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楸藥解》~ 卷一 (5)
卷一 (5)
1. 草部
延胡索,味苦、辛,微溫,入足厥陰肝經。調經破血,化塊消症。專行滯血,治經瘀腹疼,化積聚癥瘕,理跌撲損傷。
胭脂,味甘,氣平,入足厥陰肝經。活血行瘀,消腫止疼。
此紅蘭花所作,活血與花同。
䕡茹,味辛,微寒,入足厥陰肝經。行老血,破宿症,掃除凝血,消磨瘀肉。
䕡茹有去腐決壅之力,《素問》同烏鰂骨治婦人血枯,王氏以為去惡也。
薑黃,味甘,苦,性寒,入足厥陰肝經。破血化症,消腫敗毒。破瘀血宿症,消撲損癰疽,止心腹疼痛,平疥癬初生。
地榆,味苦,氣寒,入足厥陰肝經。瀉熱清肝,涼營止血。
地榆苦寒沉降,止吐衄便溺崩漏金瘡諸血。但大凡失血證,內寒者多而熱者少,庸工以治下焦血病,最不通。
三七,味甘、微苦,入足厥陰肝經。和營止血,通脈行瘀。
三七行瘀血而斂新血,凡產後經期跌打癰腫一切瘀血皆破,凡吐衄崩漏刀傷箭射一切新血皆止,血病之上藥也。
蒲黃,味甘,氣平,入足厥陰肝經。行瘀止血。
蒲黃亦行瘀血而斂新血,經產癰疽,癥瘕、跌撲能破,吐衄崩漏,痔瘡痢疾鮮血能止。調經止帶,安胎下乳,心腹諸證,下衣摧生皆善。
續斷,味苦,微溫,入足厥陰肝經。行血破瘀,斂營補損。
續斷行瘀血而斂新血,崩漏癥瘕、癰疽瘰癧、淋漓、痔瘻、跌打、金瘡諸血,能止能行,有回虛補損,接骨續筋之力。
大薊,味苦,微溫,入足厥陰肝經。回失紅,行瘀血。
大薊亦行瘀血而斂新血,吐衄崩漏癰疽跌打,及腸癰血積、金瘡蠱毒、蟲毒俱治。
小薊性同,而力猶薄,不能瘳癰消腫,但破血耳。
茜草,味苦,微寒,入足厥陰肝經。通經脈瘀塞,止營血流溢。
茜草亦行瘀血,斂新血,吐衄崩漏跌打損傷痔瘻瘡癤俱治。
即染紅茜草根。
紫草,味苦,氣寒,入足厥陰肝經。清肝涼血,瀉火伐陽。
紫草疏利,涼血活瘀,寒胃滑腸。痘色紅紫之證,緣營閉衛虛,不能外達,庸工以為血瘀,用紫草治之,百治百死。今古不悟,可惡!
三稜,味苦,氣平,入足厥陰肝經。破滯行瘀,消積化塊。
三陵磨積聚癥瘕,善破老血,通經利氣,下乳墮胎,止經產心腹諸痛,消跌撲損傷諸瘀,軟瘡瘍癰腫堅硬。
莪朮,味苦、辛,微溫,入足厥陰肝經。破滯攻堅,化結行瘀。
蒁,俗作術。消癖塊,破血症,化腑臟痼冷,散跌撲停瘀,通經開閉,止痛散結。
醋炒用。
鉤藤鉤,味甘,微溫,入足厥陰肝經。瀉濕清風,止驚安悸,治木鬱筋惕,驚悸瘛瘲。
蒼耳子,味苦,微溫,入足厥陰肝經。散風濕拘攣,瀉濕去風,治肢節攣痛,瘰癧疥癘,風瘙癮疹。
葉主發散風濕。
白話文:
延胡索,味道苦、辛,藥性微溫,主要作用於足厥陰肝經。它能調理月經、破除瘀血,化解腫塊和消除腫痛。特別擅長於疏通停滯的血液,治療因經血瘀滯引起的腹痛,也能化解體內積聚的腫塊,以及處理跌打損傷。
胭脂,味道甘甜,藥性平和,主要作用於足厥陰肝經。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這種胭脂是用紅藍花製成的,其活血功效與紅藍花相同。
䕡茹,味道辛辣,藥性微寒,主要作用於足厥陰肝經。它能疏通行動不暢的陳舊血瘀,破除體內積聚的宿疾,清除凝結的血液,消磨瘀積的肉塊。
䕡茹具有去除腐肉和疏通阻塞的功效。《素問》提到它與烏賊骨合用可以治療婦女的血虛症,王氏認為其可以去除惡血。
