表示:脅下疼痛。又說:咳嗽心煩、胸部疼痛。
葶藶大棗湯症狀表示:咳嗽氣喘、呼吸困難有鳴音、感到憋悶。又說:呼吸困難。
以上兩種處方,都以大棗作為主要藥材,一種用十枚,一種用十二枚。
苓桂甘棗湯症狀表示:有出現奔豚病的徵兆。
越婢湯,症狀不詳。(說明在《類聚方》中)
生薑甘草湯,症狀不詳。(說明在相互參考資料中)
以上三種處方,大棗都使用十五枚。
甘麥大棗湯症狀表示:情緒焦躁不安、容易悲傷。
以上一種處方,大棗使用十枚。
小柴胡湯症狀表示:頸部僵硬。又說:脅部疼痛。
奔豚病症狀表示:劇烈疼痛。
大青龍湯症狀表示:全身疼痛、不出汗並且煩躁。
黃連湯症狀表示:腹部疼痛。
葛根湯症狀表示:頸背僵硬。
黃芩湯,症狀不詳。(說明在《類聚方》中)
桂枝加黃耆湯症狀表示:身體疼痛沈重、煩躁。
吳茱萸湯症狀表示:煩躁。
以上八種處方,大棗都使用十二枚。
上歷試此諸方。皆其所舉諸證,而有攣引強急之狀者,用大棗則治矣,不則無效也。且也十棗湯,大棗為君藥,而有引痛證,斯可以為徵已。
互考
白話文:
我試過上面列出的各種藥方。所有他寫出的各種症狀,凡是有抽筋、攣急症狀的,用大棗湯治療就會有效,如果不是這種情況,就不會有效果。另外,十棗湯裡,大棗是君藥,而它有緩解疼痛的功效,這可以作為依據。
甘麥大棗湯條,有喜悲傷證,此毒之逼迫也,故用大棗以治攣引強急,用甘草、小麥以緩迫急也。
白話文:
甘麥大棗湯的方劑,適用於有憂鬱和悲傷症狀的患者。這些症狀是由毒素壓迫所引起的,因此使用大棗來治療抽搐、痙攣和僵直,並使用甘草和小麥來緩解緊張和急症。
苓桂甘棗湯條,有奔豚證,此其毒動而上衝,有攣引強急之狀者,故用大棗也;生薑甘草湯證曰:咳唾涎沫不止。為則按:若之人患,胸中有攣引強急之狀,故用大棗居多也。
為則按:仲景氏用大棗、甘草、芍藥,其證候大同而小異,要在自得焉耳。
辨誤
白話文:
苓桂甘棗湯的方劑,有心悸氣促的症狀,這是體內毒氣上衝所致,所以有抽搐、強直的表現,因此用大棗。生薑甘草湯的方劑,有咳嗽流涎沫不止的症狀。因為這樣的人,胸中有抽搐、強直的表現,所以多用大棗。
大棗養脾胃之說,非古也,不取焉。古人云:攻病以毒藥,養精以穀肉果菜。夫攻之與養,所主不同,一物而二義。如曾晰之於羊棗,好而食之是養也。如十棗湯,用大棗,惡而不避,是攻也。無他嗜好之品,而充食用,則為養也。而充藥物,則為攻也。十棗湯,大棗為君,而治攣引強急,豈以為養哉?
品考
大棗,漢種者為良。其品核小而肉厚也,不去核而銼用之。
白話文:
「紅棗滋養脾胃」的說法並非出自古籍,因此不採信。
古人提到:「用毒藥攻病,用穀物、肉類、蔬菜水果養精氣。」攻病和養生所用的方法不同,同一樣東西可以有兩種用途。
例如曾子很喜歡吃羊棗,是因為好吃而食用,屬於養生。但「十棗湯」中使用紅棗,即使再難吃也要服用,就是為了攻病。
不偏好特定食品,只是為了果腹,就是養生。而將食物當作藥物使用,就是攻病。
「十棗湯」中,紅棗是主藥,用於治療手腳拘攣、肌肉強直等症狀,難道認為這是在養生嗎?
