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藥解》~ 卷四 (5)
卷四 (5)
1. 卷四
金匱茵陳五苓散,茵陳蒿末十分,五苓散五分。治病黃疸,茵陳行經而瀉濕,五苓利水而開癃也。
茵陳通達經絡,滲泄膀胱,性專去濕,故治發黃,並浴瘡疥瘙癢之疾。
連翹,味苦,性涼,入足太陰脾、足太陽膀胱經。清丁火而退熱,利壬水而瀉濕。
傷寒麻黃連翹赤小豆湯,麻黃二兩,生薑二兩,甘草一兩,大棗十二枚,生梓白皮一斤,杏仁四十枚,連翹二兩,赤小豆一升。治太陰傷寒,瘀熱在裡,身必發黃。以太陰濕旺,胃土賊於甲木,肺金刑于相火,木火鬱遏,濕化為熱,則發黃色。緣肺熱則水道不利,濕無泄路,木主五色,入土而化黃也。
甘、棗、生薑,補土和中,麻黃瀉皮毛之郁,杏仁降肺氣之逆,生梓白皮清相火而疏木,連翹、小豆,瀉濕熱而利水也。
連翹清心瀉火,利水開癃,善除鬱熱之證,尤能行血通經,涼營散結,療癰疽癭癧之病,擅消腫排膿之長。
澤漆,味苦,微寒,入足太陽膀胱經。專行水飲,善止咳嗽。
金匱澤漆湯,澤漆三升,半夏半升,白前五兩,紫參五兩,黃芩三兩,人參三兩,甘草三兩,桂枝三兩,生薑五兩。治咳而脈沉者。火浮水沉,自然之性,其脈見沉,是有里水。水邪阻格,肺氣不降,金受火刑,是以作咳。人參、甘草,補中而培土,生薑、半夏,降逆而驅濁,紫參、白前,清金而破壅,桂枝、黃芩,疏木而瀉火,澤漆行其水積也。
澤漆苦寒之性,長於瀉水,故能治痰飲阻格之咳。
入藥用長流水煎。
赤小豆,味甘,入手太陽小腸、足太陽膀胱經。利水而瀉濕熱,止血而消癰腫。
金匱赤小豆當歸散,赤小豆三升,當歸十兩。為散,漿水服方寸匕,日三服。治狐惑膿成,脈數心煩,默默欲臥,目赤眥青,汗出能食。以濕旺木鬱,鬱而生熱,濕熱淫蒸,肉腐膿化。赤小豆利水而瀉濕熱,當歸養血而排膿穢也。又治先血後便者。以土濕木遏,鬱而生風,疏泄不藏,以致便血。
其下在大便之先者,是緣肝血之陷漏,其來近也。赤小豆利水而瀉濕熱,當歸養血而清風木也。
傷寒瓜蒂散方在瓜蒂。用之,治胸有寒瘀,心中痞硬,氣衝咽喉,以其滌胸中之濕淫也。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方在連翹。用之,治太陰病,瘀熱在裡,身必發黃,以其瀉經絡之濕邪也。
赤小豆利水瀉濕,行郁退熱,安胎下乳,善治一切癰腫,及諸下血之病。
浸令毛出,曝乾用。
防己,味苦、辛,性寒,入足太陰脾、足太陽膀胱經。瀉經絡之濕邪,逐臟腑之水氣。
金匱防己黃耆湯,防己一兩,黃耆一兩,甘草五錢,白朮七錢五分,生薑四兩,大棗三枚。服後當如蟲行皮中,從腰以下如冰。上下繞被,溫令有微汗,差。治風濕脈浮身重,汗出惡風。以汗出當風,開其皮毛,汗液郁遏,不得外泄,浸淫經絡,是謂風濕。病在經絡,是以脈浮。
白話文:
茵陳五苓散
茵陳蒿末十分,五苓散五分。用來治療黃疸病,茵陳能疏通行經絡並排除濕氣,五苓散則能利小便、通暢小便不順。
茵陳可以疏通經絡,滲透膀胱,它特別擅長去除濕氣,所以能治療發黃的病症,也能用來清洗瘡、疥癬、搔癢等皮膚病。
連翹
味道苦,性寒涼,進入足太陰脾經、足太陽膀胱經。能清除心火、退熱,並能通利小便、排除濕氣。
