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長沙藥解》~ 卷二 (12)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2)

1. 卷二

下血之證,固緣風木之陷泄,而木陷之根,全因脾胃之濕寒。後世醫書,以為腸風,風則有之,而過不在腸,至於脾胃濕寒之故,則絕無知者。愈用清風潤燥之劑,而寒濕愈增,則注泄愈甚,以至水泛火熄,土敗人亡,而終不悟焉,此其所以為庸工也。

灶中黃土,以濕土而得火化,最能燥濕而斂血,合朮、甘以燥土,附子以暖水,膠、地以清風,黃芩以瀉熱,下血之法備矣。蓋水寒則土濕,土濕則木鬱,木鬱則風生,風生則血泄,水暖而土燥,土燥而木達,木達而風靜,風靜而血藏,此必然之理也。

足太陰以濕土主令,辛金從令化氣而為濕,手陽明以燥金主令,戊土從令化氣而為燥,失血之證,陽明之燥衰,太陰之濕旺也。

柏葉燥手太陰足陽明之濕,故止吐血,燥則氣降而血斂,黃土燥手陽明足太陰之濕,故止下血,燥則氣升而血收也。其諸主治,止吐衄、崩帶、便尿諸血,敷發背、癰疽、棍杖諸瘡。

新絳,味平,入足厥陰肝經。行經脈而通瘀澀,斂血海而止崩漏。

金匱旋覆花湯方在旋覆花。用之治婦女半產漏下,以其斂血而止漏泄也。

新絳利水滲濕,濕去則木達而血升,故能止崩漏。其諸主治,止崩漏、吐衄、泄利諸血,諸血證皆緣土濕,以中氣濕鬱,故上溢而下泄也。除男子消渴消渴,厥陰風木之病,亦緣太陰土濕。通產後淋瀝。

止血,燒灰存性,研用。消渴、淋瀝,煮湯,溫服。

馬通,味辛,性溫,入足厥陰肝經。最能斂氣,長於止血。

金匱柏葉湯方在柏葉。用之治吐血不止,以其斂氣而收血也。

白馬通性善攝血,其諸主治,專止吐衄崩漏諸血。

王不留行,味苦,入足厥陰肝經。療金瘡而止血,通經脈而行瘀。

金匱王不留行散,王不留行十分,蒴藘細葉十分,桑東南根白皮十分,甘草十八分,厚朴二分,川椒三分,乾薑二分,黃芩二分,芍藥二分。治病金瘡。以金瘡失血,溫氣外亡,乙木枯槁,風燥必動。甘草培其中氣,厚朴降其濁陰,椒、姜,補溫氣而暖血,芩、芍,清乙木而息風,蒴藋化凝而行瘀,桑根、王不留行,通經而止血也。

王不留行通利經脈,善治金瘡而止血。其諸主治,止鼻血,下乳汁,利小便,出諸刺,消發背癰疽。

八月八日採苗,陰乾百日用。

桂枝,味甘、辛,氣香,性溫,入足厥陰肝、足太陽膀胱經。入肝家而行血分,走經絡而達營郁,善解風邪,最調木氣,升清陽脫陷,降濁陰沖逆,舒筋脈之急攣,利關節之壅阻,入肝膽而散遏抑,極止痛楚,通經絡而開痹澀,甚去濕寒,能止奔豚,更安驚悸。

傷寒桂枝湯,桂枝三兩,芍藥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生薑三兩。治太陽中風,頭痛發熱,汗出惡風。以營性發揚,衛性斂閉,風傷衛氣,泄其皮毛,是以汗出。風愈泄而衛愈斂,郁遏營血,不得外達,是以發熱。甘草、大棗,補脾精以滋肝血,生薑調臟腑而宣經絡,芍藥清營中之熱,桂枝達營氣之郁也。

白話文:

下血(便血)的病症,固然是因為肝木的疏泄功能失常,但肝木疏泄失常的根本原因,完全是因為脾胃的濕寒。後世的醫書認為這是腸風,有風的因素沒錯,但問題不在腸,至於脾胃濕寒的原因,卻沒有人知道。越是用清熱疏風、滋潤乾燥的藥物,寒濕反而更嚴重,導致腹瀉更劇烈,以致水液泛濫,陽氣衰敗,脾土敗壞,最終死亡,始終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這就是庸醫的表現。

