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長沙藥解》~ 卷二 (6)

回本書目錄

卷二 (6)

1. 卷二

傷寒小柴胡湯,柴胡半斤,半夏半升,甘草三兩,黃芩三兩,人參三兩,大棗十二枚,生薑三兩。治少陽傷寒中風五六日,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以少陽之經,居表陽里陰之中,表陽內郁,則熱來而寒往,里陰外乘,則熱往而寒來。其經行於胸脅,循胃口而下,逆而上行,戊土被克,膽胃俱逆,土木壅遏,故飲食不納,胸脅滿而煩嘔生。少陽順降,則下溫而上清,少陽逆升,則下寒而上熱,熱勝則傳陽明,寒勝則傳太陰。

柴胡、黃芩,清瀉半表,使不熱勝而入陽明,參、甘、大棗,溫補半里,使不寒勝而入太陰,生薑、半夏,降濁陰之沖逆而止嘔吐也。又治腹中急痛者,以膽胃逼迫,則生痞痛,參、甘、大棗、柴胡、黃芩,內補土虛而外疏木鬱也。治婦人中風,經水適斷,熱入血室,寒熱如瘧,發作有時者。

以經水適斷,血室方虛,少陽經熱,傳於厥陰,而入血室。夜而血室熱作,必神撓亂,譫妄不明。外有胸脅痞滿,少陽經證。肝膽同氣,柴、芩清少陽經中之熱,亦即清厥陰血室之熱也。

大柴胡湯,柴胡半斤,黃芩三兩,半夏半升,生薑五兩,大棗十二枚,芍藥二兩,枳實四兩,大黃二兩。治少陽傷寒,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嘔吐而下利者。以少陽半表陽旺,熱勝而傳陽明,汗愈泄而胃愈燥,故汗出不解。甲木侵迫,戊土被逼,胃氣鬱遏,水穀莫容,故吐利俱作。

胃口壅塞,故心中痞硬。少陽證罷,便是陽明之承氣證,此時痞硬嘔利,正在陽明少陽經腑合病之秋。柴、芩、芍藥,清少陽之經,枳實、大黃,瀉陽明之腑,生薑、半夏,降濁氣而止嘔逆也。

金匱鱉甲煎丸方在鱉甲。用之治病瘧一月不差,結為癥瘕,以瘧邪亦居少陽之部,柴胡所以散少陽經氣之痞塞也。

寒性閉塞而營性發散,傷寒則寒愈閉而營愈發,發而不通,遂裹束衛氣而生表寒,遲則陽鬱而後發熱。風性疏泄而衛性收斂,中風則風愈泄而衛愈斂,斂而不啟,遂遏逼營血而生裡熱,遲則陰鬱而後惡寒。

陽盛於三陽,陰盛於三陰,少陽之經,行於二陽三陰之中,半表半裡之介,半里之陰乘於外,則閉藏而為寒,及其衰也,內郁之陽,又鼓發而為熱,熱來則寒往矣,半表之陽發於內,則蒸騰而為熱,及其衰也,內郁之陰,又裹束而為寒,寒來則熱往矣。陽明之不能熱往而寒來者,陽盛於表也,太陰之不能寒往而熱來者,陰盛於裡也。

足少陽以甲木而化相火,順則下行而溫水臟,相火下秘,故上清而下暖,逆而上行,出水腑而升火位,故下寒而上熱。下寒則半里之陰內旺,所以勝表陽而為寒,上熱則半表之陽外旺,所以勝里陰而為熱。表陽里陰,各居其半,均勢相爭,勝負循環,則見寒熱之往來。陰勝則入太陰之臟,但有純寒而熱不能來,陽勝則入陽明之腑,但有純熱而寒不能來。

白話文:

卷二

小柴胡湯的組成有:柴胡半斤、半夏半升、甘草三兩、黃芩三兩、人參三兩、大棗十二枚、生薑三兩。

這個方子主要治療少陽經的傷寒或中風,病程約五六天,症狀表現為忽冷忽熱、胸脅脹滿不舒服、不想吃東西、心煩、想吐。

這是因為少陽經位於體表與體內的交界處,屬於半表半裡的狀態。如果體表的陽氣鬱結,就會發熱,同時感覺寒冷;如果體內的陰氣侵犯體表,就會發冷,同時感覺發熱。少陽經的循行路線經過胸脅,並沿著胃部向下,如果氣機逆行向上,就會導致脾胃功能失調,使膽和胃都產生逆亂的現象,造成氣機阻塞。因此,病人會出現不想吃飯、胸脅脹滿、心煩想吐等症狀。如果少陽經的氣機能夠順利下降,身體下部就會溫暖,上部就會清爽;如果少陽經的氣機逆行上升,身體下部就會寒冷,上部就會發熱。如果熱勢過於強盛,病情就會傳入陽明經;如果寒勢過於強盛,病情就會傳入太陰經。

