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長沙藥解》~ 卷二 (5)

回本書目錄

卷二 (5)

1. 卷二

故表證猶未解也,可用桂枝表藥。若覺胸滿,則當去芍藥。緣下傷中氣,里陰上逆,表陽內陷,為里陰所拒,是以胸雖不結,而亦覺壅滿,里陽既敗,故去芍藥之酸寒,而以桂枝達其經陽也。若微覺惡寒,便是陽陷稍深,則於去芍藥方中,加附子以溫寒水也。

真武湯,下利者,去芍藥,加乾薑二兩,以肝脾陽敗,則下陷而為泄利,故去芍藥之酸寒,而加乾薑之辛溫也。

陽根於水,升於肝脾,而化丁火,水寒土濕,脾陽郁陷,下遏肝木升達之路,則鬱勃而克脾土,腹痛裡急之病,於是生焉。厥陰以風木之氣,生意不遂,積鬱怒發,而生風燥,是以厥陰之病,必有風邪。風性疏泄,以風木抑遏,而行疏泄之令,若消若淋,若泄若痢,若崩若漏,若帶若遺,始因鬱而欲泄,究欲泄而終郁,其或塞或通,均之風燥則一也。芍藥酸寒入肝,專清風燥而斂疏泄,故善治厥陰木鬱風動之病。

肝膽表裡同氣,下清風木,上清相火,並有捷效。

然能泄肝膽風火,亦伐脾胃之陽,《傷寒》:太陰為病,脈弱,其人續自便利,設當行大黃、芍藥者,宜減之,以其人胃氣弱,易動故也。凡風木之病,而脾胃虛弱,宜稍減之,與薑、桂、苓、術並用,土木兼醫。若至大便滑泄,則不可用矣。黃芩湯、大柴胡用之治少陽之下利,以甲木而克戊土,所以瀉少陽之相火也。

傷寒別經及雜證下利,皆肝脾陽陷,不宜芍藥。其敗土伐陽,未如地黃之甚,然瀉而不補,亦非虛家培養之劑也。

《金匱》婦人腹痛用芍藥諸方,總列於後。妊娠及雜病諸腹痛,當歸芍藥散主之。方在當歸。產後腹痛煩滿,枳實芍藥散主之。方在枳實。產後虛羸,腹痛裡急,痛引腰背,雜病腹中痛,小建中湯主之。方在膠飴。帶下,少腹滿痛,經一月再見者,土瓜根散主之。方在土瓜根。

防風,味甘、辛,入足厥陰肝經。燥己土而瀉濕,達乙木而熄風。

金匱桂枝芍藥知母湯方在桂枝。用之治歷節疼痛,以其燥濕而舒筋脈也。薯蕷丸方在薯蕷。用之治虛勞,風氣百病,以其燥濕而達木鬱也。竹葉湯方在竹葉。用之治產後中風,發熱面赤,以其疏木而發營郁也。

厥陰風木之氣,土濕而木氣不達,則鬱怒而風生。防風辛燥發揚,最瀉濕土而達木鬱,木達而風自息,非防風之發散風邪也。風木疏泄,則竅開而汗出,風靜而汗自收,非防風之收斂肌表也。其諸主治,行經絡,逐濕淫,通關節,止疼痛,舒筋脈,伸急攣,活肢節,起癱瘓,清赤眼,收冷淚,斂自汗盜汗,斷漏下崩中。

柴胡,味苦,微寒,入足少陽膽經。清膽經之鬱火,瀉心家之煩熱,行經於表裡陰陽之間,奏效於寒熱往來之會,上頭目而止眩暈,下胸脅而消硬滿,口苦咽乾最效,眼紅耳熱甚靈,降膽胃之逆,升肝脾之陷,胃口痞痛之良劑,血室鬱熱之神丹。

白話文:

卷二

如果表證還沒解除,可以使用桂枝這類解表的藥物。如果感覺胸悶,就應該去除芍藥。這是因為下焦損傷了中氣,導致裡面的陰氣上逆,表面的陽氣內陷,被裡面的陰氣所拒絕,所以胸部雖然沒有結塊,但也會感覺壅塞脹滿。因為裡面的陽氣已經虛敗,所以要去除芍藥的酸寒之性,而用桂枝來疏通經脈中的陽氣。如果稍微感覺怕冷,表示陽氣內陷更深,就在去掉芍藥的方子中,加入附子來溫暖寒水。

