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益爲則

《藥徵》~ 卷中 (5)

回本書目錄

卷中 (5)

1. 地黃

主治血證及水病也。

考證

八味丸證曰:小腹不仁。又曰:小便不利。

以上一方,地黃八兩。

芎歸膠艾湯證曰:漏下。又曰:下血。

以上一方,地黃六兩。

三物黃芩湯證曰:在草蓐自發露、得風、四肢苦煩熱。

以上一方,地黃四兩。

上歷觀此三方,主治血及水、而不及其他也。

互考

白話文:

這三種藥方,主要用於治療血症和水病,而不適用於其他疾病。

芎歸膠艾湯、三物黃芩湯、八味丸,皆以地黃為君藥。而二方言血證,一方言小便不利。膠艾湯方中,除地黃之外,有阿膠、當歸、芎藭,均是治血藥也。三物黃芩湯,去地黃,則其餘無治血藥品也。由是觀之,古人用地黃,並治血證水病也,核焉,且也施治之法不別血之與水亦明矣。

辨誤

白話文:

芎歸膠艾湯、三物黃芩湯、八味丸這些方劑,都以地黃作為君藥(主要的藥物)。

芎歸膠艾湯和三物黃芩湯,這兩種方劑用於治療血證。但是,芎歸膠艾湯的方劑中,除了地黃之外,還有阿膠、當歸、芎藭等,這些都是治療血液方面的藥物。而三物黃芩湯則去掉了地黃,其他的藥品都沒有治療血液方面的作用。

由此可見,古人使用地黃,既可以治療血證,也可以治療水病(小便不利)。通過仔細分析,可以看出古人在使用地黃時,並沒有特別區分血證和水病。

夫水之與血,其素同類也。亦唯赤則謂之血,白則謂之水耳。余嘗讀《內經》曰:汗者,血之餘也。問曰:血之餘,而汗白者何也?答曰:肺者,主皮毛也,肺色白也,故汗白也。此本於陰陽五行,而有害於疾醫之道也。疾醫之道,殊乎亡也?職斯之由,可悲也哉!夫汗之白也,血之赤也。

白話文:

水和血本質上是相同的。只因為顏色赤紅才稱之為血,白色則稱為水。我曾經讀過《內經》,它說:汗液是血的殘餘。有人問:汗液是血的殘餘,為什麼是白色的呢?回答說:肺主皮毛,肺的顏色是白的,所以汗液也是白色的。

這種說法基於陰陽五行的理論,但對於疾病治療來說卻是有害的。疾病治療之道與被疾病奪去性命截然不同,從此可見,因這種說法而導致的悲劇是值得悲哀的。汗液是白色的,而血是赤紅色的。

其所以然,不可得而知也。刃之所觸,其創雖淺,血必出也。暑熱之酷,衣被之厚,汗必出也。壹是皆歷皮毛而出者,或為汗、或為血、故以不可知為不可知,置而不論,唯其毒所在而致治焉,斯疾醫之道也。

白話文:

這種現象的原因,不可知曉。刀刃觸及,傷口即使很淺,血一定會流出來。暑熱嚴酷,即使穿著厚厚的衣服,汗水也會冒出來。這些都通過皮膚毛孔排出,或為汗液,或為血液,所以不可知就不可知,暫且不論,只針對其病竈施以治療,這就是醫治疾病的道理。

後世之醫者,以八味丸為補腎劑,何其妄也?張仲景曰:腳氣上入,少腹不仁者,八味丸主之;又曰:小便不利者;又曰:轉胞病,利小便則愈;又曰:短氣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壹是皆以利小便為其功。書云:學於古訓乃有獲。嗚呼!學於古訓,斯有獲藥功矣。

品考

白話文:

後世的醫生把八味丸當成補腎藥,這真是太荒謬了!張仲景說:腳氣病向上蔓延,小腹沒有知覺的人,用八味丸治療;又說:小便不通的人(可以用八味丸治療);又說:脫肛的病症,小便通暢了就能痊癒;又說:氣短伴有輕微的水腫,應該通過小便來治療。這些都以通利小便為其功效。古書上說:從古代的醫訓中學習,纔能有所收穫。唉!從古代的醫訓中學習,就能獲得藥物的作用了。

