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長沙藥解》~ 卷三 (8)

回本書目錄

卷三 (8)

1. 卷三

金匱旋覆花湯,方在旋覆花。治婦人脈體芤減,用之以通經氣之郁澀也。

蔥白辛溫發散,升陷達郁,行經發表,厥有功焉。其諸主治,下乳汁,散乳癰,消腫痛,止麻痹,療下血,熨便癃,通淋澀,調泄利。

麻黃,味苦、辛,氣溫,入手太陰肺、足太陽膀胱經。入肺家而行氣分,開毛孔而達皮部,善瀉衛郁,專發寒邪,治風濕之身痛,療寒濕之腳腫,風水可驅,溢飲能散,消咳逆肺脹,解驚悸心忡。

傷寒麻黃湯,麻黃三兩,桂枝二兩,甘草一兩,杏仁七十枚。治太陽傷寒,頭痛惡寒,無汗而喘。以衛性斂閉,營性發揚,寒傷營血,閉其皮毛,是以無汗。肺氣壅遏,是以發喘。寒愈閉而營愈發,裹束衛氣,不得外達,是以惡寒。甘草保其中氣,桂枝發其營郁,麻黃瀉其衛閉,杏仁利其肺氣,降逆而止喘也。

大青龍湯,麻黃六兩,桂枝二兩,杏仁五十枚,甘草二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石膏如雞子大。治太陽中風,脈緊身痛,發熱惡寒,煩躁無汗。以風中衛氣,衛斂而風不能泄,是以無汗。遏閉營血,內熱鬱隆,是以煩躁。病雖中風,而證同傷寒,桂枝不能發矣。甘、棗,補其脾精,桂枝發其營郁,麻黃瀉其衛閉,杏、姜,利肺壅而降逆氣,石膏清肺熱而除煩躁也。

小青龍湯,麻黃三兩,桂枝三兩,芍藥三兩,甘草二兩,半夏三兩,五味半升細辛三兩,乾薑三兩。治太陽傷寒,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以水飲中阻,肺胃不降,濁氣逆沖,故作嘔咳。甘草培其土氣,麻、桂,發其營衛,芍藥清其經熱,半夏降胃逆而止嘔,五味、細辛、乾薑,降肺逆而止咳也。

《金匱》以治痰飲,咳逆倚息者,使水飲化氣,而隨汗泄,降以五味、薑、辛,咳逆自平也。又以大、小青龍,通治溢飲。以飲水流行,歸於四肢,不能化汗而外瀉,則水飲注積,遏阻衛氣,以致身體疼重。麻黃髮汗,瀉其四末之集水也。

麻杏甘石湯,麻黃四兩,杏仁五十枚,甘草二兩,石膏半斤。治太陽傷寒,汗下後,汗出而喘,無大熱者。以經熱未達,表裡鬱蒸,故汗出而喘。麻黃瀉衛,甘草保中,杏仁降其逆氣,石膏清其鬱熱也。

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二兩,附子一枚,細辛二兩。治少陰病,反發熱,脈沉者。以少陰脈沉而身反發熱,則裡寒已作而表寒未退。麻黃髮其表寒,附子驅其裡寒,細辛降其陰邪也。

麻黃附子甘草湯,麻黃二兩,附子一枚,甘草二兩。治少陰病,得之二三日,無里證者。以脈見沉細,經是少陰,而里證未作,宜解表寒。麻黃輕發其表,附子重暖其里,甘草培其中氣也。

麻黃升麻湯,麻黃二兩半,升麻一兩一分,萎蕤十八銖,石膏六銖,知母十八銖,當歸一兩一分,芍藥六銖,黃芩十八銖,桂枝六銖,茯苓六銖,白朮六銖,甘草六銖,乾薑六銖,天冬六銖。治厥陰傷寒,大下後,咽喉不利,吐膿血,泄利不止者。以下後中氣寒濕,相火上逆,刑辛金而為膿血,風木下陷,賊己土而為泄利。

白話文:

[卷三]

金匱旋覆花湯這個方子,在介紹旋覆花的地方有提到。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婦女脈象虛弱,身體氣血不足的情況,可以疏通因為氣血瘀滯不通暢的經絡。

蔥白性味辛溫,具有發散、向上提升、疏通鬱滯的功效,可以疏通經絡、發散體表。它有很多用途,例如可以幫助產婦分泌乳汁、消除乳房腫塊、消腫止痛、止麻痺、治療下血、用來熱敷治療小便不暢、疏通小便澀滯、調節腹瀉等。

麻黃,味苦、辛,性溫,主要作用於手太陰肺經和足太陽膀胱經。它進入肺部可以運行氣分,打開毛孔到達皮膚表面,擅長疏散體表鬱滯,專門發散寒邪,可以治療風濕引起的身體疼痛、寒濕引起的腳腫,可以驅散風水病,消散水液積聚,可以緩解咳嗽、肺脹,也可以解除驚悸、心慌。

