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藥解》~ 卷二 (8)
卷二 (8)
1. 卷二
用之治惡寒汗出,心下痞硬,大黃黃連瀉心湯方在大黃。用之治關上脈浮,心下痞濡,以少陽之經,自頭走足,下胸貫膈,由心下而行兩脅,經氣鬱遏,內攻戊土,胃氣被賊,脹滿不運,外逼少陽之經,結塞不開,是以心脅痞滿,結微則濡,結甚則硬,少陽經郁,相火升炎,黃芩清少陽之相火,以瀉痞郁之熱也。葛根黃芩黃連湯方在葛根。
用之治喘而汗出者,澤漆湯方在澤漆。用之治咳而脈浮者,清相火之刑辛金也。乾薑芩連人參湯方在乾薑。用之治食入即吐者,清甲木之克戊土也。金匱鱉甲煎丸方在鱉甲。用之治瘧病結為癥瘕,清少陽之鬱火也。大黃蟅蟲丸方在大黃。用之治虛勞內有乾血,清厥陰之燥熱也。
當歸散方在當歸。用之治妊婦諸病,清風木之鬱蒸也。黃土湯方在黃土。用之治便後下血,清風木之疏泄也。
甲木清降,則下根癸水而上不熱,乙木溫升,則上生丁火而下不熱,足厥陰病則乙木鬱陷而生下熱,足少陽病則甲木鬱升而生上熱,以甲木原化氣於相火,乙木亦含孕乎君火也。黃芩苦寒,併入甲乙,瀉相火而清風木,肝膽鬱熱之證,非此不能除也。
然甚能寒中,厥陰傷寒,脈遲,而反與黃芩湯徹其熱,脈遲為寒,今與黃芩湯復除其熱,腹中應冷,當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小柴胡湯,腹中痛者,去黃芩,加芍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黃芩,加茯苓,凡脈遲、腹痛、心下悸、小便少者,忌之。
清上用枯者,清下用實者,內行醋炒,外行酒炒。
黃柏,味苦,氣寒,入足厥陰肝、足太陰脾經。瀉己土之濕熱,清乙木之鬱蒸,調熱利下重,理黃疸腹滿。
傷寒鳥梅丸方在鳥梅。用之治厥陰傷寒,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食即吐蛔,以木鬱則蟲化,郁沖而生上熱,黃柏瀉郁升之上熱而殺蛔蟲也。
白頭翁湯方在白頭翁。用之治厥陰病,熱利下重者,以木鬱則利作,郁陷而生下熱,黃柏瀉郁陷之下熱而舉重墜也。
金匱梔子柏皮湯方在梔子。用之治太陰病,身黃髮熱者,大黃硝石湯方在大黃。用之治黃疸腹滿,小便不利者,以乙木濕陷,不能疏泄,郁生下熱,傳於膀胱,水竅不開,溢於經絡,則身黃腹滿而發熱,黃柏瀉濕熱而清膀胱也。
陽衰土濕,乙木不達,抑遏而生濕熱,衝於胃口,則心中疼熱,陷於大腸,則熱利下重,鬱於膀胱,淫於肌膚,則腹滿身黃。黃柏苦寒迅利,疏肝脾而瀉濕熱,清膀胱而排瘀濁,殊有捷效,最瀉肝腎脾胃之陽。後世庸工,以此為滋陰補水之劑,著書立說,傳流不息,誤人多矣。
黃柏清臟腑之濕熱,柏皮清經絡之濕熱,故發熱身黃用柏皮。
白頭翁,味苦,性寒,入足少陽膽、足厥陰肝經。清下熱而止利,解鬱蒸而涼血。
白話文:
卷二
用它來治療怕冷、出汗,以及胸口下方感覺堵塞、硬結的狀況,這類的處方在提到大黃的時候會提到(指大黃黃連瀉心湯)。用它來治療關脈浮起,胸口下方感覺堵塞但摸起來軟軟的狀況,這是因為少陽經的經氣,從頭部到腳部,往下穿過胸部、橫膈膜,從胸口下方經過兩側脅肋,經氣鬱結受阻,向內侵犯脾胃,導致胃氣受損,產生脹滿、消化不良的現象,又向外壓迫少陽經,使之阻塞不通,因此胸脅感覺堵塞脹滿,輕微時摸起來軟軟的,嚴重時則變得硬結。少陽經鬱結,導致相火(人體的生理熱能)升騰發炎,所以用黃芩來清除少陽的相火,以疏通胸口堵塞的熱氣,這類的處方在提到葛根的時候會提到(指葛根黃芩黃連湯)。
