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長沙藥解》~ 卷三 (6)

回本書目錄

卷三 (6)

1. 卷三

薤白,味辛,氣溫,入手太陰肺、手陽明大腸經。開胸痹而降逆,除後重而升陷,最消痞痛,善止滑泄。

金匱栝蔞薤白白酒湯、栝蔞薤白半夏湯、二方在栝蔞。枳實薤白桂枝湯方在枳實。並用之,治胸痹心痛,以其破壅而降逆也。

傷寒四逆散,方在甘草。治少陰病,四逆。泄利下重者,加薤白三升,以其行滯而升陷也。

肺病則逆,濁氣不降,故胸膈痹塞,腸病則陷,清氣不升,故肛門重墜。薤白辛溫通暢,善散壅滯,辛金不至上壅,故痹者下達而變沖和,庚金不至下滯,故重者上達而化輕清。其諸主治,斷泄痢,除帶下,安胎妊,散瘡瘍,療金瘡,下骨鯁,止氣痛,消咽腫,緣其條達凝郁故也。

桔梗,味苦、辛,入手太陰肺經。散結滯而消腫硬,化凝鬱而排膿血,療咽痛如神,治肺癰至妙,善下衝逆,最開壅塞。

傷寒桔梗湯,桔梗二兩,甘草二兩。治少陰病,咽痛者。以少陰腎脈,循喉嚨而挾舌本,少陰心脈,挾咽而系目系,少陰病則癸水上衝,丁火不降,鬱熱摶結,而生咽痛。桔梗開沖塞而利咽喉,生甘草瀉鬱熱而緩迫急也。通脈四逆湯,方在甘草。治少陰病,下利脈微。咽痛者,去芍藥,加桔梗一兩,亦此法也。

《金匱》以治肺癰,咳而胸滿,振寒脈數,咽乾不渴,時出濁唾腥臭,久而吐膿如米粥者。以肺氣壅塞,濕熱淫蒸,濁瘀腐敗,化而為膿。桔梗破壅塞而行腐敗,生甘草瀉鬱熱而清肺金也。

二白散,桔梗三分,貝母三分,巴豆一分。為散,白飲和服。治太陽中風,寒實結胸。以經病未解,而水土濕寒,乃以冷水噀灌,愈閉其表,寒濕鬱動,逆沖清道,與膈上之陽,兩相隔拒,寒熱逼迫,痞結不開。桔梗、貝母,清降其虛熱,巴豆溫下其濕寒,結散郁開,腐敗難容,在上則湧吐而出,在下則泄利而去矣。

《外臺》以治肺癰者,排決膿瘀,令其吐泄而下,肺腑清空,正氣續復,不使養癰以胎禍也。

金匱排膿湯,桔梗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枚,生薑二兩。以瘡疽膿硬,必當排而行之,使腫消而膿化。而死肌腐化,全賴中氣。甘、棗,培補脾精,生薑和中而行氣,桔梗消結而化膿也。

排膿散,桔梗二分,芍藥六分,枳實十六枚。為散,雞子黃一枚,以散數錢揉均,飲和服之,日一服。以瘡疽膿成,必當排而決之,使腐去而新生。而膿瘀既瀉,營血必傷。桔梗行其凝瘀,枳實逐其腐敗,芍藥清肝風而涼營,雞子黃補脾精而養血也。

薯蕷丸、方在薯蕷。竹葉湯、方在竹葉。並用之,以降肺氣之逆也。

桔梗苦瀉辛通,疏利排決,長於降逆而開結,消瘀而化凝,故能清咽喉而止腫痛,療瘡疽而排膿血。其諸主治,清頭面,理目痛,通鼻塞,療口瘡,止氣喘,平腹脹,調痢疾,破血淤,皆降逆疏壅之力也。

白話文:

薤白,味道辛辣,藥性溫和,主要作用於手太陰肺經和手陽明大腸經。它可以疏通胸部的氣滯,使逆行的氣下降,消除排便不暢的感覺,並能提升下陷的氣。最能消除胸腹部的痞塊疼痛,也擅長止瀉。

《金匱要略》中的栝蔞薤白白酒湯、栝蔞薤白半夏湯這兩個方子在講栝蔞的地方有說明。枳實薤白桂枝湯這個方子在講枳實的地方有說明。這些方子都用來治療胸痹心痛,是因為它們能破除氣血的壅滯,使逆行的氣下降。

《傷寒論》中的四逆散這個方子在講甘草的地方有說明,用來治療少陰病,也就是四肢厥逆。如果出現腹瀉、排便不暢的症狀,可以加入三升的薤白,因為它能疏通行滯的氣機,並提升下陷的氣。

