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長沙藥解》~ 卷二 (13)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3)

1. 卷二

桂枝人參湯,桂枝四兩,人參、白朮、炙甘草、乾薑各三兩。治太陽傷寒,表證未解,而數下之,利下不止,心下痞硬。以誤下傷其中氣,己土陷下而為泄,戊土逆上而為痞,而表證猶存。人參湯理中氣之紛亂,桂枝解表邪之怫鬱也。

桂枝甘草湯,桂枝四兩,甘草二兩。治太陽傷寒,發汗過多,叉手自冒其心,心下悸動,欲得手按者。以陽亡土敗,木氣鬱勃,欲得手按,以定撼搖。甘草、桂枝,培土以達木也。

桂枝加桂湯,桂枝五兩,芍藥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生薑三兩。治太陽傷寒,燒針發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必發奔豚,氣從小腹上衝心胸者。以汗後陽虛脾陷,木氣不達,一被外寒,閉其針孔,木氣鬱動,必發奔豚。若氣從小腹上衝心胸,便是奔豚發矣。先灸其針孔,以散其外寒,乃以桂枝加桂,疏乙木而降奔沖也。

凡氣衝心悸之證,皆緣水旺土虛,風木鬱動之故。苓桂朮甘湯,方在茯苓。治太陽傷寒,吐下之後,心下逆滿,氣上衝胸,又發汗動經,身為振振搖者。金匱桂苓五味甘草湯,桂枝四兩,茯苓四兩,五味半升,甘草三兩。治痰飲咳逆,服小青龍湯後,方在麻黃。飲去咳止,氣從少腹上衝胸咽者。

與桂苓五味甘草,治其沖氣。防己黃耆湯方在防己。治風濕脈浮身重,氣上衝者,加桂枝三分。傷寒,太陽病下後,其氣上衝者,與桂枝加桂湯。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方在茯苓。治太陽傷寒汗後,臍下悸動,欲作奔豚者。傷寒理中丸,方在人參。治霍亂吐利,若臍上築者,腎氣動也,去朮,加桂四兩。

傷寒四逆散,方在甘草。治少陰病四逆,悸者,加桂五分。以足之三陰,自足走胸,乙木生於癸水而長於己土,水寒土濕,脾氣鬱陷,乙木抑遏,經氣不暢,是以動搖。其始心下振悸,枝葉之不寧也,及其根本搖撼,臍下悸作,則木氣奔突,勢如驚豚,直衝於胸膈咽喉之間。桂枝疏肝脾之鬱抑,使其經氣暢達,則悸安而衝退矣。

烏梅丸,方在烏梅。治厥陰病,氣上衝心,心中疼熱,食則吐蛔。以木鬱則蟲化,木氣勃升,故衝擊而作痛。桂枝疏木達郁,下衝氣而止心痛也。

金匱桂姜枳實湯,桂枝三兩,生薑三兩,枳實五兩。治心中懸疼,氣逆痞塞。以膽胃不降,心下痞塞,礙乙木上行之路,衝擊而生疼痛。枳、姜,降濁而瀉痞,桂枝通經而達木也。

外臺柴胡桂枝湯,柴胡四兩,黃芩二兩半,半夏二合半,甘草一兩,芍藥兩半,大棗六枚,生薑、桂枝各一兩半,人參一兩半。治心腹卒痛。以甲木鬱則上克戊土,而為心疼,乙木鬱則下克己土,而為腹疼。小柴胡補土而疏甲木,芍藥、桂枝,清風而疏乙木也。此本太陽少陽合病之方。

白話文:

卷二

**桂枝人參湯:**用桂枝四兩,人參、白朮、炙甘草、乾薑各三兩。這個方子治療太陽傷寒,外表的症狀還沒解除,卻多次用藥攻下,導致腹瀉不止,而且心下感到痞悶、硬結。這是因為誤用攻下藥傷了中焦的脾胃之氣,導致脾土下陷而腹瀉,胃土上逆而出現痞硬,但外表的症狀依然存在。人參湯的作用是調理中焦氣機的紊亂,而桂枝則是解除表邪的鬱滯。

**桂枝甘草湯:**用桂枝四兩,甘草二兩。這個方子治療太陽傷寒,因為發汗過度,病人會出現兩手交叉放在胸前遮掩心口,心下悸動不安,並且想要用手按壓的狀況。這是因為陽氣虛弱、脾土衰敗,導致肝木之氣鬱結,所以會想要按壓來鎮定搖晃的感覺。甘草、桂枝的作用是培補脾土,使肝木之氣得以舒達。