傷寒麻黃連翹赤小豆湯,用麻黃二兩、生薑二兩、甘草一兩、大棗十二枚、生梓白皮一斤、杏仁四十枚、連翹二兩、赤小豆一升。用來治療太陰傷寒,體內有瘀熱,身體必然發黃。這是因為太陰濕氣旺盛,脾胃之土會受肝木的克制,肺金會刑克心火,導致木火鬱結,濕氣轉化成熱,所以出現黃色。原因在於肺熱導致水道不暢,濕氣無法排出,而木主五色,入土則會化為黃色。
甘草、大棗、生薑能補益脾胃、調和中焦,麻黃能宣洩皮膚毛孔的鬱悶,杏仁能降肺氣的逆亂,生梓白皮能清除相火並疏通肝木,連翹、赤小豆能排除濕熱、利水。
連翹能清心火、瀉熱,能利水、通暢小便不順,擅長去除鬱結的熱證,特別能活血通經絡,清涼營血、消散結塊,治療癰瘡、癭瘤、瘰癧等病,尤其擅長消腫排膿。
澤漆
味道苦,性質微寒,進入足太陽膀胱經。它特別擅長疏通水飲,能有效止咳。
金匱澤漆湯,用澤漆三升、半夏半升、白前五兩、紫參五兩、黃芩三兩、人參三兩、甘草三兩、桂枝三兩、生薑五兩。用來治療咳嗽且脈象沉的病症。火往上浮、水往下沉,這是自然現象,如果脈象沉,表示體內有水邪。水邪阻礙氣機,導致肺氣不能下降,肺金受到火的刑克,所以引起咳嗽。人參、甘草能補益中焦、培土,生薑、半夏能降逆氣、驅除濁氣,紫參、白前能清除肺金的壅塞,桂枝、黃芩能疏通肝木、瀉火,澤漆則能疏通行體內的水積。
澤漆性質苦寒,擅長瀉水,所以能治療因痰飲阻礙氣機而引起的咳嗽。
入藥時,用長流水煎煮。
赤小豆
味道甘甜,進入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能利水、排除濕熱,止血、消除癰腫。
金匱赤小豆當歸散,用赤小豆三升、當歸十兩。磨成散劑,用米漿水調服一小匙,一天三次。用來治療狐惑病,膿已形成,脈象快而數、心中煩躁、默默想睡覺、眼睛發紅、眼角發青、容易出汗且能吃飯。這是因為體內濕氣旺盛、肝木鬱結,鬱結而生熱,濕熱浸淫,導致肌肉腐爛成膿。赤小豆能利水、排除濕熱,當歸能養血、排除膿液污穢。這個方子也能治療先便血後大便的病症。是因為脾土濕氣過重、肝木受阻,鬱結而生風,導致疏泄功能失常,不能藏血,造成便血。
如果血先於大便排出,是因為肝血下陷滲漏,病程較近。赤小豆能利水、排除濕熱,當歸能養血、清除肝木風氣。
傷寒瓜蒂散,方子在瓜蒂那部分。用它來治療胸中有寒瘀,心中痞悶堅硬,氣往上衝咽喉,是因為它能清除胸中的濕氣。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方子在連翹那部分。用它來治療太陰病,體內有瘀熱,身體必然發黃,是因為它能排除經絡的濕邪。
赤小豆能利水、排除濕氣,疏通行鬱結、退熱,安胎、下乳,擅長治療一切癰腫,以及各種出血的疾病。
將赤小豆浸泡到長出小毛,曬乾後使用。
防己
味道苦、辛,性質寒,進入足太陰脾經、足太陽膀胱經。能排除經絡的濕邪,驅逐臟腑的水氣。
金匱防己黃耆湯,用防己一兩、黃耆一兩、甘草五錢、白朮七錢五分、生薑四兩、大棗三枚。服藥後,感覺皮膚像有蟲子在爬,從腰部以下感覺像冰一樣的涼。上下都要蓋好被子,讓身體微微出汗,病就會好。用來治療風濕病,脈象浮、身體沉重、出汗、怕風。這是因為出汗時遇到風,毛孔打開,汗液鬱結,不能外洩,浸淫到經絡,這就叫做風濕病。病在經絡,所以脈象是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