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藥解》~ 卷二 (9)
卷二 (9)
1. 卷二
傷寒白頭翁湯,白頭翁三兩,黃連三兩,黃柏三兩,秦皮三兩。治厥陰病,熱利下重,欲飲水者。以己土濕陷,木鬱而生下熱,不能疏泄水道,則為下利,緣風木之性,愈鬱則愈泄,水道不開,穀道必不能閉也。足厥陰風木,手少陽相火,俱陷於大腸,故魄門鬱熱而重墜。手少陽下陷,則足少陽上逆,君相合氣,升炎於上,故渴欲飲水。
白頭翁清少陽之相火,黃連清少陰之君火,黃柏、秦皮,瀉厥陰之濕熱也。
白頭翁苦寒之性,併入肝膽,瀉相火而清風木,是以善治熱利。其諸主治,消癭瘤,平瘰癧,治禿瘡,化症塊,清咽腫,斷鼻衄,收血利,止腹痛,醫外痔,療偏墜。
秦皮,味苦,性寒,入足厥陰肝經。清厥陰之鬱熱,止風木之疏泄。
傷寒白頭翁湯方在白頭翁。用之治熱利下重者,以其清熱而止利也。
秦皮苦寒酸澀,專入厥陰,清鬱蒸而收陷泄。其諸主治,通經脈,開痹塞,洗目赤,收眼淚,去瘴翳,除驚癇,收崩帶,止泄痢。
白蘞,味苦,微寒,入足少陽膽、足厥陰肝經。清少陽上逆之火,瀉厥陰下郁之熱。
金匱薯蕷丸方在薯蕷。用之治虛勞,風氣百疾,以其瀉肝膽之鬱熱也。
白蘞苦寒疏利,入肝膽之經,散結滯而清鬱熱。其諸主治,消瘰癧,平痔漏,清赤目,止血痢,除酒齇,滅粉刺,理癰腫,收帶濁,解女子陰中腫痛。
豆黃卷,味甘,氣平。利水瀉濕,達木舒筋。
金匱薯蕷丸方在薯蕷。用之,以其瀉濕而疏木也。
大豆黃卷專瀉水濕,善達木鬱,通腠理而逐濕痹,行經脈而破血症,療水鬱腹脹之病,治筋攣膝痛之疾。黑大豆長於利水而行血,及其芽生而為黃卷,更能破瘀而舒筋,以其發舒通達,秉之天性也。黑豆芽生五寸,干之為黃卷。
苦參,味苦,性寒,入足厥陰肝、足太陽膀胱經。清乙木而殺蟲,利壬水而瀉熱。
金匱苦參湯,苦參一斤,煎湯熏洗。治狐惑蝕於下部者。以肝主筋,前陰者,宗筋之聚,土濕木陷,鬱而為熱,化生蟲䘌蝕於前陰。苦參清熱而去濕,療瘡而殺蟲也。
當歸貝母苦參丸方在當歸。用之治妊娠小便難,以土濕木陷,鬱而生熱,不能泄水,熱傳膀胱,以致便難,苦參清濕熱而通淋澀也。
苦參苦寒之性,清乙木之瘀熱而殺蟲䘌,瀉壬水之熱澀而開癃閉。其諸主治,療鼻齆,止牙痛,消癰腫,除疥癩,平瘰癧,調痔漏,治黃疸、紅痢、齒衄、便血。
生梓白皮,味苦,性寒,入足少陽膽、足陽明胃經。瀉戊土之濕熱,清甲木之鬱火。
傷寒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方在連翹。用之治太陰病,瘀熱在裡,而發黃者,以其清胃膽上逆之瘀熱也。
太陰土濕,胃氣逆行,脹滿不運,壅礙甲木下行之路,甲木內侵,束逼戊土,相火鬱遏,濕化為熱,則發黃色,以木主五色,入土化黃故也。梓白皮苦寒清利,入膽胃而瀉濕熱,濕熱消則黃自退。膽胃上逆,濁氣熏沖,則生噁心嘔噦之證。濕熱鬱遏,不得汗泄,則生疥痤癬痱之病。其諸主治,清煩熱,止嘔吐,洗癬疥,除瘙癢。
白話文:
卷二
傷寒白頭翁湯,使用白頭翁三兩、黃連三兩、黃柏三兩、秦皮三兩。治療厥陰病,表現為發熱腹瀉,裡急後重,想喝水的情況。這是因為脾土功能受阻,導致濕氣下陷,肝木鬱滯而產生下焦熱,無法疏通水道,所以導致腹瀉。因為肝木的特性是越鬱結越容易外洩,水道不通,肛門自然無法緊閉。足厥陰肝木和手少陽相火都陷於大腸,所以肛門鬱熱而有下墜感。手少陽下陷,足少陽就會上逆,君火和相火一起向上升發,所以口渴想喝水。
