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長沙藥解》~ 卷三 (12)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2)

1. 卷三

而肺金化水,必因土燥,陽明庚金,燥氣司權,收斂戊土之濕,化而為燥,胃氣右轉,肺氣清降,而水化焉,此如涼秋變序,白露宵零也。土濕則中鬱而胃逆,肺金莫降,霧氣凝塞,淫蒸而化痰涎,水源絕矣。

天冬潤澤寒涼,清金化水之力,十倍麥冬,土燥水枯者,甚為相宜。陽明傷寒之家,燥土賊水,腸胃焦涸,瘟疫斑疹之家,營熱內郁,臟腑燔蒸,凡此閉澀不開,必用承氣,方其燥結未甚,以之清金瀉熱,滋水滑腸,本元莫損,勝服大黃。又或瘡瘍熱盛,大便秘塞,重劑酒煎熱飲,亦良。

腎陰有盛而無衰,宜溫不宜補,土燥水枯之證,外感中止有此種,至於別經傷寒,此證甚少,若內傷雜病,率皆陰旺土濕,未有水虧者。土勝而水負則生,水勝而土負則死,天冬證絕不偶見,未可輕服。其性寒滑濕濡,最敗脾胃而瀉大腸,陽虧陰旺,土濕便滑者,宜切忌之。

久服不已,陽敗土崩,無有不死。後世庸工,以此殺人,不可勝數。凡肺痿肺癰,吐衄嗽喘,一切上熱之證,非土燥陽實者,概不宜此,用者慎之!其有水虧宜餌者,亦必制以滲利之味,防其助濕。土濕胃逆,痰涎淫生,愈服愈滋,而水源愈竭矣,是猶求水於陽燧也。其諸主治,止咳逆,定喘促,愈口瘡,除腫痛,療肺痿,治肺癰,去痰涎,解消渴,利小便,滑大腸。

竹葉,味甘,微寒,入手太陰肺經。清肺除煩,涼金瀉熱。

金匱竹葉湯,竹葉一把,桔梗一兩,生薑五兩,附子一枚,葛根三兩,桂枝一兩,防風一兩,甘草一兩,人參一兩,大棗十五枚。治產後中風,發熱面赤,喘而頭痛。以產後中氣虛弱,陰陽不能交濟,肝脾易陷,肺胃易逆,陷則下寒,逆則上熱。風傷衛氣,衛斂而遏營血,上熱彌增,肺胃愈逆,故發熱面赤,喘而頭痛。

肺胃愈逆而熱愈增,則肝脾益陷而寒益甚。竹葉、桔梗,涼肺而除煩,葛根、生薑,清肺而降逆,附子溫寒而暖水,桂、防,燥濕而達木,甘、棗、人參,補中而培土也。

竹葉石膏湯,竹葉二把,石膏一斤,麥冬一升,粳米半升,人參三兩,甘草二兩,半夏半升。治大病差後,虛羸少氣,氣逆欲吐者。以病後中虛,胃逆欲吐,三陽不降,燥熱鬱發。竹葉、石膏、麥冬,清金瀉熱而除煩,粳米、參、甘,補中化氣而生津,半夏降逆而止嘔也。

竹葉甘寒涼金,降逆除煩,瀉熱清上之佳品也。其諸主治,降氣逆,止頭痛,除吐血,療發黃,潤消渴,清熱痰,漱齒衄,洗脫肛。

竹茹,味甘,微寒,入手太陰肺、足陽明胃經。降逆止嘔,清熱除煩。

金匱竹皮大丸,竹茹二分,石膏二分,白薇一分(有熱二分),甘草七分,桂枝一分。棗肉和丸。治產婦乳子中虛,煩亂嘔逆。以乳婦產子未久,中氣尚虛,遇土鬱木賊之時,胃逆作嘔,爰生煩亂。竹茹降濁而止嘔,石膏、白薇,清金而除煩,甘草、桂枝,培土而達木也。

白話文:

[卷三]

當肺金的氣化產生水液時,通常是因為體內土壤(脾胃)太乾燥。陽明經的庚金(代表燥氣)掌控了體內的乾燥,它會收斂戊土(代表濕氣),使之轉化為乾燥。這時,胃氣會向右運行,肺氣則會向下清降,於是水液就能產生。這就像涼爽的秋天來臨,白露在夜晚凝結成水珠一樣。反之,如果體內的土壤太濕,就會導致中焦氣機鬱滯,胃氣上逆,肺金無法正常下降,霧氣凝結阻塞,濕氣蒸騰形成痰涎,水源就會枯竭。