2. 橘皮
主治呃逆也。旁治胸痹停痰。
考證
橘皮竹茹湯證曰:噦逆。(噦者呃之謂也)
以上一方,橘皮二斤。
橘皮枳實生薑湯證曰:胸痹。(說在杏仁部中)
以上一方,橘皮一斤。
橘皮湯證曰:噦。
以上一方,橘皮四兩。
茯苓飲證曰:心胸中有停痰。
以上一方,橘皮二兩半。
上歷觀此諸方,主治呃逆也明。胸痹者,停痰者,其有呃逆之證,則橘皮所能治也。
品考
橘皮,近世間以柑子代橘皮,非也,可選用焉。真橘樹者,余觀之於和州春日祠前,於遠州見附驛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主要治療打嗝。另外也能治療胸痛以及痰滯。
考察
橘皮竹茹湯用於治療打嗝。(打嗝就是這裡所說的呃)
這個處方中,橘皮用了兩斤。
橘皮枳實生薑湯用於治療胸痛。(這在杏仁的部分中有說明)
這個處方中,橘皮用了一斤。
橘皮湯用於治療打嗝。
這個處方中,橘皮用了四兩。
茯苓飲用於治療心胸間有痰滯。
這個處方中,橘皮用了二兩半。
從以上的這些處方來看,主要治療打嗝是很清楚的。對於胸痛或痰滯伴有打嗝的症狀,橘皮是可以治療的。
品質考察
橘皮,近來有人用柑子代替橘皮,這是不對的,應當選擇正確的藥材。真正的橘樹,我在和州春日祠前見過,在遠州的驛站附近也有看到。
3. 吳茱萸
主治嘔而胸滿也。
考證
吳茱萸湯證曰:嘔而胸滿。
以上一方,吳茱萸一斤。
品考
吳茱萸,無贗物。
白話文:
主治嘔吐並且胸脹滿的症狀。
考察驗證
吳茱萸湯的症狀表現為嘔吐並且胸部感到脹滿。
上述處方中,使用一斤的吳茱萸。
品質考察
吳茱萸,沒有偽劣品。
4. 瓜蒂
主治胸中有毒,欲吐而不吐也。
考證
瓜蒂散證曰:胸中痞硬、氣上衝咽喉、不得息者。
又曰:心中滿而煩、飢而不能食者,病在胸中。
以上一方,瓜蒂一分。
品考
白話文:
主治胸中有毒素,想要嘔吐卻吐不出來的情況。
考察
瓜蒂散的症狀包括:胸部感覺硬結、氣往上沖到咽喉、呼吸困難。
又說:心中感到滿脹且煩躁、雖然餓但是無法進食的,病源在於胸部。
上述處方中,瓜蒂的用量為一分。
品評考察
瓜蒂,宗奭、時珍,以為甜瓜蒂。試之,無寸效也。又有一種,名柿瓜。其種殊少,而其形如柿。又有一種,如柿瓜而皮上有毛者,其始皆太苦,而不可食也。及熟,則尤甜美,其蒂甚苦,有效可用。三才圖會,所謂青瓜也,本邦越前之產,是為良也。
白話文:
瓜蒂:宗奭和時珍認為是指甜瓜的蒂。我試過,卻沒有任何效果。還有一種叫柿瓜的瓜類。這種瓜子的數量很少,形狀像柿子。還有一種和柿瓜相似的,但瓜皮上有毛。它們剛開始都很苦,不能食用。等成熟後,就變得很甜美,但瓜蒂很苦,可以入藥。三才圖會中提到的青瓜,是我國越前生產的,品質上乘。
5. 桂枝
主治沖逆也,旁治奔豚頭痛、發熱惡風、汗出身痛。
考證
桂枝加桂湯證曰:氣自少腹上衝心。
以上一方,桂枝五兩。
桂枝甘草湯證曰: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
桂枝甘草附子湯,證不具也。(說在互考中)
苓桂甘棗湯證曰:欲作奔豚。
苓桂五味甘草湯證曰:氣從少腹、上衝胸咽。
桂枝附子湯,證不具也。(說在互考中)
以上五方,桂枝皆四兩。
桂枝證曰:上衝。又曰:頭痛發熱、汗出惡風。
苓桂朮甘湯證曰:氣上衝胸。
以上二方,桂枝皆三兩。
白話文:
主治衝逆的症狀,同時也治療奔豚、頭痛、發熱怕風、出汗身體疼痛。
考證
桂枝加桂湯的證候是:氣息從少腹上衝到心臟。
上述一方中,桂枝用量為五兩。
桂枝甘草湯的證候是:病人雙手叉握覆蓋在心前,感覺心悸,並希望得到按壓。
桂枝甘草附子湯的證候沒有詳細說明。(說明在互考中)
苓桂甘棗湯的證候是:有發作奔豚的趨勢。
苓桂五味甘草湯的證候是:氣息從少腹上衝到胸和咽喉。
桂枝附子湯的證候沒有詳細說明。(說明在互考中)
上述五方中,桂枝的用量都是四兩。
桂枝的證候是:氣息上衝。又說:頭痛發熱、出汗怕風。
苓桂術甘湯的證候是:氣息上衝到胸部。
上述二方中,桂枝的用量都是三兩。
上歷觀此諸方,桂枝主治沖逆也明矣。頭痛發熱之輩,其所旁治也。仲景之治疾,用桂枝者,居十之七八,今不枚舉焉。
互考
白話文:
從以上所記載的各種方劑來看,顯而易見的是桂枝主要用於治療寒邪上逆的證狀。而對於頭痛發熱的患者,桂枝只是兼顧治療的。仲景在治療疾病時,使用桂枝的比例高達十之七八,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桂枝甘草湯證曰:其人叉手自冒心。為則按:叉手冒心者,以悸而上衝故也;桂枝甘草附子湯條,無上衝證。為則按:此方桂枝甘草湯,而加附子者也。桂枝甘草湯條,有上衝證。然則此湯,亦當有上衝證,其脫此證也明矣。
白話文:
桂枝甘草湯的證狀是:病人叉手撫按胸口。
按:叉手撫按胸口,是因為心悸、心氣上衝的緣故;桂枝甘草附子湯的條文,沒有心氣上衝的證狀。
按:這個方子是桂枝甘草湯,再加上附子。桂枝甘草湯的條文,有心氣上衝的證狀。那麼,這個方子也應該有心氣上衝的證狀,但條文中卻沒有提到這個證狀,這一點很明顯。
桂枝附子湯,用桂枝多於桂枝加附子湯,而無上衝證,蓋闕文也。桂枝加附子湯條,猶有桂枝之證,況於此湯,而可無桂枝之證乎?