灶中燒過的黃土,因為是濕土經過火的燒煉,最能燥濕止血,搭配白朮、甘草來燥土,附子來溫陽,阿膠、生地來疏理肝木,黃芩來瀉熱,這樣下血的治療方法就完備了。因為水寒則脾土濕,脾土濕則肝木鬱結,肝木鬱結則生風,生風則血外泄,水暖則脾土乾燥,脾土乾燥則肝木條達,肝木條達則風平息,風平息則血能固藏,這是必然的道理。

足太陰脾經主濕土,辛金順應脾土的氣化而變成濕,手陽明大腸經主燥金,戊土順應大腸經的氣化而變成燥,失血的病症,是陽明經的乾燥之氣衰弱,太陰經的濕氣旺盛的緣故。

柏葉能乾燥手太陰肺經和足陽明胃經的濕氣,所以能止吐血,乾燥則氣機下降而血能收斂;黃土能乾燥手陽明大腸經和足太陰脾經的濕氣,所以能止下血,乾燥則氣機上升而血能收攝。它們的主要功效,可以止吐血、流鼻血、崩漏、婦女帶下、大小便出血等各種出血,外敷可以治療背部癰疽、棍棒傷等各種瘡瘍。

新絳,性味平和,入足厥陰肝經。能夠疏通行經絡,通暢瘀滯,收斂血海,治療崩漏。

《金匱要略》中的旋覆花湯,方子中以旋覆花為主要藥物,可以治療婦女半產後出血不止,因為它能收斂血液,制止漏血。

新絳能夠利水滲濕,濕邪去除則肝木條達,而血能上行,所以能夠止崩漏。它主要治療崩漏、吐血、流鼻血、腹瀉等各種出血,各種出血的病症都是因為脾土濕盛,以至於中氣濕鬱,所以血液上溢或下泄。還可以治療男子的消渴症,因為消渴症是肝木生風的疾病,也與太陰脾土濕盛有關。能通暢產後淋漓不盡的出血。

止血的時候,要將新絳燒成灰,存性研末使用。治療消渴和淋漓不盡的出血,則要用水煎煮後溫服。

馬通,味辛,性溫,入足厥陰肝經。最能收斂氣機,擅長止血。

《金匱要略》中的柏葉湯,方子中以柏葉為主要藥物,可以用來治療吐血不止,因為它能收斂氣機而使血液收攝。

白馬通的藥性善於攝血,它的主要功效,專門治療吐血、流鼻血、崩漏等各種出血。

王不留行,味苦,入足厥陰肝經。能治療金瘡外傷出血,通暢經脈,行散瘀血。

《金匱要略》中的王不留行散,配方是王不留行十分,蒴藋細葉十分,桑樹東南根的白皮十分,甘草十八分,厚朴二分,川椒三分,乾薑二分,黃芩二分,芍藥二分。用來治療金瘡。因為金瘡出血,溫熱之氣外散,肝木枯槁,風燥必定會動。甘草補養中氣,厚朴降濁陰,川椒、乾薑補充溫熱之氣而溫養血液,黃芩、芍藥清瀉肝木之熱而平息風邪,蒴藋化解凝滯而行散瘀血,桑根、王不留行通經絡而止血。

王不留行能通利經脈,擅長治療金瘡外傷出血。它的主要功效,可以止鼻血,下乳汁,利小便,拔出刺,消散背部癰疽。

要在八月八日採摘藥苗,陰乾一百天後使用。

桂枝,味甘、辛,氣味芬芳,藥性溫熱,入足厥陰肝經和足太陽膀胱經。進入肝經能通行血分,走通經絡而達到營血的瘀滯處,善於解除風邪,最能調和肝木之氣,升舉下陷的清陽之氣,降逆濁之陰氣,舒緩筋脈的拘攣,疏通關節的阻塞,進入肝膽經而散解遏抑,極能止痛,通暢經絡而開啟痹阻,能夠去除濕寒,可以制止奔豚病,更能夠安定驚悸。

《傷寒論》中的桂枝湯,配方是桂枝三兩,芍藥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生薑三兩。用來治療太陽經中風,頭痛發熱,汗出怕風。因為營氣外發揚,衛氣內收斂,風邪傷了衛氣,導致皮膚毛孔開泄,所以會出汗。風邪越是外泄,衛氣就越是內收,導致營血鬱滯,不能外達,所以會發熱。甘草、大棗補養脾精來滋養肝血,生薑調和臟腑而宣通經絡,芍藥清瀉營分之熱,桂枝疏通營氣的鬱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