用它來治療喘氣、出汗的狀況,這類的處方在提到澤漆的時候會提到(指澤漆湯)。用它來治療咳嗽且脈象浮起的狀況,這是因為要清除相火對肺金的侵擾。這類的處方在提到乾薑的時候會提到(指乾薑芩連人參湯)。用它來治療吃下去就吐的狀況,這是因為要清除肝木對脾土的剋制。這類的處方在提到鱉甲的時候會提到(指金匱鱉甲煎丸)。用它來治療瘧疾結成腫塊的狀況,這是因為要清除少陽經鬱積的火氣。這類的處方在提到大黃的時候會提到(指大黃蟅蟲丸)。用它來治療虛勞體質,體內有瘀血的狀況,這是因為要清除厥陰經的燥熱。這類的處方在提到當歸的時候會提到(指當歸散)。
用它來治療孕婦的各種疾病,這是因為要清除風木(指肝)鬱積造成的濕熱。這類的處方在提到黃土的時候會提到(指黃土湯)。用它來治療大便後出血的狀況,這是因為要清除風木的疏泄功能失常。
肝木(甲木)清淨下降,則下方能滋養腎水(癸水),上方不會有熱。膽木(乙木)溫和上升,則上方能生發心火(丁火),下方不會有熱。足厥陰肝經生病,就會使膽木鬱結下陷而產生下熱;足少陽膽經生病,就會使肝木鬱結上升而產生上熱,因為肝木原本的氣化作用是透過相火,而膽木也包含了君火(即心火)的能量。黃芩的苦寒之性,可以同時進入肝經和膽經,洩掉相火並清除風木,對於肝膽鬱熱的病症,非黃芩不能去除。
然而黃芩的寒性很強,容易傷及中焦脾胃,如果厥陰經受寒,脈象遲緩,反而用黃芩湯來清除熱邪,脈象遲緩本為寒症,現在卻用黃芩湯再次清除熱邪,這樣腹中應該會產生寒冷,應該無法進食,但現在反而能夠進食,這種情況稱為「除中」,是必死的徵兆。使用小柴胡湯時,如果病人有腹痛,就要去掉黃芩,加入芍藥;如果病人有心悸、小便不利,就要去掉黃芩,加入茯苓。凡是脈象遲緩、腹痛、心悸、小便量少的人,都要忌用黃芩。
清上焦熱邪,要用藥性乾燥的藥材;清下焦熱邪,要用藥性滋潤的藥材。藥材在內部使用時,要用醋炒過;在外部使用時,要用酒炒過。
黃柏,味道苦,藥性寒,進入足厥陰肝經和足太陰脾經。可以瀉脾胃的濕熱,清除膽木鬱積的熱邪,調整熱邪引起的下墜感,治療黃疸、腹脹等症狀。
治療厥陰傷寒的烏梅丸,相關論述在提到烏梅時會提到(指傷寒烏梅丸)。用它來治療厥陰傷寒,出現氣往上衝到心口、心中發熱疼痛、吃下去就吐出蛔蟲的狀況,這是因為肝木鬱結導致蟲子滋生,鬱結衝擊而產生上熱。黃柏可以洩掉鬱結上升的熱,並殺死蛔蟲。
治療厥陰病的白頭翁湯,相關論述在提到白頭翁時會提到(指白頭翁湯)。用它來治療厥陰病,出現熱痢、有下墜感的狀況,這是因為肝木鬱結導致腹瀉,鬱結下陷而產生下熱。黃柏可以洩掉鬱結下陷的熱,並解除下墜感。
治療太陰病的梔子柏皮湯,相關論述在提到梔子時會提到(指金匱梔子柏皮湯)。用它來治療太陰病,出現身體發黃、發熱的狀況。治療黃疸腹脹、小便不暢的的大黃硝石湯,相關論述在提到大黃時會提到(指大黃硝石湯)。用它來治療黃疸腹脹、小便不利的狀況,這是因為膽木濕氣下陷,無法疏泄,鬱結而產生下熱,傳到膀胱,導致水液通道不暢,溢到經絡,就會出現身體發黃、腹脹發熱的情況。黃柏可以瀉掉濕熱,清除膀胱的熱邪。
陽氣衰弱,脾胃濕氣過重,導致膽木無法舒展,被壓抑而產生濕熱,向上衝到胃部,就會出現心中疼痛發熱的狀況;向下陷到大腸,就會出現熱痢下墜感;鬱積在膀胱,侵淫到肌膚,就會出現腹脹、身體發黃的症狀。黃柏藥性苦寒,能夠迅速地疏通肝脾,瀉掉濕熱,清除膀胱,排出瘀濁,效果顯著。但它非常耗瀉肝、腎、脾、胃的陽氣。後世一些庸醫,卻把它當作滋陰補水的藥物,還著書立說,廣為流傳,實在是誤人太深了。
黃柏能夠清除臟腑的濕熱,黃柏的樹皮能夠清除經絡的濕熱,所以發熱、身體發黃的狀況,要使用黃柏樹皮。
白頭翁,味道苦,藥性寒,進入足少陽膽經和足厥陰肝經。可以清除下焦的熱,止住腹瀉,解除鬱積的濕熱,並能涼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