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長沙藥解》~ 卷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一 (2)

1. 卷一

四逆散,甘草、枳實、柴胡、芍藥。等分,為末,飲服方寸匕。治少陰病,四逆者。以水寒木枯,郁生風燥,侵克脾土,中氣痞塞,不能四達。柴、芍,清其風木,甘草補其中氣,枳實瀉其痞滿也。

甘草乾薑湯,甘草四兩,乾薑二兩。治傷寒汗後,煩躁吐逆,手足厥冷者。以汗後火泄土敗,四肢失養,微陽離根,胃氣升逆。甘草、乾薑,補土溫中,以回升逆之陽也。

金匱甘草附子湯,甘草二兩,附子二枚,白朮二兩,桂枝四兩。治風濕相摶,骨節疼煩,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以水寒土濕,木鬱不能行水,濕阻關節,經絡不通,是以痛腫。濕蒸汗泄,衛陽不固,故惡風寒。朮、甘,補土燥濕,桂枝疏木通經,附子溫其水寒也。

甘草麻黃湯,甘草二兩,麻黃四兩。治里水,一身面目黃腫,小便不利者。以土濕不能行水,皮毛外閉,溲尿下阻,濕無去路,淫蒸肌膚,而發黃腫。甘草補其土,麻黃開皮毛而瀉水濕也。

傷寒調胃承氣湯,甘草二兩,大黃三兩,芒硝半斤。治太陽傷寒三日,發汗不解,蒸蒸發熱,屬陽明者。以寒閉皮毛,經郁發熱,汗出熱泄,病當自解,發汗不解,蒸蒸發熱者,此胃陽素盛,腑熱內作,將來陽明之大承氣證也。方其蒸蒸發熱之時,早以甘草保其中,硝、黃瀉其熱,胃氣調和,則異日之腑證不成也。

金匱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白頭翁、黃連、黃柏、秦皮各三兩,甘草、阿膠各二兩。治產後下利虛極者。以產後亡血木燥,賊傷脾土,而病下利。白頭翁湯以清其濕熱,甘草補其脾土,阿膠潤其風木也。

傷寒甘草湯,生甘草二兩。治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少陰水旺,二火俱騰,上行清道,是以咽痛。生甘草瀉熱而消腫也。

甘草粉蜜湯,甘草二兩,鉛粉一兩,蜜四兩。水三升,煮甘草,取二升,入粉、蜜,煎如薄粥。治蛔蟲為病,吐涎心痛,發作有時者。以土弱氣滯,木鬱蟲化。甘草補土,白粉殺蟲,蜂蜜潤燥而清風,滑腸而下積也。

人之初生,先結祖氣,兩儀不分,四象未兆,混沌莫名,是曰先天。祖氣運動,左旋而化己土,右轉而化戊土,脾胃生焉。己土東昇,則化乙木,南升則化丁火,戊土西降,則化辛金,北降則化癸水,於是四象全而五行備。

木溫、火熱、水寒、金涼,四象之氣也,木青、金白、水黑、火赤,四象之色也,木臊、水腐、金腥、火焦,四象之臭也,木酸、金辛、火苦、水咸,四象之味也,土得四氣之中,四色之正,四臭之和,四味之平。甘草氣色臭味,中正和平,有土德焉,故走中宮而入脾胃。

脾土溫升而化肝木,肝主藏血而脾為生血之本,胃土清降而化肺金,肺主藏氣而胃為化氣之源,氣血分宮,胥秉土氣。甘草體具五德,輔以血藥,則左行己土而入肝木,佐以氣藥,則右行戊土而入肺金。肝血溫升,則化神氣,肺金清降,則化精血,脾胃者,精神氣血之中皇,凡調劑氣血,交媾精神,非脾胃不能,非甘草不可也。

白話文:

卷一

四逆散:用甘草、枳實、柴胡、芍藥等量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小勺。這個方子治療少陰病,出現四肢冰冷的狀況。這是因為體內水寒之氣導致肝木枯萎,氣鬱生風而乾燥,反過來侵犯脾土,使得中焦氣機堵塞,無法暢達四肢。柴胡、芍藥可以疏解肝木的風氣,甘草補益中焦之氣,枳實則能消除痞滿的症狀。

甘草乾薑湯:用甘草四兩,乾薑二兩。這個方子治療因傷寒發汗後,出現煩躁、嘔吐、手腳冰冷的狀況。這是因為發汗過度,耗損了體內陽氣,導致脾胃虛弱,四肢失去濡養,微弱的陽氣也因此離散。甘草、乾薑可以補益脾土,溫暖中焦,使陽氣回升。