白頭翁可以清除少陽的相火,黃連可以清除少陰的君火,黃柏和秦皮可以瀉厥陰的濕熱。
白頭翁性味苦寒,可以入肝膽經,瀉相火,清肝木,所以擅長治療熱性腹瀉。它還可以消除癭瘤,平復瘰癧,治療禿瘡,化解腫塊,清除咽喉腫痛,止鼻出血,收斂血痢,止腹痛,治療外痔,以及治療偏墜(疝氣)。
秦皮,味苦,性寒,入足厥陰肝經。可以清除厥陰的鬱熱,阻止肝木的疏洩。
傷寒白頭翁湯方劑以白頭翁為主。用來治療熱性腹瀉,裡急後重,是因為它能清熱止瀉。
秦皮味苦、性寒、味酸澀,專門入厥陰經,可以清除鬱積的濕熱,收斂下陷的外洩。它還可以疏通經脈,開通閉塞,清洗紅腫的眼睛,收斂眼淚,去除眼翳,消除驚癇,收斂崩漏帶下,止瀉痢。
白蘞,味苦,微寒,入足少陽膽經和足厥陰肝經。可以清除少陽上逆的火氣,瀉厥陰下鬱的熱氣。
金匱薯蕷丸方劑以薯蕷為主。用來治療虛勞、風氣百病,是因為它能瀉肝膽的鬱熱。
白蘞性味苦寒,具有疏利的作用,可以入肝膽經,可以散開結滯,清除鬱熱。它還可以消除瘰癧,平復痔漏,清除眼睛紅腫,止血痢,去除酒渣鼻,消滅粉刺,治療癰腫,收斂帶下,解除女子陰部腫痛。
豆黃卷,味甘,性平。可以利水滲濕,疏通肝木,舒緩筋脈。
金匱薯蕷丸方劑以薯蕷為主。使用豆黃卷,是因為它能瀉濕,疏通肝木。
大豆黃卷專門瀉水濕,擅長疏通肝木鬱滯,可以疏通肌膚紋理,去除濕痹,疏通經脈,破除血瘀,治療因水濕引起的腹脹,以及治療筋攣膝痛。黑豆擅長利水和活血,當它發芽成為黃卷後,更能破瘀和舒筋,是因為它具有發散疏通的特性。黑豆芽長到五寸,乾燥後就成為黃卷。
苦參,味苦,性寒,入足厥陰肝經和足太陽膀胱經。可以清除肝木的瘀熱,殺蟲,疏通腎水,瀉熱。
金匱苦參湯,使用苦參一斤,煎湯熏洗。治療狐惑病侵蝕下部的情況。因為肝主筋,陰部是宗筋匯聚的地方,脾土濕氣下陷,肝木鬱滯而生熱,化生蟲子侵蝕陰部。苦參可以清熱祛濕,治療瘡瘍,殺蟲。
當歸貝母苦參丸方劑以當歸為主。用來治療妊娠小便困難,是因為脾土濕氣下陷,肝木鬱滯而生熱,無法排泄水分,熱傳到膀胱,導致小便困難。苦參可以清濕熱,通利小便。
苦參性味苦寒,可以清除肝木的瘀熱,殺滅蟲子,瀉腎水的熱澀,通利小便。它還可以治療鼻塞,止牙痛,消除癰腫,去除疥瘡、癩病,平復瘰癧,調理痔漏,治療黃疸、血痢、牙齦出血、便血。
生梓白皮,味苦,性寒,入足少陽膽經和足陽明胃經。可以瀉脾土的濕熱,清除肝木的鬱火。
傷寒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方劑以連翹為主。用來治療太陰病,表現為瘀熱在裡,出現黃疸的情況,是因為它能清除胃膽上逆的瘀熱。
太陰脾土濕盛,胃氣上逆,脹滿不通暢,阻礙肝木下行的通路,肝木內侵,壓迫脾土,相火被鬱遏,濕邪化為熱,就會出現黃疸。因為肝主五色,入脾化黃。梓白皮味苦性寒,具有清利的作用,可以入膽胃經而瀉濕熱,濕熱消退,黃疸自然消退。膽胃上逆,濁氣上湧,就會出現噁心嘔吐的症狀。濕熱鬱結,不得發汗,就會出現疥瘡、痤瘡、癬病等。它還可以清除煩熱,止嘔吐,清洗癬疥,去除瘙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