真武湯,如果出現腹瀉的狀況,要去掉芍藥,加入乾薑二兩,這是因為肝脾陽氣衰敗,導致下陷而產生泄瀉,所以要去除芍藥的酸寒之性,而加入乾薑的辛溫之性。

陽氣根源於水,由肝脾上升,化為丁火。如果水寒土濕,脾陽鬱陷,就會阻礙肝木的升發之路,導致肝氣鬱悶而反過來克制脾土,腹痛、裡急的疾病就因此產生。厥陰屬於風木之氣,如果生發之意無法順利進行,就會積鬱而怒發,產生風燥之象。所以厥陰的病,一定有風邪。風性疏泄,如果被風木抑制,就會出現疏泄的現象,像是小便不利、淋瀝、泄瀉、痢疾,或是崩漏、帶下、遺精等。開始是因為鬱積而想要疏泄,最終則因為疏泄而導致鬱積,時通時塞,都屬於風燥的表現。芍藥性味酸寒,歸肝經,專門清除風燥,收斂疏泄,所以善於治療厥陰肝木鬱滯,風邪妄動的疾病。

肝和膽互為表裡,氣機相通,下清風木,上清相火,都能迅速見效。

然而,能夠疏泄肝膽風火的藥物,也會損傷脾胃的陽氣。《傷寒論》提到,太陰病,脈象虛弱,病人持續腹瀉,如果需要使用大黃、芍藥,應該減少用量,因為這類病人胃氣虛弱,容易受損。凡是風木之病,如果脾胃虛弱,都應該稍微減量使用,同時配合生薑、桂枝、茯苓、白朮等藥物,兼顧脾土和肝木的治療。如果已經出現大便滑脫泄瀉的狀況,就不能再使用芍藥了。黃芩湯、大柴胡湯使用芍藥來治療少陽的腹瀉,是因為甲木(肝)克制戊土(胃),所以能瀉少陽的相火。

傷寒論其他經脈的病,以及雜病引起的腹瀉,多是因為肝脾陽氣下陷,不適合使用芍藥。芍藥損傷脾土和陽氣,雖然不像地黃那麼嚴重,但它畢竟是瀉而不補,不是虛證適合長期服用的藥物。

《金匱要略》中,婦女腹痛使用芍藥的各種方劑,大致列在下面。妊娠和雜病引起的各種腹痛,可以用當歸芍藥散治療,方子在當歸的部分。產後腹痛煩滿,用枳實芍藥散治療,方子在枳實的部分。產後虛弱消瘦,腹痛裡急,痛到腰背,以及雜病腹中疼痛,用小建中湯治療,方子在膠飴的部分。帶下,少腹脹滿疼痛,一個月後又發作的,可以用土瓜根散治療,方子在土瓜根的部分。

防風,味道甘、辛,歸足厥陰肝經。能燥濕土而瀉濕,疏達乙木而熄風。

《金匱要略》中的桂枝芍藥知母湯,方子在桂枝的部分。用它來治療關節疼痛,是因為它能燥濕而舒筋活絡。薯蕷丸,方子在薯蕷的部分。用它來治療虛勞,風氣導致的各種疾病,是因為它能燥濕而疏通木氣鬱滯。竹葉湯,方子在竹葉的部分。用它來治療產後中風,發熱面紅,是因為它能疏通木氣,發散營氣的鬱滯。

厥陰風木之氣,如果脾土濕氣太重,木氣不能順利升達,就會鬱悶而產生風邪。防風辛燥發揚,最能瀉濕土而疏達木鬱,木氣通暢,風自然就會平息,並非防風發散風邪的作用。風木疏泄,會導致腠理開洩而汗出,風平靜後汗水自然收斂,也不是防風收斂肌表的作用。它主要的功能有:行走經絡,祛除濕邪,疏通關節,止痛,舒筋活絡,伸展拘攣,活動肢體,治療癱瘓,清除紅眼,收斂冷淚,收斂自汗盜汗,斷除漏下、崩中等。

柴胡,味苦,微寒,歸足少陽膽經。能清除膽經的鬱火,瀉除心家的煩熱,在表裡陰陽之間運行,在寒熱往來之際發揮作用,上達頭目而止眩暈,下達胸脅而消除硬滿,對口苦咽乾最有療效,對眼紅耳熱非常靈驗。能夠降膽胃之逆氣,升肝脾的陷氣,是治療胃口痞塞疼痛的良藥,是治療血室鬱熱的神丹妙藥。