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長沙藥解》~ 卷三 (9)

回本書目錄

卷三 (9)

1. 卷三

薑、甘、苓、朮、溫中燥土,知、膏、冬、蕤,清肺熱而生津,歸、芍、芩、桂,滋肝燥而升陷,升麻理其咽喉,麻、杏,瀉其皮毛也。

金匱麻杏薏甘湯,麻黃五錢,杏仁十枚,薏苡五錢,甘草一兩。治風濕發熱,身疼,日晡所劇。以汗出當風,閉其皮毛,汗熱鬱遏,淫溢竅隧,日晡濕動,應候而劇。甘草、薏苡,補土而燥濕,杏仁利氣而破壅,麻黃開竅而發汗也。

越婢湯,麻黃六兩,石膏半斤,甘草二兩,大棗十五枚,生薑三兩。治風水,身腫,脈浮,汗出,惡風。以汗出遇風,竅閉汗阻,淫溢經隧,壅遏衛氣,而為浮腫。麻黃髮皮毛而瀉水,石膏清肺金而瀉熱,甘、棗、生薑,補脾精而和中也。

麻黃附子湯,麻黃三兩,甘草一兩,附子一枚。即「少陰」麻黃附子甘草方,而分兩不同。治水病,脈沉小,屬少陰,虛腫者。以土弱陽飛,腎寒水脹,流溢經絡,而為浮腫。甘草、附子,補土而暖腎,麻黃髮表而瀉水也。

風濕與風水,皆汗為風閉,而濕則未至成水,其證稍異。緣有內水,不但表寒,故多用麻黃。

肝司營血,中抱陽魂,其性溫暖而發散,肺司衛氣,內含陰魄,其性清涼而收斂。衛氣清斂,則孔竅闔而寒不能傷,泄之以風,竅開而汗出,衛氣失其收斂之性,故病中風,營血溫散,則孔竅開而風不能中,閉之以寒,竅合而汗收,營血失其發散之性,故病傷寒。但衛性收斂,風愈泄而衛愈斂,則遏閉營血,而生裡熱,營性發散,寒愈閉而營愈發,則裹束衛氣,而生表寒。

以營血溫升,則化火而為熱,衛氣清降,則化水而為寒,營鬱而發熱,衛閉而惡寒者,其性然也。風傷衛而營郁,故用桂枝以瀉營,寒傷營而衛閉,故用麻黃以瀉衛。桂枝通達條暢,專走經絡,而瀉營郁,麻黃浮散輕飄,專走皮毛,而瀉衛閉,竅開汗出,則營衛達而寒熱退矣。

麻黃髮表出汗,其力甚大,冬月傷寒,皮毛閉塞,非此不能透發,一切水濕痰飲,淫溢於經絡關節之內,得之霍然汗散,宿病立失。但走瀉真氣,不宜虛家,汗去陽亡,土崩水泛,陰邪無制,乘機發作,於是筋肉瞤動,身體振搖,驚悸奔豚諸證風生,禍變非常,不可不慎!

蓋腎主五液,入心為汗,非血不釀,非氣不醞,非水不變,非火不化。鼎沸而露滴者,水熱而氣暖也,身勞而出汗者,火動而血蒸也,汗出而溫氣發泄,是以戰慄而振搖。所謂奪汗者無血,奪血者無汗,以其溫氣之脫泄,非謂汗血之失亡。

陽者,陰之神魂,陰者,陽之體魄,體魄者,神魂之宮室,神魂者,宮室之主人。上士重其人而輕其宮,人存而宮亦修,下士賤其主而貴其室,主亡而室亦壞矣。

煮去沫用。

根節止汗,發表去其根節,斂表但用根節。

白話文:

生薑、甘草、茯苓、白朮,這些藥材能溫暖中焦、乾燥脾土;知母、石膏、麥門冬、玉竹,能清除肺熱並產生津液;當歸、白芍、黃芩、桂枝,能滋養肝陰、平肝燥,並升提下陷之氣;升麻可以治理咽喉不適;麻黃、杏仁,能疏通皮膚毛孔,宣洩體內邪氣。

《金匱要略》中的麻杏薏甘湯,用麻黃五錢、杏仁十枚、薏苡五錢、甘草一兩,治療風濕引起的發熱,身體疼痛,在午後更加嚴重的情況。這是因為出汗時吹到風,導致皮膚毛孔閉塞,汗液和熱量鬱積在體內,滲入到各個孔竅和經絡。午後濕氣加重,所以病情也跟著加劇。甘草、薏苡仁能補養脾土並去除濕氣,杏仁能疏理氣機並破除壅塞,麻黃能打開毛孔並發汗。