天門冬這種藥物,性質潤澤寒涼,它清肺金以產生水液的能力,是麥門冬的十倍。對於那些因為土壤乾燥導致水分枯竭的人來說,天門冬非常適合。如果是陽明經受寒的患者,體內乾燥的土壤會耗損水分,導致腸胃焦熱乾燥;或是患有溫病、發斑疹的患者,體內的熱氣鬱積,臟腑像被火烤一樣。凡是遇到這種閉塞不通的情況,必須使用承氣湯來通便。如果乾燥結滯的情況不嚴重,可以用天門冬來清肺金的熱,滋潤體內的水分,使腸道滑潤,這樣既能治病又不會損害身體的元氣,效果勝過服用大黃。另外,如果長了瘡瘍,熱勢很盛,同時大便也秘結不通,可以多加劑量,用酒煎煮後熱服,效果也很好。

腎陰的特性是容易充盛而不易衰竭,應該用溫養的方法而不是用補益的方法。土壤乾燥、水分枯竭這種情況,在外感疾病的過程中偶爾會出現,至於其他經絡受寒導致的病症,這種情況很少見。如果說是因為內傷雜病導致的,通常都是陰氣旺盛、土壤濕潤,很少有水分虧虛的。土壤過強而水分不足,人還能生存;但如果水分過盛而土壤不足,人就會死亡。天門冬的適應症並不多見,不可輕易服用。它的藥性寒冷、滑膩、濕潤,最容易傷害脾胃,導致大腸瀉泄。如果體內陽氣虧虛,陰氣旺盛,土壤濕潤,大便滑泄的人,更要絕對禁止服用天門冬。

如果長期服用天門冬,陽氣會衰敗,脾胃也會崩潰,沒有人能因此而活下來。後世那些庸醫,用天門冬害死了很多人,數都數不清。凡是患有肺痿、肺癰、吐血、咳血、咳嗽、氣喘等一切上熱的症狀,如果不是因為土壤乾燥、陽氣過盛引起的,都不適合服用天門冬。使用天門冬時一定要謹慎!如果確實有水分虧虛,需要使用天門冬,也必須搭配一些滲濕利尿的藥物,防止天門冬助長體內的濕氣。如果土壤濕潤、胃氣上逆、痰涎過多,再服用天門冬,只會使濕氣更加嚴重,體內的水分也會更加枯竭,這就像用陽燧取水一樣,根本不可能得到。天門冬的主要功效有止咳逆、平喘促、治療口腔潰瘍、消除腫痛、治療肺痿、治療肺癰、去除痰涎、緩解口渴、利小便、滑潤大腸。

竹葉,味甘,性微寒,歸入肺經。它具有清肺熱、消除煩躁、清涼金氣、瀉熱的功效。

《金匱》竹葉湯:竹葉一把,桔梗一兩,生薑五兩,附子一枚,葛根三兩,桂枝一兩,防風一兩,甘草一兩,人參一兩,大棗十五枚。用於治療產後中風,出現發熱、面色潮紅、氣喘和頭痛的症狀。這是因為產後身體虛弱,陰陽不能調和,肝脾容易虛陷,肺胃容易上逆,虛陷就會導致下部寒冷,上逆就會導致上部發熱。風邪侵襲衛氣,導致衛氣收斂,阻礙營血的運行,使得上熱更加嚴重,肺胃更加上逆,所以會出現發熱、面色潮紅、氣喘和頭痛的症狀。

肺胃越是上逆,熱就越是嚴重;肝脾越是虛陷,寒氣就越是嚴重。竹葉和桔梗可以清涼肺氣,消除煩躁;葛根和生薑可以清肺熱,使上逆的氣機下降;附子可以溫暖寒氣,補充水分;桂枝和防風可以燥濕,疏達肝木;甘草、大棗和人參可以補中氣,培補脾土。

《竹葉石膏湯》:竹葉二把,石膏一斤,麥冬一升,粳米半升,人參三兩,甘草二兩,半夏半升。用於治療大病痊癒後,身體虛弱、少氣、氣逆想吐的症狀。這是因為病後身體虛弱,胃氣上逆想吐,三陽經的氣機不能下降,燥熱鬱積而發。竹葉、石膏和麥冬可以清涼金氣,瀉除熱邪,消除煩躁;粳米、人參和甘草可以補益中氣,化生津液;半夏可以降逆氣,止嘔吐。

竹葉的藥性甘寒,可以清涼金氣,使上逆的氣機下降,消除煩躁,是瀉熱清上的佳品。它主要的功效有降氣逆、止頭痛、止吐血、治療發黃、滋潤消渴、清除熱痰、漱口止牙齦出血、洗滌脫肛。

竹茹,味甘,性微寒,歸入肺經和胃經。具有降逆止嘔、清熱除煩的功效。

《金匱》竹皮大丸:竹茹二分,石膏二分,白薇一分(有熱加至二分),甘草七分,桂枝一分。用棗肉和成丸。用於治療產婦哺乳期間,因身體虛弱而出現煩躁和嘔逆的症狀。這是因為產婦生產不久,中氣尚虛,遇到脾胃鬱滯、肝木疏洩功能失常的情況,就會導致胃氣上逆,引起嘔吐和煩躁。竹茹可以降濁氣、止嘔吐;石膏和白薇可以清肺金、消除煩躁;甘草和桂枝可以培補脾土、疏達肝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