柴胡和黃芩可以清除體表和體內之間的邪熱,防止熱勢過於強盛而傳入陽明經。人參、甘草和大棗可以溫補體內,防止寒勢過於強盛而傳入太陰經。生薑和半夏可以降逆氣、消除嘔吐。這個方子也可以治療腹部突然疼痛的症狀,這是因為膽和胃相互擠壓,導致脹痛。人參、甘草、大棗、柴胡、黃芩的組合,可以補內虛、疏解外鬱。

這個方子還可以治療婦女中風,正值經期剛結束,邪熱進入血室,出現像瘧疾一樣忽冷忽熱的症狀,並且發作時間有規律。

這是因為經期剛結束,血室處於空虛的狀態,少陽經的邪熱傳入厥陰經,再進入血室。到了晚上,血室受到熱邪的影響,病人一定會出現精神錯亂、說胡話、意識不清等症狀。此外,病人還會有胸脅脹滿的症狀,這是少陽經的典型表現。肝和膽的氣機相同,所以使用柴胡和黃芩清除少陽經的熱邪,也可以清除厥陰血室的熱邪。

大柴胡湯的組成有:柴胡半斤、黃芩三兩、半夏半升、生薑五兩、大棗十二枚、芍藥二兩、枳實四兩、大黃二兩。

這個方子主要治療少陽傷寒,病人發汗後,症狀沒有緩解,反而出現心下痞硬、嘔吐、腹瀉等症狀。

這是因為少陽經的陽氣旺盛,熱勢過強而傳入陽明經。發汗過多,導致胃更加乾燥,所以汗出後症狀沒有緩解。同時,肝木之氣過於強盛,擠壓脾土,導致胃氣鬱結,無法容納食物,所以會出現嘔吐和腹瀉。

胃部受阻,所以感覺心下痞硬。少陽經的症狀消失後,就會出現陽明經的承氣證。此時的痞硬、嘔吐、腹瀉等症狀,正是陽明經和少陽經合併發病的表現。柴胡、黃芩、芍藥可以清除少陽經的邪熱,枳實、大黃可以瀉陽明經的實熱,生薑和半夏可以降逆氣、止嘔吐。

金匱鱉甲煎丸,這個方子裡有鱉甲。可以用來治療瘧疾一個月都無法痊癒,導致形成腫塊。這是因為瘧疾的邪氣也存在於少陽經。使用柴胡,可以疏散少陽經阻塞的氣機。

寒邪的性質是閉塞,營血的性質是發散。如果受到寒邪侵襲,寒邪就會更加閉塞,營血就會更加發散。發散而不通暢,就會束縛衛氣,產生體表的寒冷症狀。如果拖延時間,陽氣就會鬱結,之後才發熱。風邪的性質是疏泄,衛氣的性質是收斂。如果受到風邪侵襲,風邪就會更加疏泄,衛氣就會更加收斂。收斂而不舒展,就會抑制營血,產生體內的熱症狀。如果拖延時間,陰氣就會鬱結,之後才怕冷。

陽氣在三陽經中旺盛,陰氣在三陰經中旺盛。少陽經的循行路線位於二陽經和三陰經之間,屬於半表半裡的狀態。如果體內的陰氣侵犯體表,就會導致閉塞而產生寒冷;當陰氣衰退時,體內鬱積的陽氣就會鼓動而發熱。熱來,寒就會退去。如果體表的陽氣在體內發散,就會蒸騰而產生熱;當陽氣衰退時,體內鬱積的陰氣就會束縛而產生寒冷。寒來,熱就會退去。陽明經之所以不會出現熱退寒來的現象,是因為陽氣過於旺盛在體表;太陰經之所以不會出現寒退熱來的現象,是因為陰氣過於旺盛在體內。

足少陽經的經氣屬於甲木,甲木能夠化生相火。如果氣機順暢,相火就會向下運行,溫養腎臟等器官,使下部溫暖,上部清爽。如果氣機逆亂向上,就會從水臟上移,升到火的位置,導致下部寒冷,上部發熱。下部寒冷,是因為體內的陰氣過於旺盛,壓制體表的陽氣,所以會感覺寒冷;上部發熱,是因為體表的陽氣過於旺盛,壓制體內的陰氣,所以會感覺發熱。體表陽氣和體內陰氣各占一半,勢均力敵,相互爭奪,勝負交替,所以會出現忽冷忽熱的症狀。如果陰氣過盛,就會侵入太陰經的臟腑,只會感覺寒冷,不會發熱;如果陽氣過盛,就會侵入陽明經的腑,只會感覺發熱,不會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