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長沙藥解》~ 卷三 (10)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0)

1. 卷三

蘇葉,味辛,入手太陰肺經。降沖逆而驅濁,消凝滯而散結。

金匱半夏厚朴湯方在半夏。用之治婦人咽中如有炙臠,以其降濁而散滯也。

蘇葉辛散之性,善破凝寒而下衝逆,擴胸腹而消脹滿,故能治咽中瘀結之證,而通經達脈,發瀉風寒,雙解中外之藥也。其諸主治,表風寒,平喘嗽,消癰腫,安損傷,止失血,解蟹毒。

栝蔞根,味甘、微苦,微寒,入手太陰肺經。清肺生津,止渴潤燥,舒痙病之攣急,解渴家之淋癃。

金匱栝蔞桂枝湯,栝蔞根三兩,桂枝三兩,芍藥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生薑三兩。治太陽痙病,其證備,身體強,𠘧𠘧然,脈沉遲者。太陽之經,外感風寒,發汗太多,因成痙病。其證身熱足寒,頸強項急,頭搖口噤,背反張,面目赤。發熱汗出,而不惡寒者,是得之中風,名曰柔痙。

以厥陰風木,藏血而主筋,筋脈枯燥,曲而不伸,是以項強而背反。木枯風動,振盪不寧,是以頭搖而齒齘。太陽行身之背,故病在脊背。此因汗多血燥,重感風邪,郁其營氣,故病如此。甘、棗,補脾精而益營血,薑、桂,達經氣而瀉營郁,芍藥、栝蔞,清風木而生津液也。

栝蔞瞿麥丸,栝蔞根三兩,薯蕷二兩,瞿麥一兩,茯苓三兩,附子一枚。治內有水氣,渴而小便不利者。陽衰土濕,寒水停留,乙木鬱遏,不能疏泄,故小便不利。木鬱風動,肺津傷耗,是以發渴。瞿麥、苓、附,瀉水而溫寒,薯蕷、栝蔞,斂肺而生津也。

栝蔞牡蠣散,栝蔞根、牡蠣等分。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治百合病,渴不差者。百合之病,肺熱津傷,必變渴證。津液枯燥,故渴久不止。栝蔞、牡蠣,清金斂肺,生津潤燥而止渴也。

小青龍湯,方在麻黃。治太陽傷寒,內有水氣,渴者,去半夏,加栝蔞根三兩,小柴胡湯,方在柴胡。治少陽傷寒,渴者,去半夏,加人參、栝蔞根,以其涼肅潤澤,清金止渴,輕清而不敗脾氣也。

清肺之藥,最為上品,又有通達凝瘀,清利濕熱之長。其諸主治,下乳汁,通月水,醫吹奶,療乳癰,治黃疸,消囊腫,行撲損瘀血,理瘡瘍腫痛。

栝蔞實,味甘、微苦,微寒,入手太陰肺經。清心潤肺,洗垢除煩,開胸膈之痹結,滌涎沫之膠黏,最洗瘀濁,善解懊憹。

金匱栝蔞薤白白酒湯,栝蔞實一枚,薤白三兩,白酒七升。治胸痹氣短,喘息咳唾,胸背疼痛,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以胸膈痹塞,氣無降路,故喘息咳唾。逆沖胸背,而生痛楚。清道堙郁,爰生煩熱。薤白、白酒,開擴其壅塞,栝蔞清滌其鬱煩也。

栝蔞薤白半夏湯,栝蔞實一枚,薤白三兩,白酒一斗,半夏半升。治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者。以胸膈痹塞,氣無降路,逼迫宮城,故心痛徹背。背者,胸之府也,氣不前降於腹,胸膈莫容,是以逆衝於脊背。薤白、白酒、半夏,破壅而降逆,栝蔞清滌其鬱煩也。

白話文:

[卷三]

蘇葉:

味道辛辣,歸屬於手太陰肺經。可以降逆氣、消除濁氣,化解凝滯和散開結塊。

《金匱要略》中的半夏厚朴湯,其中使用了半夏。用來治療婦女咽喉感覺有如炙烤肉塊梗塞的症狀,就是因為它能降濁氣、散凝滯。

蘇葉的辛散性質,擅長破除凝結的寒氣、使逆氣下降,擴張胸腹、消除脹滿,因此能治療咽喉瘀結的病症,並能疏通經絡、暢達氣血,發散風寒,是兼顧表裡雙解的藥物。它的主要作用包括:發散風寒、平定喘咳、消除癰腫、安定損傷、止血、解蟹毒。