**桂枝加桂湯:**用桂枝五兩,芍藥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生薑三兩。這個方子治療太陽傷寒,用燒針發汗後,針刺部位受到寒邪侵襲,出現腫塊、發紅,並且必定會引發奔豚,氣從小腹向上衝到心胸的狀況。這是因為發汗後陽氣虛弱,脾土下陷,肝木之氣不暢達,一旦受到外寒侵襲,封閉針孔,肝木之氣就會鬱動,必定會發作奔豚。如果氣從小腹往上衝到心胸,就是奔豚發作了。先用艾灸來溫散針孔部位的寒邪,然後用桂枝加桂湯來疏通肝木之氣,使奔衝之氣平降下來。

凡是氣衝心悸的症狀,都是因為水氣旺盛、脾土虛弱,導致肝木之氣鬱結躁動。苓桂朮甘湯,這個方子在講茯苓的章節有記載,是治療太陽傷寒,在嘔吐、腹瀉之後,心下逆滿,氣向上衝胸,又因為發汗而導致經脈動搖,身體震顫的症狀。金匱桂苓五味甘草湯,用桂枝四兩,茯苓四兩,五味子半升,甘草三兩。這個方子治療痰飲導致的咳嗽、氣逆,服用小青龍湯後(方子在講麻黃的章節有記載),飲邪消除,咳嗽停止,但是氣從少腹往上衝到胸咽的症狀。

用桂苓五味甘草湯來治療這種氣衝。防己黃耆湯,方子在講防己的章節有記載,是治療風濕病導致的脈象浮、身體沉重,氣向上衝的症狀,可以加桂枝三分。傷寒,太陽病用藥攻下後,出現氣向上衝的狀況,就用桂枝加桂湯。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方子在講茯苓的章節有記載,是治療太陽傷寒發汗後,臍下有悸動,將要發作奔豚的症狀。傷寒理中丸,方子在講人參的章節有記載,是治療霍亂,嘔吐、腹瀉,如果肚臍上面有跳動的感覺,這是腎氣發動的現象,去掉白朮,加上桂枝四兩。

傷寒四逆散,方子在講甘草的章節有記載,是治療少陰病出現四肢冰冷,心悸的症狀,可以加桂枝五分。這是因為足部的三條陰經,是從足部走向胸部的,而肝木生於腎水,長於脾土,水寒土濕,脾氣鬱陷,肝木受到壓制,經氣運行不暢,所以會出現動搖的狀況。開始時是心下出現震顫,像是枝葉不寧的感覺,等到根本動搖,肚臍下面出現悸動,這就是肝木之氣奔突,像受到驚嚇的豚,直接衝向胸膈和咽喉之間。桂枝可以疏通肝脾的鬱結,使經氣暢達,這樣心悸就會平靜,奔衝的狀況也會消退。

烏梅丸,方子在講烏梅的章節有記載,是治療厥陰病,出現氣往上衝心,心中疼痛發熱,吃飯會吐蛔蟲的症狀。這是因為肝木鬱結就會生蟲,肝木之氣勃發上升,所以會衝擊而產生疼痛。桂枝可以疏通肝木的鬱結,使上升之氣下降,從而停止心痛。

**金匱桂姜枳實湯:**用桂枝三兩,生薑三兩,枳實五兩。這個方子治療心中懸空疼痛,氣逆,痞塞的狀況。這是因為膽胃之氣不下降,心下痞塞,阻礙肝木之氣的上升通道,衝擊而產生疼痛。枳實、生薑的作用是降濁氣,消痞塞,桂枝則可以疏通經絡,使肝木之氣得以舒達。

**外臺柴胡桂枝湯:**用柴胡四兩,黃芩二兩半,半夏二合半,甘草一兩,芍藥兩半,大棗六枚,生薑、桂枝各一兩半,人參一兩半。這個方子治療心腹突然疼痛。這是因為膽木鬱結就會向上剋伐胃土,而導致心痛,肝木鬱結就會向下剋伐脾土,而導致腹痛。小柴胡湯補益脾胃,疏通膽木,芍藥、桂枝的作用是清風邪,疏通肝木。這個方子原本是太陽少陽兩病合併時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