辨誤
白話文:
桂枝附子湯,使用桂枝的量比桂枝加附子湯多,但是沒有上衝的症狀,這是一個漏掉的內容。桂枝加附子湯的條目中,仍然有桂枝的症狀,何況是這個湯劑,怎麼可能沒有桂枝的症狀呢?
範大成桂海志云:凡木葉心皆一縱理,獨桂有兩道如圭形,故字從之。陸佃《埤雅》云:桂猶圭也,宣導百藥,為之先聘通使,如執圭之使也。為則按:制字之說,範為得之,蓋以其所見而言之也。陸則失矣,蓋以臆測之,而強作之說也。不可從矣!
《傷寒論》曰:桂枝本為解肌,非仲景氏之意也。不取,此蓋注誤入本文者也。
白話文:
範大成的《桂海志》記載:所有樹葉的中心葉脈都是一條直線,只有桂花的葉脈有兩條就像圭的形狀,所以桂花的名字就取了這個意思。陸佃的《埤雅》說:桂就是圭,用來引導各種藥物,就如同出使前有持圭的使者開路一樣。為則分析:製作這個字的依據,範大成的說法是正確的,因為他是根據自己所見說的。陸佃的說法就錯了,因為他靠揣測,強行牽強附會,不能採信。
宗奭曰:漢張仲景,以桂枝湯治傷寒表虛。是不善讀《傷寒論》之過也。《傷寒論》中間說表裡虛實,非疾醫之言也,蓋後人所攙入也。凡仲景之用桂枝,以治上衝也。桂枝湯條曰:上衝者,可與桂枝湯,若不上衝者,不可與之。桂枝加桂湯條曰:氣從少腹上衝心。又按去桂加朮湯條曰:小便自利。
白話文:
宋朝醫家宗奭說:漢朝張仲景用桂枝湯治療傷寒表虛,這是不夠深入瞭解《傷寒論》的緣故。《傷寒論》裡提到的表裡虛實,並不是傷寒病證的說法,而是後人添加進去的。張仲景使用桂枝,主要是治療上衝症狀。
《傷寒論》桂枝湯條文說:出現上衝症狀的人,可以服用桂枝湯;如果沒有上衝症狀,就不應該使用。
《傷寒論》桂枝加桂湯條文說:氣從小腹部上衝到心。
再看《傷寒論》去桂加朮湯條文說:小便自利。
由是觀之,上衝則用桂,下降則否,斯可以見已。且虛實之說,仲景所言,不失古訓,而後人所攙入,則不合古訓。宗奭不善讀書,而妄為之說,過矣!
品考
白話文:
由此可知,如果上衝就要用桂枝,下降就不需要,這一點很明顯。而且,虛證實證的說法,是張仲景提出的,並沒有偏離古人的教導,但後人所添加的,就不符合古人的教導了。宗奭讀書不認真,卻妄下斷言,實在太過分了!
桂枝,氣味辛辣者,為上品也。李杲以氣味厚薄分桂枝、肉桂。遂構上行下行之說,是臆測也,不可從矣。桂枝也,肉桂也,桂心也,一物而三名也。桂心之說,陳藏器、李時珍得之。
白話文:
桂樹枝條中,氣味辛辣的品質最好。李杲依據氣味的濃淡,將桂枝分為桂枝和肉桂。進而提出桂枝上行(通陽氣)、肉桂下行(通陰脈)的說法,這是李杲的臆測,不可信。桂枝、肉桂、桂心其實是同一種東西,有不同的三個名稱。桂心的說法,是陳藏器和李時珍提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