肺部有病,就會導致氣逆,濁氣無法下降,所以會感到胸膈悶塞;腸道有病,則會導致氣陷,清氣無法上升,所以肛門會有下墜感。薤白性辛溫,具有通暢的作用,擅長疏散壅滯的氣機。辛金之氣不會向上壅塞,所以胸痹的症狀可以下達,而變得舒緩;庚金之氣不會向下滯留,所以下墜的感覺可以上升,而變得輕快。它所能治療的病症很多,例如:止瀉痢,去除白帶,安胎,散瘡瘍,治療外傷,去除魚刺卡喉,止氣痛,消除咽喉腫痛,都是因為它能疏通鬱結的氣機。

桔梗,味道苦、辛,主要作用於手太陰肺經。它可以散結滯、消腫硬,化解凝結的鬱悶、排出膿血,治療咽喉疼痛效果很好,治療肺癰效果極佳,擅長使上逆的氣下降,最能疏通壅塞的氣機。

《傷寒論》中的桔梗湯,用桔梗二兩、甘草二兩,治療少陰病引起的咽喉疼痛。因為少陰腎經的脈絡循行於喉嚨,並連繫舌根;少陰心經的脈絡連繫咽喉,並連繫眼部。少陰病會導致癸水上衝,丁火不降,鬱熱凝結,就會產生咽喉疼痛。桔梗能疏通壅塞的氣機,使咽喉通暢;甘草能瀉除鬱熱,緩解急迫的症狀。通脈四逆湯這個方子在講甘草的地方有說明,用來治療少陰病,出現腹瀉、脈微弱的症狀,如果同時有咽喉疼痛,可以去掉芍藥,加入一兩桔梗,也是同樣的道理。

《金匱要略》用桔梗治療肺癰,症狀是咳嗽、胸悶、發冷、脈搏快、咽喉乾燥但不想喝水、時常咳出腥臭的濃痰,時間久了就會咳出像米粥一樣的膿。這是因為肺氣壅塞,濕熱瀰漫,濁瘀腐敗,化為膿液。桔梗能破除壅塞,使腐敗的物質排出;甘草能瀉除鬱熱,清降肺金之氣。

二白散用桔梗三分、貝母三分、巴豆一分,研成粉末,用白開水調服,治療太陽中風引起的寒實結胸。這是因為外感病沒有痊癒,又遇到水土的濕寒,用冷水沖洗,更加閉塞了肌膚,寒濕鬱結,逆行於清道,與膈上的陽氣相互阻隔,寒熱逼迫,痞塊無法消散。桔梗和貝母可以清降虛熱,巴豆可以溫下濕寒,使結散開,鬱氣疏通,腐敗的物質難以容留,在上則會嘔吐而出,在下則會排泄出去。

《外臺秘要》用桔梗來治療肺癰,是為了排出膿瘀,使膿液通過嘔吐或排泄的方式排出,清理肺腑,使正氣恢復,不讓癰瘡不斷擴大。

《金匱要略》中的排膿湯,用桔梗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枚、生薑二兩,是因為瘡瘍的膿腫堅硬,必須要排膿,使腫脹消散,膿液化解。而死去的肌肉腐化,完全依賴於中氣。甘草和大棗可以補養脾精,生薑可以調和脾胃並運行氣機,桔梗可以消除結塊,化解膿液。

排膿散用桔梗二分、芍藥六分、枳實十六枚,研成粉末,用一個雞蛋黃和藥粉攪勻,用開水調服,每天一次。是因為瘡瘍膿液形成,必須要排出,使腐肉去除,新肉長出。膿液排出後,營血必然受損。桔梗能運行凝結的瘀血,枳實能驅逐腐敗的物質,芍藥能清解肝風,使營血涼潤,雞蛋黃可以補充脾精,滋養血液。

薯蕷丸和竹葉湯這兩個方子在講薯蕷和竹葉的地方有說明,它們都是用來使上逆的肺氣下降的。

桔梗味苦能瀉,味辛能通,疏通排泄的能力很強,擅長使上逆的氣下降,並疏通結塊,消除瘀血,化解凝結,所以能清咽利喉,止腫痛,治療瘡瘍,排出膿血。它所能治療的病症很多,例如:清頭面,治療眼痛,通鼻塞,治療口瘡,止氣喘,平腹脹,調理痢疾,破血瘀,都是因為它有使上逆的氣下降,疏通壅塞的氣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