傷寒麻黃湯的組成是:麻黃三兩、桂枝二兩、甘草一兩、杏仁七十枚。這個方子用來治療太陽經傷寒,症狀有頭痛、怕冷、不出汗、喘氣。這是因為衛氣的功能收斂閉塞,營氣的功能卻在發散,寒邪侵入營血,導致毛孔閉塞,所以不出汗。肺氣被堵塞,所以喘氣。寒邪越是閉塞,營氣越是發散,反而束縛了衛氣,使衛氣不能向外散發,所以會怕冷。甘草用來保護脾胃之氣,桂枝用來發散營氣的鬱滯,麻黃用來疏泄衛氣的閉塞,杏仁用來疏通肺氣,可以降逆氣,從而止喘。

大青龍湯的組成是:麻黃六兩、桂枝二兩、杏仁五十枚、甘草二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石膏像雞蛋大小。這個方子用來治療太陽經中風,症狀是脈象緊繃、身體疼痛、發熱怕冷、煩躁不安、不出汗。這是因為風邪侵入衛氣,衛氣收斂閉塞,風邪不能向外發散,所以不出汗。營血被遏制閉塞,內熱積聚,所以會煩躁不安。雖然是中風,但是症狀和傷寒類似,用桂枝已經不能發汗了。甘草、大棗用來補脾胃之精氣,桂枝用來發散營氣的鬱滯,麻黃用來疏泄衛氣的閉塞,杏仁、生薑用來疏通肺氣,使逆氣下降,石膏用來清除肺熱,解除煩躁不安。

小青龍湯的組成是:麻黃三兩、桂枝三兩、芍藥三兩、甘草二兩、半夏三兩、五味子半升、細辛三兩、乾薑三兩。這個方子用來治療太陽經傷寒,症狀是心下有水氣,噁心想吐,發熱咳嗽。這是因為體內有水飲阻滯,肺氣和胃氣不能下降,濁氣向上衝逆,所以會噁心咳嗽。甘草用來培養脾胃之氣,麻黃、桂枝用來發散營氣和衛氣,芍藥用來清除經絡的熱邪,半夏用來降逆止嘔,五味子、細辛、乾薑用來降肺氣,從而止咳。

《金匱要略》用這個方子來治療痰飲、咳嗽、呼吸困難,讓水飲化為氣,隨著汗液排出,用五味子、生薑、細辛來降氣,咳嗽自然就平息了。還用大、小青龍湯來治療溢飲,水飲流竄到四肢,不能化為汗液排出,導致水飲積聚,阻礙了衛氣的運行,所以會出現身體疼痛沉重。麻黃可以發汗,疏泄四肢末端積聚的水液。

麻杏甘石湯的組成是:麻黃四兩、杏仁五十枚、甘草二兩、石膏半斤。這個方子用來治療太陽經傷寒,在發汗或攻下後,出現汗出而喘,沒有明顯發熱的情況。這是因為經絡的熱邪沒有完全散發,體表和體內都鬱熱蒸騰,所以會汗出而喘。麻黃用來疏泄衛氣,甘草用來保護脾胃之氣,杏仁用來降逆氣,石膏用來清除鬱積的熱邪。

麻黃附子細辛湯的組成是:麻黃二兩、附子一枚、細辛二兩。這個方子用來治療少陰病,出現發熱,脈象沉細的情況。這是因為少陰脈沉細,身體反而發熱,說明體內有寒邪,體表也有寒邪沒有散去。麻黃用來發散體表的寒邪,附子用來驅散體內的寒邪,細辛用來降伏陰邪。

麻黃附子甘草湯的組成是:麻黃二兩、附子一枚、甘草二兩。這個方子用來治療少陰病,發病兩三天,沒有明顯體內病症的情況。因為脈象沉細,說明是少陰病,但體內沒有明顯病症,適合用來解表寒。麻黃用來輕微發散體表寒邪,附子用來溫補體內陽氣,甘草用來培養脾胃之氣。

麻黃升麻湯的組成是:麻黃二兩半、升麻一兩一分、萎蕤十八銖、石膏六銖、知母十八銖、當歸一兩一分、芍藥六銖、黃芩十八銖、桂枝六銖、茯苓六銖、白朮六銖、甘草六銖、乾薑六銖、天冬六銖。這個方子用來治療厥陰傷寒,大瀉後,出現咽喉不利、吐膿血、腹瀉不止的情況。這是因為大瀉後,脾胃之氣變得寒濕,導致相火上逆,損傷肺金而出現膿血,風木下陷,損傷脾土而出現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