越婢湯,用麻黃六兩、石膏半斤、甘草二兩、大棗十五枚、生薑三兩,治療風水病,表現為身體腫脹、脈搏浮在表面、出汗、怕風。這是因為出汗時吹到風,導致毛孔閉塞,汗液無法正常排出,壅塞在經絡中,阻礙衛氣的運行,從而引起浮腫。麻黃能打開皮膚毛孔並排出體內的水分,石膏能清除肺熱,甘草、大棗、生薑能補養脾精,調和中焦。

麻黃附子湯,用麻黃三兩、甘草一兩、附子一枚。這個方子就是《傷寒論》中的「少陰」麻黃附子甘草湯,只是劑量不同。它治療因為腎陽虛弱導致的水腫,表現為脈搏沉細、屬於少陰證的虛性浮腫。這是因為脾土虛弱、陽氣浮散、腎陽虛寒導致水液積聚,溢出到經絡,從而引起浮腫。甘草、附子能補養脾土、溫暖腎陽,麻黃能發散表邪、排出體內的水分。

風濕和風水病,都是因為出汗時吹到風導致毛孔閉塞所致,但風濕病是濕邪還未發展到水腫的程度,所以病情稍有不同。由於體內本身就有水邪,不僅僅是表寒的問題,所以經常使用麻黃。

肝臟主管營血,中藏陽氣之魂,其性質溫暖而發散;肺臟主管衛氣,內含陰氣之魄,其性質清涼而收斂。衛氣清涼收斂,毛孔就會閉合,寒邪就難以侵入;如果受到風邪侵襲導致毛孔打開,就會出汗,衛氣失去其收斂的特性,所以會得中風。營血溫暖發散,毛孔就會打開,風邪難以侵入;如果受到寒邪侵襲導致毛孔閉合,就會不出汗,營血失去其發散的特性,所以會得傷寒。但是衛氣的特性是收斂的,風邪越發散,衛氣就越收斂,這樣反而會阻礙營血的運行,產生內熱。營血的特性是發散的,寒邪越閉塞,營血就越發散,這樣反而會束縛衛氣,產生表寒。

營血溫升,就會化為火而產生熱;衛氣清降,就會化為水而產生寒。營血鬱積而發熱,衛氣閉塞而怕冷,這是它們各自的特性決定的。風邪侵襲衛氣,導致營血鬱積,所以用桂枝來疏散營血;寒邪侵襲營血,導致衛氣閉塞,所以用麻黃來疏散衛氣。桂枝能通達經絡,專門疏散營血的鬱積;麻黃輕浮而發散,專門疏通皮膚毛孔,疏散衛氣的閉塞。一旦毛孔打開,汗液排出,營衛之氣就會暢通,寒熱就會消退。

麻黃發散表邪、使人出汗的藥力非常強大。在寒冷的冬天,如果因為傷寒導致皮膚毛孔閉塞,必須用麻黃才能夠打開。各種水濕痰飲積聚在經絡關節之內,使用麻黃後可以迅速發汗,使宿疾立即消失。但是麻黃容易耗散人體的真氣,不適合虛弱的人使用。出汗過多會導致陽氣耗散,脾土功能受損,水液泛濫,陰邪沒有制約,就會趁虛而入,引發肌肉跳動、身體顫抖、驚悸奔豚等各種嚴重疾病,必須謹慎使用!

腎臟主管人體的各種液體,這些液體進入心臟就變成汗液,汗液的產生需要血液的滋養、陽氣的蒸騰、水分的轉化和火熱的推動。就像鼎沸騰時會產生水滴,是因為水熱而陽氣溫暖。身體勞累時會出汗,是因為火熱推動血液蒸發。汗液排出時,體內的陽氣也會隨之散發,所以會感到戰慄和顫抖。所謂「奪汗者無血,奪血者無汗」,指的是陽氣的耗散,而不是汗液和血液的真正喪失。

陽氣是陰氣的神魂,陰氣是陽氣的形體,形體是神魂的居所,神魂是居所的主人。高明的人重視人本身的健康,而輕視外在的居所,只要人健康,居所也會得到修繕;低劣的人卻輕視人本身的健康,而重視外在的居所,一旦人去世了,居所也會隨之敗壞。

煎煮藥物時,要去掉浮沫。

藥材的根部和節部有止汗的作用,所以發汗時要去除根節;收斂止汗時,可以使用根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