栝蔞根:

味道甘甜、略帶苦味,性質微寒,歸屬於手太陰肺經。能清肺、生津、止渴、潤燥,舒緩痙攣性疾病引起的肌肉拘攣,解除因口渴引起的排尿困難。

《金匱要略》中的栝蔞桂枝湯,包含栝蔞根三兩、桂枝三兩、芍藥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生薑三兩。用來治療太陽經的痙病,症狀齊全,身體僵硬、抽搐,脈象沉遲。太陽經感受風寒,發汗過多,就會形成痙病。這種病症會出現身體發熱、腳冷、頸部僵硬、頭部搖晃、牙關緊閉、背部反張、面色赤紅等情況。發熱、出汗,但不怕冷,屬於中風,稱為柔痙。

這是因為厥陰肝木,藏血而主筋,筋脈枯燥,彎曲而不能伸展,所以頸部僵硬、背部反張。肝木枯竭、風邪內動,就會出現震盪不安的情況,因此頭部搖晃、牙關緊咬。太陽經運行於身體背部,所以疾病在脊背。這都是因為發汗太多導致血燥,又感受風邪,鬱結營氣,才會導致這種情況。甘草、大棗可以補脾精、益營血,生薑、桂枝可以疏通經氣、疏瀉營氣鬱結,芍藥、栝蔞可以清除肝木風邪、生津液。

栝蔞瞿麥丸,包含栝蔞根三兩、薯蕷二兩、瞿麥一兩、茯苓三兩、附子一枚。用來治療體內有水氣、口渴且小便不暢的情況。這是因為陽氣衰弱、脾土濕盛、寒水停留,肝木鬱結、無法疏通,所以小便不利。肝木鬱結、風邪內動,損傷肺津,因此出現口渴。瞿麥、茯苓、附子可以瀉水、溫陽散寒,薯蕷、栝蔞可以斂肺、生津。

栝蔞牡蠣散,包含栝蔞根、牡蠣等分,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一勺,每日三次。用來治療百合病,口渴但症狀沒有改善的情況。百合病是肺熱、津液受損引起的,必然會出現口渴的症狀。津液枯燥,所以口渴久治不癒。栝蔞、牡蠣可以清肺斂肺、生津潤燥、止渴。

小青龍湯(方劑在麻黃條目中),用來治療太陽經受寒,體內有水氣、口渴的情況,需要去掉半夏,加入栝蔞根三兩。小柴胡湯(方劑在柴胡條目中),用來治療少陽經受寒,口渴的情況,需要去掉半夏,加入人參、栝蔞根,因為栝蔞根具有清涼、肅降、滋潤的特性,可以清肺止渴,藥性輕清而不會損傷脾氣。

栝蔞根是清肺的良藥,屬於上品,又有疏通凝結、清除濕熱的功效。它的主要作用還包括:下乳汁、通月經、治療吹奶(乳腺炎)、治療乳癰(乳房膿腫)、治療黃疸、消除囊腫、化解跌打損傷造成的瘀血、治療瘡瘍腫痛。

栝蔞實:

味道甘甜、略帶苦味,性質微寒,歸屬於手太陰肺經。可以清心潤肺、洗滌污垢、消除煩躁,打開胸膈的痹結、清除痰涎的黏膩,最能洗滌瘀濁,善於解除煩悶。

《金匱要略》中的栝蔞薤白白酒湯,包含栝蔞實一枚、薤白三兩、白酒七升。用來治療胸痹、氣短、喘息咳嗽、胸背疼痛,寸口脈象沉而遲,關部脈象細緊而數。這是因為胸膈痹塞、氣機無法下降,所以喘息咳嗽。逆氣上衝胸背,就會產生疼痛。清除淤積阻塞,就會產生煩熱。薤白、白酒可以開通阻塞,栝蔞可以清除鬱積煩悶。

栝蔞薤白半夏湯,包含栝蔞實一枚、薤白三兩、白酒一斗、半夏半升。用來治療胸痹、無法平臥、心痛徹背的情況。這是因為胸膈痹塞、氣機無法下降,壓迫心胸,所以心痛徹背。背部是胸部的延伸,氣機無法下降到腹部,胸膈無法容納,所以逆衝到脊背。薤白、白酒、半夏可以破除阻塞、使逆氣下降,栝蔞可以清除鬱積煩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