薑黃,味道甘苦,藥性寒涼,主要作用於足厥陰肝經。能破除瘀血、化解腫塊,消腫解毒。它能破除瘀積的陳舊血瘀,消散跌打損傷造成的腫痛和癰瘡,止住心腹疼痛,也能平息剛開始出現的疥瘡和癬。
地榆,味道苦澀,藥性寒涼,主要作用於足厥陰肝經。能瀉熱清肝,涼血止血。
地榆的藥性苦寒,具有沉降的作用,可以止吐血、鼻血、大小便出血、崩漏以及外傷出血等各種出血症狀。但一般來說,出血症狀中,體內寒症多於熱症,庸醫用它來治療下焦的出血疾病,是不恰當的。
三七,味道甘甜、微苦,主要作用於足厥陰肝經。能調和營血、止血,疏通脈絡、化解瘀血。
三七能化解舊的瘀血,同時促進新血的生成。無論是產後、經期、跌打損傷、癰瘡腫痛等各種瘀血,都能破除;無論是吐血、鼻血、崩漏、刀傷箭傷等各種新發出血,都能止住。是治療血症的上等藥材。
蒲黃,味道甘甜,藥性平和,主要作用於足厥陰肝經。能化解瘀血,同時止血。
蒲黃也能化解舊的瘀血,同時促進新血的生成。無論是經期、產後、癰瘡腫痛、體內腫塊、跌打損傷,都能破除;無論是吐血、鼻血、崩漏、痔瘡、痢疾出血等,都能止住。它還能調理月經、止帶、安胎、下乳,對於心腹各種疾病,以及促進胎兒順利生產都有很好的效果。
續斷,味道苦澀,藥性微溫,主要作用於足厥陰肝經。能活血化瘀,同時滋養營血、修復損傷。
續斷能化解瘀血,同時促進新血的生成。無論是崩漏、腫塊、癰瘡、淋巴結核、淋漓不斷的出血、痔瘡、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等,它都能止住或疏通。具有恢復虛損、修復骨骼和筋腱的功效。
大薊,味道苦澀,藥性微溫,主要作用於足厥陰肝經。能使流失的血液回到正軌,並化解瘀血。
大薊也能化解瘀血,同時促進新血的生成。無論是吐血、鼻血、崩漏、癰瘡腫痛、跌打損傷,以及腸癰、血積、外傷、毒蟲咬傷等,都能治療。
小薊的藥性與大薊相似,但藥力較弱,不能消腫,只能破除瘀血。
茜草,味道苦澀,藥性微寒,主要作用於足厥陰肝經。能疏通經脈中的瘀塞,止住營血的流失。
茜草也能化解瘀血,同時促進新血的生成。無論是吐血、鼻血、崩漏、跌打損傷、痔瘡、癰瘡等,都能治療。
它就是染紅色的茜草的根。
紫草,味道苦澀,藥性寒涼,主要作用於足厥陰肝經。能清肝涼血,瀉火伐陽。
紫草具有疏通的功效,能涼血活瘀,但藥性寒涼,容易滑腸。對於痘瘡呈現紅色或紫色的情況,是因為營血閉塞、衛氣虛弱,無法外達,庸醫以為是血瘀,用紫草治療,往往會導致病情惡化。過去和現在的人都不明白這個道理,真是可惡!
三稜,味道苦澀,藥性平和,主要作用於足厥陰肝經。能破除停滯的氣血、化解腫塊。
三稜能消磨體內積聚的腫塊,擅長破除陳舊的瘀血,疏通經絡,促進氣機運行,下乳墮胎,止住經期或產後的心腹疼痛,消散跌打損傷造成的瘀血,軟化瘡瘍、癰腫等堅硬的組織。
莪朮,味道苦、辛,藥性微溫,主要作用於足厥陰肝經。能破除停滯,攻擊堅硬的腫塊,化解結塊,疏通瘀血。
莪術,俗稱術。能消散腫塊,破除血症,化解臟腑內的頑固寒冷,驅散跌打損傷造成的瘀血,疏通閉塞的經絡,止痛散結。
通常會用醋炒過再使用。
鉤藤,味道甘甜,藥性微溫,主要作用於足厥陰肝經。能瀉濕清風,止驚安神,治療因肝氣鬱結引起的筋脈抽搐、驚悸等症狀。
蒼耳子,味道苦澀,藥性微溫,主要作用於足厥陰肝經。能驅散風濕引起的拘攣,瀉濕祛風,治療肢體關節的攣痛、淋巴結核、疥瘡、瘙癢等皮膚病。
蒼耳葉主要用於發散風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