金匱甘草附子湯:用甘草二兩,附子兩枚,白朮二兩,桂枝四兩。這個方子治療風濕相互侵襲,導致關節疼痛、煩躁,出汗氣短,小便不暢,怕風不喜歡脫衣服,或者身體微微腫脹。這是因為水寒之氣和脾土濕氣過重,導致肝木鬱結而無法行水,濕氣阻礙關節,經絡不通暢,所以會出現疼痛腫脹。濕氣蒸發導致汗液外泄,衛氣陽氣不固,所以會怕風怕冷。白朮、甘草可以補益脾土,燥濕,桂枝疏通肝木,使經絡暢通,附子則能溫化體內的水寒之氣。

甘草麻黃湯:用甘草二兩,麻黃四兩。這個方子治療體內水腫,出現全身或臉部黃腫,小便不利的狀況。這是因為脾土濕氣過重而不能行水,皮膚毛孔閉塞,小便無法排出,濕氣無處可去,就蒸發到肌肉皮膚,導致黃腫。甘草可以補益脾土,麻黃可以打開皮膚毛孔,排出體內濕氣。

傷寒調胃承氣湯:用甘草二兩,大黃三兩,芒硝半斤。這個方子治療太陽傷寒三天後,發汗沒有效果,出現持續發熱,屬於陽明病症的狀況。這是因為寒邪閉塞皮膚毛孔,經脈鬱結而發熱,如果發汗有效,熱就會隨汗液排出,病症自然會好轉。如果發汗無效,還持續發熱,就說明體內胃陽本來就很旺盛,腑內有熱,將來會發展成陽明病的嚴重症狀。在剛開始持續發熱時,早點用甘草保護中焦,用芒硝、大黃瀉熱,調和胃氣,這樣以後就不會出現腑病的嚴重症狀了。

金匱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用白頭翁、黃連、黃柏、秦皮各三兩,甘草、阿膠各二兩。這個方子治療產後腹瀉導致身體極度虛弱的狀況。這是因為產後失血導致肝木乾燥,反過來損害脾土,所以會出現腹瀉。白頭翁湯可以清除濕熱,甘草補益脾土,阿膠可以滋潤肝木。

傷寒甘草湯:用生甘草二兩。這個方子治療少陰病,在發病兩三天後,出現咽喉疼痛的狀況。這是因為少陰腎水旺盛,導致心火和肝火都上炎,向上衝擊咽喉,所以會咽喉疼痛。生甘草可以瀉熱消腫。

甘草粉蜜湯:用甘草二兩,鉛粉一兩,蜂蜜四兩。用水三升煎煮甘草,取二升,加入鉛粉和蜂蜜,再煎煮成稀粥狀。這個方子治療蛔蟲病,出現吐口水、心口痛,發作時間有規律的狀況。這是因為脾土虛弱、氣機不暢,肝木鬱結導致蟲生。甘草可以補益脾土,鉛粉可以殺蟲,蜂蜜可以潤燥,清理肝木,滑潤腸道,排出積滯。

人剛出生時,先形成的是祖氣,陰陽未分,四象未現,混沌不明,這就是先天。祖氣運動,左旋會化為己土,右轉會化為戊土,脾胃由此產生。己土向上升發,就會化為乙木,再向上則化為丁火,戊土向下下降,就會化為辛金,再向下則化為癸水,於是四象形成,五行完備。

木的性質是溫,火的性質是熱,水的性質是寒,金的性質是涼,這是四象的氣。木的顏色是青,金的顏色是白,水的顏色是黑,火的顏色是紅,這是四象的色。木的味道是臊,水的味道是腐,金的味道是腥,火的味道是焦,這是四象的臭。木的味道是酸,金的味道是辛,火的味道是苦,水的味道是鹹,這是四象的味道。土居於四氣的中央,具備四色的正位,四臭的和諧,四味的平和。甘草的氣、色、臭、味,中正平和,具備土的特性,所以能入中宮而入脾胃。

脾土溫升,可以化生肝木,肝主藏血,而脾是產生血的根本;胃土清降,可以化生肺金,肺主藏氣,而胃是化生氣的源頭。氣和血各有歸屬,都依賴於土氣。甘草具備五行之德,配合補血的藥,就可以向左走,進入己土而到達肝木;配合補氣的藥,就可以向右走,進入戊土而到達肺金。肝血溫升,可以化生神氣,肺金清降,可以化生精血。脾胃是精神、氣血的中樞,凡是調和氣血,協調精神,都離不開脾胃的作用,也離不開甘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