地黃,本邦處處出焉。其出和州者最多,而與出漢土者無異也,充實為佳。藏器曰:《本經》不言生干蒸乾。《別錄》云:生地黃者,乃新掘鮮者是也;李時珍曰:熟地,乃後人復蒸曬者,諸家本草,皆謂乾地黃為熟地黃。而今本邦藥鋪,以乾地黃為生地黃,非也。乾者,燥干之謂,如乾薑是也。

白話文:

地黃,在國內各地都能採集。其中,和州產量最多,品質與漢土產出的無異,以飽滿充實為佳。

藏器《本草經》沒有提到生乾地黃或乾地黃。《別錄》記載:生地黃是指新鮮採掘的地黃;李時珍說:熟地黃是後人再次蒸曬過的地黃。各家本草典籍都認為乾地黃就是熟地黃。

但現在國內藥店將乾地黃當作生地黃,這是錯誤的。乾地黃是指經過乾燥的地黃,就像乾薑一樣。

生者,新鮮之名,如生薑是也。故古人言生地黃,則必言汁,言之順也,豈有干而有汁者哉?仲景氏之所用,生干二品而已。其熟云者,後世之為也,不可用矣。

白話文:

「生」是指新鮮的意思,例如生薑。因此,古代人說到生地黃時,一定會提到它的汁液,因為這是符合常理的。怎麼會有乾燥的物品還能有汁液呢?張仲景所使用的,只有新鮮和乾燥這兩種生地黃。至於熟生地黃,那是後世的人製作出來的,不可使用。

2. 葶藶

主治水病也,旁治肺癰結胸。

考證

葶藶大棗湯證曰:肺癰、胸滿脹、一身面目浮腫。

以上一方,葶藶搗丸如彈丸大。

大陷胸丸證曰:結胸。

以上一方,葶藶半升。

己椒藶黃丸證曰:腸間有水氣。

以上一方,葶藶一兩。

白話文:

這方藥主要治療水病,也能治療肺癰、結胸。

上歷觀此三方,一皆是主治水病也;而二方雲水病,一方特云結胸,其所謂結胸者,用大陷胸丸,則水利而疾愈,然則葶藶之治水也明矣。

互考

白話文:

前述的三個藥方,都是用來治療水腫的;其中兩個藥方提到「水腫」,一個藥方特別提到「胸悶」。所謂「胸悶」,用大陷胸丸治療,就可以利尿消水,讓疾病快速痊癒。所以,葶藶治療水腫的功效是很明確的。

或問曰:葶藶大棗湯、桔梗湯、桔梗白散,同治肺癰,而異其方,何也?為則答曰:用桔梗之證,濁唾腥臭,久久吐膿者也。用葶藶之證,浮腫清涕,咳逆喘鳴者也。故因其見證而處方,不為病名所絆,斯為得也。

白話文:

有人問:葶藶大棗湯、桔梗湯、桔梗白散都治療肺癰,但藥方不同,為什麼呢?

我回答說:使用桔梗的證狀是,咳出黏稠腥臭的痰,長期咳出膿汁。使用葶藶的證狀是,浮腫、清涕、咳嗽、喘鳴。所以根據患者的臨牀表現來開方,不受疾病名稱的拘束,纔是正確的做法。

《淮南子》曰:葶藶愈脹。為則按:脹是水病也。

品考

葶藶,有甜苦二種。而甜者不中用焉,本邦未出苦葶藶也。或曰:關以東間有之。

白話文:

《淮南子》說:葶苈可以治療水腫。因為水腫是屬於水液代謝失調的疾病。

葶苈有甜味和苦味兩種,但是甜味的不太適合使用,本國目前沒有產出苦味的葶苈。有人說,在關東地區有可能找到。

3. 大黃

主通利結毒也,故能治胸滿、腹滿、腹痛。及便閉、小便不利,旁治發黃、瘀血、腫膿。

考證

大陷胸湯證曰: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

以上一方,大黃六兩。

小承氣湯證曰:腹微滿、大便不通。

厚朴三物湯證曰:痛而閉者。

大黃甘遂湯證曰:少腹滿、如敦狀、小便微難。

大承氣湯證曰:腹滿痛者。

大黃硝石湯證曰:黃疸、腹滿、小便不利。

桃核承氣湯證曰:少腹急結。

大黃牡丹湯證曰:少腹腫痞。

大黃甘草湯,證不具也。

調胃承氣湯證曰:腹脹滿。又曰:大便不通。

以上九方,大黃皆四兩。

大黃附子湯證曰:脅下偏痛。

抵當湯證曰:少腹硬滿。

大黃黃連瀉心湯證曰:心下痞、按之濡。

桂枝加大黃湯證曰:大實痛。

以上四方,大黃或三兩、或二兩、一兩。而亦四兩之例。

白話文:

大黃主要功效是通利結毒,因此能治療胸滿、腹滿、腹痛,以及便閉、小便不利等症狀,也能治療發黃、瘀血、腫膿等病症。

上歷觀此諸方。張仲景氏用大黃者,特以利毒而已。故各陪其主藥,而不單用焉。合厚朴、枳實,則治胸腹滿。合黃連,則治心下痞。合甘遂、阿膠,則治水與血。合水蛭、虻蟲、桃仁,則治瘀血。合黃柏、梔子,則治發黃。合甘草,則治急迫。合芒硝,則治堅塊也。學者審諸,仲景方中用大黃者,不止於茲,而以其用之之徵,顯然著明於茲,故不復遊贅也。

辨誤

白話文:

過去我們讀過這些古方,張仲景使用大黃,只是為了清熱解毒。因此,他會根據不同症狀搭配其他藥物,而不是單獨使用大黃。

例如,搭配厚朴和枳實,可以治療胸腹脹滿。搭配黃連,可以治療心口下的硬塊。搭配甘遂和阿膠,可以治療水腫和血瘀。搭配水蛭、虻蟲和桃仁,可以治療瘀血。搭配黃柏和梔子,可以治療黃疸。搭配甘草,可以緩解急迫的症狀。搭配芒硝,可以軟化堅硬的腫塊。

各位學習中醫的人士應當仔細研究仲景的方劑,其中使用大黃的不僅限於這些,但這裡所列舉的例子已能充分說明大黃的用途,因此不再贅述。

世醫之畏大黃也,不啻如蛇蠍。其言曰:凡用大黃者,雖病則治乎損內而死。切問而無其人,此承本草之訛而吠聲者也,非耶!仲景氏用下劑,其亦多矣。可見大黃,攻毒之干莫也。今也畏其利,而用鉛刀,宜哉不能斷沉疴也。雖大下之後,仲景氏未嘗補也,亦可以見損內之說妄矣。

白話文:

世人恐懼使用大黃,如同畏懼蛇蠍一般。他們說:凡是使用大黃的人,即使治癒了疾病,也會傷損內臟而死。我一再詢問,卻找不到這樣的人。這恐怕是繼承了本草綱目的錯誤說法而胡言亂語罷了,難道不是嗎?仲景擅長使用瀉下劑,其中也多次用到了大黃。由此可見,大黃有強力的攻毒作用。現在的人們害怕大黃的利性,而改用鈍鈍的鉛刀,難怪他們無法治癒沉重的疾病。雖然在使用大黃後會大便,但仲景從來沒有補救過,這也可以證明損傷內臟的說法是荒謬的。

凡藥劑之投,拔病之未及以斷其根,則病毒之動,而未能爽快,仍貫其劑也。毒去而後爽快,雖千萬人亦同。世醫素畏下劑,故遽見其毒未去也,以為元氣虛損,豈不亦妄哉?

品考

白話文:

所有的藥物治療,都必須在病根尚未深化的時候就開始阻斷,否則毒素的活動不會停止,就無法痊癒,仍然需要繼續服藥。毒素清除後自然會痊癒,即使是非常多的人服用同種藥物也都是如此。一般醫生都很害怕使用瀉藥,因此常常看到毒素還沒完全清除,就誤以為是元氣虛損,真是太過於隨便了。

大黃,漢土產,有兩品,黃色而潤實者為良,所謂錦紋大黃也,本邦近者有稱漢種大黃者也,其效較劣矣,銼用。

白話文:

大黃,產自中國,有兩種:

  1. 上等品:黃色,質地緻密而滋潤,稱為「錦紋大黃」。
  2. 下等品:近年來日本也有人種植國產大黃,稱為「漢種大黃」。其功效較差